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4-30 08:50
昌乐 刘文安

“三八二十三”(田明道)

    “三八二十三”(故事)
    田明道
    (按:田明道,我老家的一个大叔,现年70岁,农民,年轻时就善讲民间故事。上了年纪,仍然口若悬河。近日,他把自己构思的一个故事写成了稿子,也是第一次将口头文学变成了铅字。我看后深受感动,就略加整理,发于此,以示敬仰与鼓励,也供文友们一读)
    在昌乐县东南方,有一片山区,人们常说的孤山、草山、马山、谢家山、长龙山、王家山、吴家山、肖家山就在这里。这片山区,远远望去,很是艺术,极像老师给学生批作业画的对号,由东向西,又往南一甩。就在这个大“对号”里,有一个村子,叫郭齐洼。这里不说郭齐洼的天怎样,也不说郭齐洼的地怎样,单说郭齐洼的人,说一个叫“刘大哥”的人。
    却说,刘大哥四十来岁,精明、强悍,是个地里活能干、家中活也拾得起的庄户人。他的腿飞快,一会儿在坡里,不一会儿又去了村里,说不定吃袋烟的功夫,人们又在集市上看到他了。所以,郭齐洼一带就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如果到了郭齐洼,必定碰见刘大哥”。
    话说郭齐洼,由于四面环山,就“近山靠山养,近水靠水长”,有着种植抗旱作物地瓜的习惯。什么“麻叶”、“白胜”、“利百号”、“徐州一八柿黄皮”、“红瓤白瓤一窝猴”等,凡是省里有的品种这里都有。
    这年的二月初十这天,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刘大哥一起早,便把13岁的儿子金贵叫起来,要他下井拿地瓜,准备去昌乐大集卖个好价钱。地瓜井有五六米深,刘大哥将一根绳子拴在金贵的腰里,打上两个活结,然后双手一提,金贵的身子就离开了地面,接着伸进了井筒,很快落到井底,由富贵自己松开绳子。随即,刘大哥又将一个架筐送到井下,让金贵往筐里装地瓜,自己在上面拔地瓜。经过一番倒腾,井口旁就堆满了一大堆地瓜。这时,刘大哥又把一根空绳伸到井里,让金贵把绳头拴住架筐,让他站在筐里,双手把紧绳子,刘大哥在井口一用力,就将金贵和架筐一起拔了上来。接着,爷俩便在井口择地瓜,装篓子。
    吃过早饭后,刘大哥推着满满的两篓子地瓜,径直向县城的地瓜市走去。儿子金贵跟在后面。虽说是刘大哥身体很棒,车伙好,可走的都是弯弯曲曲的山路,就少不了自己拼命蹬腿、金贵使劲拉车,等到了地瓜市,两人早已累得汗暴露水。
    刘大哥往市上一看,卖地瓜种的真不少,黑压压一片车子。刘大哥知道,今年时兴大棚,很多农户都忙起了种菜,所以畦地瓜种的就少了。畦地瓜种的少了,卖地瓜种的便多了。可人已经来了,就耐心地卖吧。一卖卖了大半天,也没有客户来买。
    眼看就晌午了,这时走来一个烤地瓜的。这人肥头大耳,挺着个将军肚,年纪在40岁左右。他把盛着烤地瓜的筐往地上一放,就来端详刘大哥的两篓子地瓜。只见,刘大哥的地瓜通红,无疤,新鲜,不大不小,完全是烤地瓜的好材料。于是,烤地瓜的就跟刘大哥讲价钱:多少钱一斤?刘大哥答:一元。烤地瓜的说:你这货这么疵毛,还一元?我看八毛就不少。刘大哥摇了摇头。烤地瓜的提起筐就走,一边走还一边回头张望。
    已经晌午歪了,刘大哥的地瓜还没有卖掉。这时,金贵说:爹,我肚子好饿。刘大哥就掏腰包,把仅有的5元钱给了富贵,让他去买两个火烧吃。原来,因为走得急,刘大哥没多带闲钱。他想,地瓜一上市,还不接着变成钱?一会儿,金贵哭丧着脸回来了。刘大哥问怎么了?金贵告诉他,我的钱是假钞,人家不要。刘大哥就把5元钱举在头顶,借着白灿灿的阳光辨别真伪,嘴里还嘟囔道,怎么5元票也有假的了?
