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28 09:02
鄌郚总编

姬家庄子的美丽符号(捷堂)

  姬家庄子的美丽符号
  作者:捷堂

  用目光拨开山林、翠岭,在一条水泥道路的引导下,一座树荫鸟鸣、黑石青砖的古老村落——姬家庄子,呈现在眼前。这里鸡鸭成群、牛羊遍地,绿树成荫、沟壑纵横,满目原始、原生态。没有人说出她的年龄。这样的村落,在当今城乡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不说是弥足珍贵。
  当我们问及状元桥的位置时,一位田姓村民热情相告。我们在赶往的路上,意外被一辆黑色轿车追赶,原来是那位田姓村民陪着村支书老徐在找我们。老徐说,那桥只有遗址,早就被一座新桥取而代之了,并告诉我们古桥的来历。于是折回,到老徐家茶叙。与其说他好客,不如说他更具乡情、乡愁的眷恋和热爱。他是不肯放过任何一位能够留下建议的“文化人”。如此村干部,着实难得。更令我们出乎预料的是,老徐没有把话题重点放在那珍稀的古树、古井、古老房舍,以及古道、古茶社等等上,而是滔滔不绝地讲述村子里的悠久历史和传说故事。如米山名字的来历、状元桥的传说、韩家大户与韩家山、喉医传奇、新媳妇只身战群匪等等,一一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说,当年村里有一位新媳妇发现家里来了土匪,找出一只土炮就打,一个土匪被当场打死倒地,其他两个土匪见势不妙,抬着土匪尸体就逃,半道上把尸体藏在了一棵三叉松树上,第二天夜间才又偷偷取走。这件事,竟然让远近土匪好久不再胆敢“光顾”姬家庄子。
  老徐带我们看了一处保留完好的“二战墙”。在村中心,有一处老房子的山墙,仅仅六七平方米的样子,遗留了密密麻麻的一墙子弹坑。随便找了一块砖头,一数,竟有弹坑8个。战争年代,村子里鬼子来过,国军到过,土匪频扰,当然,更有八路军也进驻过。说到鬼子,七十二岁的徐姓老人曾历数旧事犹如就在眼前。他家的柿子瓮被鬼子一脚踢翻,他父亲被鬼子逼迫出夫,夜间鬼子四处挨家挨户砸门,等等,愤怒之情无法掩饰。说到八路,据说有一户姓高的人家当年听说村里过队伍,大人急忙到村外山里躲避,竟然把一个小孩丢在了家里,遂急得团团转,但不敢回村里去找。等村里队伍走了,回村一看,孩子毫发未损、高高兴兴。一问才知道,是队伍里的人给他饭吃,陪他睡觉,还哄着他玩。原来,这支队伍就是八路军。或许,村人的先祖把村址选择于深山之中,是以期家族过上桃花源一样的安静无扰生活,哪里知道,其后人丝毫没有游离于战争的硝烟之外。我提醒老徐:“二战遗址,好好保护啊!”
  风吹草木,窸窣有声,像神灵发出密语。一条南北流淌的小溪两畔,森林茂密,俨然是原始的生命绿洲。 村落依山势而建,山环水抱,高低错落,与村外的桃园、樱桃园,以及杨树林子,相映成趣。米山、黑山、韩家山,大山、小山、土岭,皆为火山岩体。火山岩土较之石灰岩土肥沃,从而使得这里林木茂盛,庄稼旺盛,有“火山小米”“火山蜜桃”等特产。火山、黑石、化石,俨然就是姬家庄的标签和符号。
  说到符号,其实我更推崇那些尚未被历史的长河淹没的事件、人物、传说、故事。搜集故事,挖掘历史,找回有形物体那深厚的人文概念,抑或文化底蕴和魅力,也是一种建设,一种有层次、有品位、意义非凡的建设。村支书老徐津津乐道于村庄人文,他或许认为那是更重要的村庄记忆符号吧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