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名称: 冯牧文学奖
创办时间: 2000
主办单位: 中华文学基金会冯牧文学专项基金 中国作家协会
奖项介绍
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冯牧文学专项基金设立的这个全国性文学奖项,是冯牧的生前友好和学生筹集资金专门设立的。该奖所设青年批评家、文学新人和军旅文学三个奖项,在我国均还是第一次。冯牧文学奖以对那些富有创见的青年批评家、潜质优秀的文学新人和对当代军事文学发展作出贡献的军内外作家的奖励,以缅怀文学前辈冯牧同志杰出的文学批评业绩、对文学新人不倦的发现和扶植、对军旅文学毕生不泯的热情,完成他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遗愿。
冯牧文学奖每一年评选一届,每届每一奖项获奖者均不超过三人。由文学界知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组成的冯牧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最后经过无记名投票评选出来文学新人奖、青年批评家奖、军旅文学创作奖,与获奖名单一起公布的,还有评委会对每一位获奖者及其代表作品的评语,这些综合了评委会多次讨论的结果,并经评委会反复修改的评语,充分肯定获奖者分别在文学批评、文学潜质和军旅文学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对他们的不足也有精略而中肯的提醒。
评奖规则
冯牧文学奖实施条例
(2001年1月19日修订)
一、评奖宗旨
冯牧文学奖,系为纪念中国文学界的卓越组织者、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冯牧,完成其扶植新人、促进文学事业繁荣发展之遗愿而设。冯牧文学奖坚持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文学创作规律,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不同的奖项,遴选富于创见的青年批评家、潜质优秀的文学新人以及对军旅文学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作家予以奖励,以体现冯牧生前对此类文学工作的突出关注,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奖项设置
冯牧文学奖下设三个奖项:青年批评家奖;文学新人奖;军旅文学创作奖。
冯牧文学奖每年评选一届。每届每一奖项获奖者均不超过三人;若某一奖项没有适宜人选,可付阕如。
三、评选范围和评选标准
冯牧文学奖因奖项的不同而规定各自的评选范围和评选标准。
细则如下:
1.青年批评家奖奖励站在时代思想的前沿,对文学趋势、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发表富于创见的评论,体现出深邃的思考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的青年批评家。以鼓励他们保持批评的锐气和良好的文风,继续为文学理论和批评的繁荣做出贡献。
该奖只授予年龄在40周岁以内的青年批评家。
2.文学新人奖奖励以其作品积极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坛崭露头角、潜质优秀的文学新人。以鼓励他们进一步施展艺术才华,成长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中坚。
该奖特别关注40周岁以下的青年作者。
3.军旅文学创作奖奖励以创作实绩为军旅文学的发展作出开创性贡献,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启迪的军内外中青年作家。以鼓励军旅文学在一代一代作家的努力下,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该奖只授予年龄在50周岁以内的中青年作家。
四、评选机构
冯牧文学奖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冯牧文学专项基金理事会主办。聘请文学界知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组成“冯牧文学奖评审委员会”。
冯牧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系冯牧文学奖终评机构。
