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12-03 17:48
昌乐 刘文安

孔子是人类二十一世纪的救世主吗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7 15:16
鄌郚总编
  这是现代人对孔子的现代神话所作的最成功、影响力最广远的一个神话。孔子的现代神话最有名的莫过于如下一段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据说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会议结束时的宣言。声誉极高且智商极高的诺贝尔们把中国圣人孔子看作是人类未来的新救世主,此论一出,立刻赢得了华语世界的强烈响应。这一惊世之论,在中国大陆、台港澳及其他一些海外华文报刊上不径而走,频频出现,为学者时常引用,而且在90年代初的孔圣人家乡曲阜的大街小巷的路边广告牌上更是比比皆是,就连严肃的学术科研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的大厅中也悬挂着这一无根由的话头。权威的话语不能不令人信服,对权威的迷信在我们的心中牢不可破。然而,虚构的神话终究是要被严肃的学术界揭穿的,李慎之先生在《读书》1997年第1期上发表《诺贝尔与孔子》一文,首先揭穿了这一神话,“会上根本没有提到孔子。”关于会议的情况是,召集人为法国总统密特朗,与会者有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地点在巴黎,会期为88年1月18&127;日至21日,议题是“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和希望”。随后,马为民先生以与会记者的身份,在《读书》1997年第7期上发表《我可以作证》一文,证明巴黎会议上“根本没有提到孔子”,并进一步说:“这一点,我可以作证。至于说二十世纪的‘诺贝尔们’把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哄抬到人类下个世纪精神导师的地位,那就纯属凭空演义了。”
  诺贝尔们鼓吹孔子的汉文本,据我所知,当以《走向世界》1989年第5&127;期之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所长吴德耀《古今人对孔子的评价》一文最早,“一九八八年一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金得奖人在法国巴黎开了一次会议,结束时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他人注明引此者:周桂钿:《儒学在21世纪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儒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4页。董光璧:《传统与后现代》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75页。等等。)我们就以此为范本,看看神话的是如何传播的。不过,目前所见关于吴德耀对诺贝尔鼓吹孔子的言语并不一致,他又曾说:“75个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于1988年1月在巴黎会晤。他们宣称,如果人类想继续生存,&127;那么他就不得不在时间上退回到2500年前去,领会孔夫子的智慧。”(转引自张承先:《弘扬华夏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5期。)这一说法虽也有人引用,但引用不广。
  诺贝尔们鼓吹孔子的话头,吴德耀显然不是始作俑者,始作俑者当是澳州的《堪培拉时报》。“198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诺贝尔获奖者国际会议上,75位代表经过4天的讨论,提出了16条以‘面向21世纪’为主题的结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原注:Canberra Times. Canberra,Australia,24 January,1988。)”(顾犇: 《<论语>在海外的传播》,《北京图书馆馆刊》,1999年第2期。)吴德耀的根据是否来自于此,我们不得而知。
  虽然有人揭穿这是一个神话,但是,神话的社会影响却已达于人间的每个角落。喜欢紧追世界风潮的中国人是来不及深思的,只有鹦鹉学舌般地盲从。孔子是新世纪救世主的讹传,依然借着诺贝尔们的声势,继续在中华大地上蔓延。
  神话在在流传中,变化多端,漏洞百出,我们的学界却坚信不疑,如:有关会议的时间,多为1988年,亦有80年代初者,有1989年者,更有1998年者;与会的诺贝尔们有75人,亦有74人,或数十人,或全世界或各国或历届的诺贝尔们;回头的年代则有2500年、2540年、2545年、2546年;至于具体的引文变异者就更多。试举例如下:
  “早在80年代初,一批荣获诺贝尔奖的杰出科学家汇聚在巴黎,发表宣言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胡显中:《孔子学说中的民本主义精华》,《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1期。注见《人民日报》1995年6月30日。)“1988年1月,&127;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的集会上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张友民:《吸取孔子的智慧发展人类现代文明》,《集》,第122页。)“1988&127;年世界七八十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发表的宣言中说:‘人类要在廿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两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求智慧。’”(骆承烈:《万邦师表──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儒学再探》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页。)“1988年1月75&127;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巴黎,会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蒋沛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中华灿烂的现代文明》,《集》,第323页。)“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集会,他们在会议结束宣言中向世界呼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张焱宇:《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现代化中的作用》,《现代国际关系》1996年第3期。又见《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研讨会报导》,马来西亚《南洋商报》&127;1990年4月9日。)“历届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一九八八年一月在巴黎开会,会后宣言有曰:‘人类到二十一世纪要生存下去,须向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求智慧。’”(孔令朋:《为孔子平反迎接二十一世纪》,《集》,第455页。)“1988年1月,有74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开会,会议结束时他们发表了一个宣言,其中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夫子的智慧。’”