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2-07 10:04
鄌郚总编

诸城隋氏两姐妹

  诸城隋氏两姐妹
  隋焕东和隋灵璧两姐妹是诸城市昌城镇隋家官庄人。姐姐隋焕东15岁就参加了同盟会,追随民主革命先驱路友于积极抗日救国。她是国民促进会的山东代表,是北京妇女界的活跃分子。隋焕东32岁时病逝,她用短暂的一生实践了一代新女性的追求与梦想。
  妹妹隋灵璧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时代,她以先锋者的姿态,参加了“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革命实践中,她从一名追求进步与光明的爱国知识分子,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
  本期撰稿:隋炜凤
  图为隋灵璧。
  主编:马道远 副主编:李海滨
  值班主任:王兵 美编:许茗蕾
  -
  父亲参加同盟会启迪民智
  诸城隋家官庄今貌(隋炜凤供图)
  隋焕东和隋灵璧的父亲隋理堂是早期同盟会员,也是两姐妹走上革命之路的启蒙者。隋理堂在隋家官庄村发动隋氏宗族十余人加入同盟会。诸城宣布独立后,隋理堂任敢死队团长。清兵反攻诸城,许多革命党人藏匿于隋理堂家中。隋理堂非常重视教育,将自家房屋腾出建立男校和女校,不遗余力培养本族青年。
  父亲隋理堂为同盟会员 参与诸城独立任敢死队团长
  隋焕东和隋灵璧这对姐妹,是诸城市昌城镇隋家官庄(今昌城镇前官庄村)人。姐姐隋焕东,名廷玫,1898年3月8日出生;妹妹隋灵璧,1902年出生。提起这两姐妹,就不得不提她们的父亲隋理堂。
  隋理堂,名文燮,1870年出生,是一名秀才。光绪末年,他考入济南政法学堂。毕业后,回到家乡诸城。1908年秋,他参加了同盟会。从此,便全身投入到中国革命事业中。
  隋理堂在隋家官庄村发动隋氏宗族中十余人加入同盟会,每人发会章一枚,章为八角形,黄色镀金,铸有“同盟会”三字。同时与诸城县城的同盟会员王心葵、王心源、臧迪卿、臧少梅等多人及小仁和村同盟会员钟孝先联系,秘密进行革命活动。
  当时各地同盟会员为了进行革命活动,互相联系甚为频繁,隋理堂家便成了革命党人秘密开会的地点和联络站。
  1911年10月10日,震惊世界的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相继响应,山东巡抚孙宝琦由于大势所趋亦宣布独立。山东同盟会员即密谋在各县策动起义,但是即墨、安邱、高密等地的起义均受到阻碍,未能正式宣布独立,遂计划进攻诸城。
  诸城同盟会员于1912年2月3日宣布诸城独立,成立防御会,丁昌燕(字师汝)任会长,并招募壮丁60人成立敢死队,举隋理堂、王凤翥、臧著仪为团长。组织宣传队,到街头巷尾进行宣传,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人心非常振奋。成立临时民政府,议会举臧汉臣为民政长(即县长),王凤翥副之;教育为隋理堂、臧秀池、王景韩;财政为臧著兴、孟昭云、臧梦螭;农务为臧少梅;检察员为邱鉴西、王翰维;典狱员为朱镜清;书记为王仲而。设团防,设警察。同时张贴布告,号召各界人士响应起义,收编原有乡勇,革命运动热火朝天。
  阻挡清兵反攻300余人牺牲 隋家老小掩护革命者撤离
  正在革命运动准备向外扩展的时候,清知县吴埙和神甫顾思德勾结,侦察得知民军枪械不足,人力不多,遂电请沂州巡防营出兵,反攻诸城。
  1912年2月10日夜,清兵攻城,城内军民奋勇抵抗,终因众寡悬殊,力不能支。2月11日,清兵入城,焚杀掳掠,凡剪掉辫子的人均被杀害,计有300余人壮烈牺牲。
  当清兵焚烧县署及高等小学,在全县烧杀掳掠之时,同盟会员有的在城内觅地藏身,有的逃往外村亲友家暂避。隋理堂家成为不少革命者的藏身处。这些也对隋焕东、隋灵璧两姐妹早期革命思想产生了影响。
  隋灵璧回忆,诸城独立失败后,不少同盟会员逃到她家。他们头上戴着假辫子(为防清兵捕捉),身上穿着清朝的长袍马褂,关闭好大门,便摘下带有假辨子的小帽垫,脱去外衣,内着圆领长衫,在炕上盘腿而坐,说:“还我汉时装。”他们纵情谈论,谈到激昂处,慷慨流涕,引吭高歌:“一统旧江山,亚细亚,文明古国四千年。最可怜,犹太、印度与波兰,亡国史读之心寒。我唱爱国歌,爱我同种非爱它,怎奈何,四万万人多睡魔,好男子,切莫蹉跎……”这些人在隋理堂家住了一段日子,隋理堂便找村里可靠的农民,在夜间用小木轮车送到高密蔡家庄上火车,为防止高密车站有清兵检查,蔡家庄也有同盟会员进行接应。
  革命党人藏匿于隋理堂家中的这段时间里,全家老小一起完成了掩护他们撤离的任务。这些革命党人的正义行动和革命激情也深深地打动了姐妹俩,在她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革命的种子,为日后参加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幼的隋灵壁更是将他们吸过的老刀牌香烟盒上那个持刀挺立的勇士像,用剪刀剪下来贴在墙上。每当看到勇士像,就仿佛看到了那些勇敢的革命党人。
  带领本族人改旧革新 隋理堂腾房创办学校
  隋理堂积极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还非常重视教育。他带领本族人进行改革,如推倒土地庙破除迷信,人死后废除烧纸、焚香、磕头,这些举动遭到村中封建势力的反对和仇恨。隋理堂在本村对族中子弟进行教育工作,将祠堂所有祖宗牌位加以集中,腾出房舍,正式成立男校一所,并把自己房子的三间成立女校。此时隋焕东已去济南女师就读,隋灵璧成为村中女校第一批学生。同时,隋理堂劝告女孩子不缠足或放足,男的一律剪去辫子,未过门媳妇出嫁前一律要先放足。废除跪拜,行鞠躬礼,废除旧历年,改行新历,废除贴门神,换新对联。隋理堂家大门贴的对联是“文明进化,世界大同”。废除腊月廿三辞灶习俗,隋理堂作诗道:“廿三辞却灶王爷,初七才能接到家。为何旧历除夕夜,又烧纸马供香花?”
