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4-15 07:05
鄌郚总编

中西文化交流大事表(1492—1644)

  中西文化交流大事表(1492—1644)
  (一)明末中西文化交流大事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西方始开拓海外殖民地。
  葡萄牙人达伽马从大西洋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洋,开辟了从西方到东方的的新航路。
  美洲梅毒传入广州,时称“广疮”,又因形似杨梅,亦称“杨梅疮”。
  中医韩懋著《杨梅疮论治方》问世。为世界医学史上第一部论治梅病的专著。
  美洲玉米已引入中国(载《颖州志》)
  中国柑桔经由葡萄牙人传入欧洲。
  中国贴花墙纸经由西班牙人、荷兰人引入欧洲。
  耶稣会创办人之一、法国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经由印度、马来亚、日本等地,辗转十年,到达广东,在香港西南约一百哩的上川岛等候入境,未及入境而病逝荒岛。这是明代第一个要进入中国布道的西方传教士。
  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水浸货物,请求在澳门“借地暂住”。 1573年,葡方开始向中方缴纳澳门地租,每年白银500两。1840年前,中方一直收取葡方所交地租,有效行使主权;葡方承认中方的主权,自行管理、维持社会秩序。1840 年后,葡方趁势拒纳地租、驱逐清朝驻澳官吏,将租地居住变为强行割据。
  葡萄牙人进住澳门后,天主教传教士接踵而来。是年,在青州山建立澳门的第一座天主教堂。
  澳门耶稣会会院成立,始在澳门进行传教活动。
  墨西哥银元流入中国。时称“墨银”,背面有鹰形图案,故也叫“鹰洋”;是从海洋上传来,故名之曰“洋钱”。时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
  中国福建龙溪重刻《古今形胜之图》传入西班牙,呈送给国王菲利普二世。现藏塞维利亚市印度总档案馆。
  罗马教皇格里哥利十三世下令设立澳门天主教主教区,做为远东第一个教区,负责中国、日本等地区的教务。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澳门。西方殖民主义者征服世界的战略是“炮舰+十字架”。传教士来华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用“十字架”征服中国人的精神,同化和取代中国的儒、释、道三教,要用基督的“铁槌把这些毒龙杀死”。但是,利玛窦在适应性传教方针下,提出借儒势以传教,客观上充当了欧洲近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在华的传播者,成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利玛窦的来华,标志着明清时代“西学东渐”的开端。
  美洲烟草传入中国。
  美洲番薯传入中国。
  美洲辣椒传入中国(时称“番椒”)。
  西方天文学与科学仪器始传入中国。利玛窦在广州著《乾坤体仪》、《经天诀》等,并带来自鸣钟、三棱镜、浑天仪、天球仪、地球仪等。
  世界地图传入中国。利玛窦绘成《山海舆地图》,图中有经纬度、赤道、子午线、气候带、南北回归线、五大洲、三大洋等等。这一地图冲击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从此,大地是球形的新观念流行开来。
  地图学家王泮时任肇庆知府,看到利玛窦在教堂墙上悬挂的《山海舆地图》,立即请利氏制作一幅译成汉文的世界地图,并“把北京作为中心子午线”,将中国放在世界地图中心。利玛窦绘成,王泮于是年镂版刊行。从1584年到1608年,这一世界地图在各地刻有十二种版本,广为传播。
  西方人始读到中国历史书。西班牙传教士门多萨著《中华大帝国史》,在罗马以西班牙文出版。四年后德译本出版。这是在《马可波罗游记》之后,给西方人了解东方打开的又一大窗口。为西方“游记汉学”的杰作。
  中国《四书》传入欧洲。《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为古代教育的基本课本。利玛窦将之译为拉丁文,在意大利出版。这标志是西方汉学从“游记汉学”时期(1294—1582)已进入了“传教士汉学”时期(1583—1840)。
