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18 17:06
鄌郚总编

过年

    过年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新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每每临近春节时,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童年时代在农村过年的情景。
    我幼小时特别盼望过年,过年时穿新衣,戴新帽,放花炮,又能吃到白蒸馍和大肉菜。每到天气特别冷的时候,我便依偎在俺娘身旁,一次次地问:“娘,啥时候过年啊?”娘头也不抬只管做她的针线活,不紧不慢地说“快了”。不管俺娘说是还有两个月或还有一个月,或十天半个月,我都会半信半疑地问:“咋还有那么长时间啊?!”俺娘总是莞尔一笑,轻轻点一下我的额颅,或拍拍我的脑袋,笑眯眯地说:“馋猫,又想吃白膜肥肉了?!”“又想游灯笼了?!”
    腊八一过,“吵年”的锣鼓一敲,我们一帮不暗世事的碎娃娃一看见大人敲锣打鼓,知道快过年了,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欢天喜地地一遍又一遍地齐声喊叫:“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姐姐娃要花,儿子娃要炮,老婆婆扯条新裹脚,老爷爷买顶新毡帽……” “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跟年集;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炖猪首;年三十,贴对子;三十晚上坐一宿,正月初一乱作揖。”
    那个年代没有针织袜子,农村集市也根本没有卖鞋的,都是自己做鞋做袜。俺娘平时稍有闲空,便和几个姨姨、婶婶们,坐在我家房檐台的“草盖”(玉米皮编织的坐垫)上纳鞋底,做鞋绑,自己绱鞋,到快过年时,俺娘每年都要给家里每个人都做两双新布鞋,做两双三新布袜。为了让全家老幼能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过年,俺娘把拆洗过的衣裤,再用黑色染料加上臭碱在锅里熬煮上色漂染后晒干,然后起早贪黑地为我们缝衣裳,我们多次听到鸡叫几遍了,俺娘仍在昏黄的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呀缝着,我们既欣慰又心痛。
    过年前,我最兴奋的事是和姐姐、哥哥跟着俺爸去5里外镇上跟年集,不光能看热闹,看灯笼,看大人在大红纸上写对子,也能让爸爸给我们买几盒小炮和十几个大炮。如果老爸高兴,还能给我们每人买一碗5分钱的醪糟,或买几个洋糖(水果糖)。然后帮着大人拿点年货,蹦蹦跳跳跑回家去。
    当时在我们贾村原流传着“娃娃爱过年,大人怕花钱”的说法。我的童年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度过的,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基础还十分薄弱,一穷二白,农村大部分人家都比较贫穷。过年时虽然炮竹声声,热热闹闹,穿红戴绿,你来他往,欢天喜地,但在饭菜方面普遍比较简单。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过年能割两三斤肉,买一小把偏粉(粉条),或买一个猪头,再买些白菜、萝卜、大葱、蒜苗、芫荽,就算是很丰盛的了。
    年夜饭也就几碗(盘)凉菜,几碗热菜,以素为主,不过要比平时的饭菜油水大品种多。家里来亲戚后,以茶水招待,午饭为酒席宴,饭前先喝酒,喝的是几毛钱一斤的散白酒。再上几碗凉菜,有凉粉、面皮、面筋,都是白菜、萝卜、红萝卜、洋芋丝、豆芽、菠菜垫底,上面盖一圈薄薄的肉片,或盖上油炸豆腐,犹如一碗碗五颜六色的工艺品 。热菜大都是炒白菜、炒洋芋丝、炒洋葱,伴些红萝卜、黄花、木耳、菠菜之类。每次都要上一碗“稀物”,其实就是一大碗或一小盆大烩菜,把白菜、萝卜、油炸豆腐、偏粉、海带、猪杂碎、喇嘛肉、丸子、新鲜蔬菜烩在一起。主食是蒸馍或臊子面,当时没吃过米饭。
    我们碎娃娃是上不了席面的,亲戚朋友在炕桌上吃饭,我们只能站在外面帮助端菜递饭,或在院子玩耍。白面蒸馍是供亲戚吃的,我们只有吃比 “粑粑馍”好得多的“金裹银”(一层白面一层高粱面)。当时正处在50年代,虽然大家都比较清贫,父母和亲戚朋友都说:“比解放前真是不知好了多少!”因而,各家各户都很满足,也很知足,家家户户兴高采烈,又说又笑,喜气洋洋,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当然,经济宽裕的人家还有凉拌肉、鸡肉、兔肉,炒肉丝、肉片、肉丁、排骨、红烧肉、大肥肉炒豆芽、鱿鱼海参、八宝甜饭、火锅、条子肉、梅菜扣肉和瓶装西凤酒和太白酒。
    过去我们老家有句口头禅;“宁穷一年,不穷一时”。尽管当时大部分人家生活还比较艰难,但过年时都比较舍得花钱。过年的饭菜不仅数量多,品种和质量也比平时要好得多。十分讲究色、香、味、型俱佳;讲究口感酸、辣、香;讲究吃饱吃好,让亲戚朋友和家人满意。
    正月初一黎明,我们碎娃娃和大人一样早早起床,换新衣,戴新貌,放花炮,吃臊子面或饺子。吃完饭,爸爸带我们男孩到祠堂祭祖后,在俺爸引领下,我们姊妹三个,挨门逐户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还要给我们送几个糖果、花生或核桃、大栆,我们喜出望外,笑逐颜开。每次我们不舍得吃,还要给忙前忙后的俺娘留几个。
    无忧无虑的少年时期,我最喜欢跟着俺爸去舅家、姨家、姑家串亲戚,除了吃香的喝辣的外,每家大人还能给我们一两毛钱“垂腰钱”(压岁钱)。碎娃娃和姊妹们还比谁挣的“垂腰钱”多。男娃娃大都用来买花炮,女娃娃大都用来买头绳。从正月初六晚上开始我们一帮不懂事的碎娃娃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挑着各式各样的灯笼,也有拉着的兔娃灯、公鸡灯、乌龟灯,走街串巷,戏耍,追逐,比谁的灯笼好看。如果谁的灯笼烧着了,定会发出嬉笑声、呐喊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商贸活跃,市场繁荣,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平时吃穿和过年已经没有什么差别。当然,年夜饭变得越来越讲究,越来越排场,越来越人性化。无论在家里、酒店或是在农家乐里,餐桌更加丰盛,鸡鸭鱼肉、生猛海鲜,应有尽有。除夕夜有春节文艺晚会助兴,精神文化生活也更丰富多彩。吃饭已不是人们的第一追求,人们追求的是全家团聚的欢乐,追求的是过年的热闹非凡的氛围,追求的是那种难得的放松和愉悦!
    抚今追昔,幸逢新时期,喜迎小康盛世,感慨万千!
    ——容琳写于2018年1月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春节特刊
回复 引用 顶端
位置: » 春节特刊 » 过年过节 » 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