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8-10 21:24
鄌郚总编

秦志功丨忆浩然“泥土书屋”

  忆浩然“泥土书屋”
  秦志功
  八十年代以前的昌乐县文化馆,几排平房作为办公室、活动场所及工作人员的住宿, 已很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了。因此,文化馆同志们谋划着改造,建设功能比较齐全的文化活动中心。但资金严重不足是最大的问题。此事得到了浩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亲自跑文化部,反映昌乐县文化事业发展与建设情况,争取来了五万元的宝贵扶持资金。有了这五万元作引子,建设昌乐县文化活动中心(即文化馆)的议案提上了县委、县政府的议程,得到了当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于 1990 年春天建成。新建成的文化活动中心上下四层,功能齐全,当时不但是县城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物, 而且在潍坊市乃至全省县一级,也是一流文化活动中心。征得浩然同意,在这新文化大楼内设了浩然“泥土书屋”,由浩然亲自题写了匾额。泥土书屋主要存放、展览浩然的有关照片、著作、部分手稿及资料。这年的 10 月份,浩然老师第四次来昌乐,参加了县里隆重举行的文化活动中心落成开业典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设立“泥土书屋”深表谢意。
  新的文化活动中心和浩然“泥土书屋”,为昌乐文化、文学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事过不久,也就是 1992 年吧,一名台商看中了这一风水宝地,提出要买这个大楼办企业经商。鉴于当时招商引资是头等重要任务,新到任的县委主要领导最终拍板,将文化中心卖给了台商。于是县文化馆搬迁到了县委、县政府对面的一座三层小楼上。由于面积较小,浩然“泥土书屋”的安置便成了问题。时任昌乐镇党委书记的张润国同志深知浩然“泥土书屋”的影响和价值,加之浩然最初是在昌乐镇的前东村下放劳动,担任过支部书记,便把浩然“泥土书屋”搬到了昌乐镇党委、政府的办公楼上,并设想条件成熟时在前东村建一座独立的浩然“泥土书屋”。就这样, 浩然“泥土书屋”在昌乐镇办公楼的一间房子一设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一直由镇文化站长赵长年负责照看和管理。他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借阅等制度,非常认真负责, 使浩然“泥土书屋”的图书、资料、照片等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对此,真应该感谢张润国和赵长年二位了。
  浩然老师第五次来昌乐期间,县委组织成立了浩然研究会,县委有关领导任会长,
  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县里的知名文化人士任副会长,我有幸也成为副会长之一,郭建华副局长任秘书长。同时,县里也在商讨浩然泥土书屋的重新建设问题。研究这一问题时,我一直都没有参与,只知道搞出了图纸,决定建在前东村,县委、县政府举行了盛大的奠基仪式。县六大班子领导、各乡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由县委、县政府和浩然老师一起奠基。仪式结束后不几天,浩然老师回了北京。浩然“泥土书屋” 的建设当时怎么研究的,由谁牵头,由哪里出资都不清楚,只是以浩然研究会的名义发出倡议,向各乡镇、各部门进行募资。我和郭建华局长下乡镇、跑部门,跑这跑那, 多方联络,全县共捐资六万余元。其中北展党委、政府捐的最多,是 5000 元,其余有
  2000 元的、1000 元的,个人方面,最多的捐到 500 元。这笔资金交给了昌乐镇,由前东村盖起了四间平房。后因没有其它资金来源就没有了下文,最后不了了之,成了名符其实的半拉子工程。这事回想起来,着实令人痛心。这也是昌乐文化事业的一大憾事。
  世间的万事万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2005 年,昌乐镇分为城关街道办和宝城街道办。这一分,浩然“泥土书屋”又面临着去向问题。为了抢救和保护好浩然老师“泥土书屋”的书籍、资料,当时在档案局负责的我,向分管的县委副书记张润国同志汇报了这一情况,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指示我尽快把这些图书、资料等收到县档案馆保存起来。我向城关街道分管领导说明了张润国书记的指示精神,组织了档案局(馆) 管理科刘清和科长等三人,把这些图书、资料全部接收了进来。并对这些图书、资料等一一登记,分类造册,用两个档案橱分类保管。对收进的照片底版,全部进行了冲洗, 与原有照片一起,请来熟悉情况的马进、郭建华、秦晓鸣、朱彬占四位,对时间、地点、出处一一进行了确认,用书签进行了标明,装相册进行保存。在整理相片时,郭建华同志提醒:“泥土书屋”的匾额是浩然老师亲自书写的,很珍贵,应该一起收藏起来。当时,我们还真地疏忽了这一点,便立即找到赵长年同志,把这一匾额也收了进来。
  浩然“泥土书屋”从 1990 年起至 2006 年止,前后十五、六年的时间,一波三折, 先后变迁,最后有了这样一个归宿。我相信,将来伴随着档案局条件的改善,专门办一个浩然“泥土书屋”展厅是完全可行的。当务之急是继续做好浩然老师在昌乐有关资料的搜集工作,以做准备。届时,浩然老师也会含笑九泉了。
  (原载《宝石城文艺》,2008 年第一期)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