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9-09 15:35
鄌郚总编

枣强县大营镇王滩冀氏源流

    枣强县大营镇王滩冀氏源流
    枣强县王滩冀氏源流
    枣强县王滩冀氏是在明永乐二年(公元一四零四年)由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来。据手抄碑文记载,明永乐二年八月十五日,随移民大军从山西洪洞县出发,徒步至邯郸永年,将三老留至永年(时称广平府),大老,二老来王滩定居,史料碑文记载,移民时兄弟三人,大老冀志,二老冀发,三老冀兴(晗)来至河北,四老冀业留守山西。
    移民至枣强县这一村落,只有姓王的一姓氏,只有一建筑群:土地庙,白衣奶奶庙,一座雄伟壮观的玲珑宝塔等,当时人们只知道叫龙塔村(后因王姓在枣强县有一县丞,实力雄厚,则命村名为王滩)据传,因战乱水灾,黑岩山的水冲没村庄等原因,此地人烟稀少,名始祖朱元璋在位时已几次移民,到朱棣在位时就不足为论了,所以说冀氏移民是从永乐二年始,而我冀氏来之前则有人从山东移民在此地的王氏在此居住,因此冀氏兄弟来后定居时分得房子,时隔数年后,在塔正北偏东400米处建房作为祖宅,因冀氏都是带功名移民,所以说来后时间不长,人丁兴旺,人口发展迅速到六百多人,后因地震水患等原因,朝廷几次从此地移民至山东,陕西,北京,天津,内蒙,新疆,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石家庄,保定,沧州等地,冀氏人口减少至三百人。
    冀氏兄弟来此地后,田地荒废,我冀氏祖在沙河两岸开荒土地,到景泰年间已拥田地九百七十三顷,人员正是兴旺时期
    冀州冀氏由来
    明朝永乐二年(1404),我们祖先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枣强县王滩村已有六百一十多年。在此地一百多年后,到了第七世(代),冀进才,冀有才兄弟二人从王滩迁出,冀有才迁至今枣强县张秀屯冀家庄,冀进才携带二子六孙迁至今冀州区东野庄头村,现该村人口1100多人,土地2600余亩,冀氏姓约有700人,占全村李,张,王,康,苏,焦,山等宗姓百分之六十多。
    冀进才定居东野庄头村后,六孙分为六门,分头门,三门,四门,六门,繁衍至今,三,五门无后人,据传回迁山西,迁往他处等,但无记载考证。
    冀州现有冀姓人口1200多人,主要分布在东野庄头,柳家寨,双冢,蒋家庄,盐厂,小寨,北尉迟,北榆林,堤里王村9个村庄。东野庄头村冀姓最多,占冀州的60%以上,其他8个村庄的冀姓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东野庄头村迁出,原因不在乎投亲靠友,打工种地,婚姻关系,承继等。冀州冀姓在不同历史时期陆续从冀州迁出至山东,陕西,北京,天津,内蒙,新疆,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石家庄,保定,沧州等地。
    2007年在冀万茂(东野庄头村人,时任冀州市人大主任,退休)的策划支持下,组织了由冀洪泰(柳家寨村人,时任县志编制工作)和【冀州县志】的几位工作人员,由冀振博(野庄头村人,时任冀州市公安局干部,退休)的协助下,查找出清朝乾隆年间编写的东野庄头冀氏宗谱,以此谱为依据,历经四年的不懈努力,寻根问祖,于2010年7月编写的【冀州冀氏源流】一书出版,发到冀州有冀姓的9个村庄展阅。
