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5-23 17:40
鄌郚总编

刘文安丨鄌郚高山风云录

  鄌郚高山风云录
  刘文安

  鄌郚地处沂泰余脉与昌潍平原边缘地带,四面环岭,地落平川,方圆百里,连绵山岭,横亘沟壑,唯此处一路开展,是昌潍通达鲁中的交通要道,民国以前近距安丘地界3里,西距临朐10里,三县通衢,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高山与马驹岭隔河相望,此山突兀在群岭之间,显得格外高大。故名,高山以西是连绵起伏的岭地,山脚就是郑家庄村和刘家沟,钟家庄、河西和孔家庄沿九曲河一线。抗日战争时期,张天佐部流窜到这里,一直驻扎在郑家庄,直至1948年鄌郚解放。
  1938年1月9日,日寇沿胶济铁路东进,侵入昌乐境内。县长王金岳放弃抵抗,率部弃城南逃。公安局长张天佐带领20余人的地方武装,在城西丹河岸边与日军稍一接火,亦即南窜,路经南郝、北岩、桃花山,开到鄌郚,由于汽车故障,滞留在钟家庄落脚。随同王金岳一起撤至鄌郚的,有县政府公务人员、县公安局和县保安大队,还有部分商人和老百姓。王金岳以为第八区保安副司令兼昌乐游击支队长的身份,在鄌郚着手组织“副司令部”,成立了八大处。
  基于鄌郚西部高山地带的复杂地势,张天佐部落脚在依山傍水的郑家庄来驻扎。盛传日寇要从县城南下“扫荡”,王金岳和张天佐即率领人马仓皇西逃,“转进”到临朐县境的南流镇一带。王金岳也深感局势严重,难以支撑。于是他召集部属在时马开会。张天佐趁机逼走了他,张天佐便顺理成章成了“众望所归”的首领。拟逃往鲁西南的寿光县长宋宪章路经鄌郚被张天佐扣留,劫得战马60匹、长短枪40支、金银财物10大车、现款10余万元,扩大了张部的装备。
  一九四O年后,张天佐在日本鬼子的进攻威逼下,又将团部和县政府由崖下店子转移到鄌郚以西的郑家庄。张部驻郑家庄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比较顺情民意的就是1940年,在高山南麓的刘家沟开办了县初级中学(今昌乐一中),学校是从大宅科乡下皂户迁来的,校长是刘裕坤。到了12月份招受了初中、师讲各一个班。1941年3月学校便更名为山东省立昌乐初级中学。由于战事频繁,刘家沟校舍曾被日军3次焚烧,学校也曾一度辗转在附近的司马沟和东杨庄一带开课。直到1942年10月,日伪军占据鄌郚后,学校随着张部迁去了马宋西丛。再就是1942年,民国县政府建设科在鄌郚镇刘家沟举办毛织技术人员培训班,推广毛织技术。考试招收妇女50人,学一个月结业后,选拔38人,分赴鄌郚附近各村,建立毛织讲习所38处,招收85人,一个月期满后定为社员,贷款68400元(法币),组成毛织生产合作社38处,发展毛织事业。
  风雨如磐,血雨腥风,国民党驻扎郑家庄犯下了滔天罪行。害的人心惶惶,鸡犬不宁。县志记载仅1939年至1943年间,张天佐在鄌郚郑家庄西河,就是高山脚下的九曲河,活埋了革命志士和群众300多人。据郑家庄的郑福庭老人讲,当时只有十几岁的他,顶替父母去张部跑杂。最难过的是那些站岗的,除了站岗以外,还负责埋人,埋尸体,多是埋活人。大多是革命志士,曾经活埋过两个刚结婚的新媳妇。九曲河里不知埋了多少人,有时候挖新坑的时候,常常挖出刚埋的死尸来。据《昌乐县志》记载:1940年4月5日,中共打鼓山(鄌郚)地下联络站负责人刘克礼被暗杀团用利斧乱劈头部牺牲;1941年4月15日,尧沟镇后营村农民田长文被国民党的便衣特务抓到鄌郚河西,先用虎口钳把牙全部拔掉,然后活埋;1941年5月24日,原中共昌乐县委秘密政治交通员刘汝元,被国民党保安第五团刘跃文部在鄌郚镇郑家庄逮捕杀害;1946年6月13日,赵华轩以"八路嫌疑"为罪名,令其部下将鄌郚后沟村郑全禄的父亲、伯父抓到鄌郚河西九曲河活埋;1948年3月,赵仲诺将北岩区孙洪洼村姜曰芳、姜云龙父子2人打死在鄌郚区郑家庄;1948年5月,昌乐县解放,赵仲诺率残部往济南逃窜途中,在郑家沟西河滩活埋解放军战士、民兵14名。