五、评奖程序
1.冯牧文学奖的初选工作采用评审委员会推举方式。即由评委会委员组成三个奖项的提名小组,分别提出各奖项的初选名单并说明推荐理由,同时提供相应的初选者背景资料以供评委会讨论。
2.评委会依照各奖项的评选标准对初选名单予以审议。若有三名评委附议,经半数以上评委通过,可在提名小组提出的初选名单外再行补充新的人选。
3.评委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获奖者;获奖者的先后排名按得票多少为序,票数相等者由评委会确认。评委会参加投票的人数,应超过评委人数的2/3以上,投票方为有效。
投票分两轮进行:第一轮,以得票多少确认进入终评的候选人名单。候选人数一般应为最终获奖人数的两倍;若出现因票数相等而难以取舍的情况,则可适当放宽参加终评的人数限制,让得票相等者都进入终评。
第二轮,选出本届冯牧文学奖各奖项的获奖者。获奖者必须获得投票人数半数以上的票数,其获奖资格方可得到确认。
六、奖励办法
冯牧文学奖各奖项评定后,将举行颁奖活动。
凡冯牧文学奖获奖者,将获得由评审委员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奖牌和奖金。
每名获奖者的奖金数额为人民币2万元。
七、评奖纪律
1.为确保冯牧文学奖的权威性与公正性,评审委员会实行评委名单公开、投票过程公开和评委评语公开制度。评审委员会对获奖者及其代表作品的评语,于评奖揭晓时一并公之于众。
2.杜绝不正当行为和人情请托之风。评委会成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一律不得收受参评者的礼物、出席参评者的宴请,不得进行有可能影响评选结果的不正当交易。一旦发现此种行为,有关评委或评奖工作人员的资格将被取消,有关参评者的参评资格也将予以取消。
3.实行回避制度。评委会成员若被推举参评,被推举者或放弃参评或不再担任当届评委工作;若与被推举者有亲属关系,应在讨论、投票时予以回避。
八、资金来源
冯牧文学奖评奖经费由冯牧文学专项基金提供。该基金系由冯牧生前友好、学生以及热心文学事业的实业家捐助。
本条例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冯牧文学专项基金理事会负责解释。
历届获奖情况
历届获奖情况
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专项基金名誉理事长及顾问名单
名誉理事长:张光年 翟泰丰 王蒙
顾 问:(以姓氏笔划为序)
公 刘 邓友梅 叶 楠 朱 寨 江晓天 刘锡诚 苏 策 李 纳 邵燕祥 束沛德 陈丹晨 宗 璞 贺捷生 袁 鹰 秦 川 彭荆风 谢永旺
专项基金工作班子成员
理 事 长:徐怀中 张 锲
副理事长:赵 骜 陈建功 高洪波 陆文虎 杨匡满 陶泰忠 邵长宇 潘子系 程小玲
秘 书 长:陶泰忠(兼)
副秘书长:张守仁 陈爱仪 孙 泱
评审委员会成员
名誉主任委员:秦 川 袁 鹰
主任委员:徐怀中 张 锲
副主任委员:赵 骜 陈建功 高洪波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白 描 朱向前 何志云 李敬泽 陆文虎 杨匡满 张 韧 张守仁 秦 晋 谢永旺 陶泰忠 曹文轩 崔道怡 雷 达 缪俊杰
青年批评家获奖者:何向阳 闫昌明 谢有顺
文学新人奖获奖者:刘亮程 毕飞宇 祁 智
军旅文学创作奖获奖者:莫言 乔良 朱秀海
青年批评家获奖者:何向阳 闫昌明 谢有顺
何向阳获奖评语
自由的文体想象力使何向阳的文学批评有时成为一种感性化的再创造过程。她视野宽阔,思路活跃,治学严谨,虽然宏观把握和理论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但她却能将细腻的艺术感受与深湛的理性思考融于一体,使其批评文本展现出丰沛的人文意蕴。她的批评实践注意广博地占有材料,爬梳辩证,沿流溯源,达到对批评对象的深入认识和丰赡繁富的表述,同时富于激情,具有诚恳、真挚的精神品格。
闫晶明获奖评语
闫晶明是一位热情关注当下现实、热切关注当代文学,并能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勇敢而及时地发出自己声音的青年批评家。面对复杂多变的文学潮流、令人注目的创作现象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他反应快捷,判断准确,既有批判的锋芒又坚持实事求是的说理,具有难得的持重、厚实的风格。他今后如果能不断强化评论的理性深度和更加注重研究的系统性,将会在理论批评领域取得更大的建树。
