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19 20:14
鄌郚总编

刘方田丨心血凝结终成卷——张景孔《北阳河》读后

    心血凝结终成卷
    ——《北阳河》读后
    刘方田

    北阳河,我们的母亲河,从远古时代流来,从家乡的西南山区流来,她过山涧,跨平原,一路向东北奔流。她见证了多少历史风云、多少改天换地的壮举;她孕育了多少仁人志士、英雄儿女!东夷人早就在这里狩猎捕鱼,生存繁衍;尧王曾东巡于此,留下美丽的传说;慕容德曾在这里称帝,建都立业;范仲淹曾从这里过河登山瞻拜尧庙,留下著名诗篇;钟羽正生于斯长于斯,留下为官清正的美名;更有20世纪两岸抗日军民奋勇杀敌,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现代人又在这里建设美丽家园。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到历代史志著作,或称绳水,或称浊水,还是阳水,都有对她的记载;历代文人留有歌咏诗篇。然而,一直没有一部对她进行全面介绍的著作。而今张景孔先生经过多年的考察和考证,心血凝结终成卷,终于写成《北阳河》一书,对母亲河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描述,让她美丽的面貌呈现于读者面前,这是对母亲河的最好的报答和奉献,同时,也填补了青州文史工作的一个空白。
    张景孔先生是我市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又是我的学长,我对他仰慕已久。他在年近八旬的高龄之时,仍不辞辛劳笔耕不辍,写成此书,更增添了我对他的崇敬。有幸拜读这部用心血写成的大作,感受颇多。
    《北阳河》作为一部乡土地理著作,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缜密的科学性。从内容上讲,本书分篇系统地介绍北阳河的源流、沿途村镇、地形地貌、水库桥梁、历史遗迹、人情风貌、治理改造等,使读者对北阳河有全面的认识。北阳河源远流长,从上游山区到下游平原,只在青州境内,就有百里之遥。生活在岸边的人们,对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读了这部著作,便知其全貌,知道北阳河从为山之阳,从众多泉水流出,七弯八折,经广固城,过五龙口,入深涧,淌平原,过铁路,钻桥梁,去广饶,到寿光,入巨淀;还知道北阳河悠久的历史,那消失了的刀光剑影,那弥漫着硝烟的岁月,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另外,科学讲究求实,本书所记北阳河的源流、沿途人文地理状况,作者都经过实地考察。作者在退居二线之后,不顾年事已高,不怕辛苦劳累,或乘车,或骑自行车,甚至徒步,到北阳河沿途进行考察,曾五次登为山,多次考察广固城,十数次探究五龙口;勘察源头的一个个山泉,走遍一道道河湾,跨过一座座桥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作者经过亲身考察,才为本书的写作准备了详实的资料,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
    《北阳河》又是一部史志著作,学术性很强,涉及文史地理等学术问题,作者特别注重考据。书中所写北阳河有关的历史事件、古迹文物等,作者记述皆有案可稽,或引经据典,或附录经典著作有关篇目、碑刻诗文、当代专家考证文章,做到考证明确。特别是对广固城遗址和五龙口位置的考证,作者做了大量工作,既有对古代文章的辨析,又有现代考古工作者实地钻探的考察报告,更有作者亲身考察采访,从而作出明确的结论。另外,坚持实事求是,对于某些无定论的东西,不武断地下结论。例如对陈敬仲墓的表述,书中直接引用《益都县图志》的说法“疑为陈敬仲墓”;对“臧台”名称的由来,采取诸说并存的做法,让读者了解历史记载或流传的各种说法,从中得到可信的解释。为了求取历史的真实面貌,作者遍览群书,实地考察,深入探讨,不知费了多少辛劳。
    《北阳河》又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颇有《水经注》之风。对北阳河的源流地理状况多用说明性文字,语言准确、简明,而又形象生动,并且图文并茂,形象可感。如描写泉水、溪流,绘声绘色,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引用大量古今名人和作者的诗词,不仅增强了说服力,更增加了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北阳河历史的厚重;作者的回忆文章和附录他人的散文,不仅增加了相关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写出北阳河当年的情景,而且增添了本书的故事性、趣味性和文学性,令人读之可亲,从而提高了此书的可读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体现了作者对母亲河的深厚感情。书的开篇以《写在前面》为题写了幼时在河边玩耍的情景,学游泳,拿人儿(水中捉迷藏),学习等,写出母亲河的养育之恩和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上大学工作后回乡又见母亲河,看到的是河水的污染或干涸,表现对母亲河的忧虑;看到政府对母亲河治理后的美景,又洋溢着欣喜之情。书中无处不在表现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感恩之情,也正是源于这种感情,凭着对史志工作的热爱,作者才能在古稀之后倾注自己的心血,挑灯夜读,笔耕不辍,历时20余年,几易其稿,完成这部用心血编著的作品。这种深厚的感情、这种执着精神尤使我感动,因此写下读书的感受,并以此表达对作者深深的敬意。
    (刘方田,青州一中高级教师。退休后,参加多种青州文史资料的整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