刘文安
文史总编
级别: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Posted: 2019-01-01 17:26

 护膝

  护膝  即不连裆的套裤。中国古代裤子,最初都只有两只裤管,名叫“胫衣”。其长度也只能遮护胫部,至于膝盖以上则完全赤露,以长衣遮护。故古人行、跪、卧、坐时,很注意规矩。《礼记·曲礼》说:“暑毋褰裳”,《内则》也云:“不涉不撅”。意谓暑热天不可提起衣裳,不足尚(原文为 )水过河不可提衣。否则露体不敬。大约战国以后,中国古人的裤子才得到改善,即在胫衣的基础上,加长长度,上达于股,并连于腰,但裆仍不连缀,此称作 “穷袴”(绔)。《汉书·上官皇后传》说:“(霍)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房事),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颜师古注:“服虔曰: ‘穷绔,有前后裆,不得交通也。’绔,古袴字也。穷绔即绲裆袴也。”战国以后,也出现了合裆的裤子,称作“裈”(巾军原文为( ))。但贵族上层多不喜着,只有军人及仆役者为活动方便,才肯单独穿着。
应当说,护膝是由“胫长”、“穷袴”演变而成的。它与“胫衣” 和“穷袴”的区别在于:比胫衣长,高过膝盖;比穷袴短,不及股。穿着多套在裤子外,既保暖又便于活动,同时也兼作装饰,并不限男女。《水浒》里的好汉,十有八、九都少不了穿护膝。如赤发鬼刘唐(二十回),打虎英雄武松(二十七回),拼命三郎石秀(四十五回)等,都如此。《金瓶梅》中西门庆的一出场,“头上戴着缀子帽儿,……腿上勒着两扇玄色挑丝护膝儿。” (二回)金莲给他上寿的礼品之一是:“一双挑线密的深盟随君、膝下香草、边阑松竹梅花岁寒三友、酱色段子护膝”(八问)。又第二十五回写宋惠莲正在打秋千,“被一阵风过来,把他(她)裙子刮起,里边露见大红潞绸裤儿,扎着脏头纱绿裤腿儿,好五色纳纱护膝。”这里描写的护膝,花样名堂不少,与《水浒》人物所穿的不同,具有明显的装饰性。
  护膝又称“膝裤”。《金瓶梅》里的潘金莲曾着一条“红纱膝裤”(二回),来旺曾悄悄送给孙雪娥“两双装花膝裤”。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三考其由来说:“吕蓝衍《言鲭》,谓袜即膝裤。然今俗袜有底,而膝裤无底,形制各别。按《炙毂子》曰:‘三代谓之角袜,前后两只相成,中心系带。’则古时袜之制,正与今膝裤同。岂古之所谓袜,本如今膝袜之制,后人改为有底,遂分其名,而一则称袜,一则称膝裤耶?”说膝袜无底,正同护膝。不过,赵氏疑其由古代之袜而来,似属主观臆测,不足为据。《左传》所载哀公二十五年一事可证其非。文曰:“卫侯为灵台于藉圃,与诸大夫饮酒焉。褚师声子韈而登席。公怒,(褚师)辞曰:‘臣有疾异于人,若见之,君将嗀之,是以不敢。”韈,一作袜。古代礼制,凡侍臣见君,必须脱袜跣足,以示尊敬。诸师居然在大庭广众面前“韈而登席”,当然要激起卫侯大怒了。褚师则声辩说:这是因为足上有烂疮,脱袜之后,可能会令人作呕。由此可见,至少在春秋时,袜已有底。否则褚师脱鞋便要露足疾,令人恶心了。(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顶端 楼 主  From:江苏省南京市
快速发帖 顶端
内容
HTML 代码不可用
使用签名
Wind Code自动转换

按 Ctrl+Enter 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