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丨148个历史典故的启示
1.钱可通神
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他更加光火了。要求两天内结案。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骑猪
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鸟尽弓藏
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风误点
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孙权看到后。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蒲柳先秋
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 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6.弃席
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后来,他加国为晋文公。在途经黄河边时,下令把原来的生活用品如席蓐(卧具)笾豆(食具)等都丢掉。凡是手足胼胝,面目黧黑的人都走在后面。跟随他流亡的人中有个叫咎犯的听后大哭。重耳问他:“回国应该高兴,你为什么样哭呢?”咎犯说:“你所丢弃的,正是流亡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我能不感到悲哀吗?”重耳当即收回成命,表示永不拋弃故旧。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弃席”比喻对下属故旧弃置不用。
7.黔娄被
春秋时,齐国贤者黔娄善于韬略,能退敌兵,国人对他很敬重。鲁恭公请他为相,齐威王聘他为卿士,他都不去。他非常穷困,死后因被子太小,连遗体都盖不住,孔子的学生曾子,建议他的妻子把被子斜过来盖,他妻子说:“宁可正而不足,也不能斜而有余。”见汉刘向《列女传。鲁黔娄妻》、晋皇甫谧《高士传。黔娄》后以“黔娄被”为清贫的典故。
8. 墙东窥宋
战国时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说道: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好色,宋玉否认了,并且说:天下的美色,没有能比得上我家东邻的女子,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太白,涂朱则太红。但她登墙偷看我三年,我至今都没有动心。后以“墙东窥宋”为美女多情的典故。
9.乔迁
《诗经。小雅》里有一首《伐木》诗,开头四句是:“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意思是:砍伐树木,丁丁丁,鸟儿鸣叫,嘤嘤嘤。它们飞出深谷,迁上高高的树林。按:唐代以后,都把诗中的鸟认作黄莺,后以“乔迁”、“莺迁”为迁居或升官的贺词。
10.青白眼
晋代的阮籍能为青白眼,凡遇到他喜欢或尊敬的人就用青眼,即眼睛正视,眼珠在中间。遇到他讨厌或轻视的人就用白眼,即眼珠向上或向旁边看。他母亲死后嵇喜来吊丧,他用白眼,嵇康来吊丧,他用青眼。见《晋书。阮籍传》后以“青白眼”表示对人尊敬、重视或轻视、憎恶。
11. “蘧轮”
春秋时卫国大夫蘧轮,字伯玉,有很好的名声。一次,卫灵公和夫人夜坐,听到车声辚辚,到宫门附近就听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在宫门的另一边又响了起来。卫灵公问夫人:“这是谁的车子?”夫人说:“一定是蘧伯玉的。”灵公问何以见得。夫人解释说:“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会夜间行车也不失礼,过宫门而下车。”卫灵公派人去查看,果然是蘧伯玉。见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后以“蘧轮”为称颂贤臣的典故。
12.屈谷巨瓠
古代寓言:宋人屈谷去拜见齐居士田仲,说道:“我听说先生不恃人而食(不依赖别人生活)。现在我有巨瓠(一种瓜)坚硬的像石头,又厚又没有窟窿,想拿来献给先生。”田仲说:“瓠是用来盛东西的,而你的瓠,却厚而无窍,又硬得像石头,剖不开来,我拿来做什么用呢?”屈谷说:“是的,无益于人之物,我只好把它丢了。”其实,屈谷是借此讽刺田仲自称不恃人而食,但也无益于人之国(宋国),属于坚瓠之类。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屈谷巨瓠”、“坚瓠”比喻无用之物或无用之人。
13.如皋射雉
春秋时,祁国大夫贾辛,相貌丑陋。妻子却很美,妻子嫌他丑,三年不言不笑。后来贾辛为妻子驾车如皋(到皋泽去),打猎,射中一只雉鸡。妻子见他有本事,才开笑口讲话。贾辛感慨地说:“人实在少不了本事,我如果没有这点射技,你就一直不言不笑下去了。”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后以“如皋射雉”为一技之长可以发挥作用的典故。
14.襦袴欢声
东汉人廉范,字叔度,曾经任蜀郡太守,有惠政。(有很好的政绩),百姓为他作了这样的歌:“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意思是:廉叔度啊,你早就该来了,你来了以后,不禁止我们开夜工,我们都安心劳动。过去,我们短衣没有一件,现在我们裤子都有五条了。见《后汉书。廉范传》后以“襦袴欢声”为称颂太守一级地方官惠政的典故。
15. 孺子牛
孺子,小孩子。春秋时的齐景公喜爱小儿子荼,曾经自己两手着地当作牛 ,口里衔着绳索,让荼骑在背上玩耍。荼玩得高兴,一不小心,从“牛背”上滚下来,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断了。见《左传。哀公六年》。后以“孺子牛”比喻为大众谋利益而不惜献身的人。
16.倾盖论交
春秋时,孔子在郯地的路上遇见程子,两人停车交谈,车盖靠得很近,因为意见投合,一谈就是一整天。见《孔子。杂训》。后以“倾盖论交”形容志同道合、一见如故。
17. 青鸟传书
传说汉武帝有一次在承华殿,见有青鸟从西方飞来,集于殿前。汉武帝就此事问东方朔。东方朔说:“这是西王母要来了,它们是先来报信的。”不久,西王母果然来了,有两青鸟如鸾,夹侍其旁。见《汉武故事》。后以“青鸟传书”比喻传信,以“青鸟”比喻传信的使者。
18.青钱万选
唐代著名传奇小说《游仙窟》作者张鷟所作的诗文,不仅流行国内,连日本、新罗使者也纷纷前来购求,。他曾八次应试,都登科甲。当时有个叫员半千的人说张鷟的“文词如青铜钱,万选万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青钱学士”后以“青钱万选”为文才出众的典故。
19.请缨
汉武帝派终军去劝说南越(亦作“粤”)王来朝,终军请求给他一根长缨,表示一定要把南越王缚回来。后来,他果然不出所料说服南越王归汉。见《汉书。终军传》。后以“请缨”为投军报国或要求给以重任的典故。
20.染指
春秋时,郑国大臣子公每逢食指动起来,就会吃到好东西。郑灵公知道这件事,有一次赐大家吃鼋肉,故意不给子公吃。在这以前,子公的食指早已动了起来。他见灵公不让他吃鼋,一气之下,用指头往锅里一染,伸到嘴巴里去,说道:“这不是也吃到了吗?”见《左传。宣公四年》。后以“染指”为吃到某种东西、沾到某种利益或参与某种事情的典故。
21.御批韩翃
唐代詩人韓翃,曾任員外郎,晚年頗不得意,建中初,屈居幕吏,常辭疾在家。人多鄙之,惟一韋姓巡官知他是名士,與他交好。一日夜半,韋巡官急叩韓翃家門,祝賀其任駕部郎中、知制誥。知制誥職掌草擬朝廷詔告文書,為清貴之職。韓翃不信,韋巡官說:據京報,知制誥缺人,中書省選中兩名呈德宗親批,御筆不點出,後批曰:與韓翃。時有兩人名韓翃,另一韓翃任江淮刺史。中書省又將兩韓翃同時呈進請示。御筆錄詩一首:“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在一旁批曰:與此韓翃。韋巡官曰:“此非員外詩耶?”韓翃方確信不誤。此事傳為佳話,後世詩文常用典實。
22.奉旨填词
宋词人柳永,原名柳三变。擅作慢词长调,每为教坊乐妓所传唱,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谣。他常与歌妓来往,留连于灯红酒绿,徵歌逐舞。因功名未遂,曾作《鹤冲天》一首解嘲,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景佑间中进士。仁宗曾言:“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柳永从此益放浪形骸,逢人即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后因以“奉旨填词”喻自我嘲讽,将错就错。(典见《本事词》、《能改斋漫录》、《方舆胜览》及《艺苑雌黄》等)
23 重见云英
晚唐詩人羅隱,十次應試,俱未得中。初次趕考,途經鐘陵時,風華正茂,與歌妓雲英頗相得,雲英亦正妙年,色藝俱絕。十二年後,羅隱再次落第,路過鐘陵,又與她相遇。雲英仍未嫁,言談中,頗怪羅隱落拓不遇。羅隱作詩贈之。詩曰:“鐘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詩中既慨歎功名蹭蹬,對雲英身世,亦深表憐惜之意。但後世用“重見雲英”一語,多指文中與鍾情女子離別多年又意外相逢,如清初吳偉業《臨江仙?逢舊》詞中有句雲“落拓江湖常載酒,十年重見雲英”,即用此義。(典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24.兰亭修禊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 )三月三,大書法家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親友四十餘人,相聚于山陰(今紹興)西南二十七裡的蘭亭。按照古代風習,在此舉行祛除不祥的修禊之儀:各人依次分列蘭渚曲水旁,將酒杯置於水上,任其隨波而下。酒杯過時必須賦詩,不成則罰酒。其日天朗氣清,風和日麗。王羲之等十一人各賦詩二首,另十五人各賦詩一首。王羲之為所賦詩作《蘭亭集序》,以紀其事。王羲之手寫此序的書法向被視為藝術瑰寶,與其事其文相得益彰。從此“蘭亭修禊”便成了文人聚會的典故,曲水傳杯或曲水流觴遂也為文人雅集的佳話。(典見《晉書?王羲之傳》)