    这时,卖烤地瓜的那人又来了。他凑到刘大哥跟前说道:还是卖吧!都快下两点了。刘大哥一想,不就是一斤差两毛嘛,卖就卖吧。烤地瓜的说道:我家离这里不远,家里也有秤,你还是送到家过秤好了!刘大哥说,行呀!说着一弯腰,就架起了车子。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烤地瓜的家中。一过秤,304斤。烤地瓜的说道:这4斤就让了吧!刘大哥非常干脆地回答:行,反正都是自己种的。烤地瓜的也不再说什么,立即到屋里拿出230元钱,一一点给刘大哥。刘大哥一看还差10元,就诧异地说,不对吧,应该是240元。烤地瓜的说:这么点帐,我还算错了?刘大哥说:应该是三八二十四呀!烤地瓜的说道:不对,我们这里算账,都是三八二十三。刘大哥分辩道:你没上过学吗?老师教的可都是三八二十四呀!烤地瓜的说:我上过学,俺老师教的就是三八二十三。刘大哥又反驳道:你问问天下人,谁不知道中国的小六九,是三八二十四呀?烤地瓜的一仰头,傲慢地说道:你问吧,问谁也可。刘大哥环顾左右,可院子里没人。
    刘大哥知道问题复杂了。
    可也巧,正在刘大哥左顾右盼之际,一个领着七八岁小孩的中年人走进了院子。这人一见烤地瓜的,就毕恭毕敬地问候了一声。刘大哥见来了人,就向那人问道:老弟,您当过会计吗?那人一听,不高兴地白了刘大哥一眼:你问这干啥?查户口呀?刘大哥说:我不是公安,哪能查你的户口。是我刚刚卖了一车子地瓜,让你帮着算算账。那人自信地说道:你算是找对人了!不瞒你说,我可当了八年会计。刘大哥说道:那好呀!便问道:老弟,你说三八二十三呢,还是三八二十四?那人咕噜了一下眼睛,先没开口,而是看了看卖地瓜的。卖地瓜的就给那人传了个眼神。那人听完,就说道:当然是三八二十三了。又白了刘大哥一眼:这么点小账,也不会算。看来,你们乡下人就是笨。
    刘大哥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素不相识的人也大白天说瞎话,帮烤地瓜的骗人,真是个汉奸、走狗什么的。但刘大哥有肚量,没接着反驳。他想,这是在人家的家里,有理也难以分清,不如想个办法应对一下。于是,他就来了个将错就错,顺水推舟,说道:看来,还是我的“小六九”没学好,把一个简单的数字算错了。真是对不起!对不起!接着,就装作很高兴地收下了230元钱。然后,他又笑嘻嘻地对帮着算账的人说:老弟,幸亏您帮我算对了账,不然事情就闹大了,我非常感谢您!不知您贵姓大名?那人答道:不贵,姓陈名相富。刘大哥说道:老陈,既然你帮了我的忙,我就应该感谢你,咱们是否喝一壶,交个朋友?说着,刘大哥就指了指旁边的一个酒馆。陈相富不好意思地说道:这么点小事,算得了什么,不要客气。刘大哥说道:这怎么是小事?如果我多收了人家10元钱,人家会指我脊梁骨的!再说,您是城里人,我再来卖地瓜,也好有个落脚的地方。陈相富说:我哪里是城里人,是外县人,在这里做买卖赁了老王家两间房子。刘大哥说道:啊!原来是这么个事。不过,交友不避远近,只要心里投机就行。说着,刘大哥就把陈相富和他的儿子拉进了酒馆。
    两人分宾主坐下,两个孩子也插空围坐在饭桌跟前,服务员就凑过来问,想吃点什么?刘大哥慷慨地说:有什么好菜,尽管上!不多时,四干四鲜就上来了。这四干四鲜,虽不是山珍海味,可也是些地方名菜,如蚂蚱、蝉猴、王八鱼等。刘大哥很爽快,立刻与陈相富碰起了杯。同时,他也让儿子金贵与陈相富的儿子小宝多吃多喝。很快酒过三巡,两人开始面红耳赤。这时,刘大哥就对陈相富说:老陈,我看咱们情趣相投,干脆拜作干兄弟吧!刘相富美滋滋地将一只肥大的蚂蚱填到嘴里,一边嚼着一边说道:那敢情好!我是个独苗,正盼着有个大哥做伴哩!刘大哥就向店老板要了纸张笔墨,由店老板代笔,写了一个“拜把子”的证明,又各抄一份,折叠了,各自揣在怀里。
    这时,刘大哥又发话了:相富,从此咱们就是弟兄们了,你的儿子也是我的儿子。小宝的确可爱,我想给他买件衣裳,也好让他记着我这个干爹。你,先喝着,我到附近商店转转去。陈相富一听,打心眼里高兴,就假装推辞道:没必要!没必要!刘大哥说道:哪有干爸不给干儿子买件衣裳的理?又说道:男人家买衣裳不如女人内行,买大买小没有数,还是我领着小宝去吧!陈相富这时不再谦虚了,也不说他也给金贵买件衣裳,只是嘱咐小宝道:小宝,就跟你干爹去一趟吧!刘大哥又对金贵说:你们两个都去吧,说不定我一人买一套。陈相富嘴里正嚼着东西,含含糊糊地说道:是呢,要买就要买两套。不然,金贵可要不高兴了!
