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官响水崖
文/王效民
在昌乐县城西南二十公里处,有一个700多口人,依山傍水的山村——乔官镇响水崖村,此村北临省道潍临路1.5公里,县道昌柳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是昌乐最美的传统村落,2015年被省住建厅命名为省级传统村落。
村名的由来
据响水崖村里的老人讲,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秋,山西省吉县的王氏五兄弟,为避战乱,拖家带口来到此地,当时此地尚未开发,人烟也很稀少。四周群山环抱,环境幽静。遍地是参天的古松、古柏、古槐、古秋,满山遍野都是野山杏、野山桃、核桃、栗子等山果。几条深几十米的沟壑,哗哗的山溪顺山势飞流直下,溪水清澈,鱼虾穿梭,真可谓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家五兄弟商议后,便在此地扎根住下来。他们开荒种地种菜,采石盖屋建院,养鸡养鸭养鹅,一家二十几口人,过上了与世隔绝的农耕生活,村庄起名王家庄。后来随着夏姓、巢姓、韩姓、刘姓等外姓的迁入,他们在王家庄南的山坡上,建起了上百处石屋石院,村庄越来越大。因为王家庄在昌乐县最高峰车罗顶的北部,此处有两座山峰分别叫东龙头山和西龙头山,两山中间的峡谷便是小丹河发源地。在小丹河发源地有眼山泉,泉眼粗若碗口,泉水汹涌,深不见底。有人曾将扁担插入,扁担马上被冲出来。泉水流下几十米处,有一处数丈高的石崖,泉水流到此便形成瀑布,瀑布宽十几米,几丈高。在太阳的照射下,远远望去像无数条银龙飞舞,非常壮观。流水跌落,声传数里,每到雨季,声音则传得更远。泉水流下石崖后,形成一个方圆十几丈阔,深丈余的水潭。此石崖故得名响湾崖。崖北的山村便是王家庄村,后来村里的韩姓、巢姓、夏姓、刘姓等姓氏的长者,便和王氏兄弟商议,将村名改为响湾崖村,后演变为响水崖村。响水崖村北一公里有村庄叫南音村,南音村的音就是指响湾崖的瀑布声。
"双龙桥"
因为响水崖村自古就是古官道,来往于青州、安丘、诸城等地的商贾学子,每每走到该村时都得涉水而过,遇到暴雨天,山洪爆发,往往要在村东住下,等洪水小了再过河。当时人们都盼着修座桥。据村里巢姓老人讲,清乾隆年间,响水崖村巢姓第三代传人巢锋先,为人忠厚老实,急公好义,且又长得膀阔腰圆身强力壮。是他倡议并带头修建的"双龙桥".他联合周围村的石匠工匠和青壮年劳力,从山里抬来石头,自己动手烧制石灰,周围村的富户为他的急公好义所感动,纷纷捐款捐物。就连临朐、青州、安丘、诸城等地的商贾学子也都捐了银两。经过近三个月的施工,到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秋,一座呈东西方向的两孔石桥就建成了。因为每逢雨季,从东南方向上黑山和西南方向的龙头山上下来的洪水,像两条从天而降的巨龙咆哮着从两桥洞内穿过,故此桥名为"双龙"桥
随着"双龙桥"的建成,响水村渐渐繁华起来,桥两头陆续出现了十几家酒馆、茶馆、旅店、马车店,每年往返于诸、安、青三地的商贾学子,农工迁客、云游僧道及文人骚客常常在此歇脚住店,他们夜宿"双龙桥"畔,梦闻桥南响湾崖的瀑布声,人人都会对宁静、温馨、美丽的山村留下美好的回忆。 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双龙桥"畔虽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古桥却风貌依旧。
唐代古井
在响水崖村南,响水崖水库大坝西端,景观大道北侧,有一口经历了千年风雨的古井,据村里的老人讲,这是口唐井,是当年唐朝皇帝李世民带队伍东征驻扎这里,为了解决队伍的吃水问题,让将士们挖的。
