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27 13:42
鄌郚总编

潍县陈氏名人小传

  陈尚志小传
  陈尚志,字素贞。贡生出身,考授州同,相当于六品顶戴。
  他在潍城陈大观家族中属于九世祖陈三奇的宗支,与陈三复(陈官俊的先人)一支,是最为兴旺的两大主脉。他生于康熙十二年,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673——1756年),享年84岁。
  陈尚志早年开办私塾以教书为生,对于求学的贫困士子,经常给予接济,后来他看到很多读书人并不能科考通达仕途,反而在年复一年的苦读中落得一贫如洗。所以后来干脆停办私塾从事经商。他虽然是一个不工于心计的人,但做起生意来却总是能够大把盈利,好象有神灵在暗中相助。经过多年经营后,家里变得非常富裕。
  陈尚志也是一个好施舍、慷慨大方的人,县城中凡是有大型建筑工程,如修补加固城墙西北角、修建学宫、修建文昌祠等,多靠他积极倡导士绅们捐钱,凑足银两。所以当时的两任县令赖光表和郑板桥都非常器重他,县内的一些大型民事活动也往往请他出面募捐集资。
  陈尚志在潍城陈大观族谱中列十二世,他有三个儿子:汝泰、汝禄和汝梅。陈尚志在清初康乾盛世中生长,当时的中国经济全面恢复发展,他既继承了祖业,又善于经营,是陈氏家族发家最早的一支,他的住宅在城里仓巷子路西,也就是县衙的西侧。
  发家后,他在住宅后院修建起一座号称"半亩园"的小花园,园内建有听雨楼、楫青轩,轩外有一座小亭,四周镶嵌着五彩玻璃;亭下有小溪流水,溪上横架小桥;亭子中柱上刻有一幅对联:"秋水绿无际,夕阳红到楼。"花园小巧玲珑,景色如画,是他晚年怡心养神的静养之所。乾隆后期,半亩园及宅院传给他的长支曾孙陈迪聪。迪聪经常邀请当时的进士韩梦周、高守训、刘济川等名人学者在园内聚会,饮酒写诗。
  陈尚志的小儿子陈汝梅是他七十多岁所生,从小悉心照料培养。汝梅字岭南,号艺园。乾隆九年生,道光四年卒。贡生出身,嘉庆六年候选州同加三级,敕封徵仕郎、光禄寺典薄,也是六品顶戴。
  陈汝梅七十多岁去世时,是尚志一脉的鼎盛时期,族人为了讲排场,逼迫其后代为他隆重殡葬,为举办丧事一次花掉十三万七千两白银,因此,世人称其家为"十三万七陈家".这一宗支因典房卖地、凑足丧葬银两而元气大伤。清末进士陈蜚声是这一脉的后人,陈蜚声是光绪十七年举人,光绪三十年进士,任礼部祠祭司员外郎改补典礼院恩恤科科长。清政府垮台后,他靠教学和卖字为生,是有名的书法家。民国时期,编纂《潍县志稿》时,陈蜚声被县志局聘请为总纂,是一位生不逢时的清贫学者。
  陈尚志的孙子有:阳敷、阳和、阳旭、阳舒等。其中陈阳敷住在城内北马道。乾隆后期,他在住宅西院辟建了一处名叫"叠石山馆"的花园,虽然傍宅而建,面积较小,但园内假山水池、亭台回廊一应俱全。尤其是堆垒的太湖石假山,层层迭迭,错落有致,怪巧奇异,别具风貌。清末,后人将这座花园卖给了十笏园的主人丁善宝,继后又易手郭氏家族后裔。
  嘉庆时期,陈尚志的曾孙陈迪耀是位书画家,在潍城城西小于河村又建起全县最大的自怡园花园,占地三十九亩,工期达十三年之久。因此,陈尚志家族,在乾嘉时期,共有三处花园别墅。
  陈尚志这一脉,虽然没有陈祥桂——陈官俊——陈介祺一脉官职高及副相国,但也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这一脉瓜瓞繁衍,至今已二十三世。在他的后代中派生出:嘉庆进士、八支旗杆底陈凤翰、陈凤喈兄弟;布政司街积善堂陈阳旭;西门里三条过道道光二十年同科中举的陈象枢、陈象轸、同治九年举人陈象丙兄弟等许多名门世家。就拿清末来说,陈尚志长子汝泰的后人陈梦庚,是光绪十五年举人,陈晋康是光绪二十八年举人。陈尚志次子汝禄的后人陈绯彬,是光绪二十九年举人;陈尚志三子汝梅的后人陈蜚声,是光绪三十年进士。当代教育家陈纪元、名医陈倦民、象棋国手陈天才、画家陈伯希、书法家陈衍绪都出自这一宗支。正是:诗书传家文墨举,陈氏代有才人出。

