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丹银(1948.11—2020.5.30)
 

 

 

 

    秦丹银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潍坊市摄影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在《山东文学》《诗歌月刊》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诗作,1997年被山东省人事厅、文化厅评为全省农村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获首届中国勅勒歌诗歌奖银奖,2017年网络时代诗歌奖铜奖,首届中国乡土田园诗人奖银奖,《秦丹银诗歌两首》获2017年山东省“读敬老书、做敬老事、写敬老文”有奖征文二等奖,有作品入选《昌乐文学五十年》《新诗百年.中国当代诗人佳作选》《新时代诗典.中国优秀诗人作品集》《中华当代诗典》等。昌乐四镇特刊丨秦丹银诗歌专栏秦丹银摄影艺术展


  沉痛悼念秦丹银老师
  文:秦艳红

  谨以此文,悼念我永远的哥哥,文学路上的引领人——秦丹银老师!
  惊闻噩耗,今天下午两点,秦丹银老师与我们永别了,享年七十有一。
  虽然不是一个村,论年龄是两代人,我和他大儿子是高中同班同学。但是,若论秦姓辈分,我叫秦丹银老师为哥哥,平时也是这样称呼的。
  哥哥患病期间,我经常去探望,虽有心理准备,但是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刹那,惊诧、愕然,泪水纷纷而下。
  抽泣让我无法听清楚电话那端的声音,遂挂电话。
  呆坐良久,泪水奔流。往事历历在目。
  十天前的5.20,我和徐培英老师、哥哥的妻侄女任学坤夫妇,给哥哥送他刚刚出版的诗集《我在田野里种诗》,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哥哥。
  病痛的折磨,让哥哥精神已大不如以前,止疼药让他的脑子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清醒的时候,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放,嘴里说的话,我已经听不清楚。
  不敢看哥哥的脸,已不是从前熟悉的模样;不敢看哥哥的眼,眼中对亲人对生命的无限眷恋让我心中隐隐作疼而又无能为力。
  怕悲伤的心情让哥哥更加难过,我起身来到院子里哭泣。
  说起来,我和哥哥之间的交往是最近四五年的事。
  因为县电影协会要拍摄新社会新农村新风尚题材的电影,急需剧本。
  虽然我是农村孩子,由于离开老家太早,多年不在老家生活,农村的变化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于是,我通过我老家的同学联系到了在老家生活的哥哥。
  因为他是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一直在乡镇文化站工作,历任包庄乡、平原乡,漳河乡的文化站站长。
  我刚刚记事的时候,常常听到这个名字,因为哥哥是全乡唯一一个会照相的人。
  农村的人事物,都盛放在他的相机里。
  那时,好奇的不仅仅是相机这个在当时来说贵重奢侈的东西,还特别羡慕照相的技术。
  记得去年我的一个初中同学,拿出全家福照片,说是三十年前哥哥给拍的。所以,哥哥很早就是潍坊市摄影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了。
  哥哥还是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
  工作期间,多次荣获各种奖项,“昌乐日报某某年度优秀通讯员”“潍坊市某某年度宣传报道先进个人”“某某年度优秀基层通讯员”1997年被山东省人事厅、文化厅评为全省农村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
  工作之余创作的诗歌、散文发表在不同的报刊杂志和各种网络平台,诸如此类的奖项,不胜枚举……
  生活中,我偶尔写一点东西,记录生活中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感悟。但大多是自己有感而发,自娱自乐,故而写作比较随意,不成章法,从来没想到去发表。
  哥哥知道后,多次鼓励我投稿,常常指导我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并给我的文章提出意见和建议,我的文章就是这样开始发表的,后来又加入了县作协,接受正规的培训学习。
  这一切皆是受哥哥的影响,让我终生受益。
  哥哥和嫂子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一直生活在家乡,老实、厚道、善良。
  十几岁离开老家的我,或许是在县城里生活久了,常常回想起小时候的农村生活。
  可是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城里,连本家的叔叔大爷家的人,都离开老家了。于是,哥哥嫂子就叫我去他家。
  每次回去,哥哥嫂子自己家小菜园里的新鲜蔬菜,都会装满我们的后备箱。
  三九天的荠菜,哥哥会在寒冷的天气挖来,戴着老花镜摘得干干净净,洗好、晾干水,等我回去后让我带回来。或来城里给我送,只是因为我爱吃。
  嫂子做的荠菜丸子、荠菜包子、荠菜火烧更是难以比拟的美味。
  记得爱人初次随我回去,哥哥用老家接待闺女、女婿最隆重的礼节招待他,拿出了最好的酒。多年不饮酒的哥哥,破天荒地倒了半杯白酒陪着爱人。
  生病期间我们去看望哥哥,哥哥让爱人带走给他留下的好酒。爱人说等哥哥病好了再来喝。无比清楚自己病情的哥哥,坚持让他带着。
  一旁的我,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那个农家小院,火红的石榴,串串的葡萄和枸杞,暖暖的阳光,欢乐的笑声,仿佛就在昨天。
  紧邻小院东边的小河,河上的小桥,从此没了您的身影,留给我的除了回忆,还有那本《我在田野里种诗》的诗集。
  您是农民的孩子,在田野里辛勤劳作,播种收获的不只是庄稼,还有您的文字和思想。
  而今,您身归黄土,魂归苍穹,与自然一体,回归本源。
  愿哥哥在天国里仍笔耕不辍,写尽喜怒哀乐。
  泪湿沾巾,纸短情长!
  2020.5.31

