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刘文安
级别: 总版主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Posted: 2014-03-01 15:35

 造字鼻祖仓颉

  造字鼻祖仓颉
  作者:葛怀圣 孙仲春
  仓颉,黄帝史官,东夷族(据考古考证,聚居在今山东地区为主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土著居民就是历史上的东夷族人,山东地区是东夷族的发祥地)人,是造字鼻祖,华夏文明的启秘者。周初在寿光出土仓颉鸟迹书。寿光古有仓颉墓,今有仓颉纪念堂,现已成为寿光古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始制文字
  仓颉这个名字,对寿光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寿光历史上的昨天,有仓颉墓、启秘亭、仓颉双井,有孔子问经的石室。今天又有仓圣公园、仓颉纪念堂。寿光被称为“圣城”。寿光民间有许多有关仓颉的故事,脍炙人口。仓颉,历来被人们尊为“文字始祖”,是中国汉文字的创造者。《辞源》的解释是:“仓颉,也作苍颉,传为始创汉字者。”《世本》说仓颉是黄帝史官。史官是记录帝王言行的官。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叙》云:“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汉代尚有《仓颉传》,秦李斯作《仓颉》、汉扬雄著《仓颉训纂》、杜林作《仓颉故》等书,可惜都已失传。现存文物中还有仓颉造的28个字。由此可见,仓颉确有其人。
  汉代以后,有关仓颉的传说才丰富起来。《汉书?古今人表》说“仓颉,黄帝史”。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黄帝之史”。然而《春秋?元命苞》、《黄氏?遗书考辑》却说:“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这里又成了帝王。越说越具体了,恰好是事物的反面。古代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尚“吾不征也”。所以人们今天一般认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
  有关仓颉造字的记载,《荀子?解蔽》载:“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韩非子?五蠹》载:“古者仓颉之作书也。”《世本》记:“仓颉作书。”到了秦代,《吕氏春秋?君守》篇中也持有仓颉作书的说法。另外秦丞相李斯所作的《仓颉》开头两句就是“仓颉作书,以教后嗣”,见于1930年出土的《居延汉简》中的《仓颉》篇残卷。
  仓颉造字,《辞海》仓颉条说:“仓颉可能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物”。《辞源》仓颉条说:“文字是在社会长期实践逐步产生形成的,不可能由一人创造。仓颉可能是整理文字的一个著名人物。”《韩非子》才记有仓颉作书,以      后就成了仓颉造字。清代所辑的《世本?作篇》中记“沮涌、仓颉作书”,“沮涌、仓颉为黄帝左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行。越到今天人们越不承认仓颉独创文字。
  新编《中国小通史》在《文字的溯源》中说:“我国古代的文字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过去有黄帝史臣仓颉作书的传说,它产生于原始记事方法,如物件记事、结绳记事、图画记事,它经过长期发展,不仅从简到繁,逐渐表达日益复杂的思想,而且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最后在综合它们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终于出现了文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韩非子》、《淮南子》、《说文解字》等书中都认为仓颉创造了文字。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认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东汉王充《论衡》中说,“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文”。