  为了改革旧习俗,在新历年,各家男性无论老幼都集中在祠堂祭祖。将祖宗牌位请出来摆列在院内桌上,族人按长幼次序排列在桌前,将各家买的鞭炮结成长串,挂在高大树上。然后由一人赞礼,向祖宗行三鞠躬礼,同时燃放鞭炮。一时鞭炮竞鸣,焰花飞腾,加之儿童的欢呼声,大家共庆新年,热闹异常,共享改革旧习俗的快乐。
  旧俗过年时允许青年作些娱乐活动,包括耍牌赌钱等等,隋理堂为杜绝这些不良习惯,便引导青年在这期间,互相作诗唱和。在除夕之夜,有个夜校农民,作了一首诗送给隋理堂,他贴在大门上征求和诗,族中诸兄姊均有和诗,都写在一个长纸卷上。诗的原韵是:年、阑、寒,隋灵璧那时已十五岁,在济南女师读书,也和了一首:“爆竹声中除旧年,供馔回时夜已阑。只顾梳妆齐拜节,凌晨忘却五更寒。”大家雅俗共赏,喜气洋洋,一派思想解放的新气象。
  1914年,隋理堂加入中华革命党,仍致力于创办学校,宣传新文化,启迪民智,为革命培养新秀。隋理堂最爱惜青年,奖掖后进,除鼓励女儿以及本族青年学习前进外,对本县青年亦推奖不遗余力。革命烈士路友于、作家王统照都尊之为师。作家陶钝幼年时亦受到隋理堂的鼓励,始从农村外出求学,而成为后来文艺界的老战士。同时他千方百计让本族子侄辈受到高等教育。上世纪初,隋理堂宗族的青年在济南求学的就有八人之多,在大学及中专受教育的有五人。
  正因隋理堂爱护乡里,奖掖青年,所以他颇受后辈爱戴。隋理堂在济南逝世运灵回乡时,族中青年义务抬棺木从高密直至家中,而沿途同盟会故旧友好,设吊祭多处,仅45公里路走了三天才到家。家祭时,村中贫丐集资送白布帐一幅,悬在大门外以示悼念。隋理堂一生追随民主革命,关心国家人民,生为革命奔走,死为后人怀念,也是两姐妹早期革命启蒙导师。
  -
  隋焕东戮力救国英年早逝
  王统照1923年摄于北京
  路友于
  隋焕东15岁就参加了同盟会。父亲因反袁被捕,隋焕东在母亲授意下,请求在女师任学监的山东省长龚积炳之妹帮忙,救出父亲。从女师毕业后,她回乡在县立两级女校教书,1919年,学校组织了反日会,她在会上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她去北京后,在路友于的引领下参与国共合作,成为北京妇女界的活跃分子。
  毕业回乡女校任教 反日大会上发表演讲
  1911年,15岁的隋焕东考入山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这所学校学制五年,是山东省第一所中等女校。1913年,父亲隋理堂因反袁被捕,先关押在县城,继解往济南监狱。当时山东省长龚积炳之妹任济南女师学监,母亲备了大量海货,由隋焕东送给龚学监求情,并说明纯系诬陷,请将父亲释放,父亲乃得出狱。隋焕东当时有救父缇萦之称。1916年,隋焕东从女师毕业,不久便回到诸城,在县立两级女校教书。因她是隋家的大女儿,且又大龄未婚,乡人都称其为隋大姑娘。
  1919年5月,“五四”之风吹到诸城,旅京、旅济的学生回县宣传,县高等小学和两级女学都组织了反日会,并在西关商业繁荣地区召开反日大会。隋焕东和高等小学的徐宝梯(即陶钝)都是领导人。在这个反日大会上,高小学生王伯年破指写下血书“宁死不当亡国奴”七个大字,群众情绪激昂,全场痛哭流涕。
  暑假期间,昌城和相州召开了反日大会,昌城大会在刘家河岔召开,隋理堂和徐宝梯主持大会。在乡村反日大会上,一身城市时装打扮的隋大姑娘愤然登台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徐宝梯在《一个知识分子的自述》中写到:“她这时已经23岁了,四方脸,细高挑身材,头上梳了两个麻姑髻,浅蓝竹布短褂、黑绸裙子。像连珠炮似的讲日本人怎样欺负中国人,亡国灭种就在眼前,我们若不起来抗日,就要当亡国奴了。直讲到话音嘶哑,眼泪溢出。她在大会上的讲话动人心弦,催人泪下。此时昌城还没有天足(旧时指妇女没有经过缠裹的脚)的妇女出头露面,隋焕东得风气之先,是村里最早天足的女性,对农村妇女群众影响深远。”
  与王统照情投意合 恋情受阻无果而终
  隋焕东在女师上学期间,寒假回诸城时,在火车上结识了老乡王统照。那时王统照是山东省立第一中学的学生,同路友于、杨金城被称为“诸城三杰”,亦被誉为“三大文豪”。他们三人都是诸城人,又是语文成绩优秀的高材生,王统照为三杰之首。隋焕东面容姣好,身段苗条,生性活泼开朗。那年,隋焕东16岁,王统照17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后来,王统照在日记中写道:“春假中由济归里,与玉妹(代指隋焕东)同车,彼时方皆年少,虽不得深言而神相冥契,至为欣慰。”
  孰料相识未久,1916年春,19岁的王统照被其寡母安排结婚。媳妇是章丘旧军镇孟家的小姐、时年22岁的孟昭兰。王统照纵使再不愿意,也不敢或不忍违背母亲旨意。婚后第二年,王母又让管家到济南寻找合适的房屋,在南关堂子后街买了一处小四合院,让儿媳孟昭兰来济南居住。不久,他们的儿子王济诚出生。其后,王统照又远走京城,这段刚刚萌发的恋情便悄然烟消云散。
  1920年暑假,隋焕东在大明湖畔邂逅回济探亲的王统照。两人执手相问,互诉别离之情。王统照力劝隋焕东去北京读书,隋焕东为了追求心目中向往的爱情,考入北京国立女子师范大学。读书之余,她喜欢写诗作文,经常在报刊发表作品。节假日、星期天便到王统照的公寓,请他补习英文和中文。隋焕东有诗曰:“清寒天气雨丝丝,嫩柳含烟舞绿枝。料得今朝小院里,有人怅望恨来迟。”这种情形在王统照的日记中亦得到印证。
  1921年2月至6月,王统照写下了三大本日记,日记中说:“晨兴,贮满怀热望,俟玉妹(焕东)来。倏至近午,又复杳然。予知今日又成空想,遂觉身心摇摇,无一丝力气以自持。”“一号之朝玉妹早至,欣喜之色现于面。此几日尚可得少有彼此对语之机会,然既面无何数言,既将行又若无尽言。”“玉妹与我幸乐皆除,日与愁苦相伴,宝黛尚得聚首数年,如我们自从两心相印后,心中何尝有一日之快乐?”王统照陷入极度苦恼之中。其实,隋焕东的苦恼更多。
  王统照的母亲后来听闻此事立刻使出杀手锏,命儿媳孟昭兰携子迁居北京,与丈夫守在一起。这一招果然奏效,王统照与隋焕东往来渐疏,终至分手,结束了长达5年的恋情。
  坚决支持国共合作 曾给何香凝当秘书
  在北京时,隋焕东带领妹妹隋灵璧到翠花胡同8号北京执行部拜访了路友于。路友于当时任中国国民党北方执行部候补执行委员兼秘书,负责执行部的日常工作。路友于鼓励隋氏姐妹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迎接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路友于还经常到宣武门附近的“槐庐”(即北师大学生宿舍)与隋焕东两姐妹见面畅谈。