 

  不灭的光焰
  
沉痛哀悼诗人秦丹银老师
  文:刘文安
  星沉大海涛化泪,月落西山草含悲,从一篇文友的文章里悉知,原高崖镇文化站长,诗人秦丹银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时光定格在2020年5月31日14点,闻此噩耗,悲从心来,如此不堪,我吟诗一首赠送诗人秦丹银老师仙逝
  不知鸿雁几时去,仙月湖边怨恨生。
  远道霞光夕渺渺,隐山暮树意朦朦。
  低云乱绪丝皤暗,泫泪长河岸草青。
  汶水汤汤呜咽过,孟津飞雨泣英灵。
  六一那天我去石家河参加了秦老师的葬礼,回来后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不由释怀。我一直觉得退休教师和退休干部是散落在民间的乡贤,他们在文化的层面上具有强大旳引领和启蒙作用。在汶阳这片大地上,我有幸结识了秦丹银老师,他从高崖文化站长上退休,我正在挖掘整理乡镇史册《鄌郚通览》,整个编纂框架已经形成,只是在人物传记上出现了短板,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也加大了走访力度,
  往事历历在目,眷意心怀,我当时去汶河采编漆画家李光艺的资料,安排在书艺画廊专版,遇见了丹银老师在为漆画作品拍照。在交谈的过程中,他谈起高崖包庄的人事典故如数家珍,对我如此推心置腹,让找认知了丹银老师对文史和民俗有着很高的造诣,他干了多年的乡镇文化站长,踏遍了高崖的村村落落,本身对高崖地舆民情熟稔于心。更重要的是他热衷于摄影和撰稿,第一次见面,我们拉的很投机,情投意合,宛若故友重蓬,一下子成了志同道合的忘年交,好朋友,秦丹银长我近二十岁,我一直尊称为老师。我们骑着摩托车到南良路口分别,他往西就回了漳河石家河,我往北就回鄌郚,我们停下车又攀谈了很久,我期望他能帮我采点高崖地域民办教师的资料,民办教师的特殊性在国家经济特别困难时期,在家种地,在校教书,长年坚守教育教学岗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来了重大贡献。曾经撑起我国农村教育的半壁江山,对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功不可没。我们理应为他们树碑立传,也请求他帮衬点高崖资料,他痛快地答应了我,对我而言,实现了人生中的一次幸运的对接,2007年新一轮合乡并镇,高崖和白塔划入鄌郚镇,而高崖自1948年自安邱划入昌乐县,早在1945年解放了,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高崖从军八姐妹,解放高崖功劳跑,抗战先锋秦伯兰,刘汉三身陷桃花村,汶河武工队挫锯战等等,从抗战层面和人物传记上,无疑是鄌郚通览的一个重点,而有些资料的核对和挖掘真得需要丹银老师的帮衬,他在任职高崖文化站长期间组织徐仕栋、王有正、滕向明等为92版昌乐县志特邀撰稿,他毫无保留地把这套资料送给我借鉴,极大地丰富了高崖篇章。他是一个严谨的长者,即有着知识分子的稳重,又有着乡下人的勤快,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勤奋好学,他喜欢文学,较早加入潍坊市作协,那时他以创作剧本见长,也写作诗歌和歌词,是一位有着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的优秀基层文化站长,他自1978年至2007年8月在漳河公社、包庄乡、高崖镇政府工作,任文化站站长,对当地的文艺勃兴和乡村振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长于摄影一技,他自1986年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摄影作品500余幅并多次获奖,并创作演出剧本12个。