25. 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所作散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也清新豪健,独具一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颇具影响。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曾遇一善歌的幕僚,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方答道:“柳中郎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苏轼听后,为之绝倒。“晓风残月”为柳永《雨霖铃》中句,“大江东去”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两句颇能代表柳、苏两家词的不同风格,后人论词,议及婉约派豪放派之不同特征时,常用此典。(典见《吹剑续录》)
26.前度刘郎
古代神仙故事:東漢時,劉晨和阮肇同赴天臺山采藥,在桃源遇二仙女,劉阮被邀留居半年,兩人返回家鄉時,子孫已經歷七世。於是二人又重返天臺。唐代詩人劉禹錫自屯田員外遷朗州司馬凡十年,始被召回京,游玄都觀,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有人向執政進讒,謂意存諷刺,乃出任連州刺史,十四年後方召回,得再游玄都觀。庭院內一片荒涼,桃樹無存,道士也不知去向,不禁感慨萬端,又作一詩道:“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前度劉郎”,既是以姓自指,又是用劉、阮故事,後人因稱去而複來的人為“前度劉郎”,亦為詠桃花的熟典。蘇軾《留別釋迦院牡丹呈趙粹》詩結句“去年崔護若重來,前度劉郎在千里”,即用此典。(典見《幽明錄》、《本事詩》)
27.秉烛夜游
《古诗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乾、刘桢、应玚、阮瑀、陈琳、王粲等均罹疾死亡,曹丕因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均袭此意。(典见《文选?魏文帝与吴质书》)
28.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贺知章死后,李白曾作《对酒忆贺监》记其事,诗曰:“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后人每以金龟换酒为倾心结交的佳话。(典见《本事诗》)
29.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30. 春风得意
唐代诗人孟郊,少年时隐居嵩山,两试进士不第,曾作《下第》诗一首,中有云:“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又作《再下第》诗云:“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表达科场失意和仕途困顿的痛苦心情。直至四十六岁他才应举中试,欣喜之情,不能自已,遂作《登科后》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因以“春风得意”喻进士及第。元乔吉《金钱记》“他见我春风得意长安道,因此上迎头儿将女婿招”,用典本此。(典见《唐才子传》)
31.曲江宴
曲江池以水流曲折得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汉武帝所凿。唐代开元、天宝间,曾于池岸广筑楼台亭阁,花木繁茂,烟水明媚,风景佳丽,为长安胜景。每逢中和(二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等节日,帝王将相以及商贾庶民,游者接踵。唐制,新科进士放榜后,皇帝赐宴游赏于曲江池旁的杏园,时人称为“曲江宴”、“杏园春宴”。后遂被专指进士及第。唐刘沧《及第后宴曲》:“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唐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也有云:“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典见《唐国史补》、《唐摭言》)
32. 雁塔题名
长安慈恩寺西院塔,高三百尺,俗称大雁塔,为唐代名僧玄奘收藏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建造。从武则天神龙年间开始,新科进士在曲江宴以后,即集于慈恩寺塔题名,请同科进士中擅长书法者将全榜诸人姓名写于塔上。后遂成为考中进士的代称。《唐摭言》引白居易诗云:“慈恩寺塔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又元杨载《送完者都同知》诗:“姓名题雁塔,谱牒记龙沙。”(典见《唐摭言》、《雍录》)
33.龙虎榜
唐德宗贞元八年(729)会试,当时天下名士韩俞、李观、李绛、崔群、王涯、冯宿、瘐承宣、欧阳詹等二十三人同登进士第,得人才之盛。于是时人称为龙虎榜。后凡会试中选者亦被呼为登龙虎榜。在北宋孙仅举进士第一,王禹偁以诗贺之,曰:“粉壁乍悬龙虎榜,锦标终属鹡鸰原。”龙虎榜亦称虎榜(但清代以后,虎榜专指武科),元方回《石峡书院赋》:“领袖者谁?予同姓兮,又同登于虎榜”;萨都刺《及第谢恩崇天门》“虎榜姓名书敕纸”,均用此典。(典见《新唐书?欧阳詹传》)
34 破题:
唐翰林学士李程初应博学宏辞科,试题为《日五色赋》,李程试卷的首句云:“德动天鉴,祥开日华。”时人称之为破题。又,宋诗人梅尧臣,应范仲淹邀宴。席间赋《河豚鱼》诗一首,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评此诗道:“河豚常出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故知诗者谓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后因称诗文起首数句点破题意曰“破题”,明清八股文更以破题为作文固定程式。破题又常被引申为第一次之意。如《西厢记》:“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遭别离。”(典见《国史补》、《六一诗话》)
35 青钱万选
唐代著名传奇小说《游仙窟》作者张鷟所作诗文,不仅流行国内,日本、新罗使者纷纷购求。他曾八次应试,均登甲科,当时文人员半千说他的文辞如青铜钱,万选万中。世人因称他为青钱学士。后人因以青钱万选喻文才出众。晏殊《假中示凌判官寺丞王校勘》诗:“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典见《唐新语》、《新唐书?张荐传》)
36 破天荒
唐代荆州文风不振,每年解送举人应考,均未中试,时人称为“天荒”。后刘蜕以荆州解送的举人登第,打破了该州多年无人中举的局面,时人称为“破天荒”。荆州刺史崔铉特奖励刘蜕七十万贯破天荒钱。刘蜕答谢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又自宋朝以来,江西地方无人以状元及第,后有何昌以对策居第一,有人以诗寄何昌言云:“万里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后用以指前所未有或首次出现。如清黄遵宪《番客篇》诗:“平生不著袜,今段破天荒。”(典见《唐摭言》、《北梦琐言》、《独醒杂志》)
37 八百孤寒
唐朝大臣李德裕,出身阀阅世家,晚年位居宰相,官高爵显。史称其对家世寒微、无以依恃的读书人常能施以援手,为他们的科第仕进开方便之门。因此,故深得孤寒士子好感。后李德裕在党争中失败,被贬为崖州(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蒙恩士子对他被贬荒远,都一掬同情之泪。当时有人作诗云:“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后因以“八百孤寒”指贫寒之士或喻处境困难、极需要提携的人。清黄景仁《岁暮怀朱笥河先生》:“小谪陈芳现在身,人间何事敝精神。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典见《云溪友议》、《唐摭言》、《全唐诗话》)
38.冬烘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曾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封为鲁郡公。后李希烈拥兵作乱,受命前往劝谕而被害。晚唐懿宗咸通间,郑薰主考,时徐州一代战乱频仍。郑薰意欲激发士人之气,特选一忠烈之后作榜首,藉作矜式。误将考生颜标当作颜鲁公的后裔,取为状元。发榜后,颜标按礼拜见主司,郑薰在交谈中方知其出身寒素,非功臣之后。时有无名子作诗嘲郑薰云:“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冬烘”后遂常用以形容迂腐糊涂不达事理。如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即用此典。(典见《唐摭言》卷八、卷十三)
39. 倒绷孩儿
宋人苗振考取进士后,出仕多年,将参加馆阁考试。馆阁为文学儒臣所处之地,录取者皆为饱学多才之士。丞相晏殊谓苗振曰:“君久从吏事,必疏笔砚,今将就试,宜稍温习也。”苗振不以为意,曰:“岂有三十年老娘而倒绷孩儿者乎?”晏殊俯首笑而不语。后经考试,果未中选,晏殊闻其落选笑道:“苗君竟倒绷孩儿矣!”绷即包扎婴儿,为老娘所熟谙。“倒绷孩儿”意为将孩儿包扎颠倒。比喻多年老手,因一时疏忽大意,亦将失误。《朱子语类?杂类》所记事同人异,云是陈易赴试,宰相韩珂对陈规劝事。后世文人常用此典,尤多见于通俗小说。(典见《东轩笔录》、《事文类聚》)
40. 悔读《南华》
唐宣宗时宰相令狐綯曾以一典故询问温庭筠,温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令狐綯遭到轻薄,怀恨在心,上书朝廷,言温庭筠有才无行。于是温终身不得登第。后温庭筠作诗云:“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南华》,《南华经》,即《庄子》。后人因以“悔读《南华》”为学问高深、直言忤人而遭嫉忌的典故。如宋陆游《怀镜中故庐》:“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常悔读《南华》。”(典见《唐诗纪事》、《北梦琐言》)
41. 沆瀣一气
唐人崔沆主乾符二年进士科考试,榜中录取考生崔瀣。同时被录取的同姓考生中,崔瀣最为崔沆相知。时人有“座主门生,沆瀣一气”之谣。后人因称气味相投为“沆瀣一气 ”。今多用于贬义。(典见《南部新书》、《唐语林》)
42. 名落孙山
