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27 19:40
鄌郚总编

诸城刘家庄,86条命保卫一个村

    诸城刘家庄,86条命保卫一个村
    诸城市石桥子镇刘家庄是一个英雄的村庄。66年前,村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英勇抗战,付出了血的代价。如今,参加当年自卫战的村民大多已经离世,还健在的只有三位80多岁的老人:刘尔善、刘洪彬、刘夕新。87岁的刘尔善老人常年卧病在床,行动不便,而87岁的刘夕新老人也是耳聋眼花,只有84岁的刘洪彬老人对当年的自卫战记忆犹新。参加自卫战时,他才16岁,是年龄最小的成员。在接受采访时,他向记者讲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为了抗击日伪的蹂躏,刘家庄人民开始“站八路”
    1943年春天,八路军滨海十三团二营六连,开进诸城、莒县、安丘一带,建立了诸莒边县。刘家庄地处诸莒边抗日根据地东端边沿区,分东、西两个村。东庄有20几户,西庄有80多户,共500多口人。刘洪彬说:“当时村子的东、南、北三面有汉奸张步云的十几个据点,西南面不远有宋戈庄日军据点,只有西面连接诸莒边抗日根据地。”
    刘家庄及其四周的村庄经常遭受伪军张步云部的骚扰,“抓丁、拉夫、征收苛捐杂税、欺压百姓,简直把整个村庄糟践毁了。”刘洪彬老人生气地说,“有一年大旱,村民刘洪明家里总共打了一筲麦子,伪保长领着汉奸气势汹汹地闯到他家,抢走了小麦不算,还把刘洪明他爷毒打了一顿。”老百姓都称张步云是个“活阎王”,连当时村里的孩子都知道“汉奸张步云,豺狼丧良心。”
    “村里的人被逼到了绝境,实在活不下去了,老百姓就开始‘站八路',进行抗捐抗税斗争。”刘洪彬向记者诉说道。1944年夏,在中共诸莒边县荆山区委的领导下,刘家庄成立了护村队和自卫团。据村里人先容,一直以来本村的群众就有习武打猎的习惯,多数男子汉都有一手好枪法。当时在刘家庄的影响下,四周十几个村也武装起来,成立了联防组织,同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采访中,刘洪彬老人还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既自豪又伤心”的故事。有一次,张步云一部趁刘家庄秋收时机前来进犯,自卫队员一边还击一边向村里撤退。有个名叫刘德乾的老人,把鸟枪横在肩上,不慌不忙走在后头,汉奸喊他站住,他绝不理睬。见他毫无射击的预备,伪军们便吆喝着“抓活的”,向他靠近。忽然,“轰”的一声,刘德乾老人的枪响了,跑在前面的两个汉奸应声倒下。敌人万万没有想到,他有这一手“二郎担山”的枪法,吓得慌忙后退。在这次战斗中,刘德乾老人牺牲了,全村老百姓含泪殡葬了他。老人的两个儿子刘世志、刘世坤手握鸟枪,站在父亲墓前发誓说:“爹,我们兄弟一定像您一样打汉奸、打鬼子,决不当孬种!”
    “我们不但多次抗击伪军的侵扰,而且寻找机会袭击敌人的据点。我们庄就像颗钉子,牢牢钉在诸莒边根据地的最东边,成为敌人在这一带侵扰的严重障碍。”刘洪彬说,“当时敌人气急败坏,扬言要‘荡平刘家庄'。”
    血战八小时,誓死保卫“中国地”
    在采访中,刘洪彬老人和刘世好书记带领记者来到村子东面,这是当年战斗时东炮楼所在地,现在已被一条宽广的水泥马路覆盖,已丝绝不见战斗的痕迹。但刘洪彬老人说每经过这里,都会想起66年前发生的那场惨烈的战斗。随着刘洪彬老人声情并茂地讲述,那场悲壮的战斗也渐渐在记者眼前清楚了起来。
    老人记忆犹新地说:“1945年3月17日,天刚刚拂晓,日伪军1700多人,配以精良的武器,疯狂向庄里进犯。”刘洪彬老人指着前面的一块小高地说:“敌人当时控制了这里,日本鬼子就在东边担任主攻。张步云军队则占据了庄西面一个小黄山和西南的荆山,几乎把整个庄围了起来。”但是面对强大的日伪军,刘家庄人民毫无惧色,严阵以待。
    “随着敌人一声枪响,霎时间,火光冲天。鬼子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庄上冲来。”刘洪彬激动地说。当日军攻到离村庄不远的乱石堆时,自卫队员刘世明等人拉响了石雷,“轰!轰!”几声巨响,石块漫天飞起,十几个日军倒了下去。日军指挥官见此情势,连忙命令用重炮轰击。围墙被炸开了十几米长的豁口,日军借机又发起了冲锋。
    “当时东庄气力比较弱,东庄被敌人攻破后,联防大队长刘校亭指挥自卫队员掩护妇女老幼全部撤到了西庄。”刘洪彬回忆说。
    西庄围墙高而且坚固,日军指挥官便命令封建迷信会道门组织“万仙会”徒众打头阵。 这时,日军也把重炮拖近,朝着西庄轰击。密集的火力,使围墙上的自卫队员抬不起头,他们便用大刀、长矛在围墙上挖枪眼。
    “当时敌人的一颗炮弹正好落在东围墙的南门上,门板被打成了木屑,几个日军在机枪掩护下窜到门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守门的自卫队员刘世志、刘世坤兄弟俩用两杆抬枪猛烈射击。护村队长孙洪奎指挥着队员们趁机将一只只粪筐装满土粪,堵在被炸开的东门上,又立即支起抬枪继续射击,将日军封闭在门外。”刘洪彬说,“当时真是惊心动魄。”
    后来,日军、伪军又向东围墙的中间冲来。守在这里的是自卫队长刘德洪叔侄12人,他们拼死保卫城墙不让敌人入村,敌人于是加强了火力攻击,刘德洪的4个兄弟不幸先后中弹牺牲。自卫队员们看着牺牲的亲人,怒火满腔,愈战愈勇,日军始终不能靠近围墙。
