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2-27 17:25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西半中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9 19:55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西半中村
  西半中村位于临朐县城南13公里,辛寨镇政府驻地东北2.5公里处,冶(源)伦(家埠坡)公路从村北穿过。东北与段家庄村相邻,西与新张庄村接壤,东与东半中、东南与王家西圈村隔河相望。聚落西高东低,主街南北向。
  明初,尹姓自今城关街道大狮子口徙此立村,因村东丹朱冢年久被丹河水冲去半边,得名半冢。后冯、陈姓迁入。东半冢立村后,更名西半冢。清康熙四年(1665),窦廷卿从今东城街道窦家洼村迁入。清同治六年(1867),高姓从今城关街道三元村迁入。尹、冯、陈姓或衰或徙,村名演为西半中。全村共2姓,窦氏930人,高氏29人,共248户,均为汉族。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仁寿乡小山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七贤区小山社;1930年属第二区小山乡;1945年1月,属临东县盘阳区;8月,临东县撤销,盘阳区复归临朐县,属之;1952年属第三(盘阳)区丹河乡;1956年属辛寨区丹河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属辛寨乡;同年9月属辛寨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镇),属辛寨镇;1993年划归卧龙镇;2007年卧龙镇并入辛寨镇,属之。
  全村有耕地659亩,境内多为褐土和棕壤,其中岭地60亩,俗称西岭和西北岭。原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有小麦、玉米、高粱、地瓜、谷子、大豆等。1981年,大队520亩小麦平均单产300余公斤,现单产500公斤以上。
  1982年将土地全部承包到户经营,人均0.61亩。1987年实行两田制,全村口粮田659亩,承包田85.6亩。1999年实行土地延包,全村留有5%的机动地,用于人口找补,其余全部分配到户,人均0.579亩。户户都有菜园地,以种大白菜、土豆、芸豆、茄子、大葱、大蒜为主,满足日常生活用菜。1999年、2000年响应镇政府号召,大力发展大棚葡萄,建起葡萄大棚30多个,面积30多亩。后因土壤、管理、效益等原因,全部拆除,改种玉米、小麦。
  村东临丹河,河水常年不涸。1955年,在村干部的带领和窦湘清的技术指导下,村民自力更生截潜流、修水渠、建扬水站、打机井,几十年坚持不懈大搞水利建设,全村80%土地得到灌溉。
  1965年, 结合兴修水利,大力开展以改土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将全村200多亩坡地统一进行治理,全部整成畦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1996年,全县实施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在村北、村东耕地内修建东西田间路3条,南北路2条,宽10米,总长2500米以上。
  工商服务业以橡胶制品、建筑、运输、农田耕播、日用百货销售为主,从业者100多户。2003年,窦浩然在卧龙十字路口建设超市1座。
  村人经济意识强,早在1965年就成立建筑队,后逐步发展到百余人,技术力量及规模全县可数,1978年,辛寨建筑公司成立,人员全部归属建筑公司。1972年,村先后建起水泥管厂、压瓦厂、沥青纸厂,1979年后,逐步建起橡胶厂、纺织厂、合线厂、蓬布厂、蛭石厂等,成为全县屈指可数的经济强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创业先进村,改革开放后,企业由个人承包经营。现有企业5家,其中窦锋坛创办的山东瑞星塑胶有限公司、窦凌然创建的潍坊胜泰橡胶有限公司效益较好。
  全村有轿车、面包车等各种车辆48辆,拖拉机7台,粉碎机6台。
  村民吃水原以各户院内小水井为主,1978年,在村东打1眼深井,铺设输水管道,全村吃上自来水。2002年,铺设1500多米输水管道,全村吃上县自来水公司的自来水。
  1975年冬,全村通电,户户用上电灯。现90%以上的户看上彩电,购买洗衣机160台,冰箱210台,空调、电脑等现代化电器日渐增多。
  1976年,进行新村规划,住房及大街整齐有序,户均建筑面积130平方米,现规划户均面积达到200平方米,院落更加宽敞,民居更加舒适。2005年,投资18万元,将宽6米、长1000米的南北大街,全部水泥硬化,改善了交通条件。
  清末民初,村有1处家庭学堂,教授本家子弟。1938年,建起小学,校舍3间,1951年又新建3间,校舍达到6间,共设四个班级,复式教学,新张庄、东半中等村少年在此校学习,学生近百名,教师2人。1973年,新建小学1处,校舍、办公室18间,在校学生200多人,教师6人。1983年,西半中村、新张庄村、段家庄村、孔家庄村联合在村北建小学1处,校舍、办公室共21间,学生200多人,教师10人,2004年该校撤销,学生全部到卧龙镇中心小学读书。
  据窦氏族谱记载,清朝中后期有举人窦毓聪,贡生窦珙,秀才窦廷卿、窦珫、窦玿、窦珦、窦其钸、窦其釪、窦文伦、窦文云、窦栻、窦继勳、窦肇基11人,其中窦毓聪曾任费县训导,窦廷卿举乡饮介宾,窦珙举乡饮撰宾、敕授修职郎,窦文溥举乡饮介宾、奏准钦赐七品顶戴荣身。
  解放后,全村考出本、专科学生80人。在外人员名者有:窦乐智、窦肇然、窦月林、高清涛、高清海、窦卫坛、窦业然、窦国杰、窦乐亭、高清彬等。
  1962年,村设卫生室,配医务人员2人。1996年新建卫生室10余间,医务人员4人,全村农户全部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村人素喜文艺,文化活动活跃。20世纪七八十年代,高清波、窦乐升等牵头组织群众排演吕剧,在本村及周边村演出,获得群众好评。窦乐善、窦培永等牵头组织年轻人成立舞龙队,主要在春节等节日期间演出。
  2003年,全村遭遇百年不遇的雹灾,葡萄园及农作物遭到毁坏,中共潍坊市委副书记郑金兰带领有关部门,到现场察看灾情,指挥抗灾救灾工作,镇、村干部奋战在救灾一线。
  明代,各地设驿站,有水驿、马驿和递运所;又置急递铺传送公文。明嘉靖年间(1522~1566),临朐县城设总铺,下设伴冢(半中)、笼(龙)诜等12个铺,有铺司兵32人。
  清光绪《临朐县乡土志卷之八》载:“半冢庄西旧有观音寺,今废”。
  供稿 窦乐玉
  说明:村志资料节选自2012年《临朐村镇志略》,错、漏在所难免,请读者见谅。如发现问题,可与村中供稿者联系沟通。特此说明。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