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11-21 14:19
鄌郚总编

斟鄩、斟灌、斟县、寒国、寒亭

         斟鄩、斟灌、斟县、寒国、寒亭

         大禹本想把帝位禅让给伯益,但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取代了伯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王朝夏朝。启是夏朝的第一任君王,因此,启被后人称为夏启、帝启、夏后启(夏朝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称王)、夏王启。但也有人把大禹列为夏朝的第一任君王,启为第二任君王。启把都城从阳翟西迁到大夏(今山西夏县),并在今运城市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东下冯遗址建立起新的都城安邑。夏启通过甘之战,击败了华夏族内部的反对势力有扈氏,王朝达到了空前稳定。然而,夏启的五个儿子太康、元康、伯康、中康(仲康)、武观为了争夺帝位继承权骨肉相残,史称“武观之乱”,夏王朝元气大伤。
        夏启去世后,长子太康继位。太康将夏都迁到斟鄩 ,今河南省偃师市发现的二里头遗址被史学家认为是夏都斟鄩。太康只顾游玩享乐不理朝政,有一次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东夷部族有穷氏首领羿乘机攻占夏都斟鄩,太康流亡至戈地(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羿成为夏的实质统治者,但名义上太康仍然是夏后,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病逝后,羿拥立太康的四弟中康即位。七年后中康病逝,羿又拥立中康的儿子相即位。又过了一年,羿将有穷国的都城迁到斟鄩,夏后相被迫出逃,夏虽未亡,但是已经沦为流亡政权,有穷国取代了夏王朝天下共主的位置,史称“后羿代夏”。
后羿的有穷国取代夏王朝后,很快就被寒浞的寒国所取代。寒浞是伯明氏的后代,其祖先为黄帝的车正“哀”,哀被封于寒(今潍坊市寒亭区),建立寒国,也称伯明国。据说寒浞从小胡作非为,不务正业,被族人驱逐出寒国。寒浞前往斟鄩(二里头遗址)投奔了后羿,逐渐受到后羿器重,并被认为义子。寒浞的权利越来越大,欲望也越来越大,他与后羿的妃子纯狐私通,并合谋杀死了后羿,自立为王。寒浞与纯狐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寒浇(ao),次子寒豷(yi)。寒浞不仅杀了后羿,灭了有穷国,对流亡在外的夏后相也是赶尽杀绝。今本《竹书纪年》:“(帝相)二十年,寒浞灭戈”,“(帝相)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浇帅师灭斟灌”,“(帝相)二十七年,浇伐斟鄩,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帝相)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浇杀帝”。寒浞把“过国”(今山东莱州城北过西村东)封给了浇,把戈国(今河南太康县)封给豷,所以浇又称过浇。
       相被杀的时候,妻子缗已怀孕,她从墙洞逃走,投奔娘家有仍氏(今山东金乡县一带),不久生下儿子少康。少康长大后,浇派人到有仍氏追杀他,少康无奈又投奔了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县),有虞氏的首领虞思将两个女儿许配给少康,并把纶邑(今虞城东南)交给少康管理,少康便在纶邑励精图治,准备恢复夏室。躲避在有鬲氏(今德州市境内)的夏朝遗臣伯靡听到少康在纶邑的消息,也带领斟灌、斟鄩氏的残余势力与少康会师。少康击败寒浞,恢复夏王朝,即位为夏后,史称“少康复国”。寒浞死后,寒国灭亡,其族人便以寒为姓流散各地。此后少康派女艾用计谋在过国杀掉了浇,又派儿子杼在戈国杀死了豷。
        商灭夏后,汤封夏王室姒姓后裔于弥河、潍河流域建国,仍曰“斟鄩”、“斟灌”。王献唐《山东古国考》:“近由契金文字求之,知此氏族,确有一支,历夏、商至周,散居益都一带,其族即夏禹之王室后裔也”。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太康建立的夏都斟鄩,而今弥河、潍河流域亦曾有斟鄩、斟灌存在,后者可能是夏后相流亡后建立的都城,而且“浇伐斟鄩,大战于潍”,浇与相的军队曾在潍河大战。杜预注《左传》曰:“斟灌、斟寻二国,夏同姓诸侯。乐安、寿光县(今寿光洛城街道牟城村寿光故城)东南有灌亭。北海平寿县(今潍坊市潍城区西南)东南有斟亭”,应劭注《汉书》云“古斟灌,禹后,今寿光灌亭是;古斟鄩,禹后,今平寿斟亭是”,《括地志》:“斟灌故城,在青州寿光县东五十四里;斟鄩故城,今青州北海县是”。民国年间《寿光县志》载:“斟灌城在今县城东北四十里”,斟灌故城位于今寿光市留吕镇境内,故城呈方形,四面各长1500米左右,东南角仍残存2至3米高的墙基百余米,汉代曾在此地设置灌亭,故地下出土文物,多系汉代遗物,今斟灌故城遗址周围有斟灌城里村、东西斟灌村、斟灌城南村、东高斟村、西高斟村等。斟鄩故城位于今潍坊市奎文区清池街办治浑街村西南处,西汉在此置斟县,属北海郡,东汉降为斟亭,郦道元《水经注》:“北海有斟县。京相璠 曰:‘故斟鄩国,禹后’”。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