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5-02 08:12
昌乐 刘文安

昌乐乡镇历史文化

   朱刘街道
   朱刘街道位于县境东北端,东邻潍城区,西接城关街道,南界五图镇,北与寿光市接壤,总面积59x7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街道辖46个行政村,12270户,40304人街道办事处设于西魏村西北角,北依王潍路,南不远是胶济铁路,交通便利
   朱刘街道境域是登莱古道的必经之地,夏商时期东夷土着莱国的势力曾经达到这一地区;西周时期,是始封之齐国的势力范围;前汉时期,先属淄川国,后归北海郡剧县;南朝时期,刘宋政权建立都昌县,县治所即在境内都昌村宋代,有朱姓大户在此定居,遂取其村名曰朱留店,后演称为朱刘店;1950年后相继称朱刘区、朱刘公社、朱刘镇,2005年变动为朱刘街道
   悠久的汗青,给这一地区留下了诸如遗址、汉墓、刻字石壁等大量文化遗产
   后于刘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x4至1米经抢救性发掘,先后发现房屋基址、陶窑、坟墓群及瓷具等重要文物其中瓷具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夹砂素面褐陶,均为手制,仅见巨细不同的袋足鬲和极少瓮类器形,是典型的土着夷人文化遗存;另一类后是夹砂或者泥质灰陶,均为轮制,器形规整,陶质坚硬,器类有绳纹鬲、深腹罐,细绳纹和三角学纹簋等,具备殷商晚期、西周早期文化特性,是先进的商周文化进驻这一地区之后的遗存这种现象体现了不本家群之间的交流融合
  汉墓共计20多座,一般封土高大,有独专程域文化特性东圈汉墓,位于村南峨山山顶,高大封土下分布有三座坟墓群和一个车马坑三墓的结构基真不异,均由墓道、甬道和前、后坟室组成墓道为竖井式、方形,底部距墓口约12米,纵向铅直开凿于石灰石之中,修凿整齐,内部采用边长1米、厚30厘米左右的石板逐层封填直至墓口甬道为南北向,连接前后坟室坟室基本为长方形,修凿整齐,地面平整后室三面分布4个耳室,耳室门口留有在原生石上凿出的门槛、门框、门臼,并有木门陈迹车马坑是用未经修整的片石砌成的围栏,呈长方形,南北向,总面积约90平方米三座墓皆被盗掘,但还是发掘出来的了一多量铜器、玉器、石器等重要文物从发掘出来的的镶棺玉板、玉饰件、金缕玉衣片及带有“淄川后府”“淄川北宫”等铭文的文物分析,东圈汉墓应是前汉淄川国某王及后妃的坟墓群,是研究前汉诸侯王葬制的重要资料
   东南庄子石棺墓,位于东南庄子村东南土埠上现已发现两墓其石棺均为长方匣形,石灰片岩质,由前、后堵头,两帮及盖和底组成石棺图象以粗面阴线刻与凹面刻结合雕成,古拙夸张,分布于棺之内外壁内部实质意义有意味宅院的门阙,看家护院的持戟武士,起避邪效用的蟠龙以及长青树、斗兽、豢养仙鹤、人物故事和云气及菱形对角连璧纹等图案此类石棺在全般山东地区尚属初次发现,是汉画像石坟墓群发源及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环节
   朱刘境内多山,雕刻石料丰富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便利用本地石料资源,雕琢磨制出诸如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等造型别致的工具和兵器秦汉时期,嬗变成较为自力的石雕刻行业汉朝是以雕描画像石为主,隋唐时期则是雕刻石像、坟室装饰图案明清往后发展到建材、用具、造像、碑刻等清道光年代里的泰山千佛殿前的对联,潍县城胡家牌坊及十笏园内一些刻石、青州范公亭内冯玉祥记事碑等,都是出自朱刘石雕艺人之手
