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7-14 14:23
鄌郚总编

我的童年味道——煎饼

    我的童年味道——煎饼
    -
    我的故乡,在沂蒙山区沂山北麓的冶源镇,这里的人们有吃煎饼的生活习惯。我这个人,从童年到老翁,吃了一辈子煎饼。故对故乡的煎饼,有着深深的情缘。母亲和老伴摊的蜡黄蜡黄的玉米煎饼,在我一生的记忆中,是最美味的食品。童年,母亲那早起进厨房,坐在鏊子旁摊煎饼的情景,令我感动,由衷的写下小诗一首《炊烟》:“早晨,炊烟向太阳招手/于是,太阳跳起来和大地拥抱/我望见,在每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都蹲着一位勤劳的农家大嫂/是那颗颗燃烧的心,化作炊烟袅袅”。诗中的大嫂,不只是我的母亲,是所有沂蒙山乡农家大嫂的形象,就是她们不辞劳苦,摊的一叠叠煎饼,养育了沂蒙山乡的儿女。由煎饼繁衍出来的“煎饼卷大葱”、“煎饼小豆腐”,如今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成了闻名遐迩的名吃。
    -
    煎饼,是农家的主食,一天三顿饭,顿顿有一叠煎饼,放在蒲草编的囤里,谁吃谁拿起一个,一般家庭都能满足供应。煎饼的种类很多,玉米、小麦、高粱、谷子、大豆、小米、地瓜干,都可制作煎饼。每一位农家大嫂,都有摊煎饼的传统习惯。为吃煎饼家家院子里,都常设一盘石磨,头天晚上把碾碎的玉米、大豆、小麦等,磨成糊糊,第二天早起摊煎饼。记得我老伴住农村时,三天两头晚上推磨,一圈一圈又一圈,推的石磨呼噜呼噜转,由黄昏时分,转出一轮银月爬上东山,有时升到中天,把糊糊舀进盆里,才算完成任务。她供全家七八口人吃煎饼,被双脚磨出的深深磨道,记载着她的功劳。同一种粮食,可摊出酸、甜两种煎饼,各有其味道。晚上磨糊糊经一夜发酵,摊出来的煎饼是酸头的,吃着美味,但对胃不利,容易生胃病,医疗部门不提倡这么吃。磨下糊糊接着摊的煎饼,为甜煎饼,香味纯正,如今人们都喜欢吃甜煎饼。伴着经济的发展,煎饼的种类越来越多,在沂山西麓的青石山区,山野里柿子树特别多,摘下来加工成“柿子煎饼”,吃起来又酥又甜,比超市里出售的“糖酥煎饼”还要好吃,我亲口尝过“柿子煎饼“,那是去深山里走姥娘家,妗子正巧摊煎饼,她把挂在墙上的“烘柿”摘下一只,戳上一个小孔,把柿汁捏在烧热的鏊子上,用筢子刮上几圈,“嗤”一声揭下来递给我:“尝尝吧!”我接着吃起来,甜甜的香香的,味道确实好。在山楂产区,如今有了制作“山楂煎饼”的工厂,产出来装箱运往城市,很受人们青睐。用小米掺大豆磨糊摊出来的煎饼,可为上等,吃着十分美味。
    -
    清香美味的煎饼,养育着我全家人,养育着沂蒙山区千千万万家的男女老少,多少英雄儿女都是吃着母亲摊的煎饼长大的。那是上世纪1942年,临朐这地方成了“无人区”,父亲领着我们全家闯了关东,在山沟小山村里住了三年,那是日本鬼子统治的天下,第三年上父亲被罚去当劳工,去了就没活路,故决定回老家。本家的一个爷爷带我先走一步,路上无钱买吃的,临行母亲把煎饼切成条,上锅炒了,给装了一布袋子,上了火车人太多,我们挤在火车的厕所里,饿了吃两把炒煎饼,喝点儿凉水,就这么维持了两天多,那破火车才到达青州火车站,又步行四十余里回了老家。回想起来,是这煎饼保住了我的命,不然就难以回家。土地改革后,家家分了田地,五谷杂粮年年丰收,人们普遍吃上了煎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我考入了离家20余里的朱位完小学校,上学期间,从家里背煎饼。每周母亲要给我摊60多个煎饼,二年就是1万2千个,推碾倒磨还要一张张地摊,母亲为我上学付出了多少心血啊!想起来,我对母亲更加怀念。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的两个儿子同时在冶源二中求学,也是二年时间,老伴每周为他们摊120多个煎饼,摊好还要背着走十几里路送到学校。就靠吃老伴摊的煎饼,啃咸菜,喝开水,同年考上了大学。儿子回母校参加校庆发言时,还说背煎饼上学的事,赞扬农村母亲的伟大。我这一辈子,可说天天吃煎饼,已经形成“嗜好“,觉得其他美食,均不如煎饼吃了舒适,健胃长劲,对健康有利。所以在我家餐桌上,一年360天,顿顿摆着煎饼。
    -
    煎饼,因是多种粮食作原料制作的,故所含营养极其丰富,而且是属粗粮,适合人们做主食。营养专家指出,在粗细粮的搭配上,要粗粮占三分之二,细粮占三分之一。这个比例,正适合身体各部位的需要,能够稳定的增进健康。我在一日三餐中,坚持了这个原则,几十年体重不变,做到了不胖也不瘦,呈现着基本健康状态。所以说,我们养生,吃高档营养品,喝多种营养液,均不如天长日久吃煎饼,再加点适合的蔬菜等。这样又节省,又能保证健康。煎饼耐储存,包好放塑料袋里,半月二十天不变质,拿出来柔软新鲜,并且久吃不厌、不俗,携带方便,出远门别的食品,路途中不小心容易变坏,煎饼一般没问题。煎饼吃法很多,蒸、炒、烙,卷菜肴吃均可,如今最受青睐的是用花椒油、葱花,烙四方方的煎饼卷,拿一叠放白瓷盘里,蜡黄的颜色,点缀着褐色烙花,放上酒席餐桌,吃着酥脆喷香,人人爱吃,当今大城市的许多酒店、宾馆,都兴摆这玩艺,成了一种名吃。
    养生的人们,开始讲究营养成分的全面 ,爱食促消化、软化血管的食品,煎饼可谓养生食品中的“明珠”,特别是老人多数爱吃煎饼。煎饼是农家的特产,出自农家大嫂的手工,我每逢见了她们摊煎饼的情景,就会生出诗的灵感,曾在《煎饼》一首中写道:“鏊子是一片烁热的田野,妈妈蘸着晨光精心耕种/谁知她撒下多少青春的种子,金色的梅花绽开一层又一层/我采几朵送给牧羊的爷爷,他品着清香笑花了眼睛/我托一叠放在爸爸手心,他掂量着像是很沉重/‘孩子,这是你妈的心灵之花啊/我沉默了,瞧着这腊梅似的煎饼’ ”。
    -
    作者简介
    冯恩昌,1937年生,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尧洼村人,曾担任临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 一直坚持写农村题材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被誉为“农家小院派”的代表 其组诗《醒了的山村》曾获1981年山东省文学创作奖,《春天的花轿》一诗获全国新田园诗大赛三等奖。八十高龄笔耕不断,出版散文、诗集十六本.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