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2-17 07:48
鄌郚总编

昌乐张建军丨走进太行郭亮村

  说起“绝壁长廊”,世人都为当年郭亮村十三位农民硬是手持钢钎、铁锤,在壁立千仞的绝壁上,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开凿出了1300多米的挂壁公路而赞叹不已。虽说早年出差路过此地,已见识过“绝壁长廊”的险峻,但应老友相约,欣然同游。
  6月15日一早,我们一行26人在张凯的带领下,乘车一路向西,过济南、聊城、历濮阳、新乡,经过近九个小时的颠簸,赶到了河南辉县沙窑乡“万仙山景区”服务中心。趁辉县任导购票之际,环顾四周,见群峰竞秀,直刺云天,姿态迥异,赤壁丹崖,层峦叠嶂,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此时正值下午三四点钟,夕阳斜照,其景更加雄伟壮观,实乃“万壑有声伴天籁,千峰无语立斜阳”。
  本来是乘自己的旅行车进景区,不巧与景区的游览车刮碰,只好再换乘景区游览车上山。十多分钟即到万仙山景区南坪停车场,在广场北侧有一座小亭,亭内立有一块赤红色的沙岩,面积约2平方米,厚近1米。只见石面上清晰地显出太阳、月牙、星星的图像,浑然天成,令人啧啧称奇,据说此“日月星石”是万仙山镇山之宝,一位客商曾愿出80万元买走这块石头,被村里人婉绝,可谓黄金有价石无价。有诗赞曰: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三宝精华聚南坪。
  抬头仰望,在日月星石的正北面的丹崖绝壁旁有一座游离于绝壁的孤立石峰,犹似身披盔甲的武士,这就是被称为万仙山守护神的将军峰,相传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樊崇,被敌军围困在此,兵将、粮草皆绝,撞山而死,化作将军峰。

  龙潭沟
  跟着印导沿着龙潭沟山涧拾级而上,两侧树木葱绿,丹崖峭壁,空气清新,时而传来阵阵鸟鸣。当气喘吁吁地来到峡谷的尽头时,只见高达百米的黑龙潭瀑布如一匹高悬的白练,上宽下窄,从悬崖上垂落,气势磅礴,惊心动魄,雄峻壮观,瀑布中间的红色岩壁被冲磨得光滑亮丽。导游讲瀑布下的深潭深不见底,曾有潜水员深入潭中探测水深,因潭底呈螺旋状,深不可测,只好作罢。黑龙潭不远就是白龙潭,从白龙潭继续向上攀登,穿过一个人工开凿的山洞,即是丹分沟,两侧山崖更加陡峭,峡谷最窄处只有十几米,再往前行即到了山西地界,因体力不支,只好返回,事后有点后悔没坚持到最后。下山夜宿于离景区不远的沙窑村一农家乐里。

  绝壁长廊
  第二天吃过早饭,跟着导游乘景区游览车前往郭亮村。车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一路向上,来到“挂壁长廊”的入口。大家纷纷在一块刻有“绝壁长廊”的石碑旁拍照留念,随即跟着导游进入这举世闻名的郭亮村“绝壁长廊”,很难想象这条宽6米,高4米,长近1300米横穿绝壁的隧道是在当年即无电、又无机械的条件下,十三位农民凭手工用五年的时间一锤一钎的凿出来的,那是怎样的意志支撑着他们。据说开出得岩石多达26000多立方米,打秃钢钎10多吨,打烂铁锤上千个。在工程最困难的时候,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娃娃也了上工地清理石碴,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外侧的37个天窗,就是当初为了便于排碴、通风透光而留,现如今成为天下一绝的景观。
  穿过郭亮洞隧道,来到对面的观景台。站在这里俯瞰绝壁大峡谷,两旁悬崖绝壁高达百米,崖壁赤红,如刀劈斧剁,雄峻壮观。峡谷的北侧是绝壁长廊郭亮洞,可看到绝壁长廊的37个天窗及郭亮洞横穿绝壁的雄姿。

  郭亮村
  随后,我们跟着导游跨过红石桥,来到郭亮中华影视村(郭亮村),抬头看见一座城门模样的建筑赫然立在眼前,城门是用这里随处可见的赤色石块堆叠而成,虽是新建的,但样子却很是古朴。人们走到这里,都会拍照留念,我们也不例外。城门旁边立着两块碑状的大石块,一块上面刻着“中华影视村”,另一块上面刻着“太行魂”。太行魂,不难理解,挂壁长廊体现的就是当代愚公移山精神,自是满满地充盈着太行人自强不息的魂魄。穿过城门,导游讲在这里拍摄的最著名的影片是一部抗日喜剧片“鬼子进村”,我们顿时也有了“进村”的感觉。
  沿坡道而上,院落沿路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现在由于旅游业已经发展起来,大都改成了可以安排吃饭和住宿的农家乐。其中有一家格外出众,门前耸立着醒目的招牌“谢晋居”。这是著名导演谢晋来郭亮村拍电影时下榻之地。导游指着一段坡道介绍道,这就是影片鬼子进到村里,老大娘撒黄豆把小鬼子滑倒得人仰马翻的坡道。鬼子进村的电影我是看过的,想起来憋不住扑哧一笑。

  喊泉探秘
  再向上走过土路,开始登山了,导游带领我们去看“喊泉”。先乘电瓶车到鸳鸯湖,再向上爬。在湖边有一对从山上滚落的巨石翘首相依,导游讲这就是“鸳鸯石”,细看潭边二石,相偎相依,恰似鸳鸯缱绻,有不尽的相思与眷恋。相传,昔时一对妙龄男女,两小无猜,结为伉俪。有一山寇,觊女貌美,欲霸为妻。夫妇逃至潭边,窘无去路,相抱坠潭殉情,化作一对鸳鸯石。导游说这两块鸳鸯石有雌雄之分,但我就是看不出公母来。
  沿山涧继续攀爬,来到一处呈回音壁状的弧形绝壁下,只见一股涓涓细流从距地面20多米高的崖缝中淅淅沥沥地淋落下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喊泉”。相传,七仙女来此游玩,向龙王要水沐浴,龙王急忙拔下几根髯须粘在崖壁间,形成天然喷淋,水量受声音影响,喊声大水量就大,喊声小水量就小,由此得名“喊泉”,又称龙须泉。泉下有一块凸立的石头,四周长着青苔,称为仙女浴台。 当地有民谣:仙山浴台临风站,喊却龙王掷须髯,一束银丝挂半壁,天然喷淋声控关。到此的游客都争先恐后地大声呼喊,喊声此起彼落,也许是喊声杂乱,看不出泉水大小有啥变化。山区里的天气变化无常,泉水没见喊大,却喊来了雨,且越下越大,幸亏听导游的话,带了雨伞。回到郭亮客运中心的广场,旁边有一株柳树,长得很奇特,名“龙柳”。树干不是直着向上生长,而是伏在地上形成弯腰弓背的形状,远远望去宛如一条龙,太像了,连龙头也有模有样。乘车下山,车沿着紧贴悬崖边的山路,斗折蛇行,盘旋而下,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峡谷,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