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27 16:17
鄌郚总编

王福杰丨永远的榜样

  永远的榜样
  文/王福杰

  2010年8月20日,潍坊中冶煤炭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及宿舍大楼终于奠基开工了,我的父亲王庆丰又一次按捺不住那颗如青年一样澎湃的心了。秋天的清晨风透骨的凉,当人们还慵懒地眷恋着那温暖的被窝,留恋着那朦胧梦乡的时候,父亲早就出现在建筑工地上了。他要看一看昨夜浇灌的混凝土是不是已经完好凝固,检查一下钢筋捆绑的是否合格!唉!前天他为了一车石子因夹杂着太多的山皮而强令卸货的车重新装上拉走!这是他一辈子来形成的认真习惯!远远望去七十多岁的父亲头发已花白稀疏,受伤损的脊椎压抑着他的腰也明显地弯了下去!岁月雕刻在他脸上的纹路越来越粗也越来越深!在我眼里,他是那样可怜、可亲、可敬……就在这个清凉寂静的秋天的早晨,工地上的工人还没上工,中冶公司的大门还没有敞开,父亲就早早地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父亲出生在日本鬼子肆虐在中国大地上的那些岁月里。有一次鬼子进村闯进我家,把钢刀架在两岁的爸爸的脖子上,向蜷缩着身子的奶奶吼叫:"巴嘎呀路,叭叭的有……"奶奶用手指指里屋顶梁上写着"亚细亚"牌的洋油桶,小日本翻出一桶花生,是奶奶原本当种子用的,这一桶花生换回了我父亲的生命,可见父亲的命运是多么的波折啊。13岁那年我奶奶为生最后一个孩子(我三叔)受了风寒,而在孩子未满月时就撒手人寰!父亲是老大,还有两个妹妹,两个弟弟!唉,不幸的年代,吃没吃,穿没吃!为了吃饱,榆树叶子加地瓜面掺点咸盐一蒸就是他记忆中一顿大餐!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因为睡前吃了太多加盐的树叶子,父亲一觉睡醒,嗓子眼里火烧大了,想喝点水,可翻遍家里大罐大缸,可就是没有,于是又迷迷糊糊睡了过去,后来他便整整咳嗽了一个多月。据父亲自己说,折磨了他半辈子的气管炎就是从那时候落下的!
  沧海横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父亲在东海舰队服役八年,增长了他的知识,锻炼了他的能力!使他从一个穷苦孩子成长为一名能吃苦、能受累、耐受力极强的共产党员革命战士。1969年昌乐县革委会很重视这批退伍军人,通过严格考察,父亲成为一名县革委会群众工作组的干部。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父亲这位只知道工作、受累的干部冥冥之中正向着他生命中的轨迹一步步前进!
  1973年,中国那股受浮夸风潮所摧残的大地上还是一贫如洗,农村生产还没完全走上正规。家家户户算是能吃上点高梁、地瓜了。枯竭的庄稼地需要滋养!一些英明的领导研究决定:组织班子筹建磷肥厂。父亲顺应了社会的潮流,那个时候父亲踌躇满志、精力旺盛,一副为社会主义献身的精神写在他年轻的脸上,他被县革委会任命为昌乐县磷肥厂副厂长,分管基建和生产。那时候的县城还没有一座像样的楼房,大街上三三两两并排的几处平房,加上北边蜿蜒曲折伸向全国各地的铁道线,算是勾勒出了县城的轮廓。而这即将投产的磷肥厂一个烘干车间和球磨车间却有三、四层高的样子。那时为了这座昌乐县城最高的建筑物,为了昌乐乃至于周围县市区几百万农民粮食的丰收,父亲充分显示了他的本性——一个农村苦孩子的执着!他总是亲自下手,带头作业,为了一块畸形石头的铲除,别人还没上去,他便亲自挥舞着铁锨、镐头,不把它搞定绝不罢休!那时候父亲是多么的兴奋!他带领着那帮为了吃上馒头而聚集在一起的工人兄弟们,他们的心情是一样兴奋。他们夜以继日地趴在工地上,用父亲自己的话说那时候比现在还要忙。连拉屎的功夫都没有,有时候跑进厕所刚蹲下,外面的人就大叫:"老王、老王……你在哪里……"那时候还没有电话,找不到他,工地转不动,没有他,干活的都少了主心骨。