  陈兆鸾小传
  陈兆鸾是潍城陈氏家族中在清初第一个考上进士的显赫人物。他于顺治三年中举,六年(1649年)已丑科考中进士,任河南彰德府知府,彰德府就是现在的安阳、汤阴地区。
  陈兆鸾是九世祖陈三奇的孙子,十二世陈尚志的伯父。字鸣瑞,号仙友。顺治丙戊科第七十八名举人,已丑科第三百零四名进士。历任都察院观政,湖广荆州府推官,辛卯科同考试官,江南池州府、山西太原府推官,升河南卫辉府同知,彰德府知府。诰授中宪大夫,崇记乡贤祠,政绩记载在府志和县志上。 他早在清代初期入仕,为陈尚志家族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基础。
  陈兆鸾的宅第在潍城胡家牌坊街十笏园旧址。该处原是明代嘉靖时期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康熙年间被他买下,改建为陈氏住宅。到清中期咸丰年间,陈氏后人又将这处宅子卖给任直隶布政使的郭熊飞。清代后期,这所园子再次荒芜,被丁四宅的丁善宝购去,辟建为"十笏园".解放后成为潍坊市博物馆。正应了"千年物业八百主"那句古谚。

  陈迪耀小传
  陈迪耀,字玉章,号逵庭,生于乾隆二十七年,卒于道光十八年。清代中期书画家。
  他在潍城陈氏家族中属于九世祖陈三奇宗支,是十二世祖陈尚志长子汝泰的十五世后裔,兄弟三人:迪辉、迪哲。贡生出身,嘉庆时期候选同知,在刑部任候补主事、江苏司行走。
  陈迪耀以书画闻名于世,工山水。《潍县志稿 .艺林小咏》和《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载。嘉庆中期,陈迪耀在城西小于河村建花园一处,占地三十九亩多,栽树种花,大兴土木,经营十三年,才陆陆续续建成。起初命名南松园,后改为自怡园,是当时潍城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处古典园林。
  自怡园中用奇石构成峰峦,层层迭迭;掘池引水,港汊潆洄,仿佛一片天然山水景观。园中所建的亭台楼榭,在山石绿树中若隐若现,计有:宁月亭、翼然亭、绛雪居、青筠别馆、叠石山房等。在这些古典建筑上,都请名家题写楹联、匾额。园内的奇石砖瓦,室内的桌椅榻帐都精工装饰,细致入微。每逢春暖花开之后,陈迪耀便携带家眷到自怡园久住,每日或挥毫作画,或宴请宾朋,过着悠然自得的士大夫生活。从春到秋,留连往返,直到深秋落叶满地,才举家返回城内避寒过冬。年复一年,在园中对景写生、泼墨挥毫,他所画的山水图画,自行脱稿;画中的补茸罅漏之处往往聘请潍城的名画师谭雨岩帮助点缀设色。
  后来他的子孙们也都仿效祖上在自怡园聊度春秋;但也有为躲避家长管束,从城内乘轿来园中聚众赌博的不肖子孙,因而家道逐渐败落。光绪初年,后人将自怡园典当给同城的刘惠,经刘家重新修茸,面貌一新,这里成了刘家宴请宾客的别墅花园。到光绪末年,陈迪耀的后代又出资将园林赎回。民国时期,自怡园逐渐荒芜,后人陆续分割出售,潍城这座大型古典园林终于废弃,成为农田。