  澳门圣保禄教堂附设的圣保禄学院建立。这是西方教会在东方创办的第一所欧洲模式的大学,重点是教授中文、东方文化和礼仪,培养西方传教士,以便进入中国传教。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京受到皇帝召见,献西方奇物,天主圣像、圣母像、天主经典、自鸣钟、《坤舆万国全图》等,获准留京。从而,建堂传教,取得合法的传教地位。
  西琴传入中国。利玛窦贡品中有一乐器,“纵三尺,横五尺,藏椟中弦七十二,以金银或钢为弦,各有柱通于外,鼓其端自应”。时名“西琴”。利氏并著《西琴曲意》一卷。
  鼻烟始由利玛窦传入。后世鼻烟壶在中国发展成一门特种艺术“内画壶”。是为西方乐器传入中国之滥觞。
  天主教北京教堂建立。即南堂。
  西方拉丁字母及拼法传入中国。利玛窦著《西字奇迹》在京刊行,为中国首次刊印的拉丁文语文书。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几何原本》,译出了前六卷,即平面几何。这是第一部西方数学的中文译著。后世李善兰译出后几卷立体几何,始成完璧。
  西方托勒密地心说渗入东方天文学。李之藻著《浑盖通宪图说》,即将“地心说”引入了中国的宇宙论。(注:1543年,哥白尼即已在《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论证了日心说。但是,1600年,布鲁诺仍因维护“日心说”而惨遭火刑。这时罗马教廷禁止“日心说”的传播。)
  意大利传教士、中国基督教之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利玛窦逝世。享年五十八岁,在华二十八年。皇帝赐地而葬,墓地在今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北京行政学院院内,为北京名胜之一。
  意大利传教士龙华民接任中国耶稣会会长。龙华民改变利玛窦推行“借儒势以传教”的方针,下令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祀孔。将原来中国耶稣会内部的争论,扩大到全国教民,名为“礼仪之争”。这一争论,后来引起罗马教廷与中国朝廷之争,进而导致1722年清廷全面禁教,中西文化交流中断。
  中国茶叶经荷兰人输入西方,欧洲始开饮茶之风。
  中国金鱼传入葡萄牙。至1878年,金鱼从欧洲传入美洲。
  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据利玛窦的记录,著《耶稣会在华开教史》,亦译为《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以法文出版。这一著述表明,利玛窦实为“中国基督教之父”。
  南京教案发生,历时八年始平息。从这次教案始,到义和团运动爆发,有所记载的教案不下五百起。初始多是缘于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1840年以后,教案起因甚多,最根本的、实质上是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压迫和侵略的公然抗争。
  原产南美的西红柿、向日葵已传入中国(载《植品》)。
  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赴欧洲募集图归来。他于1614年从中国去罗马,受命募集图书,得到教皇、教友的帮助,募得图书七千多册。这些书的内容涉及数学、几何、物理、天文、地理、历法、水利、测量、医学等。这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美谈。
  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节译《伊索寓言》,时名《况义》。这是明代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学。
  唐代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西安出土。这之前中国全国有基督徒五千人。这之后两年猛增至十万人。仅陕西即占四分之一。
  中国仿造从荷兰传入的红夷大炮,长622米,重1600公斤。第二年,明将袁崇焕守宁远堡时,即用红夷大炮打退了后金的围攻,努尔哈赤即因受炮伤后不治身亡。
  中国《五经》拉丁文译本在杭州刊印。《五经》为儒学基本文献,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译。《四书》、《五经》译为西文,为后世西方汉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颇有影响。