  1942年10月初,驻昌潍各县日军集结昌乐中部地区,在乔(官)鄌(郚)公路以东连日窜扰,以武力胁迫张天佐的部队和他的县府公职人员转移公路以西山岭地带。12日,日军又调集铁路沿线各据点兵力及第32师团委暨平津间之不治之军,共一万多人,以日军第五混成旅团长奥村为指挥,施用钢圈战术,兵分八路,齐头并进,迫使张天佐部麇集纪山一带狭窄区域,双方发生激战。在局面万分险恶之下,张部团副张髯农、荣光治率队突围,转移阵地。这次战役,双方损失惨重。张部共击毙日军200余人,伤敌无数,使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张天佐部损失轻重机枪19挺,步枪一百多支,谢营官兵全部阵亡,其他伤71人,被俘40人。政治部主任曹子君(即曹继儒)县府教育科长赵伯枢被日军俘虏,押送东北大栗子沟铁矿干劳工;县府财政科长赵华轩(即赵锡荣)腿被打断;张天佐本人也险遭殒命,以上就是人们常说的纪山战役。
  到了1943年10月份,张天佐部开始在高山建据点,逼着许多家把炕拆了,取墼块运到山上去囤围,修筑工事,建成三个碉堡,北面一座,南面两座,朝南开门,并建有泥灰水池,由刘家沟派专人供水,还把树齐腰锯断,叫人把树头子拉到半山腰,一到下午,漫山遍野下巴钩子抢。当时在鄌郚,除了高山据点,杏山子据点、荣山据点和张庄据点,荣山据点被称为"斋工团",就是茹素团,团长是青石河的石光超。张庄是乡公所,公所所长是卞家庄子的卞华章,整个村子筑围墙,挖着壕沟,里面插着削尖的木棍,高山驻守是鄌郚的营长刘世隆。
  张天佐统治昌乐后,从1940年1月在全县实施编组保甲政策,清查户口,对人民实行层层管制。在编组保甲的同时,结合清查户口,实行五家互保连坐法,规定“一人通共,株杀全家;一家通共,株杀全甲。”严密注视共产党人的活动。还派驻“动员委员会”,“战地委员会”的成员来鄌郚督促“站岗放哨”,“盘查行人”,搜集共产党及八路军的情报,捕杀共产党人。
  对于国共两党的对峙局势,鄌郚是昌乐的南大门,张天佐部在高山东麓孔家庄设置严密岗哨,盘查过境行人。历文礼部国民党保安三团的一个机枪班驻扎在雨落山山顶,山下南良便是张三团的团部。张三团便在雨落山顶上架起了3挺机枪,布满了带铁蒺藜的铁丝网,铁丝网上挂满了铁雷。仗着雨落山的地势,控制着泊庄、辛庄、南良一带的局势。于家洼由张冠之营驻守,辛永功四团盘踞在柳沟店子和平原据点。1944年,我鲁中一团解放了汶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在汶河以南建立了鲁中区党委的四地委(沂山地委),建立了鲁中军区的四分区(沂山分区)。随着形势的发展,沂山专署、沂山军分区和鲁中军区一团联合成立的武工大队,在鄌郚、高崖、平原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基本上形成了汶河以南为解放区,以北为国统区的局面。到了1944年3月,鲁中一团4个连,冲破梁家官庄以北数百名伪军的阻拦,将盘踞在龙王河的反动道会门武装“茹素团”打垮,摧毁李家河据点。到了6月,鲁中军区一团,奉命攻打高崖日伪据点。25日夜间,一团向高崖发起攻击,摧毁伪军据点。高崖西北角的日军据点工事坚固,加上日军连续施放毒气弹,一团即撤出战斗,挥师临朐。12月14日,鲁中军区一团再次攻打高崖敌伪重要据点,首次使用缴获的日本侵略军“四一式”山炮轰塌村中敌人盘据的“明楼”,全歼守敌,解放了高崖重镇。