  陈子懿小传
  陈子懿,字秀则,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恩科举人,做过江西广昌县知县。
  在他入仕前,就极为爱好书画。1836年,胶东地区遭受大灾荒,莱阳富户佐家为度荒年,把一套珍藏的名画七十七册《桑梓之遗》运到潍城出售,陈子懿不惜重金将画购得。该画册是一套大型书画册,早在乾隆四年(1740年),胶州著名画家高凤翰(字南阜),将自己平生收藏的山东历代书画家的真迹编辑装裱成册,题名为《桑梓之遗》,其中都是传世珍品。后传给即墨老友郭良庵,郭氏又多方搜求,增补成七十八册。郭氏去世后,嘉庆初期转归莱阳佐家。
  陈子懿在江西广昌任职时,随身携带这套画册,闲暇时间,经常翻阅。江西督抚知道后,欲以调他到省城任职为条件,索要这套名人字画,被陈子懿坚决拒绝,他表示决不会为升官而送出这套家乡的名画,为此而屡遭迫害。
  陈子懿去世后,他的后代因生活困难,咸丰九年,将画册转售给本城的陈介锡。

  陈官人与陈介眉父子
  在潍城陈大观世家中,陈官人是十五世祖陈祥桂之兄祥年的次子,是陈官俊的堂兄弟。其兄陈官义是道光元年(1821年)辛已恩科举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进士,江西丰城县知县,署南康府同知,其子名介坤。陈官人有长子陈介眉和次子陈介锡。陈介眉是道光丁酉科拔贡,朝考一等第一名,以知县分发,先后任江苏常熟、仪征、宿迁、江宁、桃源等县知县。特授河南归德府(今商丘市)知府,署理开封府知府。陈介眉与陈介祺是从堂兄弟。
  清咸丰十年(1860年)陈介眉卸任返乡,故居在潍城布政司街东段到大十子口。这一年,由于捻军开始入山东作战,潍县知县张楷枝在县城考院(今市立二院旧址)设团练总局,作为抗击捻军的指挥机构,聘陈介眉任团总,指挥团练总局在城关设立的十个民团。第二年三月底,太平天国燕王张宗禹率领十万大兵进入县境,首先击溃了举人亓祈年在远里庄的民团防线。4月1日,连续攻破集义、力义、信义、成义四个民团防线,乘胜进入城西三里庄,兵临潍城郊区。团总陈介眉带领城内民团出城迎战,在三里庄附近与太平军展开激战。陈介眉和堂弟陈介封等26名民团首领、170多名团勇被砍杀,其余民团退入城内与清兵一起死守。太平军乘势冲杀到城下,攻城不克,向东南方向撤围离去。
  潍坊市博物馆(十笏园)后院留有记载这段历史的一通石碑。陈介眉、陈介封战死沙场后,清朝廷追认他们为英烈,牌位供奉在京师昭忠祠(今北京地安门附近)。
  池州知府陈介璋与钉子门陈家
  该户出自陈大观的后人十五世陈祥冥后裔,祥冥与陈官俊之父祥桂是同胞兄弟,排行老五。
  陈祥冥的次子陈官正是议叙九品衔,诰封朝议大夫,与陈官俊是堂兄弟,官正的次子陈介璋与陈介祺是从堂兄弟,道光乙酉拔贡,朝考一等第二名。咸丰辛亥(1851年)恩科,与其叔陈官良、从堂兄弟陈介侯为同科举人。陈介璋先后任户部江南员外郎,记名御史。特授安徽池州府知府,钦加盐运使衔,后在池州府任上被太平军所杀。其子陈家让是光绪十四年举人,其孙陈矩曾(字叠峰)在清末民初任莒县知县。
  陈介璋的父辈们原都住在潍城北门大街"翰林院",俗称老大门内。到"介"字辈,由于人口剧增,约1860年以后,各家后裔纷纷从老大门内迁出。陈介祺从北京返回潍县后在增福堂街双小庙购地建宅。陈祥冥的大儿子陈官伦,长孙陈介寿一家搬到北门大街南头居住,对面路西的房子也是该户的。因户外大门建造得厚实牢固,铆钉排列有序,非常壮观,故当地称其为钉子门陈家。
  陈祥冥的大儿子陈官伦,长孙陈介寿,下传家修、桐枝,之后是二十世长孙陈宽甫和陈德甫兄弟。
  陈宽甫(1904——1992年)名以宏,以字行,号筱轩。长期经营工商业,从1963年开始任潍坊市工商联副主任,1982年任工商联主委,潍坊市民主建国会主委,市一、二、三、四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第五届政协副主席、第六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第四、五届人大代表。以89岁高寿而终。
  其弟陈德甫(1910——2001年),名以润,以字行,号筱芳。精通企业财务,是著名的会计师,并是一位擅写魏碑体的书法家。其妻吕荣(1907——1990年)是潍城区第五、六届政协委员、工商联委员,并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
  其长子陈孝民、三子陈汉民均秉承父志,擅长书法,屡获大奖。孝民退休前任过基层税务所长,汉民是山东省装裱学院画师。
  陈祥冥的次子陈官正、孙子陈介璋原来也住北门大街老大门内,家道没落后,其部分后裔搬到四合头街居住,还有的迁往重庆、成都和台湾。陈介璋的孙子陈矩曾生有陈伯润、陈仲嗣、陈叔伦三个儿子。老大伯润毕业于济南高等工业学堂,曾任章丘电报局局长;二子仲嗣曾任兖州高级农业学堂校长,后任唐山矿物局署长;三子叔伦在重庆一电化冶炼厂任工程师。在他们的后人中,陈绍鑫在潍坊市工业医院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职;陈绍宏是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陈永利任济南塑料七厂技术厂长;陈 西康在台湾大学毕业后,经营电子零件公司,任总经理,等等。