吴地有人名孙山,为人滑稽多智。试期至,离乡赴他郡应举,乡邻中有人托其携子同往应试。试毕,乡邻子落第,孙山居榜末,先期回家。乡邻探询其子是否考中,他吟诗两句道:“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因称考试落第为“名落孙山”。诗文中常用,通俗小说中尤多用此典。(典见《过庭录》)
43 梁州梦契
元稹和白居易均為唐代新樂府運動宣導者,兩人友誼深厚,常以詩文互相酬和,世稱“元白”。元稹任監察禦史,於元和四年三月出使梓潼勘察案件,時白居易在京於同月二十一日與弟白行簡及知友李杓直等遊慈恩寺後至李家飲灑。席間,白居易忽停杯道:“微之(元稹字)當已至梁州了。”隨即題詩一首於壁上:“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作詩之日,元稹果恰至褒城(今屬陝西,即梁州境)旅次夢與白居易、李杓直同遊曲江及慈恩寺,醒後作《梁州夢》詩雲:“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曲江院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兩人遙隔千里,但神交若合符契。後人形容知友夢魂相交,常引此佳話。(典見《本事詩》)
44 东涂西抹
唐人薜逢晚年仕途失意,曾骑瘦马赴朝。正逢新科进士列队而出,前导见其形相落拓,就吆喝道:“回避新郎君!”薜逢派从者传言:“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年少时,也曾东涂西抹来!”东涂西抹,本指妇女装饰,薜逢以此为喻,说自已少年时也曾凭文章取过功名,新科进士何足为奇。后以“涂抹”为自谦诗文拙劣之词,金元好问《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误半生”,即用此典。(典见《唐摭言》)
45 锦囊贮诗
中唐诗人李贺,为人纤瘦,但作诗异常刻苦,常清晨骑弱马,一小奚奴背破囊相随,边行边吟,每得佳句,即写下投于囊中。日暮归家后,取出诗句,构成全篇,除有重大事故外,日日如此。其母使婢女检讨锦囊,见所书诗句甚多,即怒:是儿要呕出心乃耳。后人称好诗为锦囊佳句者本此。锦囊又称奚囊。杨维桢《感怀》“尽取江山锦绣句,呕心沥血入奚囊”,即用此典。(典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唐书?李贺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46 鸡肋糜人
三国魏杨修,字德祖,好学,有俊才,为曹操主簿。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引兵攻汉中,刘备据平阳坚守,因久攻不下,操乃意欲还军。适逢军将问军中口令,遂随口云:“鸡肋”。众官属莫知所谓,独杨修已解其意,整装待发。问之,则曰:“夫鸡肋,弃之为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返也。”后因以“鸡肋糜人”喻虽嫌乏味却又不忍舍弃之物。唐罗隐诗:“鸡肋曹公怒,猪肝仲叔惭”,即直咏其事;宋苏辙诗:“官如鸡肋浪奔驰,政似羊毛尚黾勉”,乃取其意用典。(典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注引《九州春秋》、《后汉书?杨震传》)
47 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游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柯,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遏,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置鎖無人。惆悵之余,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代詩文中因常以喻男子邂逅一女子,後不復再見的悵惘心情。白仁甫、尚仲賢均有《崔護謁漿》雜劇演此事,明清傳奇中亦有《題門記》、《人面桃花》等劇,皆本此。(典見《本事詩》、《唐詩紀事》及《全唐詩話》等)
48.本色当行
宋代诗人陈师道曾云:“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意为苏轼作词,亦如韩愈作诗,虽好而不是词的本味,惟有秦观、黄庭坚之词,方是作词正道。同时的晁无咎却说:“苏词虽稍不谐律吕,盖横放杰出,曲子中缚不住者;而黄山谷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和诗耳。”南宋诗论家严羽要求作诗“须是本色,须是当行”,即本陈、晁两家之说。本色即诗文体裁的本味;当行,犹言内行。后来诗文中常用“本色当行”形容恪守体裁而能致精妙之作家作品。(典见《后山诗话》、《滹南诗语》、《沧浪诗话》)
49.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翃为淄青节度使侯希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许尧佐《柳氏传》作“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后人就名韩翃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妓女这类的人物。(典见《本事诗》、《柳氏传》、《唐诗纪事》、《全唐诗话》)
50.吊柳会
柳永初名三变,以填词名世,与兄弟三复、三接号为“柳氏三绝”。因他常涉足花街柳巷,所作大抵为偎红依翠的艳词,歌台舞榭常演唱其词,歌妓舞姬,均爱慕其才华,但为时论所不许。后改名柳永,中进士第,官任屯田员外郎,但一生流落不偶,最终客死襄阳,埋骨异乡。相传他死时家无余财,身后萧条,靠昔日仰慕他的妓女集资营葬,草草料理后事。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群妓相约各携酒菜食物赴其坟地祭扫。识与不识均奔集墓地,相沿成习。乡间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及清王士祯《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均叙此事。(典见《独醒杂志》、《方舆胜览》等)
51.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太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卖镜都市以谋昭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典见《本事诗》、《古今诗话》等)
52 响遏行云
古代传说:薛谭拜歌唱家秦青为师,学艺未成自以为得奥妙,而向老师告辞。秦青并不挽留,将他送到郊外,途中为他抚节悲歌,表达师生依依之情。其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知己之不足,于是恳求秦青允许他返回继续学习,终身不敢言去。“响遏行云”,形容歌声高亮,似乎能阻止行云的前进。苏轼《减字木兰花?咏庆姬》词“响亮歌喉,遏住行云翠不收”,即用此典。(典见《列子?汤问》)
53.渔阳掺挝
汉末文学家祢衡,少有才辩,长于笔札,孔融曾向献帝表荐,曹操多次召见。祢衡恃才负气,称病不往,又以言词讥讽。曹操深为嫌怒,但因他才名远播,杀之恐招害贤之名,欲借机轻侮之。时方正月十五日,曹操大会宾客,乃命祢衡为鼓吏,在席上击鼓助兴。祢衡扬槌击鼓,作《渔阳掺挝》,音调悲壮,铿锵如金石之声,四座为之动容。依惯例,鼓吏当易衣,衡便于众人前脱衣裸身而立,然后徐徐著鼓吏之服,颜无作色。后人因称《渔阳掺挝》为鼓曲中妙品,又用以比喻慷概悲壮乐曲。北周庚信《夜听捣衣》诗“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下句即用典。(典见《世说新语?言语》、《后汉书》注引《文士传》)
54 春月胜秋月
宋哲宗元七年(1093)正月,苏轼知颖州(今安徽阜阳)时,堂前梅花盛开,月光皎洁。夫人王氏因谓:“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王氏平日未尝作诗亦不言诗,苏轼却以此语实诗家语。欣然相邀欧阳叔弼、欧阳季默兄弟饮酒赏月,又作《减字木兰花》词一首云:“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专咏春月胜于秋月,一时传为佳话。元梁寅散曲《人月圆?春夜》“三春月胜三秋月,花下展清阴”句,即用此典。(典见《侯鲭录》、《艺文类聚》、《后山诗话》等)
55.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颔联即用此典。清黄景仁《濠梁》“梦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识我非鱼”,也用此意。(典见《庄子?齐物论》)
56.梦游华胥
相传黄帝即位三十年,因思为天下大治之难,乃寡欲清心,顺其自然,三月不理政事。曾梦中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元首,亦无贵贱贤愚之分。人民无所嗜好,既不恋生,也不畏死;既无亲疏向背之隔,亦无爱憎利害之心;水火难伤,鞭斧无损;云雾难遮其眼,雷霆不扰其耳,是个没有人世利害得失的奇妙极乐世界。黄帝醒后若获养身治物之道。廿八年后,终至天下大治。后因以“梦游华胥”喻到达理想王国。唐李商隐诗云“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即用此典。(典见《列子?黄帝篇》)
57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如李白《感兴》“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又《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均用此典。(典见《汉书?外戚传》)
58 司空见惯
唐代诗人刘禹锡某年从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罢官回京,司空李绅因仰慕其名,邀至府第,盛宴款待。席间,李绅命歌妓劝酒,刘禹锡即席赋七绝一首,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绅听罢,就把歌妓赠给了他。此事范摅《云溪友议》卷七、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七均作扬州大司马杜鸿渐与刘禹锡事,不能详考。后人因以“司空见惯”比喻对事物的习以为常。苏轼《满庭芳?佳人》词:“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典见《本事诗?情感》)
59.梅妻鹤子
