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纪念物
-
第一辑 祠庙
东吕太公庙 《元和郡县图志·密州》莒县条下“太公庙”:汉海曲县,在县东一百六十里,属琅邪郡,有盐官,地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故有太公庙。
按:据当地老人说,日照太公庙在今日照市冯家沟村附近,保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20世纪60年代倒塌。此庙早于宝鸡磻溪太公庙。
营丘太公庙 《齐乘》卷五:营丘之上,自唐代长庆年间(821-824年)立太公庙、桓公庙。今唯宋代景三年(1036年)碑存。
《齐乘》卷六:太公庙在临淄西营丘,宋代碑尚存。
清康熙《临淄县志》卷一《古迹》:营丘城,临淄西北二里塔寺后,即太公封治。
《尔雅》:“水出其右曰营丘,”淄萦其东南,故名。爽鸠氏始居,季 、伯陵、太公因之。唐长庆年间(821-824年)立太公、桓公庙,今存宋代景碑。
清雍正《山东通志·秩祀·临淄县》:齐太公、桓公庙旧址在县西北二里营丘东。
明成化三年(1467年)改建于儒学东北,以鲁仲连等七贤配享。
□□经齐太公庙碑 清康熙《临淄县志》载,齐两太公。姜姓四岳之后,国于吕,遂以国为氏,太公其后。适当殷帝乙及纣虐乱,闻西伯善养老而归之。钓于渭滨,以俟天下之清。西伯畋而遇之,一舆俱归,使佐理其国。时年已八十矣。武王即位,尊为尚父而师事之,称师尚父,并将八百诸侯之师诛纣救民。周有天下,遂为太师而封之齐,五侯九伯得专征伐……夫太公圣人也。其相武王伐纣救民,亦一□□也,《诗》
曰:“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此即姜太公。
按:另一太公名渭,其事不详,但与姜太公吕尚无涉。
台湾笨港太公庙 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张信众自福建漳州府诏安县奉迎太公圣像至台湾云林县水林乡, 后再迁至笨港。 至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当地人合建“笨港太公庙”,奉祀姜太公圣像,香火鼎盛,声灵远播。
台湾新港太公庙 台湾新港太公庙是笨港太公庙的重建,较前巍峨华丽壮观,重建于1987年。
武圣庙 太公后裔,台湾丘氏宗亲丘国源等发起筹建的台湾地区首座“武圣庙”。
并建“营丘书苑”。1989年重阳节(10月8日) ,“武圣庙”及“营丘书苑”在台湾高雄县美浓镇落成,当地人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大典。
临淄太公祠 《齐纪补遗》载,太公死葬于周。齐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临淄)。
因而临淄有太公衣冠冢。1992年新建太公祠就傍于太公衣冠冢侧。太公祠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序列,殿堂庙宇式布局形式;主殿为歇山堂式,殿堂五楹,太公彩绘塑像端立其中。太公衣冠冢和太公祠,近年成为姜氏、丘氏等太公后裔纪念其共祖太公的地方。
磻溪太公庙 在陕西省宝鸡县磻溪河边。磻溪太公庙早已敕建奉祀于唐朝。宋沿唐制奉祀不绝。元代一仍唐、宋之制。至明朝嘉靖年间,巡察御史方新捐修;又至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岁次辛巳七月立碑,敕令文林郎署宝鸡县事加三级纪录二次湘水郭元灏撰文,甲子科举人例铨知县张钟英篆碑额,邑庠廪膳生员孔传忠书丹(写文)。
汲县太公庙 《太平寰宇记》卷五十六《卫州·汲县》载,汲县本纣王都城,近郊十三里乃武王战于牧野,即其地,汉为县……太公庙在县西南25里。《水经注》云:
汲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碑云:“太公望河内汲人也。”又有太公泉。
《清嘉庆一统志·卫辉府·祠庙》记载,太公庙在县西北25里。按《元和郡县图志·卫州·汲县》和《大清一统志·卫辉府·古迹》全同于《寰宇记》和《嘉庆志》