    战斗从早晨打到东南晌,“全村的老人、妇女也投入了战斗,妇女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在城墙下给队员们装枪药,土炮打不响了,她们就拔下簪针捅炮台,用勺子装药不跟趟,就用双手大把大把地往枪筒里抓。男人倒下了,女人就顶上。”刘洪彬说。全村男女老幼英勇抗战,前赴后继,决心与日军、汉奸血战到底。
    正在这紧张的时刻,诸莒独立营3个连队闻讯从二三十里外赶来支援。在当时的情况下,硬拼只能造成更大伤亡,于是,营教导员当机立断,命令一连暂时撤退,配合二连、三连强攻荆山,打击敌军侧翼,以减轻刘家庄的压力。刘洪彬回忆说,当时闻声荆山上杀声四起,不一会就看见伪军四散溃逃。日本鬼子见形势不利,就在南围墙外纵火烧着了江海家的房屋。当时,正值西熏风大作,大火扑向村里,倾刻间全村一片火海。浓浓的烟火使自卫队员难以看清敌人的动向,被鬼子趁机扒开南围墙,冲进村里,自卫队与敌人展开了巷战。
    刘洪彬说,当时一个日军头顶盆子,爬上屋顶向北射击,被刘世坤一枪打得滚下房去,正巧掉在刘尔顺家的水缸里,被刘尔顺的母亲顺手抄起铁锨捣死在水缸里。
    守卫在前街南草园的刘仲常兄弟四人,在敌人攻进围墙后,撤到一家院内。见一群伪军冲了进来,他们扔出了两颗手榴弹,当场炸死了3个,其余的仓惶逃走。当又有几个日军端着刺刀冲进院内时,他们将仅有的两颗手榴弹投向敌人,两个敌人应声倒地。这时,日伪军将院子团团围住,刘氏兄弟见弹药打尽,突围无望,为了不让敌人捉到,兄弟四人纵身跳下井去,壮烈牺牲。“现在四兄弟的墓还在,四座墓牢牢地连在一起。”刘洪彬说。
    穷凶极恶的日伪军进村以后,疯狂屠杀村里的百姓。当时自卫战的重要领导人李瑞兰和几个儿童没来得及撤出,被鬼子逼近一间小屋,李瑞兰牢牢地抱着孩子们。残忍的鬼子一刀削掉了一个九岁男孩的屁股,并将十三四岁的一个小女孩从里屋拉到外面轮奸后,又用刺刀挑开了她的肚子。看到李瑞兰誓死保护着孩子,敌人一枪打中了李瑞兰的膝盖,直至前几年去世时膝盖的子弹也没取出来。
    刘洪彬说:“最后在诸莒独立营的猛烈反击下,敌人不敢恋战,下午4点左右就仓惶撤离。”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38人,歼灭伪军102人。在这次战斗中,刘家庄也付出了血的代价,有86人壮烈牺牲。战后的刘家庄,到处是瓦砾,遍地是尸体,粮食、衣物、牲口被洗劫一空。但刘家庄人民威武不屈的斗争精神,是任何气力也不能战胜的。
    刘家庄人民英勇抗敌的壮烈事迹很快传遍全省,山东省武委会、滨海区武委会和滨海军区首长立即电慰、函慰刘家庄等7村同胞,赞扬他们“创造了勇壮的自卫保家范例”。 各地也开展了支援荆山区刘家庄等7村被难同胞活动,帮助刘家庄人民重建家园。
    革命精神感召后代,“红嫂”之子呼吁建馆留念
    如今,当年战斗的遗址已不复存在,只有原村委会大门前那块遗留下来的门枕静静地躺在那里,诉说着历史,也默默地守护着这片英雄的土地。
    诸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海涛告诉记者,自卫战已经过去66年了,但是刘家庄人民谱写的一曲英勇悲壮的自卫战壮歌以及不屈不挠、团结战斗、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却代代传承。
    老书记刘世好是刘家庄自卫战的重要领导人、“山东第一红嫂”李瑞兰的儿子,受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刘家庄的村民有着特殊的感情。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刘家庄人民始终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刘世好担任村支书的这三十多年里,刘家庄没有出现过一起村民纠纷,乡亲们都相处非常融洽。
    刘世好多年来一直有块“心病”,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建一座刘家庄抗日英烈纪念馆,教育下一代,传承民族精神,这也是全村村民的一个愿望。从1975年开始,刘书记眼看着当年参加自卫战的老人不断离去,一些旧遗址不断地损毁,焦虑万分,为了此事他不停地奔波于有关部分之间,固然最后得到了市政府的批文,但是由于当时资金匮乏,这件事一直搁置到现在。“参加过当年自卫战的人,大都已经去世,现在村里仅剩下刘尔善、刘洪彬、刘夕新三位老人。16岁就参加自卫战的刘洪彬现在也都84岁了。我想让他们在活着的时候能够看见这个纪念馆建成。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刘家庄战斗中死去的和活着的人的一个交代。”刘世好动情地说。
    这36年来,刘书记一直收藏着关于刘家庄自卫战的资料,在刘家庄原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也挂满了当时参加这次战争的一些领导的题词。如今已62岁的刘书记对于建纪念馆,仍然念念不忘。
    据《潍坊广播电视报·城市周报》见习记者窦圆娜、左保杰报道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诸城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