  有关仓颉造字的记述,《汉字通易》一书中有这样记载: 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守,登阳虚之山,忽然见到一个大龟,龟背的颜色是丹红的,上面却有许多青色的花纹。仓颉看了,顿悟花纹所示文字的道理,从而萌发了他发明文字之宏愿。后来,他仰观天上奎星圆曲之势,又俯察山川脉络之象,观鸟兽虫鱼之迹,草木器具之形,描绘摹写,造出各种不同的形状,这就奠定了创造文字的基础。
  史书记载,仓颉发明文字,倾刻间,“天雨粟,鬼夜哭”。天雨粟,是说天上像下雨一样把米撒下来,表示上天的祝贺。因为这给人类文化提供了利器,故此,万民匍匐在地,顶礼膜拜。鬼夜哭,是说有了文字以后,民智一开,世无宁日,灾祸亦将起。鬼知道这里面的利害,老百姓从此再不会整日浑浑噩噩了,所以鬼就悲伤地哭了。
  留鸟迹书
  鸟迹书,又称仓颉书,周初出土于北海(汉景帝二年分齐郡治,辖相当于潍坊市等县)石室中,也就是在今寿光北部双王城(新发现 商代盐业遗址群)一带。宋郑樵著的《通志》中记载:“仓颉石室记,有二十八字在北海仓颉墓中,土人呼为藏书室。周时无人识,至秦李斯识其八字,曰‘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汉叔孙通识十三字,孔子至齐尝访焉。”因孔子造访,在寿光留下“仓颉造字圣人猜”的传说。《水经注》载:“巨洋水自巨淀湖东北流经县故城西。”这就是说藏书室在巨淀湖附近。故城则与今双王城有关,双王城原名盐城,又叫霜雪城,是故寿光城。这个地方古称秦城乡。《光绪?寿光县志》载:“秦城者,秦寿光故城也。”《潍坊历史地图集》载:西汉北海郡图,寿光城的位置在今羊口镇杨庄村西南偏北,正是《水经注》所记位置。故城并不是今天的寿光城。“城之西南水东有孔子石室故庙堂也,中有孔子像,弟子问经石室。”《嘉庆?寿光县志》已辨明“弥水所经之道,自前明以来,尚曾几经改易,况元魏乎。”近代学者考证,弥水的西河道,又东北迳剧县(纪台)故城西,又西北流注入巨淀湖。故道今尚能辨,经过古城至王高西北而入巨淀。所以说鸟迹书二十八字,在北海出土。即郦道元所记孔子问经石室。
  仓颉鸟迹书,既出土于寿光,学者们都说“藏之书府”,书府即国家书库。周初,纪为强国,当存于纪国都城(今寿光市纪台镇)。那时,周天子居镐京(今西安)。纪亡于鲁庄公四年,即公元前690年,纪侯大去其国。战败仓惶逃走,死去的夫人伯姬未来得及葬,夫人叔姬也没带,玉玺也未拿走,非常悲惨。当时鸟迹书也没带走。其弟纪季降齐,条件是“先礼不废,社稷有奉”。故鸟迹书当归于齐。齐亡于秦,秦灭齐而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鸟迹书当归于秦。因此,丞相李斯才能得到此书,而识八字。秦亡于公元前204年,后是西汉统治,汉太子太傅叔孙通得以识十三字。后几经变乱,鸟迹书下落不明。所以安致远先生之长子进士安筼在《题仓颉墓亭》时,有诗感叹:
  仓颉石室记北海,二十八字鸟虫文。
  至今七字无人识,天地未尽泄细纹。
  我欲寻之辨蝌蚪,古篆已经劫火焚。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鸟迹书,新编《寿光县志》叫仓颉书,有拓片。这个拓片,是上海书店1984年翻印的《淳化阁帖》所载。该帖成书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此帖将《仓颉书》列为诸家法帖之前为首篇,此帖将《仓颉鸟迹书》注释为“戊已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社会科学报》载刘志一教授文章,认为仓颉鸟迹书是彝文,据此译文是:“一妖来始,界转鸦杈,祭神青脑,祸小马念,师五除扫,幡斋解果,过鼠还魂。”释义则是“一群妖魔刚到来,树上乌鸦满天飞,割青牵羊祭山神,念经消灾骑马归。五位法师施法术,做斋完毕魂幡回,消灭老鼠魂归位。”这是一般祭祀经文。是不是仓颉亲手所刻,难以考证。
  古墓觅踪
