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5-08 22:39
昌乐 刘文安

美丽的文化名城—昌乐



  美丽的文化名城
  昌乐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文化遗产众多。境内有大汶口遗址20多处,龙山文化遗址60多处,商周文化遗址47处,古墓100多座,其中汉画像石墓30多座,时间从西汉中期左右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出土的汉画像石艺术精湛,有线雕、圆雕、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技法,立体感强,雕刻画面包含奇禽异兽、神话传说、社会民俗和历史故事,内容丰富多采,展现了整个汉代时期的政治、文化、生活、娱乐。悠久的历史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昌乐境内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
  有文字记载昌乐的历史要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二》“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文中的“尚”即吕尚、姜子牙。营丘一带属于汶河流域的丘陵地区,相传姜子牙爷爷就出生在此地,因其先祖居曾居住在丘陵之上,此丘也就被称作营丘了,寓吕氏后代在此安营之意。姜子牙之所以选营丘作为自己的首都,与自己的故里有着重要的关系。姜子牙就封于营丘之后,本着务求实效的原则,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齐太公世家》)和“尊贤智,赏有功”(《汉书?地理志》)等一系列措施治理齐国,使齐国逐渐成为一个强大而富庶的东方诸侯国,并开创和形成了独特的齐文化,形成吕、姜、尚、井、章、邱、丘、柴、高、卢、浦、骆及桓等姓家族,为中华古文化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昌乐历史上最有名的人文景观莫过于“营丘夜雨”,为昌乐古八景之首。营丘夜雨是指营丘村北