  1924年,中国国民党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孙中山先生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与共产党合作救国的远大目标。隋焕东参加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并在孙中山先生北上时,被推选为参加国民促进会的山东代表。隋焕东是北京妇女界的活跃分子。
  当时以李大钊为首的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同反对国共合作的西山会议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山东、湖南等省的部分国民党员成立了中山主义大同盟,勇敢地站在北京执行部一边,而隋焕东就是大同盟的一员,协助北京执行部领导人丁惟汾进行工作,经常被派到北方各省市。后隋焕东赴武汉参加国民革命运动,跟随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何香凝先生做秘书工作。之后,隋焕东在中央党部任妇女干部。
  同一年,隋焕东撰写的话剧剧本《女性的血花》在发表在汉口《民国日报》副刊上。
  听闻知己英勇就义 万分悲愤染病在身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兼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的路友于不顾友人和同志劝阻,于同年3月毅然冒险返京,后与共产党人李大钊等一起被张作霖逮捕。4月28日在绞刑架上英勇就义。
  路友于离汉返京后曾给隋焕东写信,说他最牵挂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其胞弟路君约(汝恪),一个便是红颜知己隋焕东。隋焕东也甚为牵挂,遂给在京的隋灵璧去信,委托妹妹到苏联大使馆去看望。隋灵璧在路友于被捕前夕来到使馆,转达其姐的关心,要路友于务必注意,以防不测。当时,路友于情绪还很安然,觉得住在使馆比较安全。谁也没有料到,张作霖会派军警悍然闯入使馆,将路友于逮捕。
  隋焕东在武汉闻其噩耗万分悲愤,由此染病在身,但她仍奋不顾身地继续为国共合作而努力工作。
  隋焕东1930年因腹膜炎病逝于北京,年仅32岁。她与李冠洋结婚仅年余,无生育,死后葬于北京西山香山慈幼院墓地,与路友于的墓遥遥相对。
  -
  隋灵璧投身抗日救亡 配合地下党做策反工作
  隋灵壁
  秦德纯
  商震
  宋哲元
  隋灵璧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比较早,她反对封建的陈规陋习,联合同学驱逐了女师的封建校长。“五四”运动期间,她参加了济南学生的游行示威,还参加了抵制日货和援助罢工工人等活动。在北京,她参加进步学生团体“新中革命青年社”。1927年,为响应北伐,她赴北京策应。她还游说国民党上层人物,让他们积极抗日。
  不满女师封建思想 联合同学驱逐校长
  1916年,15岁时的隋灵璧考进了山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那时的女师,从校长到教师,封建思想十分浓厚,学校里聘请教师必须是有胡子的,教师课堂授课,两眼要盯着天花板,不能直接看学生。已经初步受了反封建教育的女师学生,对这些封建的陈规陋习非常反感,而要改变也很困难。
  在天地坛办“齐鲁书社”的王乐平是省议员,思想比较进步,是诸城人。隋灵璧对他谈了女师这些不正常的现象,王乐平鼓励同学们起来反对学校的这些封建行径。
  当时,学校里有一名学生生了一个私生子,将其藏在澡堂的洗澡盆里。校长周干庭知道后,派人把孩子送到学生家里,致使这名女学生投井自杀。学校还贴出布告,要检查全体女同学的贞操。这种污辱人格的行为激起全校同学的极大愤慨。在王乐平和社会进步人士的支持下,隋灵壁等学生向校方提出了强烈抗议,并摘掉了张贴布告的牌子。
  校方不但不接受同学们的抗议,反而提名要开除几名带头肇事的学生,其中就有九班班长王辩(山东最早的女共产党员)。在这紧要关头,王乐平给同学们出主意,让她们联合起来驱逐校长周干庭,并提出推荐一名北师大毕业生继任新校长。
  在一个事先确定好的日子,同学们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历数了周干庭迫害同学的罪行后,当场宣布把他驱逐出校。接着,王乐平陪请来的新校长李兰斋来到了学校。李兰斋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年富力强,思想进步。同学们向他提出实行男女平等、取消封建陈规陋习、学校里建图书馆、为学生订阅报纸、购置体育设施等条件,他都一一答应。随后新校长又请来了一些具有新思想、新知识的教师。从此,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又新开设了英语课,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投入了新的学习生活。
  声援北京五四运动 参加游行抵制日货
  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各大学的学生汇集天安门前,进行游行示威,并火烧了卖国贼曹汝霖在赵家楼的住宅。反动的北洋政府镇压学生的爱国行动,逮捕了大批学生。
  消息传到济南,各大中专院校全都沸腾了,女师的学生站在了斗争的前列,参加了全市大游行,隋灵壁就在其中。在烈日下、在大雨中,同学们高呼着“收回青岛”“取消卖国的21条”“惩办卖国贼”和“释放被捕学生”等口号,一连举行了数次游行示威。
  当到督军署请愿时,反动军警包围了请愿队伍,扣留了请愿代表。学生们又派代表要求释放被捕的同学,济南督军张树元竟调来步兵和马队两路夹攻。
  这天上午,女师的同学刚刚下课,听说男同学被包围在大街上的消息,午饭都没顾上吃,便紧急集合出发,来到了西门大街,看见男同学在街上坐了一大片。学生们完全忘了那些男女不同席的封建思想,与男同学坐在一起。平时一般不和男同学直接说话,这时也主动向男同学询问被捕同学的情况,尽管彼此不知道是哪个学校,更不知道姓名,但却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战友。天色已晚,同学们还坐在那里不动,军阀张树元便企图用马队将他们冲散。同学们见马队冲来,便一齐把双腿伸向街心。军警们竟驱马急驰,许多同学被马蹄踏伤,但是没有一个抽腿后缩的,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了深夜。张树元慑于广大学生威武不屈的坚强决心,只得深夜将被捕同学释放。其间,许多商店见他们忍饥挨饿与反动军警作斗争,主动拿出席子让他们铺,送来面包、点心给他们吃,端来茶水让他们喝,但均被同学们婉言谢绝,因而更加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深切同情。