   1950年后,朱刘石雕艺人应聘参加了首都神州汗青博物馆、群众大会堂和群众英雄记念碑的建设,参与了重要石雕的建造现石雕已成为朱刘的一项重要产业
   城关街道
   城关街道位于县城北端,东邻朱刘镇、五图镇,西连尧沟镇,南、北别离与城南街道和宝城街道接壤东部孤山,兀然耸立,西部大、小丹河自南而北流贯全境总面积31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街道辖28个行政村,29828户,74023人城关街道是昌乐县当局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间   城关街道汗青悠久,龙山文化晚期,系帝尧之子丹朱的封地秦属齐郡,前汉初属淄川国汉景帝中元二年起(前148年)属北海郡剧县(故址在今县城西3公里),南朝时期属都昌县宋建隆三年(662年)设昌乐县,(治于今县城西2公里西店村一带)元朝初废昌乐县设昌乐巡检司,不久恢复设置明初,治所迁直到现在址1948年为城关区,1950年为一区,1955年为城关镇,1958年为城关公社,1984年撤消公社,改成昌乐镇,2005年撤消昌乐镇,改成城关街道
   城关街道有丰富的汗青文化遗产今县当局驻地西约2公里西店村一带,是宋元时期的昌乐县城遗址,今西店村是其时济南通向胶东的官道驿站,其村名即因丹河驿馆(店)而得宋代填词家李清照,由青州到胶东探望其夫赵明诚的途中,曾经在此歇息一夜,并写下《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众姊妹》词一首,抒发了李清照青州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留下了宋元时期昌乐县城处在东西官道的重要实际证明
   今昌乐县城,是明清昌乐县古城时城墙周长2公里,高5x99米,墙顶宽3x66米,基宽8x33米,城外是宽4x11米的护城河城内外主要建筑除规制具备的县衙外,还有卧佛寺、城隍庙、万寿宫、节孝祠、山川社稷坛、文昌阁及文庙、田按察院、阎家巷等众多建筑特色鲜明的院落其中文庙的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名宦祠、乡贤祠、启圣祠、明伦堂、敬德斋、书库、号房、生员宿舍、学官舍,辅助设施有廊庑、桂香亭、敬一亭、泮池等历代多有重建并有碑记,其中《青州府昌乐县重建儒学碑记》,系明礼部尚书、青州籍状元赵秉忠撰文   昌乐城东的草山和孤山,是城关街道辖区也是昌乐县的文化山草山,也称草山子山顶建有七层高塔,东麓是世界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村;西麓是省重点中学昌乐一中昌乐一中,始建于1930年月,60多年来,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神州科学院士刘振兴和刘以训便是昌乐一中结业学生
   孤山(又名首阳山)是昌乐八景“孤峰残照”和“龙洞云开”所在地,也是商朝末期伯夷和叔齐两兄弟的古刹所在地伯夷,孤竹国君之宗子,殷纣之时,曾经“隐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孟子?万章下》)北海之滨,即今昌乐县城东首阳山北的十里堡叔齐是孤竹君次子两兄弟因担当君位互相谦让而同时出奔,投奔西伯侯姬昌后闻周武王灭商而成天下共主,以为是犯上作乱,便到首阳山(孤山)隐居起来,“誓不食周粟”,靠采集野菜维生最终饿死于首阳山中在神州汗青上,伯夷叔齐的气节,受到孔子、孟子、韩愈等驰名人物的赞誉历代朝廷和文人名流倍加推崇夷齐庙始建于南朝时期,位于孤山岳顶,是一有大殿、配房的四合院式建筑,现仅存基址和碑碣每一年农历三月三日是孤山庙会,人山人海,是远近闻名的一大景观   孤山西北距山根不远一带,有汉名流徐伟长墓等十余座汉朝古墓昌乐县文物管理所于1995年清理其中一座,年月属东汉中早期坟室为石室、平顶,建筑面积不足20平方米空间内,描画图象近百幅,内部实质意义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有极高研究价值