  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著《西儒耳目资》,是用罗马字拼音方法编写的汉语词典。这为中国汉字注音的反切法展示了简易的方式。
  科学家王徵据西方物理学、机械学原理,先后设计成数十种新机械,著成《新制诸器图说》。
  瑞士传教士邓玉函著、王徵译绘《远西奇器图说》在京刊行。介绍了重心、比重、杠杆、滑轮等原理以及应用这些原理的起重、提重等器械。这标志西方的机械学开始传入中国。
  西方绘画理论介绍到中国,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著《画答》刊行,是第一部讲述西洋画法的论著。
  西方逻辑学始传入中国。葡萄牙传教士傅泛际与中国学者李之藻合译《名理探》在杭州刊行,是西方逻辑学的第一部中文译本。
  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著《职方外记》,将世界五大洲的地理知识介绍到中国。艾儒略学识渊博,被尊称为“西来孔子”。
  西方绘画的“凹凸法”传入中国。中国画家曾鲸(字波臣)用之作画,从艺者甚众,形成画坛独特的“波臣派”。
  西方望远镜传入。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监制“窥筒”,是中国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汤若望铸铜炮五百多尊。
  西方生理学传入。瑞士传教士邓玉函著《泰西人生说概》,为最早传入中国的解剖生理学专著。
  西方造炮法传入中国。由传教士汤若望口述、明人焦勖写成的《则克录》即《火攻挈要》,为西方火药兵器专著。。
  明人孙元化著《西法神机》,为吸收西洋火炮制造经验而写成的造炮专著。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献《西洋新法历书》,清廷定名为《时宪历》,并决定于顺治二年(1645)颁行。
  清廷任命汤若望为掌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监正。 从这年,至道光年间的近二百年间,清廷先 后任命近二十位西方天文科学家掌管中国的天文研究机构—钦天监。
  汤若望在北京重建天主教南堂。
  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绘成《中华帝国图》。次年,在荷兰出版,名《中国新地图册》。
  罗文藻由马尼拉主教祝圣为司铎,成为中华民族第一位神父。
  波兰传教士穆尼阁将西方的《比例四原新表》《比例对数表》传入中国。
  波兰传教士卜弥格著《中华植物志》在维也纳出版。首开欧洲人研究中国植物之风。
  西方的温度计、湿度计随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来华而传入中国。
  卫匡国著《中国历史》,从传说时代到汉朝末年。
  卜弥格著《中医要津》,这位波兰国王的御医的新著介绍了中国晋代名医王叔和的《脉经》和以舌 苔、气色诊病法,并列有中药二百八十九味,為最早具體向西方介紹中國醫學的一本拉丁文医書。
  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著《字考—汉葡及葡汉字汇》,为第一部中葡语言工具书。
  汤若望历狱案发生。汤若望遭大臣杨光先诬陷而下狱,钦天监中有五人被杀。历狱在几年后得到昭雪。这一事件是中西两种文化冲突在历法上的集中反映。汤若望处在中间,成为焦点,受到了双方的指责和攻击,终于为中西文化的交流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荷兰出版安塔纳西西尔契著《中国》一书,是为西方了解东方的又一窗口。
  南怀仁、利类思等编成《御览西方纪要》,供皇帝了解西方风俗民情,却广为传播。
  清廷发布禁止天主教传教令;南怀仁等在京传教士照常自行宗教仪式不在禁例。此令执行二十三年后,于1692年应耶稣会传教士之请求而开禁。
  德国修道院长米勒编辑《中华文物图志》在柏林出版,被称为了解中国的百科全书。
  中国籍神父罗文藻被罗马教宗任命为南京教区主教,同时兼任北京教区和高丽教区代牧。
  南怀仁铸欧洲轻便神武炮三百二十门,在卢沟桥试放成功。并编有《神武图说》。
  南怀仁译逻辑书《穷理学》,进呈皇帝,被焚毁。只因书中说“一切知识、记忆,不在于心,而在于脑。”被斥为“语既不经,旨极乖谬”,命立刻焚毁。这是中西文化交流中又一次先进与落后的撞击。
  中国针灸医术,经由荷兰东印度公司医生瑞尼介绍到欧洲。