    刘大哥与两个孩子,顺街往东走出五六十米远,看到路旁有个烟酒糖茶门市部,就先买了两支雪糕,一个孩子一支。接着,又买了两把糖,分给孩子。再往东走,又看到一个卖肉的刚刚挂起了杆子,猪肉很新鲜,就对卖肉的说:我要割十来斤,准备给儿子定亲用。卖肉的就像卖饭的,不愁大肚子汉,一刀就给割下二十多斤,放到电子秤上称一称,接着算出了账,显示180元。刘大哥这就摸钱,可摸来摸去,也没摸到钱。他不好意思地对卖肉的说:你看,我的钱都放到另一件夹袄里了,夹袄就在东边不远的车子上,我闺女就在那里卖衣裳,等我拿来算账吧。卖肉的说:行,我给你留着肉,快去吧!刘大哥又对小宝说:小宝,往东路不好走,你先在这里等一等,我和金贵拿着钱就回来。小宝懂事地点了点头。于是,刘大哥拉着金贵的手就匆匆走了。小宝看到金贵走了,也想跟着,卖肉的就说,路不好走,就别跟脚了。说完就去屋里,拿出了两本连环画,给了小宝。
    刘大哥向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又返了回来,跟卖肉的说道:掌柜的,我看我还是先拿着肉吧,家里做公事等着用呢。卖肉的说道:那可不行,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刘大哥指指小宝说:你看看,你还真像个娘们,有我的孩子做抵押,你还怕啥?卖肉的看了看正在翻阅连环画的小宝,就摆了摆手,让刘大哥和金贵提着肉走了。
    刘大哥又往东走,不到一百米远,就看见有个文具店,便去店里买了一张红纸,借店里的毛笔和墨水一用,写了几句顺口溜,贴在了空墙上:
    城里的精细、乡下的憨,
    明明是三八二百四,
    你偏偏算成二百三。
    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
    你被卖在烧酒店,
    儿子卖给了猪肉杆。
    再说陈相富一个人在酒馆大块地吃肉,大口地喝酒,好不自在。吃喝得差不多了,就等刘大哥回来。可一等刘大哥不来,二等还不见刘大哥的人影,心里就急躁起来。于是,他就起身找刘大哥去。刚要出门,服务员一把拉住了他,说道:你还没算账呢!陈相富说:这账由我朋友来算。服务员说:那你就等你朋友来再走!陈相富只好坐下来等。又过了段时间,陈相富见刘大哥还没来,又要想走。服务员仍然不准,并说:你们是亲戚,谁算账都一样,还是你算吧!陈相富无奈,只得掏钱算账。
    陈相富算完了帐,急火火向东边的衣裳市场走去。走了不到百米,就看到自己的儿子小宝正与几个小孩子一起看小人书。他问小宝:你怎么在这里?你干爹呢?小宝向东指了指说:我干爹买了块肉走了。陈相富又问:那金贵呢?小宝说:他也走了。陈相富感到蹊跷,拉起小宝就要往东走。不料,卖肉的向前一拦:嗨,别走!这肉钱谁付?陈相富一愣,收住脚步,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卖肉的便把详情说了。陈相富一听,恍然大悟,心里又急躁起来,立刻眼前乱冒金星,头涨得斗大,气不打一处来,“哇”地一声连酒带菜一块吐了出来。那种味,不喝酒的人说,比屎尿都难闻。过了一会儿,陈相富觉得头轻快了一些,又想带着小宝走,可卖肉的仍然不让。陈相富说,那就再等等吧。可一等等了两个时辰,也不见刘大哥的影子。陈相富无可奈何,只得又付了20斤猪肉钱。
    付了肉钱,心里极度懊恼的陈相富便往回走,没走多远,又看到一群人都盯着一面白墙,那墙上贴着一张鲜亮的红纸。他很好奇,就走上前凑热闹。一看,他就看到了刘大哥的那几句顺口溜,便颓丧地蹲下来,用手敲打自己的脑袋,万分后悔做了一件蠢事。
    这事过去了不到十日,有位很“有才”的先生路过这里,听说了这个近乎传奇的故事,就动了一番心思,当着众人,顺口编了几句数来宝:
    陈相富,出洋相,
    无事替人来算账。
    没想到,心不善,
    算了三八二百三。
    二百三,是瞎话,
    怎能对起刘大哥?
    刘大哥,有才气,
    治了一下姓陈的。
    进酒馆,说买袄,
    骗得老陈走不了。
    去肉市,留孩子,
    骗得老陈哭鼻子。
    人活着,正气少,
    肯定黑白做颠倒。
    人活着,邪气多,
    必然招来连串祸。
    劝诸君,心别偏,
    不可“三八二十三”。
    劝诸君,学“六九”,
    切勿瞎说害朋友。
    劝诸君,要牢记,
    多积仁德留后路。
    劝诸君,莫欺人,
    与人为善作灵魂。
    故事说到这里,应该完了,再说就有狗尾续貂的嫌疑了。可还必须罗嗦几句:后来,有个人看了这些顺口溜,就大发感慨:刘大哥惩罚“汉奸“陈相富,的确人心大快!可那个卖烤地瓜的呢,怎么没受到惩罚?我们可不能只挖苦外乡人呢······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