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7-24 22:26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双山前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9 20:46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双山前村
  供稿 张崇利 张广全
  双山前 村位于临朐县城东22.5公里,辛寨镇政府驻地东7.5公里处,辛(寨)白(塔)公路从双山脚下穿过。东与王家沟村接壤,南与下高家沟村相连,西与仙人脚村毗邻,北靠双山。辖双山前、上高家沟两个自然村。
  双山前村,清初,姜、蔡、颜3姓立村,因聚落在双山南麓,故名双山前。后吴家辛兴的吴姓、夏家庄的夏姓相继迁入,原有3姓或迁或衰。继有张、韩、马姓分别从北段、韩家洼、东郝庄3村迁入。聚落北高南低,呈长方形,主街南北向。
  上高家沟村,明崇祯年间(1628—1644),高姓自本县纸坊乡北高家庄迁至双山南2公里处立村,因处下高家沟上游,取名上高家沟。后有张、王、朱、赵姓相继迁入。聚落西高东低,呈长方形,主街南北向。
  全村有吴、夏、张、韩、马、高、王、朱、赵9姓,370户,1300人,均为汉族,11户信奉基督教。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忠善乡双山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柳山区双山社;1930年属第六区双山乡;1945年1月属临东县盘阳区,8月,临东县撤销,属临朐县高庄区;1952年属第七(高庄)区双山乡;1956年属辛寨区双山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属辛寨乡;同年9月,属辛寨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镇),属辛寨镇。
  1958年,双山前、高家沟村并称辛寨人民公社双山前大队;1980年冬,各自独立成村;2004年冬,两村合并称双山前村。
  村有耕地2380亩,境内多为棕壤性土和棕壤,坡地、岭地占土地面积的70%,计30大片,俗称大旺顶、野栏坡、井桶沟、龙湾沟、槐树岭、东岭顶、石牛沟、弯弯地等。
  原主要种植谷子、玉米、小麦、地瓜、花生等。20世纪80年代,大面积种植黄烟,高峰时全村种植1000多亩,是全镇黄烟种植大村之一,多次受到县、镇政府的扶持和奖励,现以高家沟村为中心,建设高家沟流域5000亩黄烟生产基地。2000年以来,大量种植花生,面积扩大到800亩。同时,因地制宜种植丹参、黄芪等中药材。
  家庭养殖以传统畜禽猪、鸡、鸭为主。奶牛存栏量居全镇之首,高峰时达到100多头,曾设收奶点1处。母猪存栏量达200头。近几年,新建起鸡棚、鸭棚10多个。
  全村有汽车、农用车15辆,手扶拖拉机户均1台。
  2008年9月24日,新设集贸市场,农历逢四、九为集日。村内现有商品百货门市4家。
  1984年,全村通电,户户用上电灯。2006年,三分之一的农户开通有线电视。现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入户率达60%以上。全村吃水比较方便,基本上户户有水井。1989年冬,铺设4000米输水管道准备安装自来水(未启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双山前建水库、塘坝4座,高家沟建塘坝3处座,同时新打机井4眼,灌溉面积400多亩。
  2006年,在县人事局的扶持下,水泥硬化从辛白公路至村内道路380米。2007年村自筹资金28万元,水泥硬化村内主街道900米,并安装路灯。2007年,县烟草公司把高家沟村划为黄烟基地,并投资213.13万元,水泥硬化烟田路3800米,北与辛白公路相接,南与段家沟村相通,改善了生产条件。同年,投资9万元,新建1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配套齐全的文化大院,内设党员活动室、会议室等。2008年,新打机井1眼,铺设输水管道1200米,在东岭新建蓄水池3座,使200多亩粮田得到灌溉。
  清末,村设有私塾。20世纪60年代设完小。1970年,扩建校舍,建联中,招收周围5个村的学生。1980年联中撤销。2000年,校舍改造,和仙人脚村、夏家山村联合新建小学,占地2000平方米,有教室、办公室12间,现有教师5名,学生82名。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村考取大中专院校者58名。
  1962年,设卫生室,配医务人员1名。2008年,村有卫生室1处,配医务人员2名。全村92%的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战争年代,村中先后有7人参加人民军队。烈士2名:王化清,1925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1957年在福州市牺牲,战士。吴绍彦,1922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3月在益都县牺牲,时任通信员。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或支前工作立功受奖的人员有:王洪升、张洪寿、张洪成、张明敬、高书明、张升平、高书欣、朱爱启、高付州、高兴民等。
  解放后,先后有62人参加解放军,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作出贡献,团级人员有吴克显、吴为龙、张广升、吴元洪等。
  在外人员名者有:高志强、张慧玉、张崇起、高兴国、高福彬等。
  1947年1月,民兵吴为国等在敌人必经之处埋设地雷,炸死一名还乡团头目,为民除害,震慑敌人,在还乡团肆虐时期,全村安然无恙。
  村文化活动比较活跃。20世纪50年代始,每年春节,村民自发组织演出。2007年,马清河、张崇利等人办起秧歌队,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节目。2008年春节,潍坊电视台新闻台《直通潍坊》栏目组对演出进行采访报道。2008年,高家沟退休教师张广全自筹资金7000元,办起秧歌队,为周边村群众表演节目,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双山,海拔330米,为村北之重要屏障,素有“八宝云光洞,九顶铁垞山,前有和尚寺,后有姑子庵”之说。八宝云光洞: 指双山西侧有一石崖,壁立如削,正上方有一圆形白石,其形似锁,人称石门,传说里面有奇珍异宝,故称八宝云光洞。九顶铁垞山:系指村西有山叫牛王山,山上有牛王庙,山周2公里左右有九个小山头,山石含铁量较高,故名。和尚庙、姑子庵原建于明代,已圮。
  说明:村志节选自2012年资料,错、漏在所难免,请读者见谅。如发现问题,可与村中供稿者联系沟通。特此说明。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