  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编译《中国贤哲孔子》一书,向西方全面地介绍了这位“贤哲”的思想。书中极其推崇孔子,称他是“道德及政治哲学上的最博学的大师和先知”。这为欧洲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为何如此尊孔起了传道解惑的作用,反响很大。
  法国传教士张诚、白晋为康熙皇帝讲授测量学、几何学、解剖学、医学和化学。
  中国天文官钦天监监正、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卒。享年六十五岁,在华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制祭文,遣官致祭。他是中比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
  张诚将《几何原本》译为满文。继而以满汉文字译出三角、天文、哲学等西方著作。
  东方神学家、第一位中国籍的天主教主教罗文藻(1616—1691)卒。他生前曾致函罗马教廷,揭露、鞭挞西方国家以宗教为掩饰进行侵略的内幕。
  法国传教士李明来著《论中国礼仪书》在巴黎出版。因之,在法国教会内引起关于中国礼仪问题一场大规模争论。
  西方医药引起中国的重视。康熙皇帝患疟疾,久治不愈。法国传教士洪若翰、刘应进献金鸡纳皮一磅,服之即愈。由是,西方医药引起皇帝的重视。金鸡纳为南美树名,其皮又名“秘鲁树皮”、“耶稣会士树皮”。1944年始提练出“金鸡纳霜”,学名“奎宁”。
  康熙皇帝派遣法国传教士白晋等为文化使节,赴法募集科学著作、征募欧洲科学家来华。
  白晋在法国著《康熙帝传》,献给法王路易十四,沟通了中法两位帝王间的了解与联系。
  中国图籍西传。白晋返法后将三百多卷中国图书送给国王路易十四。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傅尔蒙皇家文库,藏有数千卷中国图书,大多是来华传教士的携归赠与的。
  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著《中国新论》出版。作者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和重视,为中德文化密切交流的奠基人。
  中国数学家方中通师从波兰传教士穆尼各学习天文、数学,自著《数度衍》,汇集中西算法编成。
  西洋乐器传入。清廷组建小型西乐团。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精通音律,出任首席乐师,并造大管风琴。
  中国宜兴紫砂约在十七世纪传入欧洲,紫砂艺术的高雅情趣,为西方刚刚兴起的“饮茶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罗马教廷遣使来京觐见康熙皇帝,就中国礼仪问题商谈。康熙告以国人祭祖祀孔,是敬贤思亲之意,西方教士必须加以尊重,不得禁止。
  罗马教廷与清廷的礼仪之争激化。教廷特使多罗在南京向教士宣布罗马教宗禁止祀孔祭祖的教令。因之,清廷激怒,立即驱逐在华主教出境。多罗被解往澳门拘禁。复命令各地教士均应声明遵守利玛窦成规,并领取居留证,违者驱逐出境。
  西方测绘学引入中国。康熙接纳法国传教士巴多明测绘全国大地图的建议,是年开始。法国传教士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主其事。历时十年,绘成《皇舆全览图》。这是以当时最先进的仪器与技术,经实地测量而绘制的,为那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地图。
  法国传教士杜德美深入中国长白山研究了中国人参的形态、药性、生长环境、分布区域。他推断在与长白山地理纬度相近、环境相似的加拿大魁北克一带可能也出产人参。事隔四年,拉菲托读到杜德美的文章,果然找到了西洋参。地点正好在魁北克。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西方音乐五线谱和音阶唱名法经由宫廷乐团首席乐师徐日升传入中国。
  罗马教廷与清廷的礼仪之争尖锐化。教廷重申严禁中国教徒祭祖祀孔,并要求在华传教士宣誓遵守。
  康熙皇帝诏令:禁止天主教传布,“免得多事!”
  中医人痘接种法经由英国驻土耳其公使夫人蒙塔古传入英国。
  罗马教廷派遣特使嘉乐来华,先后觐见康熙皇帝十三次,双方各自坚持,互不妥协,终未达成协议。
  西方数学译著集成《数理精蕴》脱稿。为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数学百科全书。
  波尔斯东在美国首先推广中国人痘接种术。