    在【冀州冀氏源流】一书编制定稿前,已得知先祖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迁至地是枣强县王滩村,为寻根问祖,编写人员多次去王滩走访,因我们努力不够,再就是王滩冀氏族人不愿提供冀氏族谱的原始资料,所以,【冀州冀氏源流】一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分析判断也出现了一些差错。2010年后,枣强县冀王滩村,赵王滩村,邢王滩村在冀国龙的带领下,组织了较多人力,物力,财力,对【冀氏族谱】编制展开了大规模的挖掘工作,经过5年多的时间不断努力,【冀氏族谱】浮出水面,它是我们冀氏先祖至今从山西移民至河北600多年繁衍生息,传宗接代的真实写照,此书记录的年号,世代,名字都是经过较周密的考证和推敲,准确无误,这是我们冀氏子孙的无价之宝,这笔财富需我们冀氏后人珍惜爱护,在展阅【冀州冀氏源流】一书中,如出现了与【冀氏族谱】矛盾的地方,以【冀氏族谱】为准。例如:迁至王滩的始祖名冀志,是明永乐二年(1404),冀志为移民王滩的始祖,为一世,【冀州冀氏源流】中,记载的氏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从枣强王滩村迁移到冀州东野庄头始祖冀进才,他是移民后冀姓第七世,携二子六孙定居东野庄头村,到冀沛然,冀沛如已是第十世,【冀州冀氏源流】中的冀沛然,冀沛如等兄弟是第八世,全书世代差了二世代,在展阅【冀州冀氏源流】中,都往后推两世(代)就对了,比如,你是冀氏第20氏(代)实际是22世了,总之在以后查阅【冀氏族谱】和【冀州冀氏源流】时,出现矛盾,以族谱为准,源流为参考。
    在就【冀氏族谱】的编制过程中,以枣强县王滩冀国龙为主的团队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许多心血,冀州东野庄头冀景林,冀喜峰,冀洪仁等人给予了协助,为【冀氏族谱】编制工作走东家,窜西家出了不少力,尤其是冀景林为寻根问祖,出钱出车,常来往于冀州与枣强王滩之间,特别一提的氏每年大年初二他带车与东野庄头部分族人去王滩始祖坟上拜年祭祀,为冀氏及后人做出了榜样。
    冀振博
    2017.2.16
    关于王滩冀氏与冀家庄,冀州九村冀氏的关系
    王滩冀氏与冀家庄,冀州九村冀氏到底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一直氏冀氏族人,尤其是近代族人们的一个谜。
    通过冀王滩冀国明保存的其祖父冀以匡手抄明代分家碑文(即:九孙分家也就是冀氏第一次分家)得知,另外各家族谱记载集中捋顺,也就清晰地知道王滩冀氏所辐射的周边,包括张秀屯冀家庄,冀州九村,冀吉利,南宫南六房,乔村,原广平府移民时途中留下来的一支都是从山西移民前山西冀氏冀言的后代,确切的说这套书中所有冀氏第八世以后都是始迁祖冀志的后代,因为始迁祖冀发的后代第四世在大移民时就迁有山东等地。
    即:冀志(安氏)生四子(政,效,教,敬)顺敬(张氏)生四子长子起(边氏)生五子,次子汇秋(邹氏)生三子,三子配汶(樊氏)生一子冀胜(文,王氏)生三子,长子进财(分家后去了冀州东野庄头)次子有才分家后留于赵子谏冀家庄,老三据说去了王滩,但没有资料,也没有找到谁是老三的后人。
    为什么冀家庄,冀州冀姓这些年来没有联系呢?从分家碑文得到的回答是:分家时兄弟之间有分歧,有矛盾,以至于把官司打到皇帝那里,最后解决的不愉快,结果是兄弟爷们不相认,不走动,若干年后,后代不了解内幕,也就不走动了,到了民国时期,冀家庄冀氏与本村李氏闹矛盾打官司,曾找过时任县丞的冀王滩人士冀梦庄与时任娄子区长的冀步池,来王滩认祖,有过年节,后期不知道什么原因又断了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在变化,过去的问题已经过去,已逝的祖辈的是非,我们后人无权,无资格评论,民族团结是主要的,过去的已是历史,同族是一家,团结是首要的,忘却过去,一直往前看,共建美好家园。
