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27 15:03
鄌郚总编

刘天剑:听浩然讲文学

  听浩然讲文学
  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的作家就是浩然。那时,我在昌乐一中上高中二年级。浩然被中央派到昌乐县东村驻点。东村离我们学校只一箭之地。当语文老师把这一好消息告诉我们时,我简直全身每个细胞都兴奋起来了。我想,这下子我就要亲眼见到作家了。学校要成立文学创作小组,按时去参加浩然的文学讲座。我第一个报了名。
  然而,当名单公布出来之后,我一下子凉了半截,名单里没有我的名字。我问语文老师,老师说,那是班干部推荐,学校批准的。我无可奈何,因为我们班的班委会厉害得很,班长是党员,连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惧他三分,主意是他出的,人员是他定的,谁敢说半个不字。不过,我心里着实不服气。我想,要说爱好文学和写作,我在全校是拔尖的,在学校举办的写作比赛中,两次都是我的第一名,千人百众面前上台领奖。而我们班上选中的两名同学,连作文都写不成溜儿,压根儿就不能跟我相提并论,她两个不过是好奇想见见作家罢了。我痛苦极了,我觉得失掉别的再好的机会,也比不上失掉面见作家,面对面向作家学习的机会更令人惋惜的了。不少同学也为我遗憾,背地里纷纷议论。党员班长大发脾气,说选什么样的人都得先看政治思想,"突出政治"嘛。我用劲抱紧自己的脑袋使劲儿摇了几摇,从骨子里恨透了那个满脸小紫疱的"政治家".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那个小组成立后的第二天,浩然去了趟学校,校长马上就把那个刚宣布的文学创作小组否掉了。他责令所有教语文的老师把各班最好的作文本交上去,亲自过目,亲自悬起朱笔确定小组名单,一个只有8个人的新文学小组很快诞生,并张榜贴在校部的高墙上。我的名字赫然居于名单之首。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我胜利了,我从心里感激和佩服我们明智而公道的孙日新校长。后来我发现,那是我人生旅途上一个关键时刻,得到了浩然的指教,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一次大的质的飞跃,对我以后的创作生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忘不了那是在东村的一口旧屋子里,我们坐在一排旧凳子上,膝盖上摊着笔记本,静静地翘首等待浩然出现。他迈着平稳的脚步走进来。我们高兴地鼓掌,他也鼓掌。我用敬慕的眼光打量他。他的相貌和个子都很平常,头上没有我所想象的那种紫红色的光圈。一张略带黑色的微长的脸。穿一身青黑色半旧中山服,脚下是圆口白底黑布鞋。俨然是一个年轻的公社干部。他全身最令我难忘的是他的那双眼睛,简直太亮太有神了,我的目光甚至不敢跟那双眼睛的黑色灵光相碰。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出现在那双眼睛之下。以后我相继见到过许许多多的作家,但是我觉得,哪一双眼睛也没有浩然的亮。
  在昌乐,我听过浩然许多次文学讲座,但是,因为浩然不叫记,只叫听,所以都没有记下来。不过,这也无妨,对于他讲的内容我印象很深,包括他的音容笑貌,都像录像带一样录制在脑子里。只要我凝神一想,当时的一切就会在脑幕上再现。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教我们首先关心身边的事、村上的事、公社的事,熟悉周围的人物,特别是特殊人物和模范人物,以这些人和事构建自己的小说和文章。还有,在讨论的时候,他了解我们的阅读情况,得知我正在读《红楼梦》和《静静的顿河》时,他真诚地要我先别读古代的和外国的。他教我读书和当时的写作要紧密结合,多读些报刊和当代作家写的新书。他说那些古代的和外国的东西远水不救近火,对写当代生活没多大意义。先放下,日后再读也不迟。他向我介绍了李准的不少作品。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他也介绍了他自己出版的两本小说集,一本是《喜鹊登枝》,一本是《苹果熟了》。顺便说,他当时的这两本小说几乎是他的全部新作,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的出版是几年以后的事。浩然给我留下的印象,一是有才气,二是对人真诚。每一次接触,每一次讲座,都是掏心置腹,把真话实话告诉我们,在所有的谈话中,没发现半句空话和假话。单就只这一点,就够让人崇敬和钦佩的了。打那以后,我没有见到过我的这位真正的老师,不过,我的小笔记本上有他用蓝色钢笔写下的一行字,我至今珍藏着,每次拿出来看看,都会引起美好的回忆。他给予我的太多了,我甚至觉得,我的每部作品,都是他那时撒在我心中的种籽开放出来的花朵。
  把话题拉回来,在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中,我一边学功课,一边按浩然指出的道路去写作和读书,我开了窍,写出的东西,篇篇都有新鲜感。我写的三个话剧都被学校搬上了舞台,在县和地区会演中得奖。在一次全县文艺会演的大赛中,我校参赛的节目几乎全是出自我手,囊括了那次会演的全部一等奖。
  单就写作,我在高中学习的三年中,可以说达到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境界。这大都是得益于浩然的多次指点。
  这情况使我深深认识到,老师的正确的指点和引导会使人长期受益甚至受益终生。1961年秋,我毕业参教,走上了社会。我自然仍旧迷恋写作。还是利用浩然教的方法,写什么就读什么,我从社会生活中很容易地得到写作素材,我的文章在《大众日报》和《大众日报农村版》上屡屡发表。在全省只有那两种报纸的情况下,能见报就被视为"圣人",何况是连连发表,一年就发表十余篇,我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学校所在村庄的干部,都引以为荣。也是在这一年,我在《大众日报》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弟弟》,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刘天剑
  作者简介:刘天剑,1939年生,山东寿光人。1961年高中毕业于昌乐一中。曾任中学教师、寿光县文化馆创作组长、齐鲁职业技术学院写作讲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黎明风雨》、《山崖上那株白兰花》、《落蕾》、《贾思勰》、《风流艳后》等中、长篇小说及小说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