  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隋灵壁等学生还参加了抵制日货和援助罢工工人等活动。
  伟大的“五四”运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反帝反封建的教育,特别是女同学,经过这次斗争洗礼,认识大提高,思想大解放,走出了学校,走向了社会,“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社交公开”“婚姻自由”等已逐步变为现实。
  就读北师大参加进步团体 学校停课后赴绥远教学
  1921年秋,隋灵璧从女师毕业,又考取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两年后,女师大与男师大合并为北京师范大学。在这里,隋灵璧接触到担任英语教学的李澄之,他是临沂县人,刚毕业于北京男师大。因为是山东同乡,俩人谈话比较投机。他常给隋灵璧讲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说经过孙中山先生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定能完成国民革命的大业。此时的中国北方仍在奉系军阀的严密控制下,人们的革命热情受到压抑,革命正义不能伸张,纷纷寄希望于国民党。
  在北京,隋灵璧经常跟着姐姐去北京执行部拜访路友于。路友于向她俩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说明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下,灾难深重,民不聊生,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正在焕发出蓬劫的朝气,一个国民革命的高潮很快就要到来,并对隋灵璧说,作为一个爱国的大学生,不能只顾埋头读书。他的这番话给隋灵璧的读书救国思想以很大的冲击,从此隋灵璧也关心起政治来。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隋灵璧积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1925年,经共产党员安体城、国民党员李澄之介绍,隋灵璧加人中国国民党,接着,又参加了北京各大学组织的进步学生团体——新中革命青年社,经常走出校门,参加一些进步的集会和游行。
  由于军阀克扣教育经费,1925年北师大一度停课。为了寻求生计,同学们都到社会上自谋职业。隋灵璧通过姐姐隋焕东的关系,到了绥远省,在女子师范学校里教书。
  积极参与商震易帜工作 携带枪支赴京策应北伐
  在绥远,隋灵璧偶遇父亲的挚友商震。这时的商震,正任绥远省督统。商震是国民党元老之一,辛亥革命那年,他担着行李卷从河北徒步来到诸城,联络进步人士,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同盟会员。在诸城时,他就住在隋灵璧姨父臧迪卿家里,与隋灵璧父亲成为挚友。
  商震要隋灵璧放弃教学,留在他家,帮助他夫人做些事情。那时,商震是阎锡山的部下,冯玉祥正劝导他脱离阎锡山,归顺国民革命军。为保密起见,冯玉祥的来信都是用药水写的,用水一洗,字就显出来了。每次来信,商夫人都要隋灵璧帮她洗信、晾信。后来,商震准备易帜,隋灵璧又随商夫人印制青天白日袖章,军队里凡旅长以上军官夫人都参与缝制袖章,白天晚上赶制,还缝制一些军队里打着的大小旗子。
  商震易帜以后,他的军队政治素质较差,对国民革命、三民主义一概不知,隋灵璧受商震之托,时常回北京联系“新中革命青年社”,派人到绥远给他的部队当政治教官,也不断带着宣传材料,作为政治教材。
  那时张作霖的奉军控制着北京,消息封锁得厉害,对爱国人士一经发现就逮捕杀害,连国民党北京执行部也不得不迁到苏联大使馆内。
  1927年,“新中革命青年社”派隋灵璧返回北京,做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工作。趁此机会,商震派便衣十多人暗带部分枪支潜入北京。他们住在“基督教青年会”(进步青年组织)内,一旦奉军来检查时,便以读圣经作掩护。但不幸被叛徒告密,派去的便衣被逮捕,带去的长枪也被没收。唯有隋灵璧手提箱里带的几十支手枪未被发现,后被安全转移出去,国民党人夸隋灵璧勇敢机智,为北伐作出了贡献。
  在京结识中共党员韩之栋 游说国民党上层人物抗日
  1927年初,隋灵壁从天津乘船经过上海来到南京,与从武汉来到南京的姐姐隋焕东相遇。隋焕东在中央党部任干事,隋灵壁为助理干事。很快,上海发生了“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公然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隋灵璧的战友、共产党员安体诚不幸遇难,随后路友于也在北京被害。消息传来,隋灵璧揪心似的难过,于是便离开南京北上。
  1928年,隋灵壁在山东泰安与李澄之结婚。婚后第七天,李澄之因在报上发表反蒋文章,被撤销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常务委员职务,并被开除党籍。于是夫妻俩愤然回到了北平,继续从事教育工作,李澄之仍在北师大任讲师,隋灵璧到志成中学教书。
  1932年,李澄之结识了一名叫韩之栋的中学生(即小说《红岩》中华子良的原型人物),与他办了一个“春秋书店”,经售进步书刊,李澄之任经理,韩之栋当店员,靠卖书挣点钱维持学业。他们后来才知道,韩之栋是中共党员,是党派来通过隋灵璧和李澄之做国民党上层人物的工作的。
  当时的北平市长秦德纯是李澄之的表姐夫。秦德纯的表姐孙挹青自幼父母双亡,李澄之的父母将其抚养成人,她与秦德纯的婚事也是由李家给介绍操办的,所以李澄之与秦德纯的关系非同一般。秦德纯与国民党第29军军长宋哲元的关系异常亲密,这时宋哲元的军队正驻守在华北抗日前沿。日寇占领东北以后,继续进犯热河、察哈尔和河北东部,想把北平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蒋介石政府节节退让,秦德纯和宋哲元也有些动摇。
  李澄之受地下党的委托,经常去做秦德纯的工作,他每次到秦家总是带隋灵璧同去。他们向秦德纯夫妇分析形势,陈述利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渐渐地秦德纯夫妇觉悟了,表示不向日本人屈膝,无论如何不能做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隋灵璧和李澄之再通过秦德纯做宋哲元的工作,这对于宋哲元一直没有投靠日本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叛徒出卖夫妻双双被捕 秦德纯等三人力保得以获释
