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容城县志》序
赵秉忠
癸卯[1]秋,余北上,道出白沟[2]渡。时衰柳寒鸱[3],影落残照,弥西望,一带城阜隐隐,状如霞起。询之土人[4],答以容城县。因念同社友[5]蒋宾王[6]骏才也,少以博学拔帜而制锦[7]于此,是必能文章以饬[8]吏治[9]。阅三月,宾王述职[10]谒阙下[11]。事竣,会余于京邸。手县志眎[12]余曰:“容于三辅[13],下邑[14]也,然纪兴废不可无志,补残缺不可无述。旧志剏(创)[15]于李蓁春[16],自隆庆三年以迄今,则下吏循故事[17]增补而成者也。”间问风俗,曰质朴俭勤;问经术,曰崇尚先哲;问理学,曰有元刘静修[18]先生,绍孔孟之传,高不仕[19]之谊,邑人宗之;问忠义,曰杨椒山[20]先生,钟间气[21]于兹土,即寰海仰其景烈,而岂遗于乡之人?外是若山川之向背,舆图之沿革,政事之利弊,一一抵掌而谈[22],若烛照数计[23]。盖不待捡(检)阅[24]其籍,犹之遍历其境也。余是知宾王修志良有深意,宁独循故事,又宁独文章饬吏治已哉?志以载地,并以载人,果地以重人,乃人以重地,系乡邦之有贤哲是赖,则邑志之所以重修耳。盖符宝之印玺,用正则正,用邪则邪,不用而置诸匣,犹之无有。容邑之有静修、椒山二先生,吾道出处之正印也。惟是提携之者,有人则符宝珍为世瑞。宾王私淑[25]二先生,及为表章其嘉言懿行[26],劲节高标[27],若咸池[28]浴日而重朗,俾[29]邑之士民口述[30]身践,悉符二先生之榘[31],兹非宾王之善于用正,常用常新,而对先民于几席者耶?士人果能不隟[32]迹先哲之模,不漫眎宾王之指处,则讲道论德[33]为真儒,出则逆耳批鳞[34]为名世。容邑藉贤哲以鼎重于天下於!以肩翼京国,称首善地,将山川且为吐气,而舆图因之生色。宾王斯举,宁独循故事,独文章饬吏治已哉?公名如苹,宾王其字。序之者,国史修撰北海赵秉忠也,时万历岁甲辰夏之重午[35]日。
【注释】
[1]癸卯:万历三十一年(1603)农历癸卯年。
[2]白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
[3]衰柳寒鸱:衰柳,衰败的柳树。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寒鸱(hán chī),指寒天的鸱鸟。
[4]土人(tǔ rén):这里指本地人。
[5]社友:同社之人,里中时相往来之友人。
[6]蒋如苹(生卒年月不详),字宾王,号少阳,明朝青州府益都县人。少入儒学,绩试优异,乡试未中。以贡生入太学。谒选授河北容城知县。万历《容城县志》是蒋如苹其任容城知县时主修,《四库全书提要》曾有评价。
[7]拔帜(bá zhì):意思是拔掉别人的旗帜,指蒋如苹拔贡。制锦(zhìjǐn),喻贤者出任县令。
[8]饬 (chì) 整顿,使整齐;整饬纪律。古同“敕”,告诫,命令。
[9]吏治(lì zhì),旧时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
[10]述职(shù zhí),向主管部门领导或有关人员报告履行职务的情况。
[11]阙下(què xià):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这里借指京城。
[12]眎(shì):同“视”。
[13]三辅(sān fǔ):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
[14]下邑(xià yì):这里指小地方;小县。
[15]剏(chuàng):意思同“创”。
[16]李蓁春(生卒年月不详),隆庆年间任河北容城知县,期间创为《容城县志》,隆庆三年(1569) 后,事迹不详。
[17]故事(gù shì):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
[18]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元代儒学代表人物、理学大家。少有大志,熟习儒家经典,颇有名声。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以母病辞官。1293年病逝,谥号文靖。以朱熹为宗,不严守朱熹门户。主张“专务其静,不与物接,物我两忘”。
[19]高不仕: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
[20]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代著名谏臣。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21]间气:亦作“闲气”。旧谓英雄伟人,上应星象,禀天地特殊之气,间世而出,故称。
[22]抵掌而谈(dǐ zhǎng ér tán):指谈得很融洽。
[23]烛照数计(zhú zhào shù jì),汉语成语,意思是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