  天文著作《历象考成》成书,它是在汤若望《西洋新法历书》的基础上修定而成。书中采用了西方第谷的天文学体系,介绍天文知识。
  法国传教士巴多明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中药“冬虫夏草”的特性。引起法国科学家的兴趣。1726年,法国有人对这一中国特产药物进行专门研究。法国人的的这一记载和研究,都早于中国医书。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又段一佳话。
  雍正皇帝诏令驱逐传教士。因西班牙传教士叙拉劳等反对中国礼仪,朝廷部议:所有传教士 除任官职外,驱逐至澳门,一律不得传教。
  清廷开设俄罗斯学馆,为来华俄国学生讲授满汉语文及经史典籍。
  中国学者年希尧著成中国第一部介绍透视学的专著《视学》出版。这是年氏长期与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切磋西方绘画技艺的结晶,是一部典型的中西合璧式著作。
  西洋馆开设拉丁文班。法国科学家巴多明、宋君荣主持。这是中国的第一所拉丁文学校。
  清廷颁行《癸卯元历》,仍名《时宪历》。该历是钦天监监正、德国传教士戴进贤主持制定的,采用了开普勒行星运动的第一和第二定律,沿用至1911年,历时一百八十年。
  法国传教士马若瑟译《中国悲剧赵氏孤儿》在巴黎《法兰西时报》摘登。这是最早介绍到欧洲的中国戏剧文学。
  法国人杜赫德编辑《中华帝国志》在巴黎出版,被称为“中国百科全书”。它与《穌會士通信集》(1703-1776,巴黎版)和 《中国论丛》(1776-1814,十六册)为西方了解东方的最著名的“三大书刊”。
  乾隆皇帝严令禁教,诏令凡已入天主教的,必须立即放弃,否则,无论满汉人等,一律处以极刑。
  中国瓷都景德镇仿造西洋瓷器,时称“洋彩”。
  澳门主教贾尼罗在澳门伯多禄局长街创办白马行医院,称“医人庙”,是西人在东方开设的最早的西医医院。
  圆明园始建。意大利艺术家郎世宁设计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法国建筑家蒋友仁设计蓄水楼、养雀笼、黄花阵、海晏堂、远瀛观等多处人工喷泉。最有名的是海晏堂前的大水法“十二生肖 喷水池”,池正中为喷水台,周边分列十二生肖铜头雕像,象征一日十二时辰,每日轮流喷水一次,一次一个时辰(两小时),至正午时,十二生肖同时喷水,水柱如织,飞瀑天降,展现出中国宫廷里从古未有的新奇景观。这是一组中西合璧的设计,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与象征。
  中国园林建筑传入欧洲。英王的建筑师詹培士为肯特公爵建筑了一座典型的中国式的庭园,有雕栏、玉砌,有假山、浮屠。这种风气很快传到法国与德国,引发起欧洲的“中国园林热”。德国卡赛尔伯爵建造了一座中国村,一切布置都仿仿中国,村中女子也穿着中国服装。德国园艺家温赤认为,比之欧洲园林,只重整齐崇峻,全无含蓄,中国的园亭建筑,小桥流水、楼台亭榭,极尽变化曲折之美,引人人胜。
  乾隆皇帝寿诞,在京传教士制做了身着仕女装束的机械人登台祝寿。大获赏赐。
  测星表《仪象考成》编成。钦天监监正、德国天文学家戴进贤主持编订。新它是依当时西方 星表实测而成,记录星座三百个,录星三千零八十三颗。其中所载南极附近二十三个星座、一 百五十颗星,还有其他一千六百一十四颗星,都是过去所未发现的。
  欧洲油画传入清宫。法国画家王致诚是年往热河画油画十二幅,是目前已知中国有关油画的记录。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著《论各民族的习俗和精神》,对中华文明推崇备至。百多年来的“中学西传”,欧洲人不仅穿上了丝绸、用上了瓷器、喝上了红茶,游览东方园林、欣赏中华艺术,也捧读着有关中国的、通讯、文集、丛刊与百科,从而得知,世界上除了古希腊、古罗马及中东的古老文明外,在遥远的东方,还有与“西方文明”不同的“东方文明”;那里的文明历史比《圣经》上说的上帝造人时代还古老;那里的圣哲从不说“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而是说“人的本性生来是善良的”;那是个尊崇“圣人”而不是“上帝”的国度,……。这些新的观念同哥白尼的 “日心说”一样,大大开阔了西方人的视野,“欧洲中心论”受到了挑战,基督教的根基也为之 摇撼。伏尔泰的呐喊,就是这一“震撼”在西方“用心思考的人”中引发出的最强音之一。
  中国图案风行全欧。英国建筑师威廉查布斯在中国进行考察后,出版《中国建筑家具衣饰 器物图案》,成为中国风尚的范本,不久风行欧洲。
