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旭碑》作者初探
在青州市博物馆内有一方石碑,上书两个大字"迎旭",右边书写"同治癸亥仲春",左边书写"十洲氏题".该碑为石灰石质,长85厘米,高43厘米,厚15厘米。
"迎旭"的意思,就是"迎接旭日".在哪里迎接旭日呢?青州市登山爱好者都知道:在云门山顶迎接旭日是最佳位置,并且在云门山顶上就矗立着一座"迎旭"门,迎旭门上就镶嵌着一块石匾,上面就写着"迎旭"两个大字。这是巧合吗?二者之间有联系吗?经过拜访有关人士,二者之间还真有密切联系!据知情人说,博物馆中的"迎旭碑"是弥河一位文物收藏者捐赠的,该碑来自于云门山,原来就镶嵌在迎旭门上,后来整修迎旭门,该碑就被替换下来了,流落于民间,被文物收藏者所收购,因此被保留下来。
该碑右边所写"同治癸亥仲春",是该碑的书写时间。"同治癸亥"是清朝同治癸亥年,即公元1863年。"仲春"即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仲春。
该碑左边所写"十洲氏题",是说该碑的作者是"十洲氏".十洲氏是谁呢?访问了几位青州文史爱好者,都说不知道。
我们先查查"十洲"是什么意思呢?十洲是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十个岛。汉朝东方朔所撰志怪小说集《海内十洲记》一书中有:"汉武帝既闻西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迹所稀绝处。"由此看来,"十洲氏"应当是同治年间,青州府一位向往神仙生活的书生所写,这位书生的书法应该在青州府有一定名气,他是谁呢?
查找光绪《益都县图志》,没有"十洲氏",查青州周边县市的志书和文史资料,终于在《临朐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第166页查到了一位书生,符合要求。该书是这样记载的:冯锡田,字十州,冶源街人,约生活于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邑庠生。善书法。咸丰五年(1855)修缮老龙湾清漪亭时改题的 "芳洲",咸丰十一年(1861)冶源街四门上的匾额题字"安澜"、"环山"、"来青"、"砥柱"及老龙湾同治十年(1871)的"万宝泉"碑刻题字皆为其书,他还曾为老龙湾原戏楼上的木刻匾额题字"太平景象".
分析上述材料,冯锡田,字十州,"州"与"洲"通用,临朐冶源街人。临朐冶源冯氏家族与青州冯氏家族有着共同的祖先——明朝正德三年考取进士、累迁贵州按察司副使的冯裕,并且两地冯氏,来往密切,因此,书生冯锡田对青州的风土名胜应该很熟悉,况且临朐县与益都县相邻,同属青州府。因此,从地域上来说冯锡田到云门山题字是有可能的。
其次,冯锡田"善书法".咸丰五年(1855)修缮老龙湾清漪亭时改题的"芳洲"为其所书。临朐老龙湾风景区的清漪亭是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礼部尚书冯琦修建的。亭阁坐落于"熏冶湖"西北隅,四面环水,有一石桥通往北岸。远远望去,好似停泊于湖面上的一只画舫。东顾翠藻青蒲,西观绿荷满塘,南望波光潋滟,北依修竹万竿敢于把老祖宗的题名"清漪亭"改了,可见冯锡田对自己的书法相当有自信。冯锡田将"清漪亭"改为"芳洲",意思是说,海上有"十洲",我这里山清水秀,也是神仙境地,也应该列于仙岛之中,跟"十洲"的命名一样,就叫"芳洲"吧。该亭于20世纪60年代被毁。1972年再次重建,遂由冯氏后人冯恩亮重题"清漪亭"匾额于亭上。冯锡田还在冶源街四门、老龙湾原戏楼和万宝泉题名,说明冯锡田的书法艺术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完全有资格到云门山题名。
再次,冯锡田生活于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清同治十年(1871)还在临朐老龙湾题写"万宝泉"碑,在时间上与清朝同治癸亥年(1863)"迎旭碑"的年代相近。
由以上分析,可以断定:青州博物馆所藏"迎旭碑"的作者是临朐冯氏后裔冯锡田所书。
在青州范公亭公园的李清照纪念祠大门前面,矗立着三块石碑,其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永济桥碑记",碑文就是冯锡田于清朝咸丰六年夏天书写的。可见,冯锡田当时是青州府着名书法家。
( 文/闫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