谢有顺获奖评语
谢有顺的朝气、锐气和才气令人欣喜。他的写作保持着文学批评的批判性品格,以鲜明的立论和泼辣的论辩介入纷繁的文学现状,表现了提出问题的眼光和勇气。他以犀利的思想评论见长,直面现代人的灵魂冲突,以批判的立场探讨当下复杂的精神现象和文化矛盾,使批评呈现为一种激越、敏捷、具有冲击力的思想交锋。但同时,他也相对忽视了深入、细致的文本感受和艺术分析。
文学新人奖获奖者:刘亮程 毕飞宇 祁 智
刘亮程获奖评语
刘亮程的写作赓续着中国悠久灿烂的散文传统。他单纯而丰饶的生命体验来自村庄和田野,以中国农民在苍茫大地上的生死衰荣,庄严地揭示了民族生活中素朴的真理,在对日常岁月的诗意感悟中通向“人的本来”。他的语言素淡、明澈,充满欣悦感和表达事物的微妙肌理,展现了汉语所独具的纯真和瑰丽。他近年来的“村庄”系列散文,具有难以重复的特殊品质,同时也很可能达到了作者自身经验资源的极限。因此,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视野中保持和滋补敏锐的感受能力,是他所面临的考验。
毕飞宇获奖评语
毕飞宇的小说优雅而锐利地分析了人生满布梦想和伤痛的复杂境遇,呼应和表现着社会生活与内心生活的矛盾、焦虑,对人的激情和勇气做了富于诗性的肯定。他的文学探索逐渐形成了比较鲜明的风格:精悍、准确、具有反讽张力的语言,丰盈的细节,生动的、具有性格魅力的人物,对生活内在戏剧性的发现和想象,他的写作由此回归到小说艺术的基本审美理想。作为一位能力均衡的青年小说家,他有可能走向宏大、浑厚的艺术境界,但这有待于他对生命和生活更广博、更奔放的感受和把握。
祁智获奖评语
祁智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关注现实人生,力图使存在的基本状况得到深切的表现。他的小说生动地描绘了复杂社会关系中人的行为和动机,不仅具有“风俗研究”的认识价值,也在当下的文学背景中令人注目地彰显了以具体的社会生活塑造性格的现实主义力量。他对富有意味的生活细节的运用、对各色人等微妙心理的揣摩、对遣词造句的细致推敲,表现出扎实的写实功底和平和、耐心的艺术态度。如果能够进一步拓展超出经验层面的思辨力和想象力,他对生活、人性和艺术都将达到更深刻、更丰富的理解。
军旅文学创作奖获奖者:莫言 乔良 朱秀海
莫言获奖评语
莫言以近20年持续不断的旺盛的文学写作,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声誉。虽然,他曾一度在创新道路上过犹不及,但他依然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红高粱》以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瑰丽的莫言小说世界。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乔良获奖评语
乔良是军旅作家队伍中一位文体自觉的小说家。他的几部代表性作品都突现出鲜明的探索理念和形式革新精神,为军旅小说增添了新的审美因素。中篇小说《灵旗》采用了复杂的立体结构,多重时空、多重叙述,体现了形式构成的张力与功能,使作品显得意境朦胧而主旨凝重。长篇小说《末日之门》则以东方视点、寓言方式,把未来世界的种种可能,超前纳入读者的视野,表达了一个中国军人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忧患与关注。他开阔的眼界、敏锐的思维、前沿的军事理论知识系统,使其小说创作表现出一种前瞻性。如果能使形式与内容进一步水乳交融,他的小说将更臻佳境。
朱秀海获奖评语
以报告文学创作进入文坛的朱秀海,是军旅文学园地的一位执着坚守者。其对当代战争题材长篇小说的追求与收获,显示了在军事文学创作领域的重要性。长篇小说《穿越死亡》直逼死亡这一战争中的主要矛盾和战争文学的重大主题,以死亡为鉴来洞彻人物的灵魂、照取人性的深度,揭示出了当代中国军人从平凡走向英雄的心路历程,具有强烈的“战壕里的真实”。朱秀海像是一个重量级拳手,他的姿势也许还不够优雅和潇洒,但他超乎寻常的力量正是人们对当代军旅文学的期待。
历届获奖情况
第三届冯牧文学奖
第三届冯牧文学奖
青年批评家奖:郜元宝、吴俊获、李建军
文学新人奖:雪漠、周晓枫、孙惠芬
军旅文学创作奖:周大新、李鸣生、苗长水
九位获奖者获奖评语
青年批评家奖:郜元宝获奖评语
