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27 15:03
鄌郚总编

杜进功 张明:南下风尘录

  南下风尘录
  1949年元月中旬,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战争形势发生根本的变化。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已是指日可待。当时我们在华东工商干部学校学习,住在山东省昌乐县城外一所中学(今昌乐一中)里。那年春节过后,华东财办指示我们随三野南下。经过动员,大家精神振奋,情绪高昂。除少数人留山东工作外,1100多名学员和干部,在校长李继祥带领下,2月末在昌乐车站上了南下列车。
  我们的列车,只有一节"闷罐"车厢挂在列车尾部,是校领导的指挥车,其余都是敞篷车。每节车厢五、六十人,坐在自己的行李上。一些大、中队领导也同学员坐在一起。山东2月的天气还冷,车速带来的寒风刺骨,冻得我们不时地搓手、跺脚。饿了,我们吃出发前准备的馒头片;渴了,没有水喝,只能忍着,偶遇天下雪,用水杯、饭碗接雪解渴。夜间行车太冷,睡不成觉,男女学员分别背靠背坐着以体温取暖。即便这样,我们却始终不感到苦。
  在列车上最大的难题是,停车不定时,下车解手怕掉车。我们车厢的一些女学员为此十分焦急,私下议论纷纷。有位女学员急中生智,在一次停车时,她带着十多名女学员立即下车,在一墙根下,人人脸朝外,围成一个半圆形的人墙,轮流解手。我和一些男学员见此也跳下车去,如法炮制,果然既省时间,又是集体行动可以很快回到车里。以后停车时,其他车厢一些学员也用了我们的办法。我们学员始终无一人掉车,只有二大队副队长王镜符因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掉过车,又很快赶上列车。
  我们在乘车过程中,有艰苦有困难,也遇到过有趣的插曲。列车在第二天下午到达兖州车站,这时天下起大雪。指挥车传来命令,要三、五人打开一个行李,用床单顶在头上挡雪。站在车厢边看风景的人也都坐下了。当列车快到兖州南河大桥时,车速很慢。我们车厢两头挂钩处,突然爬上来两个穿国民党军装的人。我们意识到可能是逃跑的俘虏,于是有人喊:"捉住他们!"也有人喊:"把他们推下去!"他们见车上这么多人又喊又叫,下车不敢,因车在前进;不下车又怕我们捉住,吓得魂不附体似的哀求饶命。我们懂得俘虏政策,把他们拉进车里。经盘问,他们确是俘虏,从兖州俘虏营里逃出7人,误认为这是列空车,想爬上来坐一段逃回南京去。我们听到他们对国民党还有幻想,对其教育一番,到滕县停车时,把他们交给车站送回兖州俘虏营。有的车厢和我们一样,把他们交给了沿线车站。有的因怕被捉住,跳下车了,伤死不明。
  列车在第三天下午到达安徽固镇,这里离南京不远了。国民党军队南逃时,将该镇浍河铁桥炸毁,尚未修复。白天敌人的飞机常来扫射、轰炸,火车不能前进了。我们的领导机关华东财办,已进驻安徽怀远县城,离固镇还有一百多里路。因白天不能走,我们在这里休息一天,第二天晚饭后,坐小木船渡过浍河,开始了夜行军。
  淮河北岸,地形低洼,雨后的农村小道,又粘又滑,泥泞不堪。我们这些走惯胶东沙土路的人,在这样的道路上夜行军,只好"扭秧歌"和摔跤了。第一夜,我们班里几位男学员的鞋被粘泥拔掉而找不到了。有的女学员手上提的小包袱,因摔了几跤而摔丢了。我们身上溅了许多泥巴,有的人几乎成了泥人。天亮后,大家面面相觑,大笑起来。找到村庄住下,不管分到农舍还是牛棚,也不怕敌人的飞机扫射、轰炸,靠着背包和衣而眠,一觉就睡到下午。有了第一夜行军的经验以后,再遇到泥泞路时,前边就传来命令,后边的人要抓住前一人的背包带,放慢脚步,鱼贯而行。夜行昼宿虽然很苦,但精神却很振奋。我们每夜都曾遇到几批南下的我军部队,有的两路纵队,也有的四路纵队,和我们擦身匆匆而过。他们的行军速度,使我们望尘莫及,感叹不已。我们和部队行军是同一个方向,从未发生过互相插队,我们也无一人掉队。第三天的上午,我们到达指定地点——怀远县城西20里的支子湖村。
  我们在支子湖休息几天后,开始了整编、学习,等待渡江。和我们同时南下的济南商校,以及山东区的财贸干部,编为华野南进纵队,下有3个大队共一千多人。我们干校的学员和干部一分为三,一部分二百余人,由校长李继祥带队,将去南京;另两部分也分别由校领导带队将去上海、杭州和福州。同时给我们发了绿军装和老家享受军属待遇证明信。整编后,我们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主要是学习"入城约法三章"、"城市工业商业政策"、"土改整党的几个问题"等文件。我们的学习情绪很高,讨论热烈,深刻认识了城市工作纪律和学会经济工作的意义以及许多政策问题。我们议论着随军渡江的历程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江南美景。在一个月的紧张的学习中,生活上虽然艰苦,但我们思想是愉快的。当地是刚解放的新区,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只有红高粱面供应我们。我们则顿顿吃高粱面饼子,蔬菜、油水很少,使很多人大便秘结,肛裂流血,无药治疗。有老乡说吃油条可治好,有的人就把身上仅存的胶东北海票拿到街上买几根油条吃了,但也无济于事。
  3月底领导传达华东财办主任曾山同志指示,中央决定二野接收南京,我们原定去南京的干部,留皖北工作。皖北区党委和行署住在合肥。我们知道了留皖北工作后,大家惋惜不能随军渡江,思想上有些波动,但都能服从全局,没有怨言。4月初,我们继续行军,到达解放不久的蚌埠市。在蚌埠逗留期间,我们听了皖北行署第一任主任宋日昌同志传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强调要反对骄傲自满,学会城市经济工作。第二天,在淮河岸畔送别了随军渡江的学友和领导。他们是坐木帆船沿淮河而下,经洪泽湖转古运河向长江北岸进发。我们仍坐敞篷火车南下,到皖北行署所在地合肥,组建皖北贸易总公司和地、市贸易机构。
  我们在合肥住了十多天,4月20日国民党最后拒绝了我党和谈的八项条件,国共和平谈判破裂。当天,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向解放军发布渡江命令。这一天的午夜,我30万大军在芜湖市至安庆之间,渡过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4月23日南京解放,皖北的形势已稳定。行署决定,皖北贸易总公司设在水陆交通方便的蚌埠市。我们被分配在保运部工作。当时主要是接收解放前一些英、美商人和国民党政府的经济部门在蚌埠市开设的仓库,以及调运、收购粮油,支援江南前线和南京等城市。
  南下中,我们之所以能够不怕艰苦,以苦为乐,遇到需要转变思想时,能正确对待,勇往直前,其原因是我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理想: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彻底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和建设新中国。进城后,我们在财贸战线为三年经济恢复,以及后来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努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有的同志还较早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回首40年前南下情景,真是回味无穷啊!

  杜进功 张明
  注:本文原载昌乐县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作者杜进功、张明均为华东工商干部学校学员,现已离休。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