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11-27 18:55
鄌郚总编

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作用与现实启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视角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破“旧”是为了更好地立“新”,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们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实践。
  作者:潘西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报告(2019-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6月,第81-96页。
  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作用与现实启示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视角
  潘西华
  百年前的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运动沉重打击了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在广阔的国际背景下爆发,五四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声势,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 紧密联合。
  —————————————
  一、世界革命形势与民族主义的高涨助推五四运动爆发
  ——————————————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国内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界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国际因素来看,一战背景下以“二十一条”为标志,中日民族矛盾加剧,十月革命及其后欧洲革命风暴、亚洲民族解放浪潮(如朝鲜三一运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历史产生广泛、现实的影响。五四运动是帝国主义矛盾、民族矛盾在中国的集中与爆发。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国际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中国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选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1919年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但是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反而被拒,而且英美等国出于自身利益,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一经传入中国,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以此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在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进一步揭露了欧美列强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本质,彻底打破了中国人对西方自由民主抱有的幻想,沉重打击了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选择。中国人民开始质疑西方资产阶级所宣传的各种民主自由思想,开始重新认识西方文明,中国人民向西方的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且选择性日益增强。
  2.十月革命促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为中国人民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对世界的觉醒、对中国的觉醒,影响是很大的。正如毛泽东曾指出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前后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逐渐认识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走向解放之路。在确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后,他们又在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工读主义、无政府主义、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的比较、鉴别与斗争中,主动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世界革命形势的初现,共产国际应运而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营造了有利的国际氛围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欧洲许多国家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在亚洲,一战后,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被激化。从1918年起,朝鲜、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蒙古、日本和中近东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先后形成了高涨的局面,开辟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其中,朝鲜的“三一运动”对五四运动产生了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影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从中得到了极大启发与鼓励,中国最终爆发了以学生为先导,学、工、商、农、兵各界联合斗争的五四运动。
  在世界革命形势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亟待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共产国际应运而生。1919年3月由列宁领导创建的共产国际,旨在帮助各国建立和巩固共产党,制定争取群众大多数的路线,确定统一战线策略,进一步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欧洲推向了整个世界。
  (二)民族觉醒与民族主义高涨,促使五四运动的爆发
  鸦片战争后,中国深陷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激化,民族危机日益加重。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具有强大感染力与号召力的情感意识,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提供了动力。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在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显现。
  在经济方面,自1895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以来,国民自觉抵制日货、实业救国的思潮不断高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振兴国货的同时,民族工业的产业工人数量不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在五四运动爆发前,中国工人阶级已经形成一支拥有260万产业工人,1800万~2000万包括手工业工人、店员和其他雇用劳动力在内的新兴力量。这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阶级力量。在政治思想方面,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国人越来越多地接触并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思想。这些思想,对反封建特权、唤醒民众产生了重要作用,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形成了挑战。伴随着民族自决意识的增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五四运动的爆发,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在文化方面,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迷信,提倡社会新风气,推行白话文。在促使国民思维革新的同时,促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增强了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在思想方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夯实基础。
  由此,在民族觉醒与民族主义不断高涨的背景下,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为导火索,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人们为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奋起抗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在五四运动中得以总爆发。
  ——————————————
  二、五四运动在中国拓展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实践
  ——————————————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学术界的研究表明,五四运动前,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传播。但比较系统地引进和介绍马克思主义,是十月革命爆发后的事情。
  五四运动爆发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们在全国范围内纷纷成立社团、出版刊物,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仅仅一年间出版的刊物就达四百种之多,由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也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借助创办共产主义学习小组,影响和引导更多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先进知识分子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催生了更大规模的先进知识分子群体形成。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包括李达、李汉俊、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人在内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在国外留学或勤工俭学的过程中相继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救中国之良方,自觉加入了向国人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行列,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拓展了多种途径。先进知识分子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正面宣传的同时,也在不断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与博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三次论争”,即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以及与无政府主义的论争。借助这些论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先进性、科学性得以彰显,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日渐成为五四运动后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
  (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就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视为一种救亡图存的政治方案得以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相结合,特别是与广大工人阶级相结合,这是国内学术界的共识。
  五四运动期间,伴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在不断壮大。虽然工人阶级自诞生之日起便展开了不断的斗争,但由于当时工人运动尚处于自发或半自觉状态,大多数罢工以失败而告终。工人运动亟待科学理论来指导,以帮助其完成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蜕变。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正好契合了这一实践需求。借助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宣传与教育,马克思主义得以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工人阶级通过参与工人夜校、创建工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等方式,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逐渐成长为自为阶级;另一方面,工人阶级也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不仅为促进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革命实践提供了阶级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三)五四运动促进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干部上的准备
  在五四运动期间,先进的知识分子不仅自身觉醒的早,更重要的特点在于他们能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正如毛泽东在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中所强调的:“真正的革命者必定是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五四运动促进了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
  一方面,先进知识分子作为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传播者,主要采取创办报刊、翻译著作、撰写文章、举办夜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深入城乡发表演说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先进知识分子在全国各个城市建立各种群众性组织。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的个人在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帮助下,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和革命青年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进而完成了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蜕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干部上的准备。
  由此,有观点认为,作为世界无产阶级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由抽象的理论到具体的思想、由深奥的学问到通俗的原理、由被少数知识分子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的伟大转变,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深地扎根于中国人民思想与革命实践中并且焕发出无限生命力,拓展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
  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紧密联合
  ——————————————
