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2-27 14:08
鄌郚总编

傅绍信丨九穗嫩玉米

  九穗嫩玉米
  记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第二年,我家突然来了位身穿军服的人,是村长领他来的。村长介绍他是八路军。军人对我祖母说:“大娘,这村子西南方的古柏树林东侧,黑石崖下,有片土地是你家的吗?”
  “是我家老祖宗开垦的。”祖母说。
  “那片土地常种玉米吗?”军人问。
  “那片地离家远,我家多是在那里种玉米,今年还是种的玉米。你问这作甚?”祖母说。
  “老人家,四年前,你家的玉米还没熟,是不是被人偷过?”军人又问。
  祖母想了想:“有这么回事。我们只知道,玉米熟了时,或有人偷几个去解饥,可那一次,玉米还嫩着呢,却被人掰去了八九个。我们总以为小偷掰那么嫩的玉米瓤子也没多大用处!”
  军人笑了,说:“大娘,我今天就是为这事来的。”他看了看我祖母,“那嫩玉米是我们偷吃了!”
  祖母望着他,有些不相信。
  “我说的是真的!”
  祖母看他说的那么认真,越发地不解了。
  “大娘,你听我说,……”他说他叫亓祥,原是八路军鲁中军区的侦察员。有一年夏天,他与战友杜文清和刘群外出侦察,被日伪军发现,遭到追扑。情急之下,他们从古柏树林冲进了下边广阔的青纱帐里。
  “柏树林下,许多人家的玉米地连在一起,阔着呢!”祖母说。
  日伪军在四周山崖上放置了岗哨,端着刺刀冲进玉米地搜索。鬼子哇啦哇啦地叫,汉奸不住地喊:“看见你们了,跑不了了!快出来投降吧!”亓祥他们知道那是敌人在瞎咋呼。他们做好了相拼的准备,提着枪在玉米地里和敌人捉迷藏。
  那天天气酷热,他们一个个大汗淋漓,饥渴难耐。玉米地虽然广阔,但寻不到一滴水,可嚼的野菜也寻不到几棵。玉米长得比人还高,刚吐缨,还没结穗呢。他们在与敌人周旋中,发现了古柏树林东侧有片开始结穗的玉米地。扒开穗皮,见籽粒刚有雏型,嫩得冒汁水。他们喉管里干得冒火。亓祥和刘群望着他们的组长杜文清,意在请示:能用吗?杜文清理解战友的心情,说:“这东西能解点儿饥渴,但是偷吃老百姓的东西,肯定是犯纪律。”他犹豫了一下,说:“眼下没有办法,每人嚼几个,吸点儿汁水吧!我们都要记着,这片玉米地在古柏树林东侧,南面的黑石崖上有棵粗大的柿子树。待形势好转,我们打过来时,不论谁还活着,都要前来找到这块玉米地的主人,赔礼道歉,给予赔赏。”
  嫩玉米的籽粒尚未成熟,他们便将正在生长籽粒的嫩瓤瓤也嚼嚼咽了。每人啃嚼了三个,在玉米地里坚持了一天多。
  他们几次摸到了玉米地的边缘,试图冲出去,但窥探到敌人岗哨密置,只好焦急地等待天黑。天黑后,敌人又在四周架燃了火堆。很显然,敌人是想困死他们,逼他们出来投降。半夜后,下起了小雨,他们作好了突围的准备。
  这时,突然一声炸雷,雨下大了。伴着电闪雷鸣,敌人的火堆被浇熄了,天地一片漆黑。他们乘机出了玉米地,向山上冲去。在电闪雷鸣中,发现了一名龟缩在雨中站岗的日本兵。他们扑上去,将其杀死,并缴获了他的抢。……
  亓祥讲述前后经过,祖母听得入神了。直到听说他们都冲出去了,才长舒了口气,说:“真是老天有眼,护佑八路军打鬼子,不绝咱中国人的路!”
  亓祥说:“大娘,你家那九穗嫩玉米是我们啃嚼的,实在是对不起!我们回到根据地后,曾向领导汇报违犯了群众纪律。指导员说,要记好那个地方,将来一定赔赏道歉。……大娘,这件事,我们从没敢忘。”他掏出了几张纸钞,“大娘,这是咱解放区的北海票,请你收下。”
  我祖母坚决不收,说:“你们打鬼子,受了那么多苦,不都是为了老百姓嘛!在那样情况下,嚼几穗嫩玉米算什么?就是把那片玉米全吃了,我也愿意,不要你们赔!”
  亓祥说:“大娘,八路军有纪律,不能糟蹋群众的庄稼。”
  祖母抢过话说:“这哪儿是糟蹋?是为了打鬼子!俺村里受鬼子糟害可深了。大娘我想多支援你们都来不及,我还想为你们烙饼呢!还想给你们煮鸡蛋,做绿豆饭呢!”祖母看了看亓祥,“你们不是三位吗?咋不一起来,大娘我包饺子慰劳你们,你们是打鬼子的功臣啊!”
  亓祥的声音低沉了:“刘群同志在解放蒙阴时牺牲了。”
  “牺牲了?”祖母立时落泪了。
  亓祥说:“抗战胜利后,杜文清随罗荣桓司令员去东北了。我还在山东,好不容易才有机会到这边来,找到您老人家,总算了却了俺们当年的一桩心事。这点赔赏您老一定收下,否则,就是我们违犯了纪律,而且没有改正。我也没法向死去的战友交待,更没法向活着的战友交待!”
  我祖母哭了,拉住亓祥的手:“同志,别说了,刘同志为打鬼子把命都献上了,这几穗嫩玉米还值得提吗?”
  祖母和亓祥当时谈了不少话,我那时尚小,听不太懂,也记不太清。但由于祖母后来对许多人讲述这件事,我听的次数多了,也就记在了心里。最难忘的是好多人听了祖母的讲述后,都说过这样一句话:“八路军纪律真好啊!”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