  1935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这是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抵制日寇占领华北阴谋的爱国行动。日本人威胁秦德纯说:“我们已把坦克开到东交民巷了,你们要是不镇压这些学生,我们就直接将坦克开出去!”对学生是镇压还是不镇压,秦德纯犹豫不定,进退两难,镇压吧,不久前的“三一八”惨案就是例证,段祺瑞枪杀学生,结果自己也垮了台;不镇压吧,日本侵略军怎会善罢甘休。
  在这关键时刻,隋灵璧和李澄之劝导秦德纯:“无论如何不能用暴力手段镇压学生。如果用暴力手段对付手无寸铁的学生,不但你在北京站不住脚,蒋介石也会拿你当替罪羊的。”秦德纯认为有道理,于是下令不准用武力对付学生,最后只是用高压水枪驱散了事。
  隋灵璧同北师大的一些老同学一起,创办了协华女子中小学校,主要是招收从东北流亡来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免费上学的机会。借此机会,把张郁光、徐干田等一批进步人士都团结过来,既充实了学校的教师阵营,又扩大了教师中的进步力量。这期间,地下党又派来一个叫冀丕扬的人来校任教,不久他被国民党逮捕,当了叛徒,把隋灵璧和李澄之都给供了出来,他俩双双被捕,被押解到河北省党部的一个独院里。
  商震、宋哲元和秦德纯三人联合出面力保,隋灵璧夫妇才得以获释。
  ◎相关链接
  秦德纯
  秦德纯,字绍文,生于1893年,山东沂水县后埠东村人。早年入济南陆军小学,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北京陆军大学,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历任团长、旅长、师长、集团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次长、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北平市长,还当过山东省政府主席兼青岛市市长。他于“七七事变”前夕,忍辱负重,与日本人周旋,身处历史的漩涡最中心。
  1916年,秦德纯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先后在济南、周村的部队中任教官等职。1919年正月,他在济南结婚,妻子孙挹清是济南黑虎泉高等小学的校长。这年夏天,北京陆军大学开始招生,秦德纯所在的部队中有上百人报考,名额却只有两个,他还是考上了。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根据北京陆军大学规定,如果战争爆发,学生要回原来所在部队。秦德纯所在的师为皖系,师长眼看大势已去,为给国家保存力量,便向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投降。吴佩孚命令他们缴枪,秦德纯说“我又没学过缴枪”,就又回陆军大学了。毕业前,秦德纯曾受邀赴孙传芳处,却又被孙派去东北与张作霖沟通感情。到沈阳后,秦德纯就住在张作霖的手下张宗昌家。
  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后,秦德纯被孙传芳调往河南,在王为蔚部任职。他与王为蔚一起,先后与冯玉祥部下军队交战,后来也独自带兵与奉系对阵。后来在驻马店,秦德纯率军参加国民革命军,加入北伐行列。
  在“七七事变”前后,秦德纯一直是中方与日本斡旋的核心人物。因为蒋介石的密令,他不能和日本人直接翻脸,曾被气得当场吐血。当日军进攻宛平城时,也是他命令中国守军开枪还击,在卢沟桥展开激战。
  秦德纯任北平市市长时,反对日军武力毁城,对保护北京文物古迹贡献巨大。他受过非常良好的军事教育,他由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到陆军大学,一层未缺。他学问好,能力也好,尤其是一派儒者风度,使人激赏,颇得全军将士的敬重。
  秦德纯还是一位对言论自由持宽容态度的政治人物。1936年夏季,胡适主办的《独立评论》因一篇批评冀、察当局的文章被宋哲元叫停。秦德纯当即表示反对,他对宋说:“这篇文章是春秋责备贤者的意思,并没有谩骂与污蔑,不应叫他们停刊,这种处置实在重了一点……”后经秦德纯等人不断缓颊,《独立评论》终以复刊。
  日本战败投降后,同盟国在东京审判战犯,秦德纯也作为证人参加。
  1948年10月,他被任命为山东省政府主席,1949年1月又兼青岛市市长。
  宋哲元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省武定府乐陵县(今山东省乐陵市)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陆军一级上将。
  宋哲元幼年家贫,刻苦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军,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毕业后服役于冯玉祥部,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1922年,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第25混成旅旅长,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1924年,参加北京政变,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1925年秋改任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还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枪。
  1940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葬于绵阳附近的富乐山,享年56岁。
  -
  奔赴延安培养革命者后代
  隋灵璧在延安保育院
  延安保育院
  延安保育院的孩子们
  隋灵璧看到报刊上延安保育院的照片后,激动不已,变卖首饰,辗转半年,抵达延安。因保育院院长生病,她担起了重任。她带领老师们开荒种菜,编写教材,虽然物质生活艰苦,但思想上备感温暖。
  辗转多地支援抗战 带着孩子到达延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隋灵璧参与组织“华北妇女抗日救护队”,赴上海救护抗日伤员,支援上海抗战。