  (一)五四运动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作为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和参与的广泛性,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五四运动爆发前后,帝国主义联合压迫中国、北洋军阀对内残暴压迫的实质被中国人民认清,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既包括帝国主义,也包括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五四运动更具坚定性和彻底性,沉重地打击了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五四运动作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各族各界群众各施己力: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的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英勇地站到了斗争队伍的前列,起到了先锋和桥梁的作用;中国的工人阶级则以自己特有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坚定的革命精神,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农民阶级也积极参加斗争,并且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民主革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崭新气象。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锻造出核心力量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破“旧”是为了更好地立“新”,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们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实践。在促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的同时,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斗争中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锻炼和造就了一批勇于献身的革命分子。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先进性,不仅确保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也在与时俱进的实践中锻造了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深刻表明,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潮流从此就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3.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创新发展中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毛泽东也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同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马克思主义适应了中国的社会需求,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契机与平台。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自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回答时代之问,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4.五四运动开启了救亡图存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在创新发展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最大亮点,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重大
  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走过了艰难的历程,这是被中国近现代史所证明的。在对现代化道路的早期探索中,先行者们先后经由洋务运动的器物学习、戊戌变法的制度改良再到新文化运动的文化革新,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有观点就认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现代化道路探索,正是在五四运动后发生重要转折。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促使中国人开始怀疑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促使中国人找到了经由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由被动转为主动,并且触及更深层次的制度和文化层面的现代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中相继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在创新发展中完成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大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促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变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成果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生命力的真实表达。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二)作为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促进了东方革命运动与世界革命运动的紧密联合
  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中国在远东革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统治的重要一环。五四运动的爆发,引起了共产国际和苏俄领导人的关注。
  有研究表明,对于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而言,苏维埃俄国成立之初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巩固政权。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让苏俄政府看到了中国人民反帝的彻底性。基于中俄反帝(特别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需求,出于保卫苏俄国家安全和推进世界革命的战略需求,1919年7月25日,苏俄政府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不仅要与中国建立睦邻关系,而且希望中国与苏俄建立反对协约国帝国主义,特别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略联盟关系,进而推动东方革命运动的开展。
  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东方青年革命运动,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组织,而且走上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这些新特点引起了共产国际的关注。为了有效地领导各国青年进行革命斗争,根据列宁的倡议,1919年11月26日,14个国家代表在柏林举行会议,秘密成立了青年共产国际,并且制定了东方青年革命运动的基本策略方针,帮助各国青年建立了共青团。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东方青年革命运动不仅成为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世界共产主义青年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四运动的怒潮惊动了全世界,1919年8月共产国际东方局派维经斯基来到远东,支援东方各国开展革命运动。1920年5月,“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在中国上海成立,具体领导和指挥中国、朝鲜和日本建立共产党,组织和宣传共产主义的工作。随后,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来到中国,不仅帮助中国正式建立了共产党,而且促使中国、朝鲜、日本的革命党人保持紧密的联系,促使东方革命运动与世界革命运动紧密联合在一起,为随后共产国际东方战略的制定夯实了基础。
  ——————————————
  四、弘扬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一)弘扬五四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不仅是对五四精神的本质最为深刻的概括,也为五四精神注入了新时代内涵。
  爱国  爱国是贯穿五四运动的主线,是五四精神中最为根本的一点。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也是当代的最强音。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爱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必须作为制度加以落实。新时代,应严格遵照《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创新爱国形式,拓展爱国方式。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理性爱国、文明爱国的观念贯通到人民内心深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进步  追求进步,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五四运动中形成的追求民族进步、维护国家自主、反抗压迫的进步精神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发展不仅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把握中国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也需要合理吸收、借鉴外来经验,为中国的社会发展进步所用;还需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协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民主  五四时期所追求的民主,主要是指西方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历史已经证明,资产阶级民主仍然是少数人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保障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切实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新时代,我们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同时,还应不断在民主实践中探索更加有效更加丰富的民主形式,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永葆优势与活力。
  科学  科学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精神文明。五四运动时期提倡的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爆发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进一步意识到在发展科技上依赖西方、搞“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新时代,科学不仅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思想与方法,也是人类伟大创造性活动。历史证明,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不可能依赖西方科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硬道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特别是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更要超前部署、大胆探索。科技创新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二)研究并借鉴五四运动的现实启示,有助于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五四运动扭转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开启了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转折。五四运动在寻求救亡图存的现代化道路探索中所具有的独立性、视野的开放性及斗争的联合性对于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也不无裨益。
  1.道路探索的独立性
  道路决定命运。五四运动爆发前,无数仁人志士曾尝试用各种主义和思潮来救亡图存,但均因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未结合中国国情而失败。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对各种思潮的比较与鉴别中,主动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带领广大民众历经艰苦抗争与奋斗,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在发展的很多方面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五四运动开启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历程表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和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都应注重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性,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国情和实践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探索既符合本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道路,切忌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必将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2.视野的开放性
  五四运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既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精髓,又提升了对“民主与科学”的认识,体现了向历史的开放性。与此同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还将目光转向了世界。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逐步意识到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要与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相融合,在落脚和聚焦于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革命问题,体现了向世界的开放性。这种向历史开放、向世界开放的眼光具有高度的时代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苏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要从本国历史中汲取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与启迪,也要将本国问题与世界问题联系起来,在国际视野内推进本国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
  3.斗争的联合性
  五四运动作为全民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大联合;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也逐步融入了世界革命,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与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倡议。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程来看,无产阶级联合曾极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但是,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受国际局势及各国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无产阶级联合陷入低潮。目前,“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在这个历史时代,存在着两个阶级、两种生产方式和两种社会制度,两者并存竞争。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各种组合拳,亟待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与之抗衡。各国共产党和左翼人士认识到,尽管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国际联合存在着种种障碍,但是也不应忽视各国共产党推进国际联合的有益尝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为促进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政党的党际交往和合作所做的不懈努力。
  五四运动爆发后的百年,变化的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国情与世情,不变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与爱国主义情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下,重温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有助于作为世界社会主义中流砥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释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历史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