郜元宝是一位具有哲理深度和思辨力量的青年批评家。他学养丰厚,视野开阔,且具有训练有素的学院品质。在将教学和研究方向由西方美学转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后,在鲁迅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他的批评,注重文学的语言质地和文体演变,同时“以自己的心捉措作家的心”,具有在创造性的对话中阐发作家个人才能的特质。他以哲学思想激活文学研究,语汇情理并茂,使批评活动具有思想的睿智、挑战的勇气和发现的快乐。在思想家气质与对文学本体和文本的深细研究、学术抱负与对当代文学的前沿性敏感之间,郜元宝有待建立稳定、持续的平衡
青年批评家奖:吴俊获奖评语
吴俊是一位学者型的青年批评家。他的批评具有开阔的、富于学理的宏观把握,将对当代文化价值流变的广博考察与深湛的艺术体验紧密结合,在文学与文化的历史语境中思索和研究创作现象。这种注重历史与发展的批评实践,体现出深厚的学术准备和敏锐的思辨能力,提升了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品质。他的写作,一定程上显示了新一代批评家应对纷繁的社会变革和复杂的文学现状的勇气和能力。吴俊和其他学院背景的批评家一样,都面临着如何持续地保持对当下文学生活的介入热情的问题。
青年批评家奖:李建军获奖评语
李建军是一位锋芒展露、个性鲜明的青年批评家。他既注重文学的传统根基又不排拒创新与发展,既致力于人文精神的探究,又不失艺术的审视与感受。尤其对在公众阅读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好评的作品和作家,敢于犯颜直陈,提出自己独立的识见,无论观点有无偏颇,其出发点和基本立场都是学理性的。作为图书编辑,李建军对当下文学生活怀有充沛的介入热情,他的批评敏锐、执着,体现了一种真诚的态度和理性的批评精神。如果李建军将理论与现实、文学传统与时代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他的批评状态将会得到提升和完善。
文学新人奖:雪漠获奖评语
在文学将相当多的篇幅交给缠绵、温情、感伤、庸常与颓废等情趣时,雪漠那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字,对于我们的阅读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冲击力。西部风景的粗砺与苍茫,西部文化的源远流长,西部生活的原始与纯朴以及这一切所造成的特有的西部性格、西部情感和它们的表达方式,都意味着中国当代文学还有着广阔而丰富的资源有待开发。雪漠关注的不仅是西部人的生存方式,他还想通过对特殊的西部生活与境况的描绘,体会与揭示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在当下文学叙述腔调日益趋于一致之时,雪漠语言风格的特色显得更为鲜明。短促有力、富有动感的句式,质朴而含意深厚的西部方言以及西部人简练而直率的言说方式,使我们获得一种新的审美感受。在将知识转化为写作素材时,如何达到融会贯通、不着痕迹的境界,这应是雪漠的考虑。
文学新人奖:周晓枫获奖评语
周晓枫的散文冰清玉洁。她的写作承续了散文的人文传统,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溶于广博的知识背景,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间,发现复杂的、常常是富于智慧的意义联系。她对散文艺术的丰富可能性,怀有活跃的探索精神。她的作品文体精致、繁复,别出心裁,语言丰赡华美,充分展示书面语言的考究、绵密和纯粹。她的体验和思考表现了一个现代青年知识分子为探寻和建构充盈、完整的意义世界所作的努力和面临的难度。她的视野也许可以更为广阔,更为关注当下的、具体的生存疑难,当然,她的艺术和语言将因此迎来更大的挑战。
文学新人奖:孙惠芬获奖评语
孙惠芬是忠实的乡土守望者。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她以专注的目光,在乡土生活的日常质地建立了丰盈的艺术世界。近年来,她的一系列中长篇小说表现了乡土社会的法度、结构和乡村生活秩序在时代潮流冲击下的嬗变,精细分析了这种变化对人的心灵的微妙影响。她具有耐心、深着的艺术风格,习惯于透彻地把握现象和细节,这在某种程度上阻滞了她的小说的叙事力量,甚至妨碍了她走向开敞、阔大的艺术境界,但也使她的作品充满诗意,具有准确、丰富的人性内容。
军旅文学创作奖:周大新获奖评语
