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全神庙
营丘崇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一方广为人知的祭坛圣地,也是一方为当地人推崇的寺庙胜地。原来它以埠顶为界,南半区全是一片庙宇建筑群,且久负盛名,被誉为“全神庙”。唐宋元明清各代在此均有建筑,规模之雄伟、工程之浩大、技艺之精湛,实为世所罕见,创造了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融合的崇山景观。
据当地老人介绍,当年庙院四围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南北长280米,东西宽250米,有2米高的石砌围墙,大院共分东西南三门:南门是大门,也是整个庙宇的正门,只有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九月初九崇山香火会或举行盛大庆典时开放。平常日子庙中道士、勤杂人员和过往行人都由东门出入。西门无特殊情况也不开。
院内庙宇共有10处,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为王龙观、钟鼓楼、王母娘殿、东廊房、西廊房、玉皇阁、三清殿、百子殿、雹泉庙、魁星阁。整个建筑随山势高低而建,以南门与正北崇山埠顶为中轴线,殿阁廊亭,布局紧凑,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每个殿宇院落各具特色,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最南面为王龙观,也称山门,左右把门将军为金刚力士,背负神鞭,手执金刚杵,作击打之势,高大威猛,面目凶狞。据老人讲,脚下还有一对小金刚,各扛着大金刚的一只脚,憨态可掬。过山门,穿庭院,可见东西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再往前便是王母娘殿,是整个庙宇中主殿之一,为唐代贞观年间所建,面阔五间,青瓦红柱,雕梁画栋,壮观宏伟,塑工精细。殿内正面供奉三尊老母神象,王母娘娘居中,身边立着一对童子,泰山老母和地增老母分坐两旁。皆为泥质彩塑,神态生动,面容端庄凝重,呈雍容华贵之状。大殿东西两侧各站立5位仙女,皆面庞丰润,衣带飘飘,姿态优美,与唐代仕女画像一脉相承。王母娘娘屏风后面还塑有三尊菩萨坐像,正对大殿后门,称“倒坐观音”,面容皆秀丽端庄,具有典型的中唐风格。
出大殿后门,便是东廊房、西廊房。每五间一通连,各塑五位阎罗站像,号称“十大阎君”。两旁为判官小鬼,牛头马面,像貌凶恶。四壁画满想像中阴曹地府的情景,油锅、刀山、锯解、磨研等,多是宣扬做好事会添福加寿子孙兴旺,做坏事就遭报应,死后也要打入十八层地狱的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理念。穿过廊房,仰首北望,可见玉皇阁立于整个庙宇中心地带,为宋代所建,楼式建筑,琉璃瓦盖顶,分上下两层,内设22阶石梯。下层正面塑玉皇大帝像,头戴冕旒珠冠,手捧玉圭。两边排列着二郎、哪吒等天兵天将。上层称玉皇宫,供着玉皇娘娘和仙女等,皆彩塑金身,栩栩如生。整个玉皇阁红墙绿瓦,可谓金碧辉煌。传说阁内藏有金猫头、银猫头,为镇庙之宝。
玉皇阁正北为三清殿,也是全神庙中的主建筑之一。殿内供奉道教的“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正殿顶上刻“天地日月”四字。整个大殿上下檐斗拱粗大雄伟,排列疏朗,殿顶作四面坡形,坡面和缓微曲,檐角如翼如飞,各挑出四个风铃,造型别致优雅。三清殿右侧是百子殿,亦称送生娘娘殿。面阔三间,居中塑有送生娘娘神像,在她右前方站立一童子,怀抱一男婴。送子娘娘彩塑精湛细微,柳眉秀目,嘴角呈微笑状,头部向下作俯视众生态,像一位睿智慈祥的母亲,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每到节日来百子殿祈子求嗣者络绎不绝,人潮如涌,香火甚盛。
三清殿迤北正冲崇山埠顶,顶上有魁星楼,可拾级而上,为清光绪年间所建。相传潍县举子王寿彭和曹鸿勋未中状元之前,他们祖上都曾到崇山进过香以求石祖庇佑。他们中状元后,祖上认为是石祖显灵护佑的结果。于是在崇山以北成官庄村西修了一座石桥,又在崇山埠顶建了这座魁星楼,以此善举表示两家对石祖的感恩。据老人讲,此楼为四柱亭式建筑,魁星坐立中间,坐椅下设有转纽,只要四面来风,魁星皆可转动,设计奇特,别具一格。
总之
崇山神庙远近闻名,从唐代开始历经千年,前来晋谒参拜者无数,各朝代均有多次建设修缮,南大门两侧原竖立着四十八座石碑,碑文都有详尽记载。可惜1940年被日军炸毁,如今只剩下一片古神庙废墟遗址。但它的人文精神,它的博大深邃,它的圣洁壮美,早在数千年前,就被先祖镌刻在这座赋予灵魂和生命的山上。它不愧是历史悠久的圣山,一方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