[24]捡(检)阅(jiǎn yuè):检查,察看。
[25]私淑(sī shū):是指没有得到某人的亲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学问并尊之为师、受其影响的,称之为“私淑”。是指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并承传其学术而尊之为师之意。
[26]嘉言懿行(jiā yán yì xíng):意思是指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
[27]劲节(jìn jié),意思是坚贞的节操;竹木枝干分杈处称节。以其质地坚实,故称“劲节”。高标(ɡāo biāo):泛指高耸特立之物;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28]咸池是古代中国神话中日浴之处。古人认为西方王母娘娘拥有很多年轻貌美的侍女,而咸池是专供仙女洗澡的地方。
[29]俾:使。
[30]口述(kǒu shù):口头叙述。
[31]榘(jǔ):同“矩”。
[32]隟( xì):古同“隙”。
[33]讲道(jiǎng dào):意思是儒家或宗教家讲习经典著作的内容、意义。论德(lùn dé):评判品德的高下;论赞天子的功德。
[34]批鳞(pī lín):谓敢于直言犯上。
[35]万历甲辰:万历三十二年 (1604),农历甲辰年。重午(chóng wǔ):旧时称端午。也作“重五”。
【译文】
万历《容城县志》序
赵秉忠
万历三十一年(1603)农历癸卯年的秋天,我从家乡北上,在到达白沟渡的时候,眼前看到的是衰败的柳树和寒天的鸱鸟,西边落日的光辉斑驳落影,远望则是一片像土山似的城郭若隐若现的影像,形状就如同升起的霞光。询问当地的路人这是到了什么地方,他们回答说这里就是容城县了。因为考虑到里中同社之人蒋宾王(蒋如苹)的才智卓越,很年轻就以渊博的学问而出任容城县的县令,想必一定能以法令条文(兴文敷教)等来整顿当地官员的作风和治绩(修饰吏治)。过了三个月之后,蒋宾王因为向上级汇报履职情况而拜谒到京城,事情完成后,与我在京城我的家中会面。蒋宾王手里拿着一本新修的《容城县志》对我说,容城县在京城的附近地区是个小地方,但是记录它的盛衰、兴亡不能没有志书,补充部分缺失的内容不能没有著述。容城县以前的旧志是由知县李蓁春创修的,从隆庆三年(1569)开始到现在,是下面的官吏按照过去的惯例增加补充而完成的。询问当地通行的风尚、习惯、礼仪,回答说朴实、不矫饰,勤俭节约;打听当地的经学,回答说是推崇慕尚过去有才德的思想家;打听当地的理学状况,回答说有元朝刘静修先生继承孔孟的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的道德,县邑的人继承了;打听当地的忠义状况,回答说杨椒山(杨继盛)先生上应星象,禀天地特殊之气,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全国人都在景仰他的大功业,怎么能遗忘了当地的人民?另外,还有像山川的阴阳向背,疆域版图的沿袭和变革,官府事务的好处和害处,都一一详谈得很融洽,如同用烛照着,按数计算着。大概不需要察看他的志书,就好像已经普遍游历过他所管辖的区域。我这才知道,蒋宾王纂修志书的良苦用心,不只是按照过去的惯例,单纯地按照法令条文,来整顿当地官员的作风和治绩。志书是用来记载地方,并且用来记载人物的,结果这个地方因为重视人才,于是人们才更加重视这个地方,因此同乡的人中才有可以凭借依靠的贤明睿智的人,当然也是县志之所以重新纂修的原因。大概符宝的印信,用得端正就正确,用得歪邪就不正确,如果不使用而把它放在匣子里,就好像没有一样。容城县域里有刘静修(刘因)、杨椒山(杨继盛)二位先生,我认为他们的出仕和退隐都是正宗的。惟一能这样照顾和重视他们的,如同有人把符宝视为世间的祥瑞。蒋宾王(蒋如苹)“私淑”二位先生,并极力地显扬、表扬他们的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以及坚贞节操和出类拔萃,如同经过在咸池的日浴而更加清楚明晰,使县邑的读书人和百姓能口头叙述并身体力行,完全符合二位先生的规矩,现在不是蒋宾王善于使用正确,经常使用并且经常更新,对于古代贤人来讲能有几人能做到呢?读书人如果能不忘记过去的历史,遵循先贤圣哲的模式法度,根据蒋宾王所指出的地方,讲习经典著作或评判品德的高下就是真正的儒者,出仕的话,因为敢于直言犯上而闻名于世。容城县邑能凭借者县域内的先贤圣哲,能以担当国家重任而闻名于天下,同时还因为靠近京城国都,而被称为最好的地方。山川将要显现生机,疆域版图因此而增添光彩。蒋宾王有这样的举动,难道是自己按照过去的惯例,用法令条文来整顿当地官员的作风和治绩吗?容城县的县令名叫蒋如苹,宾王是他的字。写这篇序言的,是担任国史修撰的青州人赵秉忠,其时是万历三十二年 (1604),农历甲辰年的五月初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