北宋诗人林逋,为诗风格淡远,其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传诵人口的名句。他不趋荣利,终身未仕,初放浪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的孤山,二十多年足不及城市,死后赐谥和靖先生,人称“梅妻鹤子”。后遂以“梅妻鹤子”为隐者清心寡欲的象征。明徐复祚《偶寄》“紫绶高轩虚富贵,梅妻鹤子自风流”,即用此典。(典见《诗话总龟》、《梦溪笔谈》、《宋史?隐逸传》、《西湖游览志》)
60. 驿寄梅花
三国吴名将陆逊的族子陆凯,与范晔(非《后汉书》作者)是好友。两人一处江南,一居长安,山川阻隔,常怀思念。冬日适有传递公文的驿吏南来,陆凯便折了一枝寒梅,命驿吏携往长安赠与范晔,并作《赠范晔》诗一首。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驿寄梅花”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如宋秦观《踏莎行》词:“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舒亶《虞美人?寄公度》词“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一枝梅”等,都用此典。(典见《太平御览》卷九七零所引《荆州记》)
61 雪泥鸿爪
宋代诗人苏轼、苏辙兄弟,感情深笃。二人于仁宗嘉佑二年(1057)同举进士以后,宦海沉浮,常居两地,故不时相互赠诗以寄思念之情。嘉佑六年(1061)二人于郑州分别后,苏轼在渑池得苏辙诗,中有“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句。当时天寒雨雪,“雪泥”一词系实记征途之苦。苏轼因在《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予以发挥,有句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以鸿雁踏雪泥而又各自东西,喻兄弟因身不由己而分离。“雪泥鸿爪”后成为指往事所遗痕迹的有名比喻。(典见《苏轼诗集》)
62 韦编三绝
先秦时期,纸张尚未发明,文字通常书写于竹简上,然后用皮绳(韦)编缀成书,称为“韦编”。孔子晚年喜读《易经》,反复研习,以至于韦编三绝(韦绳磨断了三次)。但他仍未以此为满足,曾云:如果再能给我几年时间,那么我于《易经》的理解,便可以达到文质兼备的程度了。“韦编三绝”,后成为发奋苦读的代称,为诗文中所广泛使用。(典见《史记?孔子世家》)
63 鸡窗
古代志怪书称:兖州刺史宋处宗得一长鸣鸡,喜爱备至,每日将鸡笼放在书房窗前。此鸡常听主人吟诗读书,时间长了,竟能谙习人语,时与宋处宗对话,谈论问题颇有见解。后世遂以“鸡窗”代指书窗,书斋。如唐代诗人罗隐《题袁溪张逸人所居》诗,有“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句。(典见《艺文类聚》引《幽明录》)
64 牛角挂书
隋李密,父李宽爵蒲山公。密初为隋炀帝侍卫,状貌奇俊,为炀帝所忌。宇文述劝谕曰:“君家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必居身侍卫。”李密于是辞去侍卫职,折节读书。闻学者包恺名,骑牛前往从学,沿途不废读书,将《汉书》挂在牛角上,且行且读。途中为越国公杨素所见,杨素按辔在后跟踪,见他读得专心致志,问道“书生何以如此勤学?”李密见是越国公,立即下牛拜见。询问之下,方知正读《项羽传》,杨素不胜赞叹,归语其子玄感。杨玄感即倾心结交。“牛角挂书”遂为喻好学不倦的掌故。(典见《新唐书?李密传》、《语林》)
65 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柳絮随风飞扬,状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富有诗才为“咏絮才”。苏轼《谢人见和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之一“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即用此典。(典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
66.三年不窥园
西汉名儒董仲舒,是专治《春秋公羊传》的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代任博士,悉心传授经学,曾三年不窥园。后人常以三年不窥园形容学习专心。元马祖常《壮游》诗:“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经笥”是装经书的箱子,诗意为因专心学习而学问渊博)”,即用此典。(典见《汉书?董仲舒传》)
67 磨杵作针
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少年时曾在四川的象耳山中读书,中途废弃。某日闲逛至小溪畔,遇一老妪磨铁杵,李白不解磨杵何用。老妇人告以欲磨杵作针,李白深受感动,立即回山,发愤读书,学问大进。后人因以“磨杵成针”比喻持之以恒者有志竟成。今谚也仍然有“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之语。(典见《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68 磨穿铁砚
五代时人桑维翰初应进士试,主考官恶其姓,以“丧”同音,不予录取。有人劝其不必应进士试,可以从其他途径入仕。桑维翰慨然作《日出扶桑赋》以见志,表明应考决心。并铸铁砚台一方示人曰:铁砚磨穿,则从他途径出仕。后终以进士及第。后人因以穿铁砚喻意志不变或刻苦读书坚持不懈。陆游《夜读书》“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即用此典。(典见《旧五代史?桑维翰传》注引《春渚记闻》、《新五代史?桑维翰传》)
69. 燃糠夜读
南齐人顾欢,家贫好学。其父命往田间驱赶麻雀,顾欢作《黄雀赋》而归,田中稻穗被雀食过半。父怒,欲责之,见其所作赋乃止。乡间有学舍,顾欢因家贫无以受业,常倚学会舍壁后偷听,默记心中。夜间或点松枝以映书,或燃糠夜读。积年,学业大成。后在浙江天台山开馆授徒,受业者常多达百人。“燃糠夜读”遂与“囊萤映雪”一样,被后世作为刻苦自学之典,用于诗文中。(典见《南史》及《南齐书》本传)
70.管城子
唐代韓愈曾作《毛穎傳》一文,寄感慨於遊戲筆墨,以擬人的手法,稱毛筆曰毛穎,敘述了毛筆的歷史故實,其中有:秦皇帝使(蒙)恬賜之(指用其毛作筆的兔)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因此後人便以管城子為毛筆的別稱。宋黃庭堅《戲呈孔毅父》詩:“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典見《昌黎先生集》)
71.如椽笔
晉人王珣夢見一人以如椽之筆與之。夢醒後道:此當有大筆事。不久帝崩,哀冊、諡議皆王珣所草。如椽筆,猶言指重要的文字。後也用以比喻筆力雄健。如元程钜夫《和寅夫惠教遊鼓山》詩:“煩公更泚如椽筆,摹寫雲天不盡容。”又宋張鎡《誠齋現韻見遺走筆複和並邀尤檢正京右司觀花》詩“戈揮就借如椽筆,不信湖邊日易沉”,都是指以大手筆描摹絢麗的自然景色。(典見《晉書?王導傳》附王珣)
72 梦笔生花
李白是唐代偉大詩人,他與杜甫並稱,為我國詩史上的雙璧。民間愛慕其詩才,曾創造多種傳說、故事。相傳李白少年時,曾夢見筆頭生花。自此,便天才橫溢,文思泉湧。後人也因此以“夢筆生花”“生花妙筆”等語讚譽人的文才,清人彈詞《筆生花》即以此為名。唐錢起《送郭秀才赴舉》詩:“新經夢筆夜,才比棄繻年。”(典見《開元天寶遺事》)
73 江郎才尽
南朝梁代文學家江淹,早年即以文章著名,他的《恨賦》、《別賦》更是抒情小賦中的名篇,故被時人稱為江郎。傳說他曾兩次得夢,一次夢見西晉詩人張協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江淹就把剩下的尺錦緞奉還,這人就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便將所余錦贈與江淹同時的文學家丘遲,說道:餘此數尺既無所用,以遺遲。從此,江淹文思滯澀,遂無佳篇。另一次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男子對他說: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江淹就從懷中取出五色筆奉還,此後,作詩遂無佳句。江淹後期詩文大不如前期,故時人謂之才盡。後人常用“江郎才盡”比喻文思減退。(典見《南史?江淹傳》、《梁書·江淹傳》)
74 暮云春树
唐代大詩人李白與杜甫,天寶四載(745)秋在山東定交,同游齊魯。李白當時已詩名顯赫,杜甫則方初露頭角。兩人相處時間雖不長,但彼此傾心相與,分手時,李白曾作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依依惜別。從此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南游吳越,末嘗再晤。別後年餘,杜甫在長安懷念浪跡吳越的李白,曾作《春日憶李白》,極寫思念之苦,詩雲:“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瘐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詩中春樹、暮雲兩句,喻分處兩地,動靜互異之狀,即景寓懷,不言情而情在其中。後因以暮雲春樹喻親朋天各一方,徒勞思念,詩文中時用之,尺牘中尤為常語。(典見《杜工部集》)
75.润笔
隋鄭譯與隋文帝楊堅有同學之誼,且有定策之功,封沛國公,位上柱國。但鄭譯貪財收賄,官聲極壞,為憲司所劾除名。但文帝念舊,仍授為隆州刺史。因病請回京,文帝在醴泉宮召見鄭譯,面諭複沛國公、上柱國爵位,並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侍臣高熲戲謂譯曰:“筆幹。”譯答曰:“出為方嶽,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隋文帝聽後大笑。潤筆或以金錢,或禮品。如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說:“王元之(禹偁)任翰林,嘗草夏州李繼遷制,繼遷送潤筆物數倍于常。”《歸田錄》卷又說:“蔡君謨(襄)既為餘書《集古錄目序》刻石,其字尤精勁,為世所珍。余以鼠須栗尾筆、銅綠筆格、大小龍茶、惠山泉等物為潤筆。”明清以後,大抵以金錢為潤筆,賣文鬻書,均有潤格,按價付酬。(典見《隋書?鄭譯傳》)
76 檄愈头风