井口两米见方,深五米,井水清冽甘甜,凉气逼人。井沿四周用青石板铺设,经过千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井绳的磨损,井沿四周的青石板上,摸出了十几道深深的痕迹。多少年来,村里人一直吃这口井里的水,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响水崖村的各条小胡同里,就传来挑水人"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和水桶把研磨担丈钩的"吱嘎"声,他们陆陆续续来到古井旁,提上水后又纷纷各奔东西,各胡同的石板路上,都流下了淅淅沥沥的水迹。如今,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很少有人再到古井上来挑水喝,古井失去了它昔日的荣耀,但响水崖人并没忘记它功勋,而是将它作为历史陈迹保护起来。村里人在井的四周围上了雕花石栏,设立了古井功勋纪念牌,修建了古井亭,并由村里的环卫人员,天天打扫古井周围的卫生。村两委还专门派了一位老人,在古井旁的观光厅里,一边出筹响水崖村的火山小米、地瓜、绿豆及中药材,一边守护着古井,并向游人讲述着古井不平凡的历史。
元代古碾
在响水崖村内的几个角落里,至今还残存这四盘石碾。据村里的老人讲,在村东南角的那盘完好的石碾,是元代王氏五兄弟在按下家后不久,合力从朱刘孤山上,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运回来的。后来,随着巢姓、夏姓、刘姓、韩姓等姓氏的不断迁来,他们又合力从外地运来了三盘石碾,安放在了村里的不同角落。
当时由于经济条件差,技术落后,人们粉碎粮食几乎都是用石碾来完成。前前后后四盘石碾安好后,村里人碾米、粉碎地瓜干、碾豆面、碾玉米面等等,都是在石碾上进行。因此,只要不是下雨下雪和大风天,响水崖村的石碾就没停转过。那"吱牛吱牛"的推碾声,像一支不老的旋律,年年岁岁在古村的上空回荡。响水崖村的石碾,为过往的商客碾过炒面,为赶考的举子碾过烧饼面,在纪山战役、临朐战役中,为国共两军碾过军粮。如今人们加工粮食磨面都用上了机械化,昔日石碾的忙碌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石碾的历史分量在人们的心中,却一点也没有减轻。
歇后语
改革开放以前,在周围村庄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响水崖村赶大车——作天业(冒天险),以此形容响水崖村的山高路险。说起这句歇后语,还有一段历史传说。清乾隆八年(1743年)初秋,二十四岁的诸城学子刘墉,乘坐一辆二轮马车到济南府考举人。当他沿着崎 岖的官道,来到响水崖村东一华里的韩家山脚下时,顿时被眼前险峻的道路惊呆了,只见沿着韩家山脚下,一条两米多宽的山路弯弯曲曲,到响水崖村约一华里的路程,道路的高低落差竟有一百多米。而山道的南侧,则是几十米高的悬崖,崖下是飞流直下的山溪,远处便是飘着炊烟的响水崖村。面对如此险境,驾车师傅也被震住了,他急忙下车,用手死死地攥着车刹,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往下滑。刘墉和书童也不敢吱声。两手死死地把着车帮,眼睛盯着车左的悬崖。一华里的路程,竟走了一个多小时。车到了响水崖村头,三个人身上到冒了汗。刘墉回头望了望那段险峻的山路,不由长叹一声,说:"响湾崖村赶大车——作天业(冒天险)".如今。响水崖村东的险道,已修成了六米宽的柏油路,路南几十米高的悬崖,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淋,垮塌成了漫坡。而村中也铺了贯穿南北的水泥大道。现在再也没有人会感叹"响湾崖村赶大车——作天业(冒天险)的了。
巢氏古屋和巢氏胡同
在响水崖村古村落中,有一条长百余米、宽两米的南北胡同,因为当时住在这条胡同里的人,大都是巢氏家族的人,所以村里人习惯称之为巢氏胡同。现在在巢氏胡同的遗址上,仍有一处青砖灰瓦的古建筑,此建筑建于清同治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古屋古色古香,门口两旁是鹿鹤同春的门档石,屋内摆放着老式桌椅,地面铺着的老式青砖,屋地上踏出了深深地痕迹。这是巢氏胡同中保存最好的一处古建筑。
