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5-03 23:40
昌乐 刘文安

安陆农事习俗

农事习俗 
    安陆种植业发韧较早,从城东8公里处夏家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大块烧红土里夹着稻谷壳,表明4000余年前已种植水稻。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农事习俗。
    安陆居民视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之阴晴为一年人畜、庄稼好坏的征兆,据此做出一年生产安排。旧时农业作物以一季稻为主,耕作时序惯例为:惊蛰开犁,清明泡种,谷雨落泥(播种),立夏插秧,立秋开镰。耕种作物时序为七(月)豌(豆)、八(月)蚕(豆),九(月)油(菜),十(月)麦。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生产,提倡种双季稻,有“不下春分种,不插五一(节)秧”之说。栽秧之日,主家丰备酒菜,宴请本族本家尊长和栽秧帮工,谓“吃栽秧饭”。饭后,由主家或插秧能手下田扯第一把秧,谓“开秧门”。在人民公社时期,妇女是插秧的主力军。插秧时出于高兴,也为了减轻疲劳,有唱歌的习俗。俗谚“插秧的酒,割稻的饭”。新谷登场,举行“尝新”仪式,以示庆祝。蒸好一甑新米饭,备办酒肉,祭祀天地、祖先。现在此俗虽废,但“尝新”仍流行,一般以新米蒸发糕,不仅自食,有时还分送亲友。
    安陆农事有“耙锄落地稳,种田为根本”之说。其春耕、夏耘、秋收、冬储的习俗颇多。
    祭土地神  这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认为土地负载人类、孕育万物是神的力量,应该崇敬祭献。旧时各地都建有土地庙,内供有土地菩萨,每逢春节出天行后各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敬土地神。其供品酒、菜、饭、茶一应俱全,焚香、点烛、燃纸、放鞭依次进行。为了让土地神能享用祭物,叩首作揖后,还将供品泼洒在土地庙周围的土地上,认为大地即神,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迎  春  民谚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文化习俗活动,主要以迎春、劝耕,祈求一年农业丰收为主题。立春那天清晨,人们在郊外、田野踏青,有些地方要放鞭炮,意思是用鞭炮驱除阴气,消除虫害,使全年风调雨顺。还有的地方农民每年立春这一天,把耕牛喂饱,在牛鞭子上贴着写有“迎春接福”四字的红纸条,赶牛到田里试耕,俗称“起春牛”,以示今年生产的良好开端。
    播    一般在谷雨节浸稻种(中稻)。插秧前,家家户户要先丰盛地吃一顿,称为“上泥”。
    泼春粪  开春初,农民即开始薅草、上粪。薅草时,男女老少或坐或立,持锄握锹在麦地、菜园间戳沟、锄草,有谈年事的,有说笑的。薅草后即泼粪,俗称“泼春粪”。
    秋秧田  农村每年都要预留下秧田块,起板炕土,同时都有用干牛粪烧田的习惯。次年春暖下秧前,将干牛粪搬至秧田,分堆码放,然后将板渣围堆架起,点燃干粪块,浓烟袅绕,数日不熄,成为春耕一道景观。烧秧田能帮助土壤活化,升温能闷死藏在冻土中的虫卵和杂草种子。
    照地蚕  旧时农作物常受到病虫的危害,无法救治。初春,地蚕蜷伏在麦豆地里,越冬后苏醒,天暖即钻出地面,啃噬作物根茎。正月十五到正月十九,农村都有试灯和到田间烧烟火的习惯。各家即遣儿童手提灯笼,到麦豆地里来回走动,左右照耀,口唱:“举灯笼,照地蚕,一照照个大干净”,直到将麦豆地一厢不漏地照遍,才举着灯笼回家。
    禁青苗  春节过后,春耕生产就要开始,为保护青苗不受畜禽危害,安陆各地都有禁青苗的习惯。由湾间头人或者族长差人鸣锣,宣布自某月某日起开始禁青苗,猪进圈,牛入栏,鸡鸭小心,如有违犯,该如何处置等等。这种保护青苗的措施,至今仍在农村许多地区实行。
    祭神农  安陆人一向有“三月三,上白兆山”的习俗,把农历三月三日作为祭祀神农日。“三月三”古为“上巳节”,古代以干支纪时,将农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节”。每年这天人们聚集野外,举行仪式,祓除疾病和不祥。由于上巳日每年不同,所以到魏晋时就以三月初作为上巳节,后便沿袭至今。三月初三为神农生日,起初是各地杀猪献祭,感谢神农发明农业,教人种田为生,求其保佑人畜平安,作物丰产。后来逐渐演变成赶庙会,规模越来越大。近年,安陆三月三上白兆寺、槎山庙烧香敬神的人都不下数万人。
    薅  草  开春初,农民即开始薅草。薅草时,男女老少或坐或立,持锄握锹在麦地、菜园间戳沟、锄草,有谈年事的,有说笑的。薅草后即泼粪,俗称“泼春粪”。
    开秧门  插秧前,先整好大田,预定栽秧日期,请姑娘、女婿及其他亲戚、邻里等,来突击插秧。下田扯秧,叫开秧门,要放鞭炮,有的还有锣鼓助阵。大田栽秧,一天便可完工,伴以秧歌号子。开秧门要喝栽秧酒:早点,米酒、汤元、糍粑;午点,豆折、面条;早饭中饭,千张豆腐、烘鱼腊肉。早酒适量,午酒尽兴直到晚上。这种换工做活,以食代酬,带有互助性质,农民乐于接受。
    唱秧歌  农民边插秧,边唱民歌。有一田之内,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有相邻几田之间,相互对唱;也有满畈之中,数人领唱,满畈皆合唱等形式。秧歌曲调优美,歌词动人。
    四月八  民间以四月八日为牛生日。耕牛息耕,以鸡蛋、黄酒、糯米饭等喂牛,有备耕之意。
    打泥仗  在栽最后一块秧田,即“了秧田篼”时,大伙集中在一块田里,人多田少,有的人下田栽秧,有的人则站在田埂上逗趣、甚至向田中栽秧的人洒水、摔泥巴,田里的人也向田埂上的人回敬,如此不断嬉闹,直到秧田栽完,说是“越打越发,越闹越收”。田主人还要备丰盛的酒席,招待栽秧的人。
    祈  雨  旧时农村水利设施简陋,一遇天旱,就田干地裂,禾苗枯槁。人们认为起风下雨是神的指使,于是延请僧道设坛诵经礼拜,打醮求神。神坛四周,挂有满屋大幅神像,神坛上摆满经书,点然香烛,由僧道数人边击响器边诵读,哼哼唧唧,煞有介事,朝夕数日而不止。人们都向神坛祈祷,求神降霈甘霖,挽救歉荒。组织打醮的头人,根据各家情况,提出筹款数目,谁出多少,一经他们开口,很少有人计较。
    车  水  工具有木质脚车、手车。脚车由人坐板上,以脚使力;手车由二人套上车拐,以手使力。凡用五人梁(五人脚踏水车)以上的水车车水,就唱车水歌鼓劲。车水歌也是一领众和的形式,紧跟以锣鼓。水车上的人轮流唱,坐杠两端的人敲锣打鼓。
    吃割谷饭  与开秧门、吃栽秧饭一样,吃割谷饭,除有庆丰收的意义外,也是款待酬谢前来割谷的亲友、乡邻。吃食一般,少有讲究,突出的是吃一顿新米。吃割谷饭时要盛一碗新米饭供于神前,表示不忘天赐的好年景。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民俗大观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