  仓颉墓在哪里?我们认为在寿光。最早见于周初,在出土仓颉鸟迹书处,即北海仓颉墓。对仓颉造字之说,历来并无争议,但对仓颉葬在何处,却说法不一。
  全国仓颉墓有三处:一在陕西白水县,一在山东寿光市,一在山东东阿县。埋葬仓颉的墓冢究竟在何处?东阿仓颉墓显然不可信,连当地人都产生怀疑,《东阿县志》引《路史?禅通纪》云:“仓帝(即仓颉)居阳武,葬利乡,疑墓在寿光者为是。”陕西白水县黄龙山下的仓颉墓规模较大,墓前还建有仓颉庙,可证仓颉葬于此处的主要文物为东汉延熹五年(公元162年)的《仓颉墓冢碑》。寿光仓颉墓的主要证据,一是《通志》云:“仓颉石室记,有二十八字在北海仓颉墓中。”二是《水经注》载:“仓颉台,弥水所经,水东有孔子问经石室。”白水县仓颉墓的证据晚于寿光仓颉墓的证据,且是孤证,相比之下,仓颉墓在寿光较可信。《金陵新志》载,寿光仓颉墓中石室出土于周代。元郑杓《衍极》云:“北海亦有仓颉藏书台”。据在寿光城西南八公里孙家集出土的文物看,仓颉墓在寿光比较可信,目前也为多数史家所公认。仓颉的栖居之地,历来为帝王将相、骚人墨客顶礼膜拜之处,留有诸多诗文。
  据民国《寿光县志》记载:“仓颉墓在县城西大西门外,向北百步许,久为一邑名区。”寿光仓颉墓原是一座高台,临弥水。据《寿光县志》记载,明洪武年间,始修于寿光城西门外。原墓封土长宽各4.47米,高2.26米,上生蓍草。墓地面积共10余亩。正门为月形圆门,四面护以短墙。墓前有祠,环以回廊,明弘治中知县翟唐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知县王文翰重修(1999年6月8日发现明嘉靖仓颉墓碑。碑高92厘米、宽58厘米,碑正面阴雕“仓颉墓”三个大字,取体行楷,苍劲有力。右上款刻有“嘉靖甲寅秋七月吉旦”,左下款为“寿光知县王文翰立”)。万历中知县王国相再修,清康熙三十六年,县令刘有成复葺之。“蠲吉损俸,庇饬遗丘,通以桥梁,护以禅刹,周以长廊,而建新亭于其旁”。
  墓东西各有一井,即所谓寿光八景之一的“仓颉双井”。二井年代久远,神奇莫测。东井水质清冽透明,甘甜如醇;西井水略呈浑浊,苦涩如黄连。此二井相隔五米许,却迥然各异。若向东井掷一石子,西井则同时澎然有声,水花泛起;若在西井投一石子,东井亦声纹如故。是何原因,不得而知,成千古之谜。
  墓前一亭曰启秘亭,亭内设石几、石凳。民国《寿光县志?名胜》载:启秘亭,《刘志》谓亭在仓颉墓前墓侧,出城西门由护隍堤北行百余步,西折苇陂之北岸有门南向,颜曰“谁园”,入门由长廊西折复折而北入中厅,厅三楹,颜曰:“轩复”。由轩之东角绕出轩之后楹计长廊二十六间,有陂横亘之置板桥,其上额曰:“问津桥”,由桥而北则仓颉墓也。墓前别有方亭,启秘亭在墓之右,去墓可五步许,亭形亦方计十二楹。墓地原属于官办“谁园”禅刹,地则是由县令刘有成捐款买贾氏地十亩,经营数载,幽折旷夷,遂成佳胜。石亭有楹联:“千古大文三尺土,两间灵气一孤亭。”后数任知县皆修葺题字。清嘉庆间,知县宋铭匾曰:“始制文字”。光绪二十年、三十年复修两亭,绕以短垣圆门,小桥连通。民国六年县知事尹志皋镌石亭联云:“石室志藏书,廿八言文字蟠螭,除秦李斯、汉叔孙无能识者;幽宫留宿土,四千年洪荒遗蜕,并娲皇墓、少昊陵相与传之。”
  仓颉墓园中还有松柏、槐、柳,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有东西两溪,溪上各有拱形小桥。亭榭玉立,小桥流水,宛如江南水乡图,别是一番风景。1950年墓前建烈士陵园,墓园并存,新旧相映,为寿城一绝。1960年陵园迁徙,仓颉墓亦废。可惜“文革”期间再遭破坏,旧貌荡然无存。
  1992年,寿光县在城南辟地三百余亩,建成了“仓圣公园”,请知名人士溥杰题楹。园中湖心岛上建有仓颉纪念堂。纪念堂内两厢为“百福轩”、“百寿轩”,取吉利祥和之意。正殿是身披树叶、腰捆兽皮、手握所创文字的仓颉圣像。在身后有一神龛,内有仓颉造二十八字的石刻,四周绘有数幅关于仓圣造字的传说。纪念堂周围有假山湖水、松林竹丛、花圃草坪、亭台廊榭等。今日寿光仓颉纪念堂,不仅是文祖仓颉的纪念场所,也已成为寿光古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顶端 楼 主  From:山东省潍坊市
快速发帖 顶端
内容
HTML 代码不可用
使用签名
Wind Code自动转换

按 Ctrl+Enter 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