所载,都出于东汉汲令崔瑗之说。今传汲县境内太公庙五处,分别在太公泉畔、汲城东门北侧、西月城内、城西三里处。各说不同、各地不一,故不详记。又传有崔瑗碑,有晋朝汲令卢无忌碑,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 汲郡太守穆子容的修庙碑。迄今,崔碑、穆碑早已无存,卢无忌碑拓片尚在,真伪未辨,因此也不作详记。
《卫辉市志·文物》记载,位于城西北太公泉村东端,汉代始建。据《河南通志》
载,太公庙在“城西北三十里太公泉,因墓而建,汉崔瑗碑已失,晋卢无忌碑存”。
今市博物馆存有晋卢无忌碑拓片,曰《齐太公吕望表碑》,碑文之首即说“太公吕望为河内汲人”。《金石萃编》卷三十二也载有此文。据当地群众讲,太公泉村西边,有一磻溪,河底有一巨石,刻太公石像,人们呼之太公泉。《水经注》指出:汲县城北30里, 有太公泉亦称磻溪,姜子牙曾在此垂钓。1996年,日本东京影化公司一行7人,曾到此拍摄影片《太公钓鱼之迷》。此外,汲城村、旧县城东门内北侧各有太公庙一处。
咸阳太公庙 《大清一统志·西安府·古迹》载,太公庙,在咸阳西。《水经注》
:渭水过太公庙北,前有太公碑,文字残缺,今无可寻。
《咸阳县志》载,县西钓鱼台侧,旧有太公庙碑。
汲县太公祠 《卫辉市志·文物》载,位于太公庙东侧。为明代所建。原有殿、廊庑、祠坊、山门等。立有明、清碑刻。祠内大部建筑被日军烧毁。今为卫辉市第四中学校址。
雩县太公庙 《雩县志》载,县有太公庙,在城外东北隅。
其他太公祠庙 太公作为周代齐国的开国君主,计数太公庙当然首推姜齐的宗庙。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齐庆封好田而嗜酒,与庆舍政。……十一月乙亥,尝于太公之庙,庆舍莅事。”可知太公庙即在临淄无疑。所以本节记述太公祠庙先从东吕乡和临淄开始,是按照从故里而到封齐建国的“赐履”之地然后及于他地的次序进行的。至于唐代诏令天下诸州各置太公庙奉祀,并追封太公为武成王,像文宣王一样受春秋大祭。宋沿唐制举行奉祀,至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并“仍于青州建祠庙”以祭享。元蒙帝国入主中原,一仍唐宋制度,立武成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张良、管仲、乐毅等10人从祀,每年春秋仲月大祭。
如上述历代的诸多祠庙,从京都遍及各州府,祠庙虽多,但具体所在地不详。
-
第二辑 冢墓
系于太公名下的冢墓同样分布多处,现择要记述。
临淄太公冢 《齐乘》卷六载,太公庙在临淄西营丘,宋碑存焉。冢在县南十里,与顷公冢相近。愚按《檀弓》曰:“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注谓:
“太公受封,留为太师。”则齐无太公之墓,或曰齐人思其德葬其衣冠云。
临淄太公衣冠冢 清《康熙临淄县志》卷一《古迹》记载:太公衣冠冢,县南二十里。公反葬周,齐人葬衣冠于此。
民国《临淄县志·古迹志》:太公衣冠冢在城南山王庄北。
《皇览》:吕尚冢在临淄县城南,去县十里。
按: 太公衣冠冢在临淄齐国故都南15里,今闻韶街道张家社区以南。封土现高18米, 南北50多米,东西55米。在1986年于冢墓东侧出土两件汉代陶壶,因此被认为是汉代所筑。近年新建太公纪念馆,成为研究和凭吊姜太公的地方。
丰京太公墓 《礼记·檀弓》: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
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
咸阳太公墓 《大清一统志·西安府·古迹》载,太公墓在咸阳县东北。《礼记·檀弓》载,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元和志》载,墓在县东北十里;《寰宇记》载,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通志》:在文王陵东北。
《陕西通志》卷九十一《艺文七·碑记上》载,咸阳之北,毕原之上,周文王、武王之陵在焉,而周公、太公之墓亦在。
镐京太公墓 《诗氏族考》(二)卷五《人表考》载,尚父姓姜,名望,字子牙,号太公……《易林》曰望,《抱朴子》曰姜公,亦曰姜老,……封于齐。卒年百余岁,葬镐京,陪文王之墓。唐上元元年,尊为武成王,宋大中祥符元年,加谥昭烈武成王。
