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22 20:53
鄌郚总编

益都县的抗战往事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青州党组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领导英勇的青州人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抗日赞歌,涌现出了当时活跃在益东地区的小型抗日武装——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机智勇敢地袭击日本侵略者,书写出了无数个传奇的英雄故事,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鼓舞了青州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一、组建抗日武装——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
  抗日战争期间,驻守在青州境内胶济铁路以南、弥河以东地区(益东地区)的反动武装,除了黄楼乡南霍陵村据点、谭坊镇状元桥村据点、谭坊火车站据点、杨家庄火车站据点、郑母镇中心村据点、赵坡乡北陈村据点、郑母镇关帝庙村据点的日本鬼子219人、伪军523人外,还有杜华梓的国民党益都县政府的武装,侯耀庭的二十二支队,王葆团的六旅,新编十五旅四团,十七旅六团一部分,共计2000余人。
  1940年春,中共益都县委建立后,县委常驻西南山区,距离敌占区益东平原地区100多里,中间地带多为顽伪和反动道会门所控制,交通极不便利,为了加强武装力量,保卫新生的抗日民主政府,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准备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县委决定,由刘明训同志主持益东地区的工作,并与何子健、陈曰谦等同志组成核心小组。
  刘明训到益东地区后,首先选定群众基础好的吉林村为活动基点,然后与何子健、陈曰谦等同志研究认为首要的任务是组建抗日武装,发动武装抗日。
  当时益东地区的武装力量大都掌握在“民团”和“联庄会”等国民党益都县政府区乡政权手里,也有一些地主家庭拥有部分自卫枪支,要想凭空掌握难度很大,只有设法打进这些组织或利用封建关系搞合作的名义逐步掌握。于是,他们以训练农民抗日为名,向“民团”和几家地主借枪,并分头动员了附近村庄的近200名青年农民和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有些大户人家主动献出了一部分枪支。一支拥有200多人、两支手枪、20多支长枪的抗日武装——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很快组织起来。刘明训亲自兼任大队长。第二游击大队建立后,一面整顿训练,一面以各种形式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发动爱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在全县较有影响的知识文化界人士,向各派武装宣传救国思想,引导他们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来。
  二、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打鬼子的故事
  这支活跃在益东地区的小型抗日武装,机智勇敢地袭击日本侵略者,书写出无数个传奇。
  (一)向“鬼子”借枪
  游击大队队员有了,可是枪支弹药不足。打仗没有武器怎么办?刘明训大队长认为还得向 “鬼子”借。刚好新来的一个队员是郑母村地主家的邻居,向他报告了郑母镇中心村据点、赵坡乡北陈村据点、郑母镇关帝庙村据点的鬼子们不几天就去他邻居地主家蹭一次饭的消息。
  刘明训大队长认为这是向 “鬼子”借枪的好机会。所以一有机会,刘大队长便揣着匣子枪带队员们来到郑母村地主家里,地主一看是鼎鼎大名的刘大队长,便赶紧张罗饭菜,队员们自然不客气,将一桌子鸡鱼肉蛋风卷残云般地吃个光。这边刚吃饱,那边“咚咚”又有敲门的,哨兵过来报“鬼子来了”。队员们的匣子枪都“嗖嗖”地拔了出来。地主立即惊慌失措,挤出笑脸,请刘大队长到里房“喝茶”,意思是让队员们避一下,别在他家打起来。刘大队长也不为难地主,挥挥手,队员们都进里屋“喝茶”。那些鬼子也是来蹭饭的,在仅一墙之隔的两间房里,刘大队长在东屋“喝茶”,鬼子在西屋吃饭。这样遭遇的次数多了后,刘大队长一见鬼子来,不用地主劝,便给鬼子让个地方。等鬼子走后,刘大队长便给地主家留下饭钱,领着队员们跟上去,打鬼子黑枪,缴获枪支弹药,鬼子吃了不少苦头,一听到刘大队长的名子,腿肚子就转筋。
  (二)偷袭日军运输线
  日军控制的胶济铁路,是连接济南、青岛两大城市,横贯山东的运输大动脉,与邯济线一起构成晋煤外运的南线通道,中国北部、西部、南部各城市的货物到达青岛、烟台等港口,必须经过胶济铁路运输线。也是日军武器、物资经海运抵达青岛、烟台等港口的重要疏港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8年1月8日,日军侵占益都后,先后派兵对胶济铁路严加防守,把沿铁路两侧的村庄,组成护路村,强迫农民在铁路两边挖了深7米、宽5米的护路沟。不仅占去了很多农田,而且给铁路南北之间的交通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日军还在胶济铁路沿线和朱良、口埠、郑母、赤涧、大尹等村镇,拆除了大量的民房,到处修筑炮楼、设立据点,派重兵驻守胶济铁路运输线。同时,日军大规模的“清剿”和“扫荡”,给益东平原地区抗日军民带来严重威胁。 (待续 一)(选自《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青州抗战专辑》)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青州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