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2-27 17:28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大店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9 19:56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大店村
  大店村位于临朐县城西南11公里、冶源镇政府驻地西北15公里处。东邻西小章村,南近五井镇下五井村,西与五井镇泉水崖村隔沟相望,北与巩家桥村和城关街道小庄子村接壤。仲(济南仲宫)临(朐)公路自村东经过,交通便利。由大店、小店、石灰窑子3个自然村组成,现已连为一体。
  大店村,明初,石、李2姓立村。正德年间(1506~1521),聂姓化南自临朐城北关迁入,因处交通要道,开店规模大而名。后石、李姓徙。现有聂、刘、高、谭、马、王、宋、商8姓,以刘、高两姓人口为多。
  小店村,明弘治年间(1488~1505),周姓六世祯,自今东城街道大周家庄迁此定居,开店为业,后大店开业,因南邻大店,故取名小店。现有周、马、谭、吴、高5姓,以马姓人口为多。
  石灰窑子村,明成化年间(1465~1487),谭姓自今城关街道大谭马庄析居立村,取名谭家大崔。后因村民多以烧石灰为业,建有石灰窑数座,习称石灰窑子。村西南1公里处,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文化遗址。现有谭、崔、张、王4姓,以谭姓人口为多。
  全村390户,1430人,均为汉族。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礼让乡小崔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五井区小崔社;1930年,大店、小店属第五区宝积乡,石灰窑子属太平乡;1945年至1952年,划归益都县方山区民主乡;1952年6月划回临朐县,属十一(纸坊)区民主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属杨善乡,9月属杨善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镇)后,属杨善乡;1993年,杨善乡撤乡建镇,属杨善镇;2007年9月,杨善镇合并到冶源镇,属冶源镇。
  1956年,由大店、巩家桥等8个自然村,成立胜利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由大店、小店、石灰窑子、小张家庄,组建小店生产大队。1984年队改村时,4自然村各成为独立行政村。1993年,大店、小店、石灰窑子3村,合并为大店行政村,小张家庄划归巩家桥行政村。
  村处丘陵地带,有耕地1180亩,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数年份靠天吃饭,粮食亩产只有50余公斤,人民公社时期也只有150多公斤,人们生活艰辛。每到春天,村民结队到昌乐等地,用小麦换地瓜干食用,1斤小麦可换2斤多瓜干,以求吃饱。70年代中期,整地改土、兴修水利,高低不平的丘陵地变为层层梯田,粮食产量成倍增长。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30年,国家对农业投入不断加大,粮食亩产增加到千公斤左右。
  村有植桑养蚕传统。20世纪40年代,设桑市,芒种前后,赶桑市者络绎不绝。70年代,因整地改土,桑树逐年减少,养蚕亦减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养殖业逐步兴起。现有鸭、蛋鸡、猪、奶牛等养殖户80余家,年养殖收入近百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二三产业兴起。现有民营企业10家,主要从事食品和毛毡加工。有油坊3处,红炉2处,运输户10家,日用百货门市3处,饭店1处,维修部2处。在外务工人员350人,年人均收入万元以上。
  1965年,全村通电,为使用高压电较早村之一。1988年,大店村始行新村规划建设,小店、石灰窑子村相继铺开,房屋多为砖木结构。2007年、2008年,在政府扶持下,自筹资金近百万元,硬化村内大街13条,总长3500米,安装路灯35盏。2008年,全村用上自来水,生活质量大为提高。
  20世纪30年代,大店村、石灰窑子村各设学堂,后因战乱停办。1950年,在石灰窑子村设立初级小学,为一至四年级复式班。1968年,小店大队在大、小店村之间,建土木结构学校,学制5年。1968年,增设初中班;1971年,初中班合并到巩家桥联中。1984年,村民集资在石灰窑子村东,新建砖木结构校舍;1997年,因学生减少,并入巩家桥小学。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村中升入本、专科院校者82人。
  1945年前,大店村设中药铺,有中医先生1人。1960年,大店村设卫生所。1968年,实行合作医疗,有赤脚医生3人,后杨善医院到村设卫生室,有医务人员3名。现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941年至1943年临朐“无人区”期间,大店村弃家逃荒要饭、闯关东40多户,被抓壮丁17人。
  解放战争期间,有16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7名民工随解放军支援前线。
  姜金礼(女,1908—1947),石灰窑子村人。20岁时,丈夫去世,独自抚养一子。1938年日军侵占临朐后,儿子被抓去当劳工。1939年,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和中共临朐县委派工作队到村,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战,姜金礼被选为村妇救会长。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自荐并经方山区领导批准,任本村村长。她发动积极分子组成石灰窑子村第一批支前担架队。1947年春,带领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石灰窑子村成为方山区先进村。临朐战役期间,组织担架队、小车队,运送伤员、弹药,带领妇女为解放军烧水做饭。解放军转移后,形势恶化,她不顾安危,掩藏枪支弹药等军用物品,两次越过还乡团封锁线,到傅家峪村寻找党组织传送情报。1947年农历七月,姜金礼被还乡团抓去,妄图从她口中得到共产党组织和掩藏枪支弹药情况。先是利诱欺骗,继用酷刑折磨。姜金礼视死如归,痛骂还乡团,终遭杀害。二次解放后,中共益都县委责成方山区委、区政府,在马家庄召开姜金礼烈士追悼大会,表彰其英雄事迹,为她举行隆重迁葬仪式。
  革命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烈士还有谭汝池、刘新谋、高学文、高凌海、高凌峰。其中,高学文、高凌峰、高凌海父子3人一门忠烈。1982年,高方瑞在部队服役期间,为保卫国家财产而献身,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在外工作的领导干部和企业家有:谭少贤、谭云安、马荣连、马荣义、聂文国、谭汝哲等。
  供稿 谭其昌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