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7-24 22:25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南店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9 20:51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南店村
  南店村位于临朐县城南52公里、九山镇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九(山)东(里)公路、九(山)抬(头)公路交汇处。东与麻坞村接壤,南与晋家沟村交界,西与青平峪村相邻,北与柴家庄接壤。由南店、南店东山两个自然村组成。
  南店村,俗称大庄,聚落沿红旗河两岸分布。明洪武元年(1368),杜姓迁此立村,开店谋生,因处交通要塞九山之南,得名南店。明正德年间(1506~1521),董姓自麻坞村迁此,杜姓徙,村名沿称。
  南店东山村,位于南店东0.5公里,红旗河东岸。清光绪十一年(1885),马姓自沂水县崖庄迁此立村,因处南店东侧山上,故名。
  现全村有董、于、朱、段、吴、肖、孙、柴、李、马、宋、袁、陈、刘、尹15姓。330户,975人,均为汉族。董姓占全村人口82%。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仁寿乡九山社;1930年,属第八区九山镇;1943年6月解放,属第九区(九山)龙山乡;1952年,属第九区(九山)九山乡;1956年2月,属九山区九山乡;1958年9月,九山、龙山两乡合并,成立九山人民公社,属之;1984年4月,社改乡镇,属九山镇。
  全村耕地750亩,林场540亩,苇园40亩,藕湾40亩,鱼池26亩。土壤以棕壤性土为主,棕壤为辅。主要有东山、盘长岭、青石沟、西山、小崮山、上河、下河、南河、东河、西岭、大西岭、南山、奶子山、围子、家北、家南大桥、石桥子、南岭等地块。粮食作物以谷子、玉米、小麦、地瓜、高粱为主。中药材、黄烟为主要经济作物。1968年,“农业学大寨”,生产大队填河造地60亩。1969年,与褚庄大队联合建成东山水库。1973年,建成高扬程扬水站1座,架设渡槽240米,挖水渠2.5公里。1975年始,公社组织劳力动用土石方36万多立方米,历时3年,在玉皇洞山上凿开一条长300米、宽50米、深24米的人工河道,改河造田800多亩,加固河堤,修2.5公里长公路1条。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建苹果园200余亩、山楂园100余亩、葡萄园400余亩、桃园100余亩,广植丹参、黄芩、桔梗等中药材。1985年以来,在村东山栽植苹果树1.6万株,山楂树1万株,在荒山栽植松树、刺槐,闲置土地栽植速生杨树,绿化面积达到85%以上。全村修水囤8座,建高扬程水电站1座,架设高压线1500米,铺设输水管道3500米,修环山公路2.5公里,打机井4眼,建桥2座,治理河道,建造人字闸10座。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队有草编、木工、机房、屠宰、代销点、豆腐坊等副业项目。1984年后,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全村现有建筑队4支,维修店3家,磁选矿厂3家,淀粉厂2家,电子厂、制管厂、网套厂、免烧砖厂、塑料颗粒、食品加工厂各1家,饭店1家,商店8家。劳务输出人员200余名。1986年,临朐县叶绿素厂落户村内,占地18亩,厂房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1986年至1988年,累计出口101.5吨,创汇44.65万美元,曾获农业部、山东省优质产品奖,后因管理不善破产。全村现有轿车6辆、包车15辆、客车2辆、农用车30余辆,拖拉机、三轮车18台(辆),小型农业机械180台。
  家庭养殖原以猪、牛、羊、鸡、鸭为主。20世纪90年代,规模化养殖兴起,村有养殖户50家,建养鸭大棚38个。
  1980年,全村通电,户户用上电灯。随着经济发展,家电逐步走进农家,全村现有电视机350台,电冰箱200余台。家庭电话户户通,成年人手机拥有率达80%以上。1995年,实施中德粮援项目,全村吃上自来水。
  1976年,南店村30多户搬迁至南店东山,组成一个生产队。2003年,村统一规划,南店东山户陆续迁回南店建新居。每户新划宅基地225平方米。全村修建南北大街,宽8米,小巷4米,4户一排。街巷尚未硬化。至2012年,180户已入住砖瓦新房。其中45户新建二层、三层楼房。