    我们相信如果先人在天有知的话,这样的结局他们会安息,保佑后代繁荣昌盛,越来越好。
    山东永安冀氏祖传史志
    传吾永安一世祖于清朝雍正年间自直隶省清河县迁徙永安村(原徐庄村),永安二世、三世、四世均系单传,自四世祖始香火旺盛,四世共生育三子(第五世),五世长子生育一子(第六世),五世次子生育六子(第六世),五世幼子生育一子(第六世),自六世开始人丁兴旺,至今历十三世,共有族人近400人。
    相传,吾永安四世曾携带长子回祖上,归后详述祖籍状况,其中描述祖籍系大户,门前有上马石,大门牌坊,炮楼,以及详述林地貌征,描述地理位置位于清河县西北大约50-60里地。归永安后,祖籍曾捎信要求回祖籍,家中有大事发生(传说好像是要过继子嗣或者继承,但是不确定,因年久失传,具体不详),后永安族人书写家信(具体内容不详),让一贩猪猪贩捎去祖籍,自此之后再无人回祖籍,逐渐失去音信。
    为吾冀氏后代更加昌盛,使后代不忘祖根,弘扬祖德,树立新风,尊老爱幼,和睦邻里,责罚无道不孝非礼邪行,故寻祖立碑迫在眉睫,即召集合族人议决。倡议即出一呼百应,纷纷慷慨解囊资助。随派永安八世洪举、洪侠二人前往河北清河一带寻根觅祖。二人于二零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至三月四日在清河县、南宫市、枣强县一带四处寻访,终在枣强县大营镇冀王滩寻到同宗人冀金旺,据当地族谱记载,吾始迁祖自雍正年南迁山东临沂,另据枣强同宗人描述门前上马石,大门牌坊,炮楼,描述林地貌征,以及大营王滩地理位置均与我永安四世描述祖籍貌征相吻合。
    顺应时代之潮流,辩识宗亲之支派,利世代铭记,以期不复先辈,不迷后昆之愿望也,特寻根归祖。
    王滩冀氏家谱堂
    祖先崇拜,弘扬孝道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家族的根源系统,而家谱堂又叫祠堂,正是传承家族文化的载体,族人每逢年节日聚此商议宗族事务,宣扬祖先教诲遗训,全恶从良,积德行善,弘扬传承家族美好品德,优良家风。
    王滩冀门有总家谱堂,各宗支有分家谱堂,族门事务由宗族会首(族长)负责管理,一般家谱堂有堂号,赵王滩冀家谱堂号有“慎终堂”(东大院)“致和堂”(五大股),“四义堂”(南北院),后因文革“破四旧”政治运动各家谱堂祭祀活动而终止。
    为了让族人对冀氏家谱堂历史有所了解,在此我根据调查走访资料,对冀氏总家谱堂及五,七,九甲,老九家四大分支家谱堂作简略介绍,不妥之处,还望族人予以更正。
    王滩冀氏总家谱堂原址坐落在冀王滩中心大街西段南侧,老面粉厂厂房为大致家谱堂院落,长方形大院,门口冲东,院内家谱堂为三间土木结构抱厦瓦房,正房供奉家谱,祭祀用品,侧房存放乐器等财物。每逢大年初一(或初二)王滩三村邢赵冀王滩冀氏族人在此聚首祭祀祖先,举行排辈仪式,据赵王滩冀宝山讲,排辈时,先按大小辈排列,同辈站一排,小辈依次向大辈作揖行礼,场面特别隆重,庄严,肃穆。冀家族里有族田,族田地租收入是宗族活动的主要资金经费来源,族人祭祀礼毕后,每年过年时还给族人分馍馍,只分男,不分女,据冀宝山,冀玉普等人讲,每年初二去冀王滩(后街)总家谱堂领馍馍,初三五甲会族人去邢王滩五甲会家谱堂领馍馍,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冀家总家谱堂因失火焚毁,老家谱失传,各门各支自立家谱,各叙各支始末,据时人谱序讲,家谱失传,上愧对先人,下愧对子孙。正因世传家族排辈仪式,家族未曾因家谱失传而辈份紊乱,辈份排序早已深深地扎根于一代代族人的记忆里。
