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10-12 22:09
鄌郚总编

潘顺瑞:《追求无悔》境界高

  潘顺瑞:《追求无悔》境界高
  潘顺瑞,1965年12月出生于昌乐县汶河岸边的一个农民家庭,1983年11月入伍至今。现在济南军区财务部担任领导职务。业余时间,写作了各类文章五百余篇,多次获奖。
  潘顺瑞是一个军人,在某军区财务部担任着重要领导职务。工作繁忙之余,仍然热爱写作,着文多篇。由黄河出版社出版的《追求无悔》,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这部作品集汇集了他十多年来为各家报刊撰写的新闻报道、专题评论、理论研究文章。
  1965年出生在汶河北岸的潘顺瑞,从农家小院走上了军旅生涯,而且学有所成,是汶河北岸当年从事通讯报道芸芸众生中的佼佼者。
  我认识潘顺瑞是在八十年代初,当时他跟着刘贤瑞在红河镇搞报道。年轻青春,个儿不是很高,我们都喊他小潘。时至今日,见了面还不自觉地小潘小潘的。他初次给我的印象,是好学上进。记得有一年《农村大众》开辟讨论向张海迪学习的专栏,我写了一个稿子,很快采用了。潘顺瑞也写了一个稿子,告诉我,我说稿子抓得准,没问题。他投出去,果然就见了报。后来,他进广播局(那一期报道组学习班设在广播局)跟着秦晓鸣学习,长进很快。成为了全县通讯报道骨干。
  志趣与爱好,把我们拉得很近。我们经常聚在一起喝酒乱侃。一年秋天,刘贤瑞在家里设酒局,我们几个好友骑自行车几十里赴约,潘顺瑞早早就等在那里了。吃完饭,潘顺瑞表现得很忧郁,话也不多。起初我还以为他家里有什么事儿。我知道他的父亲已经去世,或许是这个的缘故。然而一问,却不是为此。他说想当兵。大家说,当兵好啊!你年轻,到部队里锻炼一下,保准错不了。他说没赶上验兵,正犯愁呢!我一听,为他着急。好“管闲事”的我说,找武装部齐部长啊!他在前线报做过主编,而且一直很呵护我们做通讯报道员的。他说我还是不太熟悉啊!我说,我跟齐部长熟悉,马上到村办公室打电话。刘贤瑞领着我们到了他村的办公室,用摇把子电话接通了齐部长(其实齐部长已经是政委了,我还是老叫法)。我说齐部长啊,你记得不记得那个小潘,叫潘顺瑞?他说,小潘发了很多稿子啊!是个好苗子。我说,给你推荐人才了啊,他想当兵。齐部长为人很热心,说好啊,部队喜欢这样的青年。我说我们这地方验兵过去了,他没赶上。齐部长说,那就要他明日到尧沟点上验兵,最后一站了啊,可别误了。我们很高兴,顾不得喝水聊天,马上骑车到漳河汽车站,我知道下午还有班车。天公又不作美,下着大雨。我们几个全然不顾。到了漳河公社,放下自行车。小潘就跟刘金山坐车赶往县城。而后,小潘就如愿以偿,走进了部队这所大学校。
  快三十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潘顺瑞一直追求着他的事业,真正的是《追求无悔》。除了业务上的需要发一些论文外,潘顺瑞一直笔耕不辍,写了大量的报道、散文。《追求无悔》这个集子既有他人生的感悟,又有他工作的经验介绍;既有他自己的一些业务知识提炼,也有他写别人的一些典型。
  李炳彦先生为潘顺瑞作序说:“接过样稿,沉甸甸,分量可知。这部集腋成裘之作,汇集了作者十多年来为各家报刊撰写的新闻报道、专题评论、理论研究文章等140余篇……字里行间,渗透着耕耘者的心血和汗水,折射着追求着成长进步的足迹,飘逸着播种者收获的硕果之香。”“追求代表着人生意义,反映着社会的内涵。追求,苦恼中洋溢出喜悦,辛劳中散发出欣慰,失败中催发出生机,曲折中展示出光明。”“人生有限,追求无穷。人生的价值,重要的不是拥有真理,而是对真理的追求;不是立下多少志向,而是对志向的追求。追求是实践,无悔是品格。”
  潘顺瑞对学习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在《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里,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一个人能力素质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能否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荀子认为学习永无止境,只有生命完结了,学习才能停止。近代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贯主张“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毛泽东同志渊博的学识、过人的智慧,与他一生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1976年9月,毛泽东同志逝世前夕,其卧室的床上、桌子上、书架上,还摆放着夹有纸条或翻开放着的《鲁迅全集》,这套书伴随伟人走完了生命的最后路程。
  ……
  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保鲜期”越来越短。人才学上的“蓄电池理论”告诉我们,一块高能电池的蓄电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可持续地释放能量。那种一次性“充电”即可受用终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以后40年工作之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至5~22岁;而进入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则要求把12年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教育。因此,每个人必须终身持续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与时俱进,胜任本职工作。
  也许,这就是潘顺瑞《追求无悔》的原动力,勤奋好学,业精于勤,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