古代征討時,曉喻敵方及軍民之文告稱檄,常委文章高手為之。漢末陳琳為建安七子之一,初事袁紹,袁紹攻曹操時,曾作檄文之,在敘曹操父祖醜行時,文詞駿利。袁紹敗後,歸曹操。曹操雖責檄文中罪及父祖,但因其才華而不咎既往,委記室,命草擬檄文。陳琳作檄文,草稿先呈曹操核閱。曹操有頭風病,一日正病發,臥床讀陳琳所作,霍然而起曰:“此愈我病。”其文字之動人如此。小說《三國演義》將曹操閱檄文頭風頓愈一事移植為即讀陳琳代袁紹所作檄文,與正史稍有出入。後常以檄愈頭風譽他人詩文之警辟。如唐元稹《酬李六醉後見寄口號》“頓愈頭風疾,因吟口號詩”,即用此典。(典見《三國志?魏書?王粲傳》附陳琳傳裴注引《典略》)
77. 诗肠鼓吹
南朝宋代畫家戴顒,春日攜雙柑鬥酒外出。人問何往,答雲:“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雙柑”,即雙環的大酒壺;“雙柑鬥酒”指遊春所攜酒食,後來演化為遊春代詞。而“詩腸鼓吹”即指黃鸝的鳴聲可激發人的詩思。(典見《雲仙雜記》引《高隱外傳》)
78.力透纸背
顏真卿為著名的書法家,其《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中,稱讚張旭的書法:“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功成之極矣。”故後以“力透紙背”形容書法遒勁有力。又用以形容詩文立意深刻,造語精警,如清趙翼評陸遊詩:“意在筆先,力透紙背。”(典見《顏魯公文集》及《甌北詩話》)
79. 夭桃秾李
《詩經》中詠男女婚嫁之詩歌極多,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詩中以桃花茂盛豔麗的色澤,比喻年輕女子的貌美,並預祝女子嫁後必將給夫家帶來幸福。又如:“何彼穠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穠”,繁盛之意。詩言周王之女下嫁齊侯之子,新人光彩照人,有若桃李之花。後因以喻少年俊俏的新郎新娘。如唐張說《安樂郡主花燭行》:“星昴殷冬獻吉日,夭桃穠李遙相匹。”(典見《詩經?周南?桃夭》、《詩經?召南?何彼穠矣》)
80.干卿底事
南唐中主李璟,與中書侍郎馮延巳均工詞,李璟有《浣溪沙》一首,其佳句為“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馮延巳有《謁金門》一首,其佳句為“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日,中主戲謂馮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馮延巳即應曰:“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也。”當時以君臣問答為佳話。後人遂以“吹皺一池春水”或“干卿底事”,用以責人多管閒事。(典見陸遊《南唐書?馮延巳傳》)
81.依样画葫芦
陶彀博學強記,善文詞。在後晉時,已任知制,草擬詔令文書;曆後漢、後周,均居顯職。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驛兵變中禪位,倉促間未有禪文,陶彀在旁,探懷出禪文進呈,說:“已成矣”。太祖以此甚薄其人。入宋,官翰林學士,有人在太祖面前推薦,言陶彀效力甚多,應提拔。太祖笑道:“頗聞翰林草制,皆撿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陶彀知後,乃在翰林院壁上題詩說:“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後人因以“依樣畫葫蘆”比喻模仿套用,因襲他人。清黃宗羲《明儒學案?發凡》中說:“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為真,凡依門傍戶,依樣畫葫蘆者,非流俗之士,則經生之業也。”(典見《東軒筆錄》、《續湘山野錄》、《孔氏談苑》)
82. 取青妃白
唐代古文學家柳宗元主張為文須博採眾長而自鑄偉詞,反對盲目崇古和模擬剽竊,曾針對當時文章流弊言:“世之模擬竄竊,取青妃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而以為辭者之讀之也,其大笑固宜。”妃音配,與配同意;取青妃白,指取青色配白色,比喻東剽西竊,以賣弄文學技巧為能事。清王夫之《論梁元帝讀書》:“況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區區者乎!”也作“抽青妃白”,如金元好問《送詩人秦略簡夫歸蘇墳別業》詩:“昨朝見君臨水句,乃知抽青妃白非詩人。”(典見《柳先生集?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後題》)
83. 覆瓿
西漢揚雄仿《易經》和《論語》,作《太玄》、《法言》兩書。劉歆見之,謂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意即說:“此等作品實為白費精神,如今士人有官祿者,《易經》尚且不能通曉,誰去讀《太玄》?此等書將來只好被人蓋醬罐罷了。”晉代詩人陸機在洛陽,聞左思作《三都賦》,致其弟弟陸雲函,譏笑說:“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覆瓿”與“覆酒甕”,本用以譏笑別人的文章,後常用來自謙作品的不登大雅,無甚價值。(見《漢書?揚雄傳》)
84. 藏拙
南朝詩人徐陵,為當時宮體詩的重要作者,在文壇上與庾信齊名。北齊史家魏收曾收錄所作詩文,編成一集求教,意在借徐陵重名,請其將詩集刊刻傳播。徐陵卻竟將魏收詩集投入江中。旁人問其故,徐陵答道:“吾為魏公藏拙。”意為魏收詩不佳,一旦傳佈,適足自形其拙劣。藏拙即隱藏短處,不以示人。後人常用為自謙之辭。唐羅隱《自貽》:“縱無顯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典見《隋唐嘉話》)
85. 点睛
晉代大畫家顧愷之作人物像,或數年不點眼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媸,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阿堵,猶今吳語“這個”。意思是人體其他部份畫得美一點或醜一點無關緊要,不是畫的靈魂,傳神逼真之處,正在這一點(眼睛)上。他曾在瓦官寺北殿畫維摩潔像,畫終將欲點眼時,對寺僧預言,“此畫一點睛,不出三日,觀賞者畢至,可得百萬錢佈施。”畫像揭幕後,所得佈施錢果然大大超過此數。又相傳南朝梁時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壁上畫龍四條,均不點睛,謂如點睛,龍即飛去。寺人不信,再三懇求。張僧繇點睛後,果然雷電破壁,兩條點睛的龍騰雲飛去。後常以“點睛”比喻行文中神情飛動的警句或文中要旨。(典見《世說新語》、《歷代名畫記》、《宣和畫譜》)
86. 颊上添毫
東晉畫家顧愷之曾為裴楷畫像,頰上添三毛。人問其故,答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觀者經細品,更覺添此三毫神采較為未添時格外生色。後人因以“頰上添毫”喻文章一經潤飾而更為得神,或形容文筆描摹生動傳神。(典見《晉書?顧愷之傳》、《世說新語?巧藝》)
87. 郑家诗婢
東漢儒學大師鄭玄以箋注儒家經典著名,如歷代作為正統的《詩經》讀本“毛詩鄭箋”,即是他的解經之作。他家中的奴婢也耳濡目染,知書識禮。鄭玄曾使喚一婢,因不稱意,準備責打。後者剛要申辯,鄭玄大怒,命人將她推倒在泥地中。另有一婢見之,問道:“胡為乎泥中?”(《詩?鄘風?式微》中句)該婢答道:“薄言往訴,逢彼之怒。”(《詩?鄭風?柏舟》中句)兩婢的一問一答,都引用了《詩經》中的句子。後因以“鄭家詩婢”形容一門風雅,婢僕知書。(典見《世說新語?文學》)
88. 酒脯祭诗
中唐詩人賈島,一生仕途失意,窮愁潦倒。其為詩以苦吟聞名,致力於錘煉而歸於“平淡”,蓋意在矯正當時浮豔的詩風。賈島對平生所作異常珍惜,每年除夕,必將一年所作詩,置於幾案之上,以酒肉為祭,焚香再拜,口中念詞祝禱。祭畢痛飲,長歌而度歲。宋代詩人戴復古《壬寅除夜》詩有句雲:“社陵分歲了,賈島祭詩忙。”(典見《雲仙雜記》引《金門歲節》、《唐才子傳》)
89. 光风霁月
宋代理學大儒周敦頤品行高潔,為世人所稱道。黃庭堅《濂溪詩序》中說:“春陵周茂叔(敦頤)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以天朗氣清時的煦風與雨過天晴後的明月比喻他的品格氣度。亦有用以比喻政治清明或太平盛世。如《宣和遺事?元集》:“上下三千餘年,興亡百千萬事,大概光風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典見《豫章集》)
90. 止(只)谈风月
南朝梁時,徐勉官至左僕射中書令,為梁武帝掌書記,參與朝章儀制及中樞機要的議策,又善屬文,著述極豐。他曾與人夜集,有虞某者亦參與其間,談話中,虞某以謀官事相求,徐勉立即收斂笑容,正色說:“今夕止(只)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當時人都佩服他的清正無私。“止談風月”意即只宜談自然風光及無關緊要之事。後來用作制止別人談當時不宜議論的話題的詞語。(典見《梁書?徐勉傳》)
91. 金谷酒数
晉代石崇,擁資巨萬,富埒王侯。在洛陽西北郊外金穀澗中築園,與達官貴戚遊樂於其中,以豪侈相尚。金谷夜宴之時,往往賦詩述懷,凡不能詩者,按例罰酒三鬥。後便以“金穀酒數”作為宴席上罰酒三杯的代稱。李白《春夜宴從北桃李園序》中,有“如詩不成,罰依金穀酒數”語,即本於此。(典見《世說新語》)
92.《汉书》下酒
宋代詩人蘇舜欽嗜酒,寄居岳丈杜衍家,夜讀時每需飲一鬥,亦不需下酒菜肴。杜衍遣人暗中伺察,當晚蘇舜欽讀《漢書》,讀至張良椎擊秦始皇誤中副車時,拍案嘆惜道:“惜哉,此擊之不中也!”言訖,滿飲一大杯。繼讀至張良投奔劉邦,言“此天以臣授陛下”一節時,舜欽又拍案歎道:“噫,君臣相遇,何其難也!”說罷,又滿飲一大杯。杜衍聞後大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鬥誠不為多也!”後因以“《漢書》下酒”喻文人豪爽及傾心讀書之佳語。清孔尚任《桃花扇?借戲》“且把抄書賜教,權當《漢書》下酒吧”即用此典。(典見《中吳紀聞》)
93.人日鸟
南唐王建封,粗鄙無文,而喜附庸風雅。其族子自他人處得《動植疏》一篇,文中講述經營花草鳥之事。王建封見而喜之,請人抄錄一份。文中有涉及養鴿一段文字,因抄手謄寫錯誤,將“鴿”字分拆成三,訛作“人”、“日”、“鳥”。王建封不辨正誤,以為”人日鳥”即鴿之稱。古來風俗,正月初七為人日。後凡人日宴客時,王建封必在席上具燒鴿一味,蓋以人日食“人日鳥”,恰合節令時宜。時人引為笑談。後因以“人日鳥”比喻無知無識而強作解人。(典見《清異錄》)
94.曲高和寡