   今城关街道还是南朝时期前秦宰相王猛和清康熙朝翰林院修撰、东宫讲官阎世绳的祖居地王猛是前秦天子符坚同一神州北方的重要元勋,被誉为乱世宰相,列入《神州十大名相》一书阎世绳创编的《阎氏家训》,集优异教诲思想和实践之大成其家族持续五世中进士7名,六世及第人22名阎世绳始于的阎氏家族教诲文化学,直到现在仍有重大价值
   鄌郚镇
   鄌郚镇位于县境中南部,北与乔官镇接壤,西与临朐县连接,南邻高崖镇,东连红河镇、朱汉镇镇当局驻鄌郚村全镇总面积91x8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镇辖6三个行政村,12100户,39837人
   鄌郚镇汗青悠久,在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先民就在白浪河、猪河、孟津河等河流两岸建立聚落,繁衍生息西周时期属纪国的郚邑时郚邑的主人是唐尧的后裔,到春秋时期,郚邑便称之为鄌郚清代为鄌郚厂,1948年后为鄌郚区,1958年成立鄌郚公社,2001年改建为鄌郚镇
   鄌郚镇的汗青文化丰富多彩,古文化遗址众多据文物普查,镇西李家庄村发现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和商朝遗址,遗址发现坟墓群、灰坑、红烧土、陶片等遗迹遗物;北张村曾经发现龙山文化遗址,采集到工艺水平先进的黑陶鼎足、罐口沿等遗物;时马村曾经发现春秋时期聚落遗址,发现坟墓群、灰坑、陶片等遗迹遗物遗址均发布为县级重点文物掩护单位
   真观寺位于镇西南4公里的金山据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碑记记载,金山真观寺的修建者为马元禄顺治八年(1651年),马元禄自崂山碧霞洞来到金山,“因见山势明秀,遂化募四方,创成修建”时真观寺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由南楼、北楼、北大殿、王龙观、道舍、膳房等建筑组成院落呈方形,建筑皆为砖石结构、两山起脊、黑瓦覆顶其中北楼5间,基层为“太后殿”,中间塑太后娘娘神像,左右塑9尊侍女,双侧壁上绘神话故事;上层刻木质玉皇大帝坐像,左右各一侍童,东西两壁绘有八位神仙故事南楼3间,基层是“芦姑殿”,木版画彩色绘画芦姑盘坐在莲花座上,四周墙壁绘有花卉图案;上层为关帝殿,木版画关帝正当中端坐,周仓、关平持刀侍立左右,双侧壁上绘魏蜀吴故事彩画院双侧为东西配房,东门外是王龙观,内塑持鞭武将王龙像;院后山顶有大殿3间,塑轰隆神像一尊真观寺四周松波涛涛,风景壮观“”后仅遗王龙观残墙基石及清代募主落款碑和县道会司真观记事碑今朝,一些贵重文物得到了掩护,部旧俗门上贴的神像庙如玉皇大帝楼、太后殿得以修复每一逢农历三月三日和九月九日是这里的香火会,届时,八方信众纷至,或者拈香祈福,或者游览赏胜,一派兴盛的时代景象
   鄌郚西瓜始种于清朝道光年代里1969年引进“蜜宝”新品种,以早熟、皮薄、瓤脆、甜度高而闻名,被列为山东省特产瓜果,脱销国内1983年起进行西瓜品种改良,培育出质量优良的无籽西瓜,被神州特产组委会命名为“神州无籽西瓜之乡”
   红河镇