  1938年3月,隋灵璧去武汉,适逢宋美龄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她被指派为山东保育分会理事。
  同年,隋灵璧又随李澄之来到山东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为躲避日寇的飞机轰炸,隋灵璧便带着三岁的女儿大立离开李澄之,启程南下,路经河南的开封、南阳,抵达武汉,稍后又取道越南,转赴云南昆明,在云南大学附中任教。后来,敌机轰炸昆明,她又随学校迁移到路南县教了两年书。
  1940年的一天,隋灵壁偶然从报刊上看到了女作家丁玲同延安保育院的孩子在一起的照片,深受触动,便决定到延安去。那时候,中国的大部国土已为日寇所占,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唯独陕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边战斗,边生产,军民团结,生机勃勃,成为人们的希望所在。
  早在几年前隋灵璧就羡慕那里,向往那里,只是怕带着孩子无法工作。现在看到延安也有了保育院,心里便踏实了,她把仅有的一点首饰变卖,带上孩子,取道重庆、西安,辗转半年,终于到了延安。
  开荒种菜养猪养羊 自编教材重庆获奖
  1940年12月,隋灵璧一到延安,边区政府就聘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委员会理事。她先在教育厅干了四个月,又到第一保育院任保教科长。当时,保育院院长是个苏联留学生,因患肺病在山上疗养,保育院的工作就由隋灵璧来负责。
  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延安的物资供应十分困难,平时连蔬菜都吃不上,隋灵璧组织工作人员到野外去拔野菜吃。为了保证孩子们的饮食,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隋灵壁和教师们动手开荒种菜,派人下乡购些禽蛋之类的食品,后来发展到自己养猪、养羊,基本上保证了孩子们的生活需要。
  保育院缺乏教材,延安又没有书店,只得发动教师自己动手编写。隋灵璧亲自编写了包括自然常识、儿童故事、文化学习等24册儿童课本,分别供大班和小班的孩子学习。
  1941年,由宋美龄领导的战时儿童保育会,在重庆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保育儿童成绩展览会。周恩来让保育院的老师们将这些自编课本用毛笔抄写清楚,配上图画,派人送到重庆参加展览评比,结果得了第一名,奖了若干匹“罗斯福”大花布。老师们用这些花布,给孩子们做成衣服。孩子们穿上新衣蹦蹦跳跳,欢天喜地,像过年一样热闹。
  有一次,国民党中的进步人士到延安参观,保育院的孩子们为客人唱歌跳舞,客人们高兴得把孩子抱起来。一个孩子看见客人手里拿着一块怀表,便问是什么?客人说是怀表,对孩子说:“你喜欢就送给你吧!”孩子说:“我不要,长大了公家会发给我的。”这事被客人在国民党的报纸上登载了,赞扬延安保育院的孩子教育得好,组织性、纪律性强。
  革命领袖对保育院非常关心,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在百忙中来看望过孩子们。时任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每逢过年就派车接孩子,孩子们在那里吃点心和水果,载歌载舞,享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因为工作出众,1942年“三八”节,隋灵璧被评为模范工作者。
  受邀请和毛主席跳舞 愉快的夜晚终生难忘
  1945年,李澄之从解放区来到了延安,边区政府为他举行了欢迎会,恰逢朱德总司令寿诞之日,毛主席等中央首长都出席了。欢迎会的气氛热烈而亲切,桌上摆放着苹果,这在延安是很少见的,李澄之削苹果,隋灵璧则端着盘子分给大家。
  会后举行了舞会,毛主席邀请隋灵璧跳舞。当毛主席邀她时,隋灵璧说不会跳,毛主席鼓励她说:“你不要谦虚,试试看吧。”当主席那魁梧的身躯带隋灵璧转动时,隋灵璧紧挪脚步,轻身相随。一曲终了,毛主席停下舞步,向隋灵璧鞠了一躬,表扬她跳得很好。这个愉快的夜晚使隋灵璧终生难忘。
  对隋灵壁来说,在延安的六年,虽然物质生活是艰苦的,但思想上备感温暖,其乐融融。1945年,隋灵璧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革命生涯。同年8月,她当选为山东省出席延安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
  重庆谈判时参与统战工作
  叶挺
  李澄之
  重庆谈判,经过激烈的斗争,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可之后,国民党破坏《双十协定》,周恩来同志继续率领中央代表团在重庆同蒋介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46年2月初,考虑到广泛开展统战工作的需要,周恩来让隋灵璧陪同去重庆,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
  陪同周恩来赴重庆 参加中共代表团工作
  1945年秋,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主席到重庆谈判。为了力争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的和平骗局,党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经过激烈的斗争,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之后,国民党破坏《双十协定》,周恩来继续率领中央代表团在重庆同美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代表团主要成员有董必武、王若飞、吴玉章、邓颖超等,李澄之作为顾问,从谈判开始就到了重庆。
  1946年2月初,当周恩来返回延安再次赴重庆时,考虑到广泛开展统战工作的需要,便把隋灵璧也带去,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当飞机飞越秦岭时,由于天气恶劣,机翼结冰,飞机始终上升不到应有的高度。为了减重,周恩来与驾驶员商量,将飞机上带的笨重物品(包括飞机舷梯)都扔下去,可飞机还是升不上去,最后只得返回西安,延迟了一天。