  陈介锡小传
  陈介锡是陈官人的次子,陈介眉的胞弟,也是陈介祺的从堂兄弟,字晋卿,贡生出身。他生于清代中期,正是家道兴旺之际,酷爱收藏名人字画。在陈家的十几位堂兄弟和从堂兄弟中,他与陈介祺关系是最亲密的一个。他们有着共同的家庭背景,共同的收藏嗜好,共同高雅的鉴赏水平,互相交流切磋,互相探讨,志同道合。在大半生的交往中,友谊深厚。凡是打听到哪里存有名人字画,即使遥在几百里外,陈介锡总是不辞劳顿,前往搜求,不惜重金购买或以家藏珍宝古玩交换。当他从陈子懿后人家里买到七十七册《桑梓之遗》画册后,异常兴奋,并将自己多年收藏的字画照此装裱成册,续为后集;后来又经多年奔波鬼集,终于在晚年凑足壹百册之巨,不愧集山东名人字画大成的一部巨书。
  其兄陈介眉被杀后,举家迁往高密避难。陈介锡家也逐渐衰落,但他矢志不渝,后半生的精力大都用于这部巨册的续编、研究和著述。他的著作有:《桑梓之遗目录》十卷、《桑梓之遗录文》十卷、《桑梓之遗考略》一百卷、《文石杂识》二卷、《文石山房诗钞》二卷。
  至今,经过近一百五十年改朝换代、内忧外侵等沧桑巨变,这套珍贵的巨型书画集已散失殆尽。解放初期,有人从北京购到一册,现存于潍坊市博物馆。几代收藏家费尽家财心血鬼集的《桑梓之遗》,是齐鲁之邦文化的结晶,如今魂归何处?我们期待着它长留人间,重见天日。
  当今八十多岁的陈凤楼,是陈介锡的嫡传后裔。

  陈厚钟、陈厚滋与陈阜
  陈厚钟和陈厚滋是陈介祺的长子和次子。厚钟字德念,堂号令闻堂。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举人。厚滋是咸丰八年(1858年)举人,敕授徵仕郎。字树德,堂号令怡堂。作为长子的陈厚钟自然是产业的主要继承人,与父亲住在一起,府第在现万印楼和潍坊三中处。毛公鼎和七千余方三代印玺都传给了他这一宗支,但厚钟1871年病逝,早于父亲介祺之前十三年去世,所以他的影响较小。
  厚滋是陈介祺的主要助手,帮助编目整理各种收藏品,钤印浩繁庞大的《十钟山房印举》,他起到重大作用。他的宅第在南门里(今向阳路南段路西),曾伯黎甫、迟簋等一批商周青铜器传到他的宗支。解放后,经他的孙媳郭祖珍捐献给国家,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厚滋的书法很好,留下不少墨迹。
  陈阜是厚钟之子,陈介祺的长房长孙,字钴曾,清凛贡生。潍城人才济济,官宦辈出,所以缙绅世家很多,民间的很多大事需要有权威的人物协调,为办事方便和统一行动,邑绅民众一致推举陈阜为代表人物,陈阜去世后换为丁四宅的丁毓庚。陈阜有五个儿子:文会、文徵、文郁、文珞、文辚。长子文会又有元章(君善)、奎章(君藻)两子。传到陈继揆已是二十二世。继揆先生离休前在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任党支部书记兼系主任。
  陈阜的小儿子文辚就是担任过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处长、干部处长、档案处长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副主任、毛泽东图书馆馆长的陈秉忱。

