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8-10 22:18
鄌郚总编

依依游子情——浩然在昌乐(电视专题片脚本)

  依依游子情
  ——浩然在昌乐
  (电视专题片脚本)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流光溢彩的田野,飘荡着丰收的牧歌。刚刚出任《北京文学》主编的浩然,带着他长篇小说《苍生》荣获“大众文学”特等奖的硕果,踏上第二故乡——昌乐的土地,与乡亲们共享丰收的喜悦。
  (田野,火炬树,天桥大街,小车。浩然在前东村办公室与乡亲们交谈。)
  变了!全变了!浩然踏遍昌乐的山山水水,第二故乡的每一项成就,每一点变化,从巨大的到细微的,都使他欣喜,感奋,激动不已。
  (看火山口,与牧羊女谈话。李光信陪同参观商场。)
  高崖水库,碧波荡漾。
  三十年前的1960年,浩然在这里推过车,铲过土。这巍巍大坝,筑进了他的足迹,他的汗水,他的青春的热忱——那年,他刚刚二十八岁。
  (水库,水面。参观大坝、水闸。)
  昔日的荒山河滩,如今水美鱼肥,绿树成荫,亭台楼阁。旧地重游,浩然感慨万千,不由得挥毫成诗:
  “野菊遍地年年开,三十春秋返高崖。把杯邀会荒山月,碧水苍林入楼台。”
  (坝下林海,“营陵山庄”及大楼、小榭。看鱼。浩然手迹。)
  吃一个苹果吧!自己的汗水浇出来的果实,甜哪!
  (浩然吃苹果。)
  “在俺的心目中,浩然不是北京人,也不是河北人。他是咱们昌乐人,在外面工作。俺过些日子心里就想,就盼,就打听:浩然他啥时回来呀?”(秦光兴谈话。)
  老同志这一番肺腑之言,多么朴实,多么真挚,道出了多少昌乐老乡的心声!(浩
  然与人们在水库接待室交谈。)
  前东村,浩然梦萦魂绕的地方。三十年前,他是这里的下放干部组长,也是这个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跟这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心贴着心,共同度过那一段艰难的岁月。这块土地给了他丰实的生活素材和饱满的创作激情,从而孕育了震动文坛的《艳阳天》,使他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前东村村貌。在街上参观。与老女房东握手,拉着手走。与田敬富及其小孩在一起。)
  患难之交,刻骨铭心啊!他对这里的每一寸土,每一棵树,每一座农舍,每一位乡亲,都分外地亲,分外地爱,分外地难舍难离。(与光脊梁干活的田志福在一起。)
  还是那三间老屋,还是那一盘土炕。当年,浩然和队长就盘腿坐在这炕桌旁,为社员的生活,为生产队的庄稼,操心,打谱儿,一熬一个半夜。(与李福德夫妇在炕上喝茶,闲谈。)
  “你再看如今这日子!新房子,新院落,还有电视机。当年,咱连想都不敢想啊!”
  (李福德给浩然介绍新房子。)
  “看过《苍生》吗?”
  “看过,看过!老梁你真会编!就好像钻进咱庄稼人心里看过一样,说的全是咱庄稼人爱听的事儿……”(浩然与李福德夫妇在电视机旁交谈。)
  这无疑是对这位以“写农村真情事,说农民心里话”为创作格言的农民作家的最高奖赏。浩然心里无比欣慰。
  来一张“全家福”吧!让三代人共同回忆过去,记住今天,向往美好的未来。(浩然与李福德全家照相。)
  在当年浩然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营养的县文化馆旧址,一座具有全省县级文化馆一流水平的文化活动中心拔地而起。(文化中心剪彩仪式。)
  这里特地为浩然辟出两间房子,作为浩然回第二故乡的暂居写作之处。浩然欣然命笔,为居室题名为“泥土书屋”。只有将根深深扎入泥土,才能保证艺术之树常绿。老一辈著名作家冰心曾说:浩然树小根深,风吹不动。真是一语破的。(书屋、牌子、浩然著作特写。)
  (浩然在剪彩仪式上关于书屋的一段讲话的同体声录音。)
  浩然说到做到。在泥土书屋,他满怀激情,写下了《东村的乡亲们》一组三篇纪实文学,寄托了他对已故的三位老房东、老乡亲的一片深情,读来催人泪下。(浩然在泥土书屋写作。手稿。)
  他说,不知为什么,一回到昌乐这块土地,他的创作激情就特别高。繁杂的社会事务,使他两年多没有认真坐下来写作了。但在高崖水库,他很快就“进入角色”,并且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以每天一万多字的速度,完成了他的第二部自传体小说《活泉》后半部分的初稿。(浩然写作或与人谈话。)
  除了潜心创作,浩然还把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对业余作者的培养。这几年,文艺界对农村题材的创作和对农村作者的冷漠,令浩然非常气愤。他说,他要尽自己毕生的努力,在农村这块文学沃土上植树造林,让它绿树成荫。为此,他亲自担任了河北省三河县的文联主席,并创办了《苍生文学》。(为业余作者作报告、签字。三河文联照片特写。)
  他拜访昌乐县和潍坊市的领导同志,与他们共商繁荣文学创作的大计,让一批批文学新人脱颖而出。(与于生、齐乃贵、任柏榴等会见。)
  这一次,浩然特地把女儿春水也带来了。他说,春水是第二代人的代表。争取明年把孙子也带来,让第二代、第三代都来认认家门儿,认认乡亲,一代一代都在昌乐扎下根!(在田敬兰家或其他有春水的镜头。)
  (本片于1990年10月由潍坊电视台录制。编导、摄像洪建国)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