    五甲会家谱堂在邢王滩后大街西头北侧,邢立华宅院为五甲会家谱堂,蓝表砖木结构平房五间,门内两扇黑门朝南正冲大街,家谱堂正中供奉着本支始祖冀配和画像的家谱。
    七甲会家谱堂在冀王滩村中心大街东段南侧,原七甲会冀仲和院内,现为冀福勤宅院,文革破四旧时,七甲会家谱焚毁,其先祖名号失考,七甲会多位族人回忆其家谱特别大,有一间屋子一面墙这么大,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人名。
    九甲会家谱堂在冀王滩中心大街中段北侧,冀玉刚老宅为家谱堂原址,九甲会因迁坟分为老九甲和小九甲两支,九甲会家谱堂供奉着本支始祖冀赞画像的布幔家谱,据冀志辉讲其先祖冀赞墓中发掘出宝剑,从一侧面说明冀家不乏尚武之人。
    老九家家谱堂在冀王滩中心大街西头北侧,冀才喜宅院为原址,据现资料考,其先祖冀谦传人是从冀家老坟(石碑楼)迁出最晚的一支,冀谦五世孙冀联城约在清康熙年间另立新茔,其家谱堂立冀谦为一世祖。
    此外,冀氏各大支在往下细分也有家谱堂,总之,家谱堂是供奉祖先,祭祀祖先,举办宗族事务的族人公用场所,我们王滩总家谱堂缅怀先祖,弘扬孝道,感恩先人,激励后人,成就了王滩冀门家风孝道传承的佳话。
    冀国江
    纪实
    通过冀氏网群,得知山东泰安冀氏是在明永乐后迁往该地区居住的,且在万历十二年续谱存放完好。
    公元二零一七年二月十八日,冀国龙组织家谱整理小组部分人员前往走访考查,由冀金召驾车,冀金旺,冀国龙,冀新建,冀玉保乘车前往泰安市羊流镇羊流村,行程4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见到了年已七十九岁的冀氏传人家谱持有者冀贞余,经过短暂寒暄后,言归正题,展出存放的冀氏族谱四部,经过认真查阅得出,该支派冀氏确实属王滩冀氏迁往此地,隶属王滩冀氏三世孙冀达五子中四世冀汇通移居该地居住的后人,则定居后的第五世传人在万历十二年修谱一书,当时由于年久记忆名讳不清,汇通,只知通字,所以写成“冀通”该书作序中由河北冀州移民,而泰安【县志】写明“泰安冀氏是由枣强迁往该地居住的”,而时间与我王滩冀氏历史资料中冀汇通迁往山东是一致的,具体迁往山东何地没有记载。因此我们双方一致得出结论,明代枣强移民时枣强四次迁往山东等地的冀氏,包括冀州冀氏隶属王滩冀氏,都是从山西迁往王滩冀大老,冀二老的传世子孙,没有其他支派冀氏,所以定论泰安羊流镇羊流村冀氏一支是从王滩冀氏迁出的
    重要备忘录
    公元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由王滩冀氏家谱筹备小组成员:冀国龙,冀金旺,冀玉保,冀国明,冀金召,冀新建一行六人,前往山东青州市黄楼镇六村调查有关历史资料,明朝由王滩移民于该地冀发后人之事宜,经走访查访黄楼,龙塘扶,小冀庄,冀家洼子等六村冀氏族人均不属于枣强移民冀发的后人,都承认是郑母村的郑母冀,据了解此地据冀家洼子二十二孙冀,所说离该村南6华里村西丰冀,说过他们是从枣强移民的后人,去后没有见到本人,其侄子二十三世孙领我们去他一叔父家,见到后本人否认,说是郑母冀的后人,并拿出由郑母村冀恒春等人编写的【冀氏族谱】一套五卷,并没有老族谱,其他村都是该套谱,没有访到王滩移民冀发的后人,只在冀家洼子见到一套清朝时期的郑母迁往该村的后人的一套郑母冀氏族谱,其他均是由冀恒春编写的谱书。
    后经六人商议见到了冀恒春了解情况,并在一起吃饭中了解称,整个潍坊地区境内所属冀氏,没有一个是枣强移民,均是郑母冀,走访中断,无功而返。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历史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