   红河镇位于昌乐县境南端,东、南与安丘市为邻,西与高崖镇接壤,北与朱汉、鄌郚镇相连镇当局驻红河村全镇总面积106.6平方公里,2005年末辖75个行政村,有网易05户,58208人境内连绵小山约占全镇总面积的70%汶河、红河、清水河、九曲河等多条河流横贯镇域河两岸多为冲积广大平地,地盘丰腴,相宜农作物生长   红河镇汗青悠久,在新石器时代,有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存;夏朝有岳石文化遗存;武王灭商后,其地为姜太公始封之齐国;汉朝建立后,属朱虚县;今后,所隶或者安丘或者昌乐1948年5月,设立清泉区;原属安丘县汶河以北的部门村庄划归昌乐县清泉区,1958年在清泉区基础上成立广大平地公社,1981年改称红河公社;1984年,建立红河镇   红河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境内肖家河遗址,是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直至商文化遗存为一体的聚落遗址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自下而上,依次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堆积、龙山文化堆积、岳石(夏朝)和商周文化堆积曾经采集到足根饰指窝的大汶口文化红陶鼎足,龙山文化的黑陶鼎足、甗、豆盘、白色的陶器鬶残片以及岳石和商周文化的灰陶尊形器口沿、施白彩的尊形器底、菌形盖把钮、实足尖较长的绳纹鬲足、粗短豆把等
  红河镇也是汉朝大型坟墓群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据不纯粹统计,现已在红河村北岭、杜家庄北岭、四海官庄、李家庄子、台东官庄等地发现有高大封土的汉墓20多座据一些老人回忆,日军侵华期间,曾经有日本人坐镇潍坊收购这里的石描画像红河北岭汉墓前曾经立一怀抱幼子的石人,“破四旧”时被炸毁李家庄子汉墓曾经发掘出来的过刻有“车骑出行图”的画像石“”期间,在台东官庄村曾经发现一砖砌墓道,有村民曾经打着“破四旧”旗号,循墓道步入坟室,发现是座大型汉画像石墓
   1985年7月,王家埠村东一大型封土坟墓群被挖出坟室,随落伍行抢救性挖掘,发现是一处大型汉画像石墓,曾经多次被盗,坟室破坏严重,但形制结构比较清楚坟墓群为石室,座东向西,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双室和后回廊组成墓道仅存底部,系在原生土上挖成的平直巷式土道甬道用方格纹长方砖垒砌前室为长方形,后室为方形,用方形厚石板铺地和侧立作壁,用长方形和梯型石板扣合成复斗式顶,跟尾处凿有子母口后回廊为平顶,盘绕后室东、北、南三面全般坟室面积约75平方米坟墓群的画像石分布于门扉、坟室四壁和墓顶,以浅浮雕或者最简单的面线刻技法雕描画像四十多幅除门扉画像面积较小外,其余皆是宏篇巨制,如狩猎图、禽兽游玩图等,其长皆超过3米画像的内部实质意义有车骑出行、巨人甜睡、狩猎、庖厨、宴享等多种,尽皆流利细润,灵动成趣王家埠汉墓是今朝省内所发现的唯逐一座带后回廊的大型汉画像石墓,具备很高的资料和艺术价值
   东汉末代名流管宁和邴原之墓也在红河镇郦道元《水经注·汶水》记:朱虚县东四十里有郚亭城,故县也又东北迳管宁冢东,墓前有碑又东北迳柴阜山北,东有征士邴原冢,碑志存焉”柴阜山,元代《齐乘》称为柴埠,位置即今红河镇东南岭,岭西南李家庄子村北,有3座大冢,其中一座当是管宁冢而邴原冢,据《水经注》记载位置,就在今杜家庄西岭西岭原有大型汉墓原5座,其中一座当为邴原冢
   管宁和邴原,东汉末朱虚县(今昌乐县)人管宁,春秋齐国名相管仲后裔时人评价他“德性卓绝,国内无偶”(清嘉靖《青州府志?遗文》)朝廷屡征不就,被誉为高士,人称独行君子邴原,管宁摰友,少时与管宁一起以品德节操誉满乡里长成后,不附权贵,被誉为“秉德纯懿,志行忠方”(嘉靖《青州府志·隐逸》)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史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