二十年来,周大新在密切跟踪现实军营生活的前行步履和当代军人心灵变化轨迹的同时,又时时深情回眸远逝的童年时光和乡里故事,他在两条战线上左右开弓,得心应手。他以勤勉坚韧的精神,秀丽灵动的笔触和深着稳健的风格,分别创造出了军营和乡村两个小说世界,充分显示了他同时植根于军营和乡土两方文化厚土的优势,以及与时俱进的创作实力,成为了在中国文坛上持续活跃并且愈来愈受到大众关注的军旅小说家。虽然他的三部曲《第二十幕》代表了他目前的最高文学成就,但是我们在清点新时期以来军旅文学成果的时候,仍然无法忘怀他早期完成的《“黄浦”五期》、《汉家女》一类新颖、别致、精巧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中短篇小说。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周大新为军旅文学持续写出更加厚重的黄钟大吕之作。
军旅文学创作奖:李鸣生获奖评语
李鸣生是中国“航天文学”的重要开拓者,是二十世纪末中国报告文学界的一颗新星。自长篇报告文学《飞向太空港》进入大众阅读视野始,他相继以上百万言的“航天四部曲”向我们持续不断地展示了他对中国航天文学创作的不懈追求;而他近期的《国家大事》等系列报告文学新作,又以一批科学家的崭新形象,呼唤科技建国,弘扬科学精神,拓展了报告文学创作的题材空间。李鸣生视野阔大,意识超前,特别具有吞吐与消化宏大题材的气魄与能力。他的作品立意高远,风格独特,在军旅报告文学作家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李鸣生的报告文学创作应作出更超迈于时空的升华,避免为追求作品的敏锐与迅捷而付出行文粗疏的代价。
军旅文学创作奖:苗长水获奖评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当一批青年作家纷纷以《红高粱》式的叙事方式描写自己“心中的战争”时,苗长水悄悄地从《季节桥》开始了向沂蒙山的文学跋涉。经历过《冬天与夏天的区别》和《犁越芳冢》,他以洞幽发微的艺术慧眼找到了美丽而沉静的《染坊之子》和《非凡的大姨》。在这一组沂蒙山系列中篇小说里,他用真挚而深沉的爱心去感知、发现和创造最苦难最严峻的战斗岁月中的诗意。他以朴实自然的低调叙述和绵密细腻的情感流露,委婉细致而又反复坚定地向我们展现了在历史的黑暗时刻中,中华儿女人情人性美的花朵的生命形态和缓缓开放的自然过程。他以苗长水式的深情吟唱区别了莫言式的轰然雷鸣,同样独辟蹊径地超越了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五老峰”。苗长水贡献于斯,风流于斯。时至今日,我们在为苗长水暂停了他的沂蒙山文学之旅而惋惜的同时,依然怀念源自沂蒙山的、叮咚作响的“长长的流水”。
历届获奖情况
第一届冯牧文学奖
第一届冯牧文学奖
以中国文学界的卓越组织者、着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冯牧命名的“冯牧文学奖”首届评选2000年2月24日在北京揭晓,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而别开生面的颁奖仪式。这一天是冯牧同志的诞辰。翟泰丰、周巍峙、王蒙、徐怀中等向青年批评家、文学新人、军旅文学三个奖项得主颁奖。
荣获青年批评家奖的是:李洁非(北京) 洪治纲(浙江)李敬泽(北京)
荣获文学新人奖的是: 红柯(陕西) 徐坤(北京)
荣获军旅文学奖的是: 朱苏进(南京军区) 邓一光(湖北) 柳建伟(河南)
第一届冯牧文学奖获奖评语
李洁菲获奖评语
九十年代以来,我们注意到,李洁非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生态环境和都市文学、新生代文学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见解。这是他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当代文学研究成果的拓展与推进。近20年间,李洁非走过了一条既扎实又不保守,既新锐又不偏激的稳健而严谨的治学道路。在潮流纷繁的文学背景下,努力寻求中西文论的结合与交流,在总结本土文学实践的基础上,执着地摸索兼有民族性与开放性的批评话语,逐渐地显示出了一个成熟批评家应有的品格。我们期待着李洁非在当代文学前沿的位置上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
徐坤获奖评语
徐坤以女性作家与年轻学者的双重身份立足于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其先锋姿态与女性视角令人耳目一新。尤为值得称许的是,她注意把握先锋精神与读者审美传统和本土文化的辩证关系;她坚执于女性视角却又不放弃对变革中社会生活的多层面扫瞄;她揭示知识男女情趣、心理中多种欲望的躁动,却又在深层呼唤着人与人之间“彼此善待,真心贴近”的和谐关系,其形而下的具象与形而上的哲理水乳交融。