  陈应聘、陈德昌小传
  陈应聘是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科举人、道光十三年癸已科进士,累任广东新会县知县、署韶州府知府。从道光五年到道光十二年,短短七年间,他的几个堂兄弟陈应芬、陈应奎、陈应枢都考上了举人。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的孙子陈德昌与王寿彭(状元)考上同科进士。陈德昌也被任命到广东当河源县知县。因此,潍城称他们祖孙是"广东道陈家",意思是在广东做过道台。
  "广东道陈家"原住城隍庙街路南、以后买下北门大街北段路西陈尚志后人保敬堂的"陈家房子"(后改为居民委员会),内有多套深宅大院,门口两旁曾有"进士及第"、"祖孙进士"两块大匾,街面上建两个石台子,竖有两支旗杆。
  陈德昌任职清廉,从政勤勉,深受当地百姓拥戴。离任时,当地士绅百姓赠送两支万民签名的圆伞盖,称作"万民行伞".他58岁病逝于山西应县任上。去世前,深感官场黑暗,嘱咐子辈们弃官从医,将两个儿子作纪和作绳送到德国留学,成为医学博士。
  陈作纪在青岛四方铁路医院任过院长,"七七"事变后南下,在河南大学教授外科医学,后赴西安大学任教,他的许多学生都成为著名外科医生。他八十年代去世,有两个儿子,一个在西北林业大学任生物学教授,另一个在成都西北石油化工局任处长。
  陈作绳原在青岛开设妇婴医院,南下后患结核病去世。
  陈德昌的小儿子陈作森现已七十六岁,退休前任寿光一中教师,是潍城区六至十届政协委员。

  陈凤翰小传
  陈凤翰是潍城陈大观家族的十六世传人,属九世祖陈三奇一脉,与陈三复支的陈官俊是同辈人,比官俊晚六年中进士,两人是同朝官员。陈凤翰是清初陈尚志的曾长孙陈迪聪的长子。凤翰是嘉庆十八年举人、十九年(1814年)甲戍科进士。累官至福建邵武府知府,署福建盐法道。其胞弟陈凤喈,字筠圃,是嘉庆癸酉科拔贡,朝考第二等三名,任过江苏青浦、金山知县、宜兴知县、直隶州知州。
  陈凤翰的府第在金巷子三道车门里,家中宅院修建得金碧辉煌,张灯结彩,因此人们称之为金巷子。他先以庶吉士出任广东省封川宰,以后又连任阳江宰以及福州、泉州、建宁、延平、同化、邵武等行盐法道事。每调一处任职,就在家门口前面竖立一支旗杆,一连八任共竖起八支旗杆,所以又叫"八支旗杆底陈".
  陈凤翰有两个儿子:毓玫和毓启。毓玫的儿子陈晋康是光绪二十八年举人,清政府垮台后,被先后聘请到青岛《胶澳日报》和《烟台日报》任主编。陈晋康的儿子陈嗣蕃终生教书为业,传到二十世便是当代书法家陈衍绪等兄弟四人。毓启在德州做过学官,他的后代陈乔年解放后在江西南昌师范大学任生物学教授。

  陈恒庆小传
  陈恒庆,生于1844年,卒于1920年,家住城内松园子街。他少年颖悟,勤奋攻读,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及第,做过锦州府知府。
  他长期在京做官,曾任工部都水司主事、营缮司员外郎、屯田司郎中等职。后调到都察院,曾任巡城御史、兵科给事中、河南道监察御史、掌印给事中等职。
  六十岁时,他辞官归里。于民国初年买下福建巡抚刘鸿翱在松园子街路北的绿野斋花园(这时,刘鸿翱已去世),在嘉花奇树、假山池水中安度晚年。他将绿野斋改名为怀白轩,表示对刘鸿翱(字次白)的尊敬与怀念。他与十笏园的主人丁毓庚交往颇深,常邀潍城的名流学者往来于两园之间,宴饮唱酬,互赠文字,流连于园内的山水花木,写下不少诗文著作。
  陈恒庆于1920年病逝,享年76岁。他的著作有:《谏出稀庵文草诗草随笔》、《归里清草》、《清季野闻》等。他的书法也颇有功力,十笏园中现仍留有他的手迹。后来,该园成为陈氏启幼小学校。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人物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