鲁中三地委书记兼鲁中三军分区政委霍士廉,鲁中三军分区司令员单洪率鲁中区三地委、沂山专员公署及鲁中三军分区党、政、军机关进驻高崖一带,霍士廉、单洪等党、政、军主要领导随军分区司令部驻高崖。此前在中共高崖区委领导下,先后建立了高崖、包庄、李家庄等13个民兵联防团。高崖、包庄、李家庄民兵联防团的60余名武装民兵,配合区中队在北起鄌郚、南至汶河南岸一带活动。1947年秋的一个早晨,高崖区指导员徐坚政同志带领区中队50多人,由包庄向南良开辟新区。高崖部分民兵随同前往,主要任务是帮助挑运弹药。前哨行至东辛庄家东去南良的道上时,与向南抢掠财物的国民党十团的匪兵碰头交了火。雨落山上爬满了敌人,大约有七八百人。激战了约半个钟头,但终因敌强我弱,寡不敌众,又加上我们手上的子弹、手榴弹不多了,为了避免不应有的损失,区中队边打边退,撤回了包庄。不幸的是,在这次战斗中,区指导员徐坚政同志壮烈牺牲。凶残的敌人把他的头割下来,悬挂在村头上……。中共昌乐县委为开展对敌斗争。在敌占区的张庄、鄌郚两区建立武工队,开展敌占区工作。区武工队在昌乐县委直接领导下,配合区人民武装部,带领民兵联防团,运用游击战术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坚持边区斗争。
  1945年6月9日,八路军鲁中、泰山、渤海三军区配合新四军一一一师、八路军一一五师2万余人,越蒋峪、安丘,分5路向张天佐部盘踞昌乐的高山、荣山、南张庄、邓阁埠、大官庄、枣杭、宋家老庄、仓上诸据点发起总攻。战斗激烈,双方均有伤亡。8月7日,鲁中军区前线指挥王建安率2万余人,渡汶河北上,分两路向张天佐部盘踞的高山、荣山、南张庄、高老埠、邓阁埠等据点进攻。战斗至9日晨,向柳山寨一带转移。高山战役总共打了三次,最后一次在北面炸开了一个豁口,由于天亮了,就撤了下来。
  七连奉命攻打昌乐鄌郚西北角地区高山的一个伪据点。一个有着淡月的夜晚,七连顺着羊肠小道,绕向敌据点的西北侧,隐蔽在距敌五十多米的地方。七点钟,接到了攻击的命令,三个爆破小组在我火力的掩护下,通过敌战壕,机智地避开了敌火力的疯狂扫射,成功地炸毁了两道鹿砦和一道铁丝网。防御工事扫清了,更艰巨的爆破碉堡的人物落在了爆破手的肩上,爆破手董立亭听到了连长的命令后,和另一个同志挟起了一个三十多斤重的炸药包,在机枪的掩护下,通过了敌火力的严密封锁,接近了碉堡,随着一声地动山摇的巨响,一个排向敌人冲击,即遭到了敌人的疯狂扫射,同志倒下去了一片,原来碉堡很牢固,这次爆破只炸毁了防护墙,连长下命令连续爆破,接连六次都失败了。此时东方出现了鱼肚白,要是在黎明前还拿不下堡垒,后果将不堪设想,已经爆破了六次的董立亭把脸绷得紧紧地,向连长请求再来一次爆破,连长再三考虑同意了。连长召集所有机枪掩护他,董立亭和另一名战士捆起两个炸药包,迅速向碉堡冲击,山陡路滑,炸药包又重,行动很不方便,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当离碉堡十多米时,一颗手榴弹在他们面前爆炸了,战士们认为他们牺牲了,好一会儿,烟尘稀了,战士们才看见一一个熟悉大的背影正吃力敌向碉堡移动,敌人的子弹雨点般地向他射击,他抱着炸药包,身子一曲一曲地爬向碉堡左侧,他的身子晃了几下,紧紧地趴在了炸药包上,毅然拉响了炸药包,用血肉之躯,为连队的前进开辟了道路,在震天动地的巨响重,七连踏着烈士的先足额向碉堡冲击,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后在高山立墓,一到清明,学校就组织学生登高山为烈士扫墓。鄌郚解放后,高山残敌据守无望,弃山遁矣。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