汲县太公墓 河南汲县太公泉村西南2华里许的荒坡上,有太公墓。墓封土仅高2米,占地约200平方米,北邻钓鱼河,东望卫水。墓前立有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 卫辉知府所立“周太公茔葬处”墓碑。
姜太公墓 《卫辉市志·文物》载,在城西太公泉乡吕村西一公里许黄土岗上,墓前有“周姜太公茔葬处”碑,为清康熙年间卫辉知府立。据《河南通志》载:“在府城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纣居东海之滨,后徙渭滨,封国于齐,还葬于此。”吕村,为姜太公故里,因故里在汲,墓可作进一步考证。
-
第三辑 碑碣
太公吕望表碑 《卫辉市志·文物》载,晋太康十年(289年) 三月十九日造。汲令卢无忌撰。 原在太公泉太公庙内。 明万历二十年 (1584年) 迁府署。清嘉庆四年(1799年)移置学宫处。现下落不明,仅存碑刻拓片。
该碑说太公吕望是汲县人。《金石萃编》卷三十二载有碑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家姜太公的珍贵资料,其书法被评作晋隶之最。
姜太公庙及里程碑 《淇县志·文物》载,姜太公姓吕,名尚,字子牙,汲人,周朝开国之宰辅。曾屠牛于朝歌,后又在朝歌上街口卖面。后人为纪念姜太公,在上街口建姜太公庙一间。庙旁有里程碑,以示行人通向四方里程。民国年间拆除,用砖刻以“姜太公在此”砌于前墙正中。后又改建为坐西向东三间三层楼。其楼在建国初期为文化馆,现为工商局门市部。
-
第四辑 其他纪念物
青州表海亭 明嘉靖《青州府志》: 表海亭旧址在青州东阳城和南城之间,南阳桥北。取《左传》“世胙太公以表东海”为名,或取《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赞美《齐》诗“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之义,不知创自何代,圯废已久,唯存古台。按:“表海”又称“东表”。为纪念姜太公的功德,青州城里古有表海亭,即此。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北宋尚书仆射曾布登临此亭时,吟成了《表海亭》诗:
表海风流旧所闻,青冥飞观一时新。
山河十二空名在,簪履三千迹已陈。
极目烟岚九霄近,满川楼阁万家春。
由来兴废南柯梦,且喜登临属后人。
毋忌(武吉)洞 陕西省宝鸡县磻溪河畔有一洞,名毋忌洞。相传毋忌曾是当时此地的樵夫,太公在此垂钓其间,毋忌有难,太公为之占卜,曾救过他一命。毋忌发现太公的奇才后便向文王推荐,于是文王访寻至此,遂得太公。在毋忌洞北有一巨石,高约三米, 上刻“孕璜遗璞” 四字,顶高大平坦,底小而尖,立于沙石之上,名为“大鹫石”。
璜石 即毋忌洞北的巨石, 俗名“丢石”。其长、高均约3丈,宽2丈5尺许,重约400吨,上巨下锐若泰斗(莲座) ,屹立在溪流之中,这就是“钓璜灵矶”,传为太公得璜处,即所谓“姬受命,吕辅之”“吕望封于齐”,《宋书·符瑞志》:吕望钓得玉璜,其文曰:“姬受命、昌来提,撰尔雒钤报在齐。”又传吕尚出游,见赤人自雒出,授予吕尚书曰:“命曰吕,佐昌者子。”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三月,宝鸡知县钱塘徐文博在璜石上书刻“孕璜遗璞”斗大四字,留为后人凭吊。磻溪太公庙联很多,择其切景切事佳联抄录一二:
千古芳名留圣迹,一湾溪水隐辅臣。
深山藏猛虎,仙境隐贤士,当年双膝跪石,背水执竿,离水三尺投石钩,钓台蓄锐待君访;
清明留苍柏,胜赏奇云岩,此间一川夕阳,洞府结构,包罗万象输奇秀,胜地风光引客来。
跪石 《宝鸡县志》载, 溪钓石,即滋泉,又名凡谷,是姜太公钓鱼处。其泉约2丈见方,泉上有一长宽各七八尺的椅型石台,台间有2尺长、5寸宽、3寸深的膝痕两条,即《水经注》所称“ 溪钓鱼台跪石有姜子牙跪钓膝痕”犹存。
丰京配享 《文献通考》:周文王庙在丰,以太公配享。武王庙在镐,以周公、召公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