  1974年6月,昌乐县城五里铺子上彩旗飘飘,战鼓擂擂,"抓革命、促生产"红红绿绿的标语张贴在一排排崭新的厂房上。第一批磷肥顺利产出并被送往十里八乡,县里隆重开了庆祝大会,父亲胸带红花代表一线工人慷慨陈词……
  时间到了本世纪的公元2001年,在商海大潮里,中冶公司刚刚起步不久,她如一叶扁舟在汹涌的浪潮中艰难地前进着。那时候从山西调运煤炭的能量远还远没有今天的规模,一年下来除去公司正常费用、纳税及其他不可预知的麻烦事,公司利润所剩无几。为了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二弟的策划下,我们收购了寿光齐民思酒业集团下属的酒精生产设备一套。在寿光市委市政府批准下需搬迁到不影响环境的寿光市王高镇工业园重新投产。
  也是一个秋天的开始,寿光大地上的风从渤海口上刮过来,吹得人特别的心烦,当地的妇女头上都包着一块围巾,我们感到好像到了老远老远的外省,觉得特别的孤独与沧桑。
  这时候父亲已经60多岁了,为了酒精厂的建厂,他又站出来了,他依然铿锵有力地坚持他的观点。在一个朦朦黑的傍晚,为了赶工程进度,父亲和我带领几个人要及时挖一段下管道的深沟,不小心把地下电缆线挖断了。消息传到当地村里,有位凶神恶煞般的壮汉领了十几个汉子气势汹汹地跑来算账!父亲悄悄捅捅我,叫我先躲回去,生怕有什么闪失伤着我!我老远就听到那壮汉高声咆哮:"明天耽搁浇小麦,所有的损失你们全包了,拿不出十万元钱,吃不了兜着走!"
  那个北部沿海的冬天是如此料峭!整整一个冬天,父亲和昌乐县酒厂的技术顾问王启华同志就窝在冻冻凌子有半米长的工棚里,有时候为了一根管道的去留或是哪个发酵罐的漏气而彻夜地研究来研究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达到国家标准的酒精从蒸馏塔里汩汩地流进成品罐里!那俨然就是父亲和众多兄弟凝聚起来的汗水!2003年9月份"寿光时报"用一整版来宣传报道了我们酒精厂成功落户王高镇的事迹!
  2011年9月29日是父亲的七十大寿,这一天潍坊中冶煤炭有限公司全体职工和家里的乡亲聚集在一起为老爷子的生日举杯共庆!可父亲在这一天还是放不下,他还是问问公司南边的小麦浇的如何,仓库的水泥还够不够明天的用量?
  站在中冶公司已起了二层的楼顶上,父亲俨然像个孩子一样的手舞足蹈。他跟我说:"你看到咱们的大楼了吗?仅一层就够咱们公司用的了!"唉!父亲总是这样操劳,脑子里总是索绕着这些虽然看不见却很关键的问题。这都来自于他那颗对公司对家人无私的爱啊!
  苦孩子出身的父亲,性格耿直、好强!一生为了工作常常和顶头上司叫板。曾经和父亲在县革委会一个办公室的市政府领导赵俭主席曾说过:"你父亲确实是一个只知道在一线辛劳的人,工作认真扎实,吃苦耐劳,这是有口皆碑的。"他忘我的工作精神,即使在我们小小的家里,在
  永远的榜样
  我40多年的记忆里,也总是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当我们做孩子的一到家里时,他总是亲自下厨噼里啪啦弄一桌子吃的喝的,生怕那些好东西放在他的冰箱里销声匿迹……
  唉!我成功可爱的老父亲!勤劳是您的本性,工作是您的爱好!您的成绩单宛若一首用意悠扬的诗歌,恰似一幅"吴带当风"的山水春光……
  仅此献给父亲70周岁寿诞!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