  《追求无悔》序
  《追求无悔》一书付梓之际,时逢新千年第一个春节。大年初四,顺顺瑞风尘仆仆,从济南来到北京,让我为之作一小序,也表示新年的祝福。他那执着的精神,加之多年的友谊和信任,使我不敢有半点推辞之意。
  接过样稿,沉甸甸,分量可知。这部集腋成裘之作,汇集了作者十多年来为各家报刊撰写的新闻报道、专题评论、理论研究文章等140余篇作品。主要反映、总结和探讨了变革中的军队,特别是军队后勤管理、建设等方面的发展问题,涉猎军事、政治、经济、农业等众多领域。字里行间,渗透着耕耘者的心血和汗水,折射着追求着成长进步的足迹,飘逸着播种者收获的硕果之香。
  本书收入的新闻作品和理论文章,并非出自新闻工作者之手,也不是哪位理论家的思想结晶,而是一位军队后勤财务工作者的业余之作。所以,也就显出了她的可贵,她问世的不易。
  1993年初,顺瑞来解放军报社“军事论坛”编辑组学习(其实是帮我们做事),数月相处,我们成了忘年交。他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思维敏捷,天资聪慧。他在报社,结合部队改革的实践,写了不少好的军事论文。回部队后,不久便调到军区财务部工作。我虽知道他在新的岗位上,从未放松过“爬格子”的事,但直到今天看着这本洋洋大作,才惊奇地发现,他的努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翻阅书稿,仿佛在沿着一位追求者的足迹,走进了一个绿草如茵的精神境地。
  人是要有追求的。或对财富的追求,或对权势的追求,或对精神的追求……当今时代,变革的洪流汹涌澎湃。社会、军队处于转型期、转轨期,迷茫与困惑带来的浮躁心态,促使更多的人去拼搏追求“实惠”,而顺瑞做的虽是充满“实惠”的工作,追求的却是精神。人以立立,物以名存,惟对精神的追求才是高尚的,长久的。
  人是要有所追求的。追求的道路,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砖石,无以起高台;不积星火,无以聚巨光。正所谓:“积土为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人是要有所追求的。追求的可贵,在于不懈。追求是奋斗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懈是成功的希望。滴水穿石,磨杵为针,成之于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人是要有所追求的。追求之功,存于专一。为文为武,惟精惟一。大视野观察,聚焦于一点;多点为布阵,并敌于一向。荀子在《劝学》中诱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事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核赫赫之功。”耐得寂寞,做得住冷板凳,是追求者的必备素质。
  人是要有所追求的。追求的道路,布满荆棘,充满艰辛;蜿蜒曲折,坎坷泥泞。马克思有言曾说,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些在崎岖山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追求,代表着人生的意义,反映着生活的内涵。追求,苦恼中洋溢出喜悦,辛劳中散发出欣慰,失败中催发出生机,曲折中展示出光明。
  人生有限,追求无穷。人生的价值,重要的不是拥有真理,而是对真理的追求;不是立下多少志向,而是对志向的追求。追求是实践,无悔是品格。读《追求无悔》,联想顺瑞做人做文,有感而发,留此拙言,以为序。
  李炳彦
  2000年2月15日于北京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