戰國末,宋玉為楚襄王文學侍臣,為人譭謗。楚襄王問道:“先生難道有行為不檢點之處嗎?何以旁人頗多議論呢?”宋玉答道:“有人在國都唱歌,開始唱俗曲《下裡》、《巴人》,都城中應和者數千人;再唱高深一點的《陽阿》、《薤露》,都城中應和者數百人;到唱更高深的《陽春》、《白雪》時,都城中應和者不過數十人;乃至唱最高深最美妙的歌曲時,都城中應和者僅數人而已。所以曲越高和者越少。”後世因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行、作品高超,知音難得或難以企及。如三國魏阮瑀《箏賦》:“曲高和寡,妙伎難工。”而“陽春白雪”也成了高雅作品的代稱。(典見宋玉《對楚王問》)
95.斗酒学士
初唐詩人王績,隋大業間舉孝廉,唐朝建國後,王績應高祖征招,待詔于門下省。舊例,待詔每日官府供酒三升。王績性嗜酒,語其弟王靜曰:“待詔雖俸薄,便三升好酒可戀。”侍中陳叔達得悉後,破例將王績的酒增為每日一鬥。王績遂得”鬥酒學士”之稱。(典見《東皋子集?序》《新唐書》本傳、《唐才子傳》)
96. 嘲风咏月
“嘲風詠月”指專寫風花雪月、內容貧乏之作。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至於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白氏《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亦有句雲:“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主張詩文重視現實,為時而作,對“嘲風詠月”之作持貶斥之意。南唐後主李煜為宋降臣後,供職翰苑。宋太宗一日去翰苑,見南唐的舊臣在上而後主李煜在下位,侍臣說:“不能修霸業,但嘲風詠月,今日宜矣。”此時指不修德業,專務文詞消遣而誤大事,含意雖同,而貶斥益甚。(典見《白氏長慶集》、《類說》引《見聞錄》)
97. 名下无虚士
隋文帝開皇四年冬,楊堅派著名詩人薛道衡出使陳朝。古代交通不便,薛道衡到達陳朝首都建業(今南京市)時,已是次年的正月。正月七日為人日,陳朝大臣設盛宴相待。席間,薛道衡應主人之邀,以“人日”為題作詩,開口吟道:“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聞此二句,大臣中有人竊竊私議,嫌其詩意淺拙無文。薛道衡續道:“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兩句表達詩人當時身份、感情和時令,委曲盡致,巧而不纖,實為佳作,滿座為之折,紛紛驚歎:“名下固無虛士!”意即“名不虛傳”,後常以此語喻才學能副其名聲者。(典見《隋唐嘉話》)
98. 六马仰秣
古代傳說:孟子遊說齊宣王,齊宣王不悅,孟子就教于淳於髡,淳於髡認為孟子的言辭沒有吸引力,不能打動宣王。因謂:古時瓠巴操瑟,水底游魚紛紛遊至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正在吃草的馬匹也停止進食,仰頭欣賞。動物尚且為美妙的樂聲所吸引,何況君王?後因以“六馬仰秣”(也有作”匹馬”者,秣,馬食的草料,此處作動詞,食草料;仰秣,意指不食草料而仰頭傾聽)喻音樂的美妙動人。(典見《韓詩外傳》、《淮南子》、《荀子》)
99.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遙深,常人難解,僅鐘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贊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鐘子期歎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鐘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亦指樂曲絕妙。如董解元《西廂記》有“不是秦箏合眾聽,高山流水少知音”句。明馮夢龍編《警世通言》中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小說一篇。(典見《列子?湯問》、《呂氏春秋?本味》)
100.悬梁剌股
戰國時辯士蘇秦,遊說秦王失敗後,形容枯槁,面目黎黑,回到洛陽遭家人的冷遇:妻不下衽(織機),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為此,他發憤苦讀,研究兵書《太公陰符》,夜以繼日。每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最後終以合縱之說,佩六國相印。漢代孫敬,極好讀書。曾編織柳條以寫經書,閉戶日夜誦習。被人稱之為閉戶先生。夜間倦極思睡,以繩索系發,懸於屋樑之上,遇瞌睡低頭,即可被拉醒。後因以懸樑刺股喻刻苦自學。如梁任昉《答陸倕感知己賦》“時坐睡而懸樑,裁據梧而錐幄”,即用此事。(典見《戰國策?秦策》,《太平御覽》引《楚國先賢傳》等)
101. 藜杖吹火
西漢末著名學者劉向,當時稱碩儒。校宮延藏書於天祿閣,專精覃思,廢寢忘食。一日夜間,忽見一黃衣老人,以藜莖杖直扣閣門而入。見劉向暗中獨坐,專心誦書,乃以口吹杖端。一時,杖端火爛然,光耀人眼。老人因用杖頭火照劉向,對向演述不見於文字記載的盤古開天闢地以前之事,並口授以《洪範》五行之文。劉向當即撕下衣帶一一記之。老拂曉方離去,問其姓名,則曰:我是太乙之精,聞金卯之姓(劉也),有博學者,下而觀之焉。後因以藜杖吹火喻專心學問乃得神助。明何景明詩“但求藜杖火,不羨夜明珠”,即用此典。(典見《拾遺記》)
102.乐此不疲
史載東漢光武帝劉秀每日視朝,日落才罷;又常與公卿百官講論經理,夜半方寐。皇太子見其勤勞不怠,曾諫曰:願頤愛精神,優遊自寧。光武帝道:我自樂此,不為疲也。又唐代張文琮酷愛書法,筆不釋手,子弟勸其休息,他說:吾好此,不為倦。後人因稱耽樂其事、不覺疲倦為樂此不疲。(典見《後漢書?光武帝本紀》《新唐書?張文瓘傳》附張文琮))
103.乙夜观书
唐文宗李昂即位後,勵精圖治,企圖依靠李訓、鄭注等過臣,內除宦官專政,外息牛李黨爭。每天朝罷,展讀群書,讀史到昏君讒臣,不禁扼腕歎息;對明君善政,則讚歎推崇。曾對左右侍臣曰:“若不甲夜親事,乙夜覽書,何以為人君耶?”甲夜,指初更時分;乙夜,指二更時分。後遂稱夜讀為乙夜觀書,也稱作乙覽。如劉克莊詩:“學徒誰是單傳者,史稿曾經乙覽無?”(典見《杜陽雜編》)
104. 凿壁偷光
西漢匡衡少年時勤奮好學,因家境貧寒,夜讀無燭。鄰舍每晚點燭,但燭光照不到他家中。於是匡衡鑿穿牆壁,使鄰家燭光照入,以書映光而讀。由於刻苦攻讀,後來他終於成為西漢有名的經學家,以說《詩經》著名於世。漢元帝時還官至丞相,封樂安侯。後世就以鑿壁偷光為家貧苦讀之典,如唐駱賓王《螢火賦》:“匪偷光於鄰壁,甯假輝于陽燧。”唐獨孤鉉並有《鑿壁偷光賦》,稱頌此事。(典見《西京雜記》)
105.升屋读书
南齊人江泌,家貧。他白晝斫木作屐為生,夜間以月光映書苦讀不輟。夜深月影斜移,乃手持書卷就月而讀,甚至因乏已極,竟從屋頂上跌墜,仍複再登。如此積年,學問大進。後齊武帝命他任南康王蕭子琳的侍讀。明人解縉詩:“江郎升屋得升堂。”升堂用《論語?先進》典,喻學業入門。“江郎升屋”即用江泌事。(典見《南史》及《南齊書?江泌傳》)
105.左图右史
唐楊綰少聰慧。四歲時親賓宴集,各舉座中物,包括平上去入四聲者呼之。諸賓未言,綰應聲指鐵樹燈曰:燈盞柄曲,恰合四聲,一座皆驚。及長,好學不倦。史稱其常獨處一室,左圖右史,凝塵滿席,澹如也。形容其案前置滿書藉,沉浸其中,居所滿積塵灰,亦不以為意。後因以左圖右史喻積書盈室,可供研讀。如清龔自珍《阮尚書年譜第一敘》雲“乃設精舍,顏曰詁經,背山面湖,左圖右史”,即用此意。(典見新、舊《唐書·楊綰傳》)
107. 坐拥百城
南北朝時後魏李謐,自幼好學,博覽典籍。平生無意於仕途,日以讀書遊覽山水為樂,屢征不就,閉門絕跡,將家中財產都花在收羅書籍上,並細加審訂刪削,經其手訂的書達四千卷之多。他有一句名言:“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而百城?”意思說:大丈夫只要擁有書籍萬卷,何必一定做南面而坐、管轄百城的長官。後因以坐擁百城喻人藏書之富與愛書的嗜好。(典見《魏書·李謐傳》)
108. 夜咏达旦
顧愷之為東晉時的大畫家,亦工詩文,對藝術的追求往往超出常情,被稱為顧癡,時人以其才絕、畫絕、癡絕為三絕。安帝義熙間,他任散騎常侍,居處與謝瞻(著名詩人謝靈運的族兄)毗鄰。顧愷之常在夜間月下,反復吟詠自己的詩作,謝瞻則常隔牆讚歎稱好。顧愷之見謝瞻賞識,吟詠愈力,樂而忘倦。時至夜深,謝瞻力不能支,昏昏欲眠,為不使顧愷之掃興,睡前特專請一人,代己與顧愷之應答。而顧愷之詩興方濃之時,竟毫不覺察,詠誦達旦而止。此事當時即傳為佳話,並為後世文人豔傳。(典見《晉書?顧愷之傳》)
109.孔壁
漢魯恭王劉餘口吃,不善言辭,性豪奢,肆意大興土木,建樓造殿,廣辟園林。漢武帝時,劉餘下令毀孔子舊宅,以擴建宮室。相傳因壁中有鐘磬琴瑟之聲,入未敢盡毀,其時,匠人在孔宅夾壁中發現《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古文經籍多種,全以先秦古篆書寫。後因以孔壁為收藏經典之所。如元柳貫《尊經堂》詩“濟南耆言出,孔壁發神秘”,明顧清《謁文文山祠》詩“貂蟬不改崖山制,金石惟聞孔壁音”,均用此事。(典見《漢書?魯恭王傳》、《說文解字敘》及《漢書?藝文志》等)
110. 元日花雪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2)元日,花雪降殿庭,時右衛將軍謝莊因事下殿,積雪滿衣冠,回殿奏陳,武帝以為祥瑞,於是公卿並作花雪詩。花雪,即霰,亦即雪前先降下的雪珠,《詩經》中“有先集維霰”之句,《韓詩》解“霰”為“英”,英即花瓣。沈約據以解作“花雪”。宋明帝《帝圖頌》“甘露降和,花雪表年”,梁簡文帝《謝東宮賜裘啟》“地卷朔風,庭留花雪”,均用此典。(典見《宋書?符瑞志下》)
111 立雪程门
禪宗二祖慧可初次參見菩提達摩(中國佛教禪宗創始人),夜間適逢雨雪交加。但他從師心切,不為所動,恭候不懈。至天明,積雪已沒及膝蓋。菩提達摩見其求道誠篤,終於收他為弟子,授予《楞伽經》四卷。唐方幹《贈江南僧》所雲“繼後傳衣者,還需立雪中”,即詠此事。我國古代崇儒,佛家故事流傳不廣,另有儒者立雪故事,則為世所廣傳,即宋代學者楊時事。楊時被尊為龜山先生,通經史,能詩文。早年中進士後調官不赴,遠從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為師。一日往謁程頤,程頤方暝目而坐,楊時與同學游酢侍立一旁。及至程覺醒,二人鵠立多時,門外積雪已一尺。謝應芳《楊龜山祠》詩,有“卓彼文靖(楊時死後諡“文靖”)公,早立程門雪”句,正指此。後遂以“立雪程門”喻尊師重道之誠。(典見《景德傳燈錄》、《宋史?楊時傳》)
112.一字诗
古代文人重視詩文語句的錘煉,常常為了一句一字而反復琢磨,一再推敲。杜甫詩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所謂“呤成一個字,撚斷數莖須”,均極能表明詩人在語言上所下的功夫。晚唐詩僧齊己作《早梅》詩,前四句雲:“萬木凍欲折,孤根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詩成後,自覺尚不滿意,就求教于鄭谷,鄭穀將“數”改為“一”,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穀為“一字師”。後人因稱改一字而使全篇生輝者為一字師。(典見《五代史補》
