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27 15:10
鄌郚总编

孔德学:永恒的记忆

  永恒的记忆
  我第一次走进昌乐一中大门的时候,心情是那么的激动,因为那时已经恢复高考,能够到一中读书,对那时的我来说,就像进了知识的殿堂,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一天上午,我走进了老师们的办公地——一个幽静而又充满智慧的四合院,教导处的肖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他那本来就不大的房间堆满了各种资料,他的脸方正、白静,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再加上他那满头银发,使我觉得他特有学问,令我肃然起敬。但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把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我的拘束也一下子消失了,这一幕像我的初恋,至今记忆犹新。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对一中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一中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依山而建,自西而东层层跃升,错落有致;教室、教研室、老师及学生宿舍、食堂等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墙报栏是学生很爱光顾的地方,那里有同学们写的优秀作文,还有很多种报纸供学生阅读,我就是在墙报栏阅读了小说连载《第二次握手》的。还有校园东边的那座小山,更是休闲的好去处,紧张学习了一天,吃完饭三五成群来到小山上,微风中夹带着泥土的气味和芳草的清香,任你吮吸;搬动石头,偶尔还能捉到蝎子或者蟋蟀,一天的疲劳顿感消失。最为可贵的是,一中的学生精神振奋,团结互助,好学上进,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近乎于痴迷。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一中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一中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这里聚集了全县教育界的"大腕儿",可以说群英荟萃,老师们在我的心目中个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们不但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具有高尚的人品和师德。我的班主任赵丰年老师给我们教化学,他那黝黑的面庞、深邃的目光以及那浓密的胡茬,使你觉得他是一个很严厉的人。然而,他为了学生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冬天早晨冒着严寒,踏着冰雪,拖着他那并不利索的腿,到每个宿舍叫醒同学们跑早操。语文老师曹一民的风趣,数学老师张宝善的勤奋,物理老师王哲柔鸭舌帽下的幽默,都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使我深深地爱上他们,也使我对他们所教的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良好的教学秩序与老师们的精心培养教育,两者相辅相成,是一中教书育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如今,一大批一中精英在祖国各地、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发挥着自己的才干。他们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专家学者,有的成为企业高管,有的成为私企老板,还有的成为IT精英……我现在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归结起来,都是我在一中学习期间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这里我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里既是我人生历程的转折点,也是我的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
  毛泽东同志"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的词句,少时哪知其中滋味?转瞬间我离开家乡步入大学校门,到现在也有28年了。回首往事,感慨万千。一中的岁月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抹不掉的记忆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远程记忆更是在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尽管那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学习也非常紧张,但这里有我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同学,这里更是我爱情的起源。要说一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我的教室、操场和墙报栏,不是东山上的花草树木,而是我的老师们。这么多年,老师们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始终鞭策和鼓励着我,他们是我做人的楷模。在我的印象中,老师的时间属于学生,三尺讲台,凝聚了他们毕生的心血;寒冬酷暑,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无数个早晚自习。在老师的眼中,学生永远数第一,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在教学上如同严父,而在生活上却像慈母;他们为培养年轻一代付出了艰辛,却安于清贫,不计名利,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们桃李满天下却从不居功自傲,从未想到回报,他们是我心目中最可爱的人。遗憾的是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每次回老家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加上老师们不住在一中,王哲柔老师也回了青岛,很少能见上我敬爱的老师们,其他身在外地的同学也会有类似的情况。但我坚信,我和我的同学们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母校,因为母校给了我们学习的动力;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因为老师甘为人梯,把我们送得更高更高……值得庆幸的是,每次回老家,我总要挤出时间到一中看看,我从前的班主任、现任校长秦汶民老师向我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和长远发展规划,并带我参观了学校的基础设施。现在的一中,校园像花园一样美丽,教室宽敞明亮,食堂如同宾馆,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一切不就是我的老师们希冀的吗?置身于"齐鲁名校"之中,对我的心灵也是一种慰籍,我为自己成为一中的学生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祝愿我的母校更加绚丽多姿,祝愿我的母校成为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摇篮,祝愿我敬爱的老师们永远健康并快乐着!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