  隋灵璧在重庆中共代表团任政治委员会委员。抵达重庆的第三天,重庆各界人士召开庆祝政协会议成立大会,国民党指使特务殴打了会议主席郭沫若等,郭沫若被打倒在地,眼镜摔出老远。隋灵璧和李澄之听说周恩来被困在台上,急忙绕到主席台后想去救护,到那里一看,周恩来早已离开。只见主席台上站着好多人,往外撒传单,说会场是共产党破坏的,这才知道是国民党特务捣的鬼。事后代表团外事组在报纸上披露了事件的真相,才使“较场口事件”大白于天下。
  还有一次群众集会,李澄之演讲解放区的各项民主政策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遭到了特务们鸡蛋和石块的袭击,这些都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坚持内战、独裁的反动面目。
  与各阶层广泛接触 宣传共产党政策方针
  在重庆,周恩来、董必武等主要是同国民党的上层人物张治中等进行谈判,并与罗隆基、章伯钧、张澜等各民主党派的首脑人物广泛接触,做他们的统战工作。隋灵璧和李澄之则以老国民党员的身份,利用各种关系,与国民党的旧友故交和中下层人物进行接触,宣传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的各项民主政策和党的方针,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统区各阶级、阶层的动向和要求,了解国民党内各派系的一些情况,及时向党组织汇报,供代表团参考。
  隋灵璧经常去看望丁惟汾,从他那里了解到不少国民党内部的情况。谈起解放区的情况,丁惟汾在许多方面表示同情和理解。
  隋灵璧还大力做争取秦德纯的工作,秦德纯那时是国民党政府的国防部次长,为了不引人注意,多是晚上到他家,与他们夫妇促膝长谈。由于感情上的接近,共产党的政策常常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特别是秦德纯的夫人对解放区的民主自由颇感兴趣,有时对秦德纯开玩笑地说:“你在这里当你的部长吧,我可要随澄之、灵璧他们到解放区去!”有时,他们夫妻闹矛盾,就打电话叫隋灵璧去。后来,周恩来告诉隋灵璧:“去见秦德纯时,可直接告诉他,国民党政权待不了多久,将来请他到解放了的山东去当省主席。”隋灵璧转告了周恩来的话,秦德纯似有所动,但未明确表态。后秦德纯当了青岛市长,隋灵璧在济南曾托人捎信给他,要他留下来,不料信未捎到。
  隋灵璧利用各种机会,与重庆各界人士保持联系,李澄之还以山东大学校长的身份到重庆大学发表演说,宣传解放区的新变化、新面貌。
  经过宣传,重庆的许多爱国青年和进步知识分子纷纷表示要到解放区去,周恩来就叫李澄之负责这件事。李澄之按照周恩来的指示,秘密串联,细心组织,使一大批青年人脱离了国统区,来到了延安。
  怒斥国民党顽固分子 机智应对破坏活动
  在重庆,隋灵璧同国民党内的顽固分子不断进行尖锐的斗争。有一次,几个国民党政府的人员请李澄之和隋灵璧吃饭,李澄之患感冒,隋灵璧一个人去了。席间,他们蓄意挑衅,胡说解放区人们穷得吃不上饭,隋灵璧当场严厉驳斥,大讲解放区人民的幸福生活。她痛批蒋介石步步退让,若不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恐怕就不会有今天了。那帮家伙被说得气急败坏。
  谈判期间,国民党特务经常进行破坏活动。有一次,一些被国民党收买的人到代表团住地外边狂呼乱叫,喊反动口号。代表们则站在高台上静观,以煞他们的威风。闹腾了一阵子那些人便灰溜溜地走了。
  还有一次,得到消息说第二天国民党特务要到代表团住处捣乱。周恩来安排大家这一天休假,各自处理私事,出门时一律从后门走。这一天,大家都不在家,直到天黑才回来。后来得知,特务们原要组织人来吵架,结果一个人也未找到,只得悻悻而归。
  在重庆期间,代表团还迎接了叶挺同志出狱。那天,他们在住地举行了欢迎会,会议由王若飞主持,周恩来和叶挺讲了话。出狱第四天,叶挺就提出入党申请,党中央迅速批准了他的申请。为了让他们骨肉团聚,周恩来又把叶挺的夫人、儿子和女儿由延安接来重庆。不久,叶挺要求到延安会见毛主席,他们一家与王若飞、秦邦宪等人于4月8日乘飞机赴延安,万万没有想到,竟在中途因飞机失事而全部遇难,这就是著名的“四八”烈士。烈士们蒙难后,代表团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大家如失去亲人般痛哭不已,重庆各界人士也都到代表团住地吊唁,李澄之代表山东党和政府及群众团体送了挽联。
  1946年5月,国民党还都南京,大家也随周恩来到南京,住在梅园新村,国民党故意安排在这个非常狭小的地方。房屋少容纳不下,就在院子里又盖了一幢楼房,两幢楼房的窗子相隔只有一米多远,国民党在新村四周布满特务监视,连大门外都布满化装成小商贩的特务。发现有人来代表团住处,就上黑名单,以后往往遭到逮捕和暗害。
  为了确保来往人员的安全,周恩来特派人在南京订了一些旅馆,除代表团的人住外,还安排民主党派的人住,这样一来,外边的人与大家的接触就方便多了。
  刚到南京不久,周恩来就带领全体人员拜谒了中山陵,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孙中山先生陵墓。随后,又向位于中山陵左侧的廖仲恺墓献了花圈,同去的廖梦醒跪拜大哭,大家都深深缅怀这位为民主革命而英勇献身的先驱。
  -
  解放后回到山东从事教育
  《隋灵璧诗稿》
  解放后,隋灵璧回到山东,被组织任命为女师校长。后来,又被委派创办济南工人子弟中学。她还担任山东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妇代会常委、中苏友好协会理事等,因社会活动较多,致劳累过度,在医院养病十年。1991年隋灵璧病逝,将角膜捐献给了北京同仁医院。
  随同丈夫到烟台 两件事感慨万千
  1946年秋,隋灵璧随李澄之回到山东解放区,先在临沂住了一段时间,然后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李澄之作为解放区的代表,前往烟台,同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和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救济总署的代表一起,共商对花园口黄河决堤受害群众的救济问题,隋灵璧也随同到了烟台。联合国除对花园口难民提供经费和建筑材料外,还对解放区进行救济,物资有食品、罐头、奶粉和衣服等,皆由烟台发往各解放区。这时候,烟台已经解放,人民群众已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有两件事给隋灵璧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件是一个联合国的汽车司机轧死了一名中国洋车夫。烟台人民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把那肇事司机逮进监狱,并审讯了他,司机供认了自己的罪行,并给洋车夫披麻戴孝出了殡。当时,在烟台的外国人,包括联合国的人在内,没有一个敢吭声的。此事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李澄之将事件的全过程都拍了照片,后来新华社播发了这一消息,在全国引起很大轰动。