113. 笔扫千军
唐天寶十四載(755)春,杜甫曾作古風《醉歌行》,安慰落第歸來的從侄杜勤“暫蹶霜蹄未為失”,並讚賞其文章和書法:“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意言其文勢浩翰,章法雄渾。後因以“筆掃千軍”喻書法卓絕或詩文雄鍵剛勁。如元無名氏雜劇《蘇子瞻醉寫赤壁賦》中說:“韓吏部,李翰林,他兩個文施翰墨,筆掃千軍。”(典見《杜工部集》)
114 才高八斗
南朝宋詩人謝靈運以善於刻畫自然景物著稱,是山水詩派的創始者。曾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用一鬥。”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生前封陳王,死後諡號思,故世稱陳思王。他的文學才能,為當時和後世所推重。所以謝靈運在自負的同時,又對曹植作了高度的評價。後人因稱才學出眾者為“才高八斗”或“八鬥之才”。如唐李商隱《可歎》:“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鬥才。”又唐徐夤《獻內翰楊侍郎》:“欲言溫暑三緘口,閑賦宮詞八鬥才。”(典見《南史?謝靈運傳》,《釋常談》)
115. 夺锦才
武則天曾游洛陽龍門,下詔令眾臣賦詩,先成者賞賜錦袍。左史東方虯詩先成,武則天以錦袍賜之。未幾,宋之問詩亦成,武則天吟賞不止,以為宋之問詩高於東方虯,令人將錦袍從東方虯手中奪回賞與宋之問。後人因以“奪錦才”喻指才識超群之士。明高啟《謝賜衣》中“慚無奪錦才”句,用典本此。(典見《隋唐嘉話》《新唐書?宋之問傳》《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116 倚马可待
東晉時桓溫率部北征,參軍袁虎隨行。袁虎因故失去桓溫信任,被免去參軍職。時軍中需發佈緊急文書,一時無人擬草,桓溫宣袁虎前來,令他倚在馬前立刻寫出。袁虎手不輟筆,頃刻立就,共寫了七張紙,洋洋灑灑,觀者無不驚歎其才,連桓溫也頻頻點頭稱賞。後因以“倚馬可待”喻文思敏捷。如李白《與韓荊州書》:“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典見《世說新語?文學》)
117 七步成诗
三國時傑出詩人曹植,自幼富於才華,曾深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同母兄曹丕稱帝后,挾嫌猜忌,時加迫害。曹丕曾命他于七步中作詩,不成則行大法,曹植應聲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詩中以“煮豆燃萁”為喻,指責曹丕手足相殘。曹丕聽後深為慚愧。後因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逼,又以“七步成詩”稱人的文思敏捷。(典見《世說新語?文學》)
118.八叉成诗
晚唐詩人溫庭筠,詞藻豔麗,與李商隱齊名,世稱“溫李”。唐代科舉重視詩賦律對,溫庭筠每入試作賦,只須叉手(兩手相拱)沉思八次,即可吟成八韻,故而人稱“溫八叉”。另說溫庭筠應試時,從不起草,往往雙手籠袖憑幾,一吟即成一韻,故稱為“溫八吟”。後人即以“八叉”喻才思敏捷。明解縉《贈虞生》詩“文章倚馬待,詩句八叉成”,即用此典。(典見《北夢瑣言》、《唐摭言》、《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119. 击钵催诗
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雖為皇室親貴,卻禮才好士,常在夜間邀集才人學士歡聚,飲酒賦詩,刻臘燭限時成篇,規定燭燃一寸,詩成四韻。時蕭文琰、丘令楷、江洪等人在座。蕭文琰以為燒寸燭吟四韻並非難事,就與丘、江二人改為擊銅缽催詩。缽聲一止,詩即吟成。後因以“擊缽催詩”喻詩思敏捷。宋陳師道有“登高能賦屬吾儕,不用傳杯擊缽催”句,即用此典。(典見《南史?王僧儒傳》)
120.长安居大不易
白居易是唐代卓越的大詩人,他年青時期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為了找名人揄揚、引薦,曾經攜詩卷,拜謁前輩詩人顧況。顧況見名刺,上書“白居易”,蹙眉作諧語道:“長安百物昂貴,居大不易。”旋展讀詩卷,其第一首為《賦得古原草送別》,起四句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詩句質而不俚,形象鮮明,富於哲理。顧況不禁大為贊許,笑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老夫前言戲之耳。”從此大為推薦延譽,白居易因之聲名大振,不久考取了進士。(典見《幽閒鼓吹》、《唐摭言》、《唐才子傳》)
121.探骊得珠
驪珠,古代傳說長於驪龍頷下,而驪龍又遨遊於九重深淵之下,甚難獲得,故價值連城。唐代中葉,元稹、劉禹錫、韋楚客等到詩人白居易家聚會,約定各賦《金陵懷古》一首。劉禹錫先成,於是白居易說:“四人探驪,子先獲珠,所余麟角何用?”於是三人均棄筆罷作。後遂以“探驪得珠”比喻吟詩作文能得命題精蘊。羅隱《謝鄭長官啟》“鏤筆才清,探驪介重”,即用此典。(典見《莊子?列禦寇》、《鑒戒錄》、《古今詩話》)
122.压倒元白
唐寶曆間,宰相楊嗣複在第宅大宴賓客,文士畢集,詩人元稹、白居易也被邀出席。席間,賓主賦詩唱和。眾賓客詩均已成,惟楊汝士苦苦構思,完篇最遲。其詩曰“隔坐應須賜禦屏,盡將仙翰入高冥。文章舊價留鸞掖,桃李新陰在鯉庭。再歲生徒陳賀宴,一時良史盡傳馨。當年疏傅雖雲盛,詎有茲筵醉醁醽!”元、白覽後大為嘆服。楊汝士宴罷歸家,向家人大聲曰:“我今日壓倒元、白。”後人因稱作品超過當時名家為“壓倒元白”。宋人筆記載:范仲淹與章岷同賦詩,章詩先成,范仲淹覽後歎曰:“此詩真可壓倒元白矣。”蘇軾《和秦太虛梅花詩》中有“西湖處士骨應槁,只有此詩君壓倒”句,亦用此典。(典見《唐摭言》)
123·马迟枚速
西漢著名文學家枚乘之子枚皋,曾侍梁恭王為郎。後到長安,為漢武帝文學侍臣,枚皋不通經書,詼諧調笑,甚得武帝寵倖。常從武帝東,獵射嬉遊之際,帝每有所感,即命其作賦。枚皋才思敏捷,受詔即成,所賦甚多。同時大文學家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故所作少而佳於枚皋。梁代張率奉命作《待語賦》,梁武帝讀後贊道:“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謂兼二子于金馬矣!”金馬,漢宮門名。後因以“馬遲枚速”、“馬工枚速”或“馬遲枚疾”,喻文人才性各異。
124.擅场
後漢張衡曾作《東京賦》,賦雲:“秦政利觜長距,終得擅場。”以鬥雞場喻嬴秦以強勝弱,併吞六國,專拒一場。“擅場”一語,後遂引申為技藝才幹高超出眾,壓倒全場之意。如杜甫《冬月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畫手看前輩,吳生遠擅場。”言吳道子之繪畫造詣出眾超群。唐駙馬郭曖,曾邀集文士聚宴,大曆十才子中之李端、錢起均在座。李端最先成,眾人稱妙,推為最工。時唯錢起不服,疑為預先有準備,要求李端以其姓“錢”位元組為韻,即席再賦一首,李端援筆立成,較前所賦更工。郭曖遂奉名馬、金帛等為酬,時人皆稱是李端擅場。以後詩文評中,擅場一語,尤為習見。(典見《文選?二京賦》,《唐國史補》)
125. 腹稿
初唐詩人王勃,少年時即有才名,後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被稱為初唐四傑。王勃詩風清新,為文也沉雄博麗,冠絕一時,著名的《滕王閣序》就是他的膾炙人口之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更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傳說他寫文章,先把墨磨好,再以被子覆面臥床,然後起而疾書,文不加點,一氣呵成,時人謂之腹稿。後常稱下筆前的構思為“腹稿”。清趙翼《不寐》詩:“老來無寐夜景清,聊營腹稿待天明”,即用此典。(典見《唐語林》《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126.胸有成竹
北宋大作家蘇軾不僅詩詞文賦與書法各臻絕境,其繪畫亦卓爾成家。蘇軾之作畫,師法于其表兄湖州畫派開山人文同。文同字與可,以繪墨竹名世。蘇軾既師法文同,故深悉其畫竹之真諦,曾評繪竹之法,“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複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後遂以“胸有成竹”喻下筆或作事之前心中先須有完整概念,成為常用口頭語。清沈德潛《說詩照會語》雲:寫竹者必有成竹在胸,謂意在筆先,然後著墨也。即論此事。(典見蘇軾《文與可畫筼簹穀偃竹記》)
127.口吻生花
唐著名詩人張祜,以擅作宮詞為世所稱。其《題金陵渡》絕句“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頗為時人傾賞。張祜平素作詩專心致志,耳目不旁鶩。當其苦吟覓句時,妻子家人進言全不答應。妻子責怪,張祜答道:“吾方口吻生花,豈恤汝輩?”後因以“口吻生花”喻吟詩得意,靈感方來。(典見《雲仙雜記》卷五所引《白氏金鎖》)
128.目送手挥
魏晉之際著名文學家嵇康所作《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之十四中,句雲“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目送歸鴻”,指眼睛追隨天空中的飛鳥;“手揮五弦”,指揮動手指彈琴。後因以“目送手揮”比喻寫作詩文書畫時的從容盡意,得心應手,妙意雙關。清人王士稹評作詩雲“手撥五弦易,目送歸鴻難”,語即出此。(典見《嵇康集》)
129. 掷地有声
東晉文學家孫綽以文才著稱,曾作《遊天臺山賦》,辭致精工,寫成後示友人范榮期,自詡:“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范榮期初猶不信,開卷披覽,每念至佳處,就讚歎說:“應是我輩語!”後因以形容辭章優美。如唐李嶠《賦》詩:“乍有淩雲勢,時聞擲地聲。”又以擲地稱人的才華之高,如宋王禹偁《重修山廟碑》:“慚非擲地之才,有玷他山之石。”(典見《世說新語?文學》《晉書?孫綽傳》)
130.良金美玉
唐人張說與徐堅論文,嘗謂:“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之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用“良金美玉”比喻文辭的精美,也有比喻人品出眾的。如唐徐夤《避世金馬門賦》:“豈異嚴霜降處,難傷夫翠竹青松;烈火焚時,不損其良金璞玉。”又如,《宋史?黃治傳》述宋孝宗語雲:“卿如良金美玉,渾厚無瑕。”或作“精金美玉”,如宋代文豪蘇軾《答謝民師書》“歐陽文忠公常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均用此典。(典見《舊唐書?楊炯傳》、《新唐書?王勃傳》)
