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7-30 14:44
鄌郚总编

汶阳雨落山闲话

    汶阳雨落山闲话
    雨落山,海拔176米,坐落于昌乐县鄌郚镇南部泊庄村后。山顶有平坦土地两亩有余,山体通圆、碗倒扣状,四周皆为缓坡,全部为熟土覆盖。偶或能在沟壑与破土之处可以见到一磕即碎的麻钢石。因正北十五里许马驹岭为其背靠,南二十里许有郚山隔河相拱,东、西十里许分别与牧良冢、清风岭互为呼应,一泉自山阳右侧汩汩而出,顺势而下里许,逶迤向东而去。历来被堪舆家称之为形胜之地。
    雨落山即原安丘雨罗山。1948年7月,安丘昌乐两县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坐落于安丘县的雨罗山划归昌乐,自此改称雨落山,载于1991年版昌乐县志。“罗”缘何成了“落” 字?始见于哪个文件有待进一步考证。猜测多为当时为文者对此山生疏、又缺乏考证,仅依据民间叫法演绎而来。缺失了原名固有涵义,又失之于雅。
    雨落山是一座历史名山,因位于古安丘与临朐交界处,又成为古安丘县的界山。明马文炜《安丘县志》载:“安丘…东至潍水,西止雨罗…”名字含义也始见于该书,“正西之山…六十里曰雨罗山,崭岩秀出,云气罗布,则雨候也”。泊庄村民国年间古碑载:“渠(安丘古简称)西六十里有雨罗山焉,载在齐乘,注在县志,吾邑名山也”。清嘉靖《山东通志》、《青州府志》及清代《安丘乡土志》等对该山均有记载。
    此山既无古志书所谓的崭岩秀出,也没有周边诸山伟岸庞大。何以为名山?此山有人气。山前建有发云古寺。据记载,发云寺苍松古柏,葱翠撑天,殿宇宏阔,塑像鲜明,为当时一方之甲。每逢四月八庙会,香客不止于周边,供奉不止于浆果。传说寺中有一古井,深不可测。每当水汽自井中袅袅而起升空为云,天就要下雨,颇具传奇色彩。虽古寺在建国前遭战乱焚毁,至今四月八庙会仍游人如织。
    山因人而名。村前泊庄先民,背靠雨落山立村,面向汶水河耕作。传说古有屠杨二姓,元末战乱只剩下几户人家。明初全国移民,泊庄刘氏祖先到此落脚,受益于天然的农业条件,生活富足,人口迅速增长。五世便开始拓展到周边南营子、水泊、肖家河、梁家官庄、庵上、平原等诸村,并开始办私塾让孩子读书,开书香之门。一时人文蔚起,或食廪饩,或游胶庠,或登科第。乃至兴学重教之风影响深远。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泊庄村迄今已考取十余名博士、博士后,出现多名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国民党驾机起义第一人刘善本将军亦是少年有志、品学兼优,投笔从戎、飞向光明,为人民空军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
    人于山有爱。古人对雨落山爱惜有加,堪为今人之楷模,认为山顶之无木,犹人之无衣。有记载的护山植绿活动就发生过两次。清光绪乙未(1895年),泊庄及周边村落民众,共议栽植松柏二百余株。民国三年(1914年)四月初八庙会之日,泊庄刘克昌再次召集共议栽补三百余株,衣山增色而壮观瞻,且为文人游览之处。委托发云寺僧人管理,并刻碑铭记、报官府备案。可惜,该500余株松柏毁于战乱。解放前夕,国民党驻军在雨落山顶安营扎寨,砍伐殆尽,山周边五里内碗口粗以上树木皆无幸免。
    有基勿坏,是在后人。今日雨落山,已遍植核桃。翠叶飘香,郁郁葱葱。低调着她的过去,重生着她的未来,随着美丽乡村的中央政策,正成为群众眼里的金山银山,佑护着爱她的人们。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