早些年,巢氏从外地迁来时,首先就是在此落脚。他们从山上采来石头盖屋,割来野山干草罩屋顶,开荒种地种菜。几十年的工夫,二十几家住户,便形成了这条百余米的胡通。巢家人在这条胡同里,开旅店、开马车店、经营烧酒房、杂货铺。是昔日响水崖村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明、清时期,从安丘、诸城等地到青州府赶考的学子,每每都在巢家旅店住宿吃饭休息,第二天再启程。清乾隆八年秋,刘墉下了崎岖艰险的东山崖,等到了响水崖村后,太阳已经压西山,于是便在巢家老店住下来。吃罢晚饭后,他和书童外出散步,听到村内传来"吱呦吱呦"的声音,两个人走近一看,原来是村里人在用石碾碾煎饼粮食。刘墉便在石碾旁的青石上坐下来,跟推碾的老者啦起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刘墉被当地淳朴奇异的风土人情所感动,临睡前,在巢家老店的墙壁上题下了四句诗:"临山近水响湾崖,飞瀑流泉到人家。犬吠鸦啼伴客睡,静寂小村披夜纱".第二天一早,刘墉和书童听到胡同里有挑水人的声音,出于好奇,便跟着挑水人来到了井台, 挑水人提上来水后,刘墉还喝了几口,感到井水清冽甘甜。临走不仅从巢家老店捎走了七八斤煎饼,还装走了两水桶净水,准备到济南后分给各举子尝尝。
山黄瓜树
在响水崖村南水库西岸,陡峭的悬崖边上,在茂密的丛林中,有一棵不知道生于何年间的奇树,学名叫小叶朴树。当地人叫山黄瓜树。为啥叫山黄瓜树呢?因为树的果实剥开后,用舌头舔舔,有一种淡淡的黄瓜味儿。这棵树奇特之处在与它的果实,果实内包着一只天然的小虫,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果实内,直到第二年春天,才破蛹成蝶,飞向大自然。人们到响水崖村来旅游,每每都来看看这株奇树,他们有的与奇树合影留念,有的将果实摘会去研究,但至今仍旧是个谜,谁也弄不清小虫是怎麽进去的。
乒乓球节
响水崖村人有着传统的乒乓情结,1975年全民兴起乒乓运动,当时的响水崖小学以校长夏德堂,教练高洪禄为主,成立了十几人的乒乓球运动队, 后来多次代表北岩公社、昌乐县、昌潍地区外出参加比赛,并都获得骄人的成绩。1985年,响水崖村乒乓球运动员巢翠芳、巢翠荣、巢翠香、刘爱红、刘乐峰等昌潍地区体工队的乒乓球运动员,代表山东省到湖南省长沙市参加全国农民运动会,响水崖村的巢翠香、巢翠荣获乒乓球赛亚军,邻村丁家山村的丁翠香获乒乓球赛冠军。 2013年初夏,村两委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设立了响水崖村乒乓球节,定于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响水崖村"乒乓球节。"每到这天,临朐、安丘、昌乐、潍坊等地十几支民间代表队,齐聚响水崖村文化广场,他们赛出了技艺、赛出了友谊、赛出了欢乐。这天,周围县市区的民间业余文艺表演队伍,也纷纷赶来捧场,京剧、吕剧、歌舞、广场舞、秧歌队,你方唱罢我登场,热热闹闹,欢欢乐乐,将"乒乓球节"推上了节日的高潮。
如今,响水崖村被省 住建厅定为省级传统村落,村南修复了几十处古石屋石院,村内建起了民俗博物馆,农家乐饭店。修建了"双龙桥"碑亭,文化广场,滨河公园。发掘出了唐代古井、元代石碾、巢氏古屋,发掘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无艳娘娘墓。村内的大街和交通主干道,全部水泥硬化,小街小巷都铺成了石板小道。村两委还将村南栽植于五十年代初的老苹果园,列为游客自由采摘园,园内五十年代的苹果老品种——小国光、青香蕉、黄香蕉等品种,吸引着游客纷纷驻足观赏采摘。每逢节假日,响水崖村内车如流人如织,成了人们休闲、观光、娱乐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