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27 21:58
鄌郚总编

从家谱中寻找祖先的血脉

    从家谱中寻找祖先的血脉
    阎红伟

    山东省昌乐县城是一座古城,我的老家就在县城西门里的一座老四合院内,这里现在已建起一片现代化楼房。我刚记事的时候,家里南屋的角落有个大木箱子,里面装满了古籍书。老人说这是我们阎家的家谱。没想到就是这些家谱特殊的“书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
    阎氏家谱“通于《国史》焉”。
    年少时,不知道家谱的价值,所以它们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后来上学,又在外地工作,一晃20多年过去了,等我再回到家乡工作时,已是上世纪90年代末。这时家里的老宅子早已拆得无影无踪,许多长辈也已辞世,父母也年近古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问起家谱的事,父亲说,大部分还在他那里收藏着,还有一些被族人或文史爱好者借去了。说着,父亲从一个木箱中找出了这套祖传的家谱,说:“这套家谱不知传了多少辈子了,我文化低,看不懂,你把它收藏起来,再把别人借去的想办法收回来。”我拿过家谱一看,是一本本蓝色布面的线装书,右上角竖排几个字《昌乐阎氏家乘》。翻阅这些书籍,立即被震惊了,这都是装祯精美的雕版印刷书籍,版本有清朝康熙年间的,有嘉庆年间的,有同治年间的,最晚的也是民国初年的。书上记有当时圣旨的内容,还有很多名人的传记,历史文献价值非常高。我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把散失的部分想办法找回来,系统地进行研究。
    此后,我工作之余就搜集整理阎氏家谱。几年后,散失的家谱全部都被搜集回来。全套家谱包括康熙版5卷4册、嘉庆版8卷8册、同治版8卷8册、民国版8卷8册,共29卷28册。主要内容包括诰敕(圣旨)、世系图、世系纪、志传、颂文、碑文、家训等。有了这部家谱,昌乐阎氏从明代初期始定居昌乐开始,一直到民国初期500多年的繁衍和发展情况就有了详细、准确的记载。谱中收录了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对阎氏祖先发布的诰命、敕命近30套。还有清朝名臣年羹尧、礼部尚书韩菼等数十名高官学者或地方名流撰写的颂文、传记、碑文近百篇。《家训》卷包括祠堂记礼、友恭会约、思成录、训言等,详细教导后代如何孝敬长辈,如何处理兄弟、邻里之间的关系,如何做一名忠君、爱民、勤政、廉政的官员,如何教育子孙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等等。
    从家谱中可知,阎氏子孙从清朝初期开始,遵循礼法,努力学习,仅在清朝就考取秀才以上名分近200名,其中考入北京国子监的太学生、贡生近50名,举人20多名,进士7名,特别是连续5代直系血亲代代有考中进士的,在科举史上见于着录的只有4家。清代进士周寅清把昌乐阎氏与巴县刘氏、仁和江氏、宜兴吴氏并称科举四大家,赞誉昌乐阎氏家谱“通于《国史》焉亦可”。
    阎氏家族名人辈出,几年来,我根据家谱的记载,整理了昌乐阎氏先祖阎世绳、阎循琦、阎循观、阎国华等阎氏名人的历史资料。
    阎世绳,康熙年间东宫讲官(皇太子讲官),康熙十五年进士第二名,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春坊左谕德、翰林院修撰等职,曾奉旨编纂过《大清会典》、《鉴古辑览》、《日讲易经解义》等许多重要典籍,是被年羹尧誉为“声驰右相之名”的着名学者。他4年的皇太子讲官生涯,为培养大清国君王倾注了大量心血。
    阎世绳晚年休致归里,用自己的积蓄在家乡建立了三座书院,结束了昌乐无书院的历史。其中敬业堂书院主要用于教育自己的子孙,另外又建集义书院、由义书院,主要为贫困子弟就读。
    阎循琦,乾隆年间太子太保、工部尚书,是阎世绳的曾孙,他在督修故宫“三大殿”、治理洪泽湖水患、总理七省漕务、查办官犯要案、划分中俄边界等事件中,作出过重要贡献,被御赐“紫禁城骑马”、“文华殿免行大礼”。阎循琦去世后,乾隆皇帝对其赐祭一坛,葬银五百两,恩谥“恭定”。乾隆皇帝还亲自为其撰写了碑文,此碑文也收集在家谱中。
    阎循观是阎世绳的另一曾孙,被誉为“山东二巨儒”之一。他在潍县麓台书院讲学20多年,培养了大批贤仕名臣,如曾任咸丰皇帝老师的杜受田父子、宗人府府丞毛式郇等。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其文章收入《四库全书》的有10卷,包括《西涧草堂集》4卷,《春秋一得》1卷、《困勉斋私记》4卷、《尚书读记》1卷。另有《毛诗读记》、《名人小传》、《见闻随笔》等着作传世。他是昌乐县唯一有文章被《四库全书》收录的作家,其事迹在《清史稿·儒林传》中有记载。
    民国期间,昌乐阎氏也出了不少有作为的人物,阎国华就是其中的一位。阎国华,1905年考取保定讲武堂第二炮科班。辛亥革命爆发后,加入国民革命军。袁世凯复辟后,他向山东督办请求讨袁事宜,并率部举行起义。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到处捕杀革命者,阎国华亦遭通缉,回到昌乐。在家乡,他积极宣传西方科学,举办了由40多处学校参加的首次学生运动会,使学习新文化的热潮高涨起来。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阎国华被任命为接受大员,派往东北接收失地。
    这些家谱从历史的深处发出微光,照亮了家族的历史,进而照亮国家、民族的一段历史。收藏和研究家谱,让我从阎氏硕儒名臣身上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德规范。同时,参照家谱和有关史料,我还撰写了数十篇文史资料和论文,发表在省、市报刊及有关网站上。最近,在昌乐第六届国际珠宝节鉴宝活动中,我收藏的这套家谱入选昌乐“十大珍宝”。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家谱文化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