131.洛阳纸贵
西晉作家左思,以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初不為時人賞識。後來左思攜此拜見當時的名士皇甫謐,皇甫謐閱後大為稱賞,親自為之作序,張載、劉逵也為《三都賦》作注,張華把左思譽為東漢著名辭賦家班固、張衡一流人物。班、張諸人均是當時文壇領袖,左思因此聲名大振,他的《三都賦》也為豪門富家爭相傳抄,京都洛陽一時為之紙貴。後人因常以“洛陽紙貴”形容文章的廣泛傳播或被人推重。元稹《和觀放榜詩》中的“都中紙貴流傳後,海外金填姓字時”一聯的上句,即用此典。(典見《世說新語?文學》、《晉書·左思傳》)
132.一字千金
戰國末年,秦相國呂不韋秉政,有家僮萬人、食客三千。他命門客各著其所聞,彙集為《呂氏春秋》一書。書成,呂不韋令公佈於咸陽城門,同時懸千金于其上,聲稱有能增刪一字者,賞千金。西漢時,淮南王劉安撰《淮南子》,亦仿效此法,懸千金以徵求意見。後代遂以“一字千金”喻文學作品或書法的造詣深湛。如梁朝詩歌理論家鐘嶸的《詩品》,稱讚《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典見《史記?呂不韋列傳》)
133. 自出机杼
北魏車騎大將軍祖瑩,聰明好學,八歲便能誦讀《詩》、《書》。祖瑩讀書每每夜以繼日,父母親怕他積勞成疾,禁止他夜讀。古代燃火不易,祖瑩每藏火於爐灰之中,遣走僮僕,俟父母安寢後,獨自點燈燭夜讀,乃至通宵達旦。祖瑩後以才名拜官太學博士,與名士袁翻齊名。當時人稱:“京師楚楚袁與祖;洛中翩翩祖與袁。”祖瑩為文重獨創,反對模擬剽竊,常謂:“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機杼,即織布用的梭子,是“織造”的代語。後因以“自出機杼”比喻詩文不依傍他人,能別開生面、匠心獨運。(典見《魏書?祖瑩傳》)
134. 黄绢幼妇
東漢邯鄲淳作《曹娥碑》,蔡邕讀之,大加讚賞,因在碑側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曹操不解此語之意。因問記室楊修是否理解。楊修答道:“解。”曹操命楊修且不解釋,容他自作揣測。約行三十裡後始解悟,乃命楊修記於別紙,修解說:“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妙’。外孫,女子也,於字‘好’。齏臼,受辛也,於字‘辭’。所謂‘絕妙好辭’也。”曹操所記亦同。歎說:“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裡。”因“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是“絕妙好辭”的隱語,後人以省文,單取“黃絹幼婦”喻指文辭優美。唐黃滔《和王舍人崔補闕題天王寺》“紫微今日句,黃絹昔年碑”,用典本此。(典見《世說新語·捷悟》)
135. 雕龙
戰國時齊人騶衍善談天地自然之事,雄辯恢奇,頗動人心,梁惠王待以上賓,平原君拂席為敬,燕昭王擁帚掃除而迎,均極為禮敬。稍後有騶奭,采騶衍之術以紀文,甚得齊王嘉賞,命為列大夫,尅高門大屋為居處,以示尊重,以博能致天下賢士之名。國人因頌為“談天衍,雕龍爽”。後因以“雕龍”比喻善於文辭。如《後漢書?崔駰傳贊》說:“崔為文宗,世禪雕龍。”崔駰一家祖孫父子數代為文壇宗主,均以文辭名世。梁劉勰名作《文心雕龍》,亦取此意而命名。明蔡汝楠《寄華鴻山學士》詩:“才邁雕龍客,心齊失馬翁”,也用此典。(典見《史記?孟子荀卿傳》)
136. 雕虫篆刻
西漢揚雄長幹辭賦,曾獻《甘泉》、《河東》、《羽獵》、《長楊》四賦于成帝。至晚年,悔其少作。他在《法言》一文中稱辭賦是“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的劣作。雕蟲篆刻,指“秦書”八體中的蟲書、刻符二體,為童子初學所習課目,故揚雄稱為“童子”之業,用以比喻雕章琢句是小技末道。後人貶斥辭賦,或表示自謙,亦常用“雕蟲小技”一詞。如李白《與韓荊州書》中,即有“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語。(典見《法言?吾子》)
137.屋下架屋
東晉庾闡字仲初,作《揚都賦》,呈給當時掌政的庾亮。庾亮因與庾闡是親族,為了抬高這篇賦的身價,就說它可與漢代張衡的《兩京賦》、西晉左思的《三都賦》妣美。經他一推崇,人人競寫,京都為之紙貴。文學貴在創新,而《揚都賦》不過是摸仿之作,並無新意。因此謝安譏笑說:“此是屋下架屋耳。”同時人王隱也以“屋下架屋”評揚雄《太玄經》,譏其摸仿《易經》。故後人常以“屋下架屋”比喻事物的摸仿或重複。如《顏氏家訓序》:“魏晉以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效,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典見《世說新語?文學》)
138.傍人门户
宋代文學家蘇軾喜戲謔,曾述一寓言雲:桃符與艾人爭執,桃符仰視艾人而罵曰:“汝何等草芥,輒居我上?”艾人俯而應說:“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爾?”桃符怒,紛然不已。門神解之說:“吾輩不肖,方傍人門戶,何暇爭閒氣耶?”桃符為古代懸於門上避邪的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四字,為後世春聯的前身,每年元旦更換。艾人為端陽節避邪之物,以艾草作成。端陽為五月,一年已將過半,故艾人譏桃符“已半截入土”。門神為門上驅邪之物,三者均著於門戶,故說“傍人門戶”。世指學問文章無獨立見解,詩文無獨創風格,追隨他人,不能自成一家者為“傍人門戶”,詩文評論中常用之。(典見《東坡志林》)
139 余音绕梁
古代傳說:韓娥善歌,曾東行至齊,因中途斷糧,在雍門賣唱乞食,人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餘音繞梁”,迴旋不散,後遂用以讚揚歌聲之美妙動聽,使人難忘。晉張華《博物志》卷五作“余響繞梁”。唐羅隱《中元夜泊淮口》詩“欹枕正牽題柱思,隔樓誰轉繞梁聲”,用典本此。(典見《列子?湯問》)
140.结草衔环
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報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傳統美德。成語“結草銜環”的典故不僅向我們講述了成就這美德的兩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還告訴我們“善有善報”是一亙古不變的天理。
“結草”的典故見於《左傳.宣公十五年》。西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交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撕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所俘,使得魏顆在這次戰役中大敗秦師。
晉軍獲勝收兵後,當天夜裡,魏顆在夢中見到那位白天為他結繩絆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說,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沒有讓她為你父親陪葬的那女子的父親。我今天這樣做是為了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來,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無兒子的愛妾。魏武子剛生病的時候囑咐兒子魏顆說:“我死之後,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對魏顆說:“我死之後,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後,魏顆沒有把那愛妾殺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魏顆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昏亂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據父親神智清醒時的吩咐。”
“銜環”典故則見於《後漢書·楊震傳》中的注引《續齊諧記》,楊震父親楊寶九歲時,在華陰山北,見一黃雀被老鷹所傷,墜落在樹下,為螻蟻所困。楊寶憐之,就將它帶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給它喂飼黃花,百日之後的一天,黃雀羽毛豐滿,就飛走了。當夜,有一黃衣童子向楊寶拜謝說:“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並以白環四枚贈與楊寶,說:“它可保佑君的子孫位列三公,為政清廉,處世行事象這玉環一樣潔白無暇。”
果如黃衣童子所言,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四代官職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們的美德為後人所傳誦。
後世將“結草”“銜環”合在一起,流傳至今,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原文』
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於輔氏。壬午,晉侯治兵於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及洛,魏顆敗秦師於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餘,而所嫁婦人之父也 用先人之治命,餘是以報。」 (《左傳.宣公十五年》)
續齊諧記曰:“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於樹下,為螻蟻所困。寶取之以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以白環四枚與寶:‘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矣。’”(《後漢書·楊震傳》)
来源:诗联双修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