(孔令仁:《二十一世纪与孔子思想》,《集》,第587 页。)“1988年世界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之后,74位委员一致通过宣言称:‘人类要想永远和平,需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学说中寻求和平共处的方案。在不久的将来,儒家学说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逐渐成为人类文化的中心。’”(赵吉惠:《论21世纪的中国文化在融合中创新》,《儒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第52页。又见张海宴:《近年儒学研究中的热点及问题》,《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7期。)“八十年代末,一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巴黎会议宣言’才对此作出了回应:‘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机会。’”(杨子彬:《儒学的历史命运》,《儒学与现代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15页。)“198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世界性会议上,&127;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发出……呼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李翔海:《论当代中国的国际文化环境》,《学术月刊》1998年第1期。又见《文汇报》1994年5月8日《齐鲁大地的“文艺复兴”》。)“&127;1988年巴黎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会议上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127;世纪生存下去,&127;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大厅。又见张颂之《大哉孔子》,《山东教育报》,2000年2月23日,这是好心的编辑所加。)“1989年数十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提出:人类如果要在下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6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羊涤生:《多元文化的二十一世纪与儒学理念》,《集》,第378页。)“199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127;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骆承烈:《孔子“和”的思想与二十一世纪》,《集》,第134页。)
  对此神话的征引比较多的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他在各种场合多次变化地引用这一神话。“1988年,诺贝尔奖金得主聚会巴黎,会后发表的宣言指出:人类如果要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汤恩佳:《序》,潘富恩、徐洪兴、朱志凯主编:《孔子思想研究》。)“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齐集巴黎时,已得出结论:人类如果要在下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夫子的智慧。”(汤恩佳:《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孔子思想研究》,第8页。)“1989年诺贝尔奖金得主齐集巴黎聚会时,&127;曾得出惊人的结论:人类如果要在下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6年去吸取孔夫子的智慧。”(汤恩佳:《孔子文化源远流长》,《人民日报(海外版)》1995年9月4日。又《孔学论集》,第3页。)“1989年世界诺贝尔奖金得主,齐集巴黎聚会时,曾得出惊人的结论。‘人类如果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汤恩佳:《孔学论集》,第82页。)“1989年诺贝尔奖金得主齐集巴黎聚会时,曾得出惊人的结论:人类如果要在下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5年去吸取孔夫子的智慧。”(汤恩佳:《孔学论集》,第92页。)“1989年诺贝尔奖金得主齐集巴黎聚会时,曾得出惊人的结论:人类如果要在下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6年去吸取孔夫子的智慧。”(汤恩佳:《孔学论集》,第114页。)汤先生以弘扬孔教为己任,&127;他如此引用有宗教传播的目的,当与学者有别。但他的说法却也为学人所继续征引,如:“1989年世界诺贝尔奖金得主,齐集巴黎时,曾得出惊人的结论:‘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要回顾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柯远扬:《试论孔子思想与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集》,第263页。注谓此说出自汤恩佳《孔学论集》第3页,却与《孔学论集》的引文有所不同。)
  虽然我们学人对这个神话没有见到较为原始的英文版,却不妨由我们的英语专家制造洋古董,&127;如:“&127;January 1988,the Nobel-Prize winners declared in Paris that if &127;mankind &127;hopes &127;to survive the 21st century,one must go back 2500 years to Confucius so as to draw on his wisdom.”(Zhang Youmin:《The Enlightenments of Confucius &127;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集》,第125页。)“In &127;1988,&127;74 Nobel Prize winners made the assertion in Paris that if human beings &127;want to live in peace and prosperity in the 21st century,they &127;must &127;look &127;back 2500 years ago and seek the wisdom of Confucius.”(&127;Li &127;Tianchen&127;:《&127;The Study of Confucius'Thought with regart to Economy and Economic &127;Prosperity in the New Century》,《集》,第141页。)同为假洋货,其不同如斯。
  这本是一个虚构的神话,然而神话却俘获了许多的孔子研究者,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上面所举,远非学界对此神话征引的全貌)如此多的学人对虚妄神话的信服,造成了虚妄神话对社会大众而言有可能是真实的错误印象。人们虽然总是坚信谎话说一千遍也成不了真理,但古人也有三人成虎的教训。在媒介日益左右视听的情况下,在学人尚有一点信任度的前提下,三人成虎的古训就成了现实。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