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
  秋,虸蝗成灾,庄稼受害,严重减产。
  1854年(清咸丰四年)
  6月4日,地震,震中在昌乐南部。
  1855年(清咸丰五年)
  秋旱,虸蝗、蚂蚱成灾,作物受害,歉收。
  1856年(清咸丰六年)
  夏旱。秋飞蝗成灾。
  1857年(清咸丰七年)
  夏,蝗蝻成灾,五谷籽粒不实。大雨雹,庄稼被砸,严重歉收。
  1862年(清同治元年)
  夏,小麦颗粒不收。7月,虸蝗成灾。
  1875年(清光绪元年)
  8月17日,大风连续3昼夜,谷粒磨净落地。
  1876年(清光绪二年)
  春旱,夏小麦歉收,全县饥荒,百姓死亡不计其数。
  6月29日降雨后才播谷,每亩仅收秋粮几十斤。
  1877年(清光绪三年)
  春,因无粮百姓逃荒饿死者甚多。
  1881年(清光绪七年)
  8月,连续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泛滥,淹没村庄,房屋倒塌。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6月13日,渤海湾发生7.5级地震,波及昌乐。
  8月7日始,13昼夜大雨不停,河水涨溢为害。庄稼歉收。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8月,大雨不停,河水泛滥,房屋倒塌,秋季歉收。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4月23日,小麦幼苗正在旺长,气温突然下降,麦苗冻枯。不久,气温回升,半月后复苏。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7月,飞蝗过境。秋,蝗蝻成灾。大歉。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8月,鄌郚地区有瘟疫流行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秋,虸蝗成灾,庄稼叶子吃光,晚秋作物一粒不得。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2月27日,初夜雷雨交加,大雨倾盆。
  8月,瘟疫流行。
  1911年(清宣统三年)
  1月30日,年除夕始降大雨,彻夜不停,水深没胫,邻居间无法登门拜年。
  1918年
  春,瘟疫流行。
  1921年
  秋,瘟疫流行,孕妇死亡极多。
  1927年
  7月,区域内雨雹成灾。积雹尺余,庄稼损失殆尽。
  1936年
  8月13日始,连日大雨,平地积水尺余,山洪暴发,汶河、
  白浪河、红河、丹河等河水涨溢,庄稼涝死。
  1937年
  春,大饥荒,民以草根树皮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