  另一件是烟台的学校里上演了一出活报剧,剧名是《夺回我们的胜利果实》。剧情大致是烟台盛产苹果,解放前,美国人将大量烟台苹果运往美国,烟台人民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被帝国主义侵吞掉,敢怒而不敢言。解放后,烟台人民当家作主,硬是要美国人把侵吞了的果实再吐出来。剧情虽不复杂,但演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此剧初次上演时,烟台市政府特意把三方救济总署的人员请去观看,隋灵璧作为我方代表的夫人,就坐在美国人的身边,心想他们看了这个剧一定会发脾气的,可是他们却静静地在那里看,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演出结束后,联合国教济总署的人员还向参加演出的学生赠送了物资表示感谢。
  以上两件事使隋灵璧感慨万千,感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真正站起来了。
  1947年秋,蒋介石进攻胶东,隋灵璧和李澄之撤离烟台,渡海到了大连。1948年返回山东,先后到潍县、青州,直到秋季济南解放。
  重返母校女师担任校长 尽力帮助隔壁女中
  济南解放后,隋灵璧回到阔别30年的故地,心情特别激动。组织上任命隋灵璧为山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这是隋灵璧当年上学的母校。
  由于建校早,基础好,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理化仪器都较齐全,而只有一墙之隔的济南女中,教学设备却十分简陋。女中的教师每逢做实验,就到女师来借仪器。两校之间的墙上有一个小门,以前门是经常关着的,隋灵璧到女师后,就吩咐把门敞开,这样如同一个学校,女中来借仪器,可以随用随取,比过去方便多了。
  后来,女师与男师合并,隋灵璧看到男师那边的教学设备也很齐全,便建议济南市教育局把原女师的设备送一些给女中,教育局采纳了她的建议。女中的教师们称赞隋灵璧为她们学校办了一件大好事。
  创办济南工人子弟中学 带领师生劳动建校
  女师和男师合并后,隋灵璧被委派创办济南工人子弟中学,学生全是工人、干部子弟。济南刚解放时,政府召开工人代表会议,代表们提意见说:“俺们工人过去祖祖辈辈是睁眼瞎,希望政府能给建所学校,让俺们的子弟也能念书识字。”时任济南市长的姚仲明当场答复了代表们的要求,决定成立工人子弟中学。隋灵璧来到这里时,校舍刚刚建成。
  第一届新生入校后,隋灵壁便动员师生们发扬延安精神,利用课余时间劳动建校,先将校园里高低不平的土地整平压实,再自己捡拾砖块将操场砌好,师生们自己动手把学校装扮得漂漂亮亮,既节约了教育经费,又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建校初期,条件很差,女学生睡在铺着稻草的地上,男学生连宿舍都没有,只好挤在离校数里远的聚贤街的几间小屋子里,不管冬天夏天,刮风下雨,都要徒步往返。面对这种情况,隋灵璧常给孩子们讲当年延安军民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事迹,孩子们听了很受鼓舞,都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愉快地投入学习,谁也没有怨言。
  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学校很注意给学生检查身体。隋灵璧常组织原女师的学生,用显微镜检查学生的粪便,发现有寄生虫卵,就给他们发放药物。同时还检查沙眼,一旦发现就立即治疗,并采取隔离预防措施。这些行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由于认真贯彻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市是较好的,特别是俄语教学质量相当出色。1950年,苏军红旗歌舞团到济南访问演出时,济南市教育局特意要工人子弟中学的学生参与对歌舞团的迎送和接待。
  晚年操劳社会活动 病逝后捐献眼角膜
  隋灵璧在工人子弟中学工作了六年,1955年因患阿米巴痢疾,后又患了心脏病,不得不住院治疗,但仍担任一些社会工作,如山东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妇代会常委、中苏友好协会理事等,还担任民革山东省委组织部长。因为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致劳累过度,从此便一病不起,先后在济南千佛山医院和青岛医院养病10年。
  1966年3月,李澄之在山东省副省长的岗位上不幸病逝。“文革”开始后,造反派把隋灵璧赶出省委大院。不得已,隋灵璧到北京女儿家,一晃又是十多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统战部安排隋灵璧为民革中央对台工作委员会委员,经常利用亲朋故旧,加强海峡两岸的联系,做一些有利于祖国统一的工作。1985年,隋灵璧又任民革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
  在隋灵璧85岁寿诞的时候,当年在延安第一保育院生活的孩子们前来给隋灵璧祝寿,他们有的当了科学家、工程师,有的成为将军。他们还给隋灵璧送来一幅国画《枝老花红》作为寿礼。看到那疏枝横斜、铁干虬枝的冬梅,隋灵璧不禁心花怒放,遂成诗一首,借以抒怀:
  生逢国步艰难日,
  长于世运昌盛时。
  “五四”盛开解放花,
  三七高举抗日旗。
  平生革命平生志,
  一心为民一心赤。
  誓把残年献“四化”,
  愿将遗骸助耕犁。
  最是赏心悦目事,
  海峡两岸融融期。
  1991年6月8日,隋灵璧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她去世后,亲属根据她的生前遗愿,将她的角膜捐献给北京同仁医院,为祖国医学事业发展、造福人类尽了最后一份力量。
  资料来源:《诸城文史资料》《山东省文史资料选辑》《诸城名人》《中共诸城党史人物传》
  本期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署名除外)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