徐坤的小说技巧趋于圆熟,风格轻巧,如何走向阔大与深沉,将是她面临的新的挑战。
洪治纲获奖评语
洪治纲是近年来活跃于文坛的青年批评家中的佼佼者。他以密切关注当前文学创作现实为特色,注重于对文学创作方法、文学思潮演变和文学发展轨迹的跟踪研究和思考。特别是对于新时期以来全国性文学评奖的得失与教训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等问题,能够勇敢而锐利地坦陈自己的一家之言。虽不无偏颇偏激之处,但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借镜。如何在保持锐气的同时,更加历史地、辩证地研究文学现象,以及进一步提高艺术感受能力,是我们对洪治纲热切的期待。
李敬泽获奖评语
虽然李敬泽目前还没有学理严谨、架构宏大、视野开阔的长篇大作问世,但他却擅长以敏锐、灵动、鲜活的精短评论,充分显示了文学批评轻骑兵式的快捷与活力。他的批评和他的编辑工作相得益彰,使之得以及时地为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小说界发现、培养与推出了一批青春方队。他的批评,艺术感觉精微,分析到位,语言活泼,形成了一种于创作切实有益的别致风格,故尔受到文坛尤其是新生代作家的喜爱与看重。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青年批评家,我们希望李敬泽在坚持批评的实践性品格的基础上,向着理论的层面,作出新的提升与深化。
红柯获奖评语
红柯为略显沉闷的90年代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注入了一股新鲜灵动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并不表现在故事的编织,而表现在对自然生命力的张扬和对人的生命欲望的抒发。他将对生命力的体验渗透到小说的字里行间,使我们从生命的自由舒展中获得了存在的意境与快意。
他的小说既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在意人和天空、在地、羊群和骏马之间的关系。这种在意揭示了人在物的世界中拥有广阔宁静的自由。他作品最大的意义在于用特有的文字与格调表明了诗意与激情对于创作的意义。在西部生活空旷的背景下,他感觉细腻、别致,通过人的现代意识把西部的风情、生气和原生态折射出来。当将他的作品集中起来阅读时,则稍嫌单调,缺乏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朱苏进获奖评语
朱苏进是近20年来当代职业军人英雄化书写的主要代言人,他的小说始终将和平时期军人价值实现的悖论,放在一种引而不发的紧张状态中,给以极富张力和深度的艺术呈现和强调。同时,他又是一位创作态度严谨,从不苟作的严肃作家。他富于军人风骨与气韵的冷峻凝重的语言风格自成一家,并对军旅文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朱苏进对新时期中国军旅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朱苏进过于理想化的职业军人形象塑造,使他表现出轻微的高蹈于中国军队现实的倾向。
邓一光获奖评语
邓一光虽然不在军旅行列,但他以强烈的英雄主义情怀,以其特色鲜明的中、长篇小说创作,丰富了九十年代以来的军旅文学风景。他的作品大多通过对父辈军人的审视,揭示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直至对立营垒之间相当复杂与深刻的关系。作品充满阳刚之气,在引领人们回顾历史的同时,获得了新鲜的审美感受,也在内心深处唤起了对英雄人格的向往。
邓一光的作品如果在题材处理上减少重复,在追求阳刚时注意避免斧凿,将会更趋完美。
柳建伟获奖评语
柳建伟是一位富有爆发力与创作潜质的新锐军旅作家。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突出重围》,在巨大的想像空间中,塑造了一批理想化的新型军人形象,集中表达了作家对世纪末中国军队现实处境和未来可能面临的严峻挑战的清醒认识。作品的主题和内容都具有鲜明的前瞻性,体现了作家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命运深切的忧患意识和勇于承担的盛世危言品格,是军旅长篇小说的中锋正笔,对世纪之交的军旅文学继续突出重围提供了诸多启示。其作品在传达主题方面稍显操切与直露,影响了人性的深邃表达,小说语言也略失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