  紫禁城内首演欧洲歌剧《赛乞尼》。该剧风行罗马和欧洲。这是欧洲戏剧在中国演出的最早纪录。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日心说”始传入中国。法国科学家蒋友仁进献世界地图,图中的说明,首次正确地介绍了哥白尼日心说的宇宙模式、太阳自转、月面结构、金星位相、土星环、太阳系天体的自转、彗星以椭圆轨道绕日运行、恒星是同太阳一样的发光体以及地球为椭圆形球体等, 也就是十七世纪欧洲天文界伽利略、惠更斯、卡西尼等人的最新的重大发现。
  世界人物服饰画长卷《乾隆职贡图》历时十年绘成。画分四卷,总长64.34米,301幅图, 602个人物。图中有日本、吕宋(菲律宾)、婆罗(汶莱)、咖喇吧(爪哇)暹罗(泰国)、琉球, 英吉利、意大利、佛郎机(葡萄牙)、大西洋夷僧女尼(神父、修女)、黑鬼奴(黑人)、小西洋夷人(印度果阿葡人)等人,是中国美术史上罕见的、作为中西文化结晶的一幅历史长卷。
  中国小说《好逑传》的两种英译本在欧洲刊行。五年后,德文、法文译本问世。这是中国小 说西传欧洲的第一部。
  中国茶树树苗运抵瑞典乌普萨尔。这是欧洲大陆种茶的开始。
  在中国宫廷供职的西方画家郎世宁、王致诚等始绘制铜版画《乾隆西征图记》,历三年而成。这是幅欧洲版画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版画史的新品种。
  笙簧片传入欧洲。中国古老乐器笙传入欧洲,“笙”的发音装置“簧片”引起那里物理和音乐界人士的兴趣和关注。1818年,维也那人海克尔受到启发,创造出以簧发音的风琴类乐器。这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一项成果。
  德国人温塞著《中国庭园论》出版。作者对英国出现中国式庭院建筑大为赞赏,建议德国也起而效之,建造中国式的艺术庭院。这是东方庭园艺术热潮在欧洲大陆兴起的先声。随着“热潮”的兴起,欧洲人對中國的建築、繪畫、植物也興趣盎然;同时,中國的服裝、陶瓷、折扇、漆器、刺绣、立柜等也涌向歐洲。直至18世紀末期,欧洲人的这一狂熱,才開始淡化、消失。
  法国植物学家韩国英著《园艺之研究》发表。作者对牡丹、玉兰、茉莉花、夜来香、秋海棠等 中国花卉进行了专门研究和介绍。
  英使马戛尔尼来京,进献天球仪等八件礼品,安设于紫禁城内的正大光明殿。马戛尔尼被导游圆明园,及西洋水法处,记曰:“园中花木池沼,以至亭台楼榭,多至不可胜数。而点缀之得宜,构造之巧妙, 观看几疑为神工鬼斧,非人力所能及。”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东方的凡尔赛宫”,名扬 欧洲,进而助长了欧洲的“中国热”。
  英国人詹纳发现并证明引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清廷制定《稽查西洋教章程》,禁止西洋人在华传教、刻书;禁止百姓信教。
  英国皮尔逊著《新订种痘奇法详悉》中译版在广州刊行。英人斯当东译。它标志牛痘种植术正式传入中国。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来华,基督教新教开始传入中国。马礼逊是免费乘坐英国的鸦片船来华的,是从英国东印度公司拿取英磅、为之服务的。马礼逊与利玛窦不同,他一来就带着浓重的鸦片烟味和侵略的色彩和目的。
  葡文《蜜蜂华报》在澳门创刊。为在中国出版的最早的外文报纸。
  英文《广州纪录报》出版。为在中国出版的最早的英文报纸。
  中文《天下新闻》月刊创办。为中国最早采用活页装订的刊物。
  英文《中国丛报》月刊创办。它是1830年美国派遣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稗治文创办的。在鸦片战争时,该刊成为侵略者的喉舌,英军称其为“关于中国情报的矿藏”。
  中文《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刊出。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创办。
  美国传教士伯驾在广州新豆栏街开设“眼科医局”。第二年,又在广州开办博济医院。天主教在明朝是凭借“自鸣钟+万国图”,接近高层官员和皇帝,从而打开了传教之门的;这时,基督教新教是改用“手术刀+西洋药”,别开新路,广泛接触下层百姓而开始传播的。
  石版印刷求传入中国。匈牙利阿拉伊斯塞尼菲尔德于1789年发明。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交流开始进入“炮舰+十字架”历史阶段。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历史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