2007年被山东省人事厅、文化厅评为“全省群众文化先进个人”,荣记三等功,被授予“从事文化站工作20年以上为基层文化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荣誉证书。一段时间里,他骑着摩托冒着严寒给我送资料,很支持我编史,那年我正在整理古迹遗址和古槐档案,他给我提供了枣园文官树和西水米粒松图文资料,帮我去拍摄了路家庄,刘家漳河的古槐照片。我人生的另一个遇见就是通过他认识了徐培英老师,徐老师知识渊博,也是集大成者,他俩早年是昌乐一中同学,交往甚密,徐老师很是关注支持我编史工作,帮着出谋划策,他让我加编能工巧匠一章,是一个英明的决策,这也是我对秦老师不胜感激的地方,我采编鄌郚地域,他采编高崖地域,他不遗余力,圆满完成了采编,采编了一千多位工匠
  后来在加编村庄简史时,因为耗时费力,也到了我最后冲刺阶段,我已无意于这方面的深入挖掘,我只是从大的层面为鄌郚结集史册,一百五十多个村庄的简史,本身就是鸿篇巨制,我耗时八年,再也投入不了,我进入了整体补充修编。丹银老师不辞辛苦,把高崖地域村庄做了调查阐述,撰写了村史,我以为丹银老师这份巨大的投入,是他留给高崖最大的财富。我虽没有见过这套资料,却是仰慕至极。这几年我跟丹银老师接触很少,他热衷于文史撰稿和诗歌创作,这些年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表现为昌乐文学界少有的井喷式,他的诗歌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战斗的火焰,令人热血沸腾。有的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淡淡的乡愁。他在《山东文学》《诗歌月刊》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诗作,获首届中国勅勒歌诗歌奖银奖,2017年网络时代诗歌奖铜奖,首届中国乡土田园诗人奖银奖,中国新诗百年百佳诗人奖,新时代中国优秀诗人奖等,出版个人诗歌专集《我在田野里种诗》。
  令我们猝不及防的是他不幸患上癌症,他黙默抗癌已达八年之久,在与死神作斗争日子里,他笔耕不缀,撰稿文史,吟颂诗歌,他超常规在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他有着一颗不愿屈服的灵魂。这么多年来,丹银老师一直拖着病体,把自信的笑容扬在脸上,把痛苦埋在心底,我跟他交往了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感知到他的侧隐之痛,负重前行。每次见到他,他总是热情不拘,性情开朗,看不到半丝忧悒,那份坚定从容,让人感到特别的踏实温和,如沐春风。
  丹银老师走了,我们真得舍不得,如此天不暇年,令人苦不堪言,人间少了一颗文曲星,他长年为病所困,又不敢苟活人世,是一场多么悲壮的余生,惟有内心强大,精神不倒,成就了他的尊荣,感谢热爱生命的壮严和不枉人世的情怀,让他为我们留下了烛照历史的文字,撰写文史入青简,吟咏诗歌励后人,人生无撼矣!
  秦老师,在这个荷莲盛放的时节,你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