  1977年,长6.31公里、宽5.5米的九(山)宋(王庄)公路竣工。1982年,长4.5公里的九(山)铜(陵关)公路、长5公里的九(山)东(里)公路分别开通,村修建3孔南店大桥1座。2011年9月始,镇政府投资,动用大型挖掘机将玉龙山山体向东掘进15米,共开挖土石4.6万立方米,拓宽九(山)抬(头)公路长80米,宽13米。
  清末,村有私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村设小学,董贤军、刘孟义任教。后扩为一至五年级,7个班,教室10间,马玉连、董乐生、刘少田、吕传海、张淑范任教。1984年11月,村学校为学区小学。1985年,与柴家庄、晋家沟、青平峪3村新建南店学区小学,教室20余间,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校长王凤玉,教师8名,在校生160余名。2003年始,三至六年级并入九山小学,2010年8月,一、二年级并入九山小学。
  村有专、本科以上学生38人,名者有吴顺德、董学娥、董宏亮、董超等。
  清朝中期,村有药铺,坐堂先生1名。1969年,实行村办合作医疗室,赤脚医生2名。现有标准卫生室2处,医务人员5人。2012年,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革命战争年代,青年踊跃参加八路军、解放军。董贤典、董继堂、董纪营、董纪永、董纪德、于会芳、于会明、段付明在部队曾多次受到表彰,分别荣立过三等功,二等功。解放战争时期,村有20多人组成的担架队,参加淮海战役支前。
  革命烈士3人。于法臣,1943年2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牺牲于临朐县豹伏岭;于全生,1942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牺牲于沂水县马站;董贤典,1942年参加八路军,连长,1945年牺牲于吉林省四平市。
  董纪星,抗战时期参加八路军,曾任团长、师长、师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方红机械厂厂长兼政委,在部队曾多次受到嘉奖,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董乐芬,曾任九山联中教师兼学校团总支书记,1979年出席山东省团代会。
  董亮,1982年生, 2003年考入著名的华侨大学艺术系,中国油画协会会员,深圳一级设计师。素描、速写、油画、美术设计等作品,被华侨大学美术馆、台湾、外国友人收藏,2005年,获中国海峡两岸书法一等奖、国画一等奖、被青岛山川画院特聘为画家。
  清朝中叶,村人董锋基,双管齐下,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书法家。
  1962年(农历六月十二日),因洪水暴发,冲垮民房120余间,,冲毁粮田100余亩,牲畜死亡无数,庄稼颗粒无收。当年,60余户搬迁至西岭和大西岭,部分特困户得到政府救济。
  玉皇庙,在玉龙山顶,清初所建,前殿5间,后殿3间,东西厢房6间,门前院内柏松耸立。1952年,因“破除迷信”,被毁,仅存古松1株。1998年,村民自愿捐资,新建玉皇庙,大殿3间,栽植各种树木近千株,基本恢复原貌。
  玉皇洞,庙东有石灰岩洞,深数尺,称玉皇洞。有7个洞口,大小深浅不一,洞式各异。其中一洞特别幽深,大洞套小洞,洞连洞,左拐右转,外广内窄,上下连通,下洞如窟井,有两层天然台阶,倾斜陡落,人难涉入,约20余米处有水潭,久旱不涸,夏秋之际,每逢大雨,河水暴涨时 ,便有鲤鱼从洞中随水流出,俗称玉皇泉。当地百姓以为神异 ,遇久旱不雨,拈香顶礼膜拜,祈求“泉神”下雨解旱。山洞冬暖夏凉,以前常有乞讨者在洞中居住。今洞犹在,而流水被堵,其泉水从崖根石缝中涌出,附近建有近三亩鱼塘。1970年大队建立高程扬水站,遗址尚存东侧悬崖。
  玉龙山庄,2005年、2009年先后招商,共投资200万元,在玉皇庙西建起集饮食服务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玉龙山庄,是前往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淌水崖水库和黑松林景区的必经之地,毗邻神牛谷风景区,北距镇区1.5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分为餐饮区、住宿区、游览区、棋牌室,设有可容纳36辆车的停车场。
  说明:村志节选自2012年资料,错、漏在所难免,请读者见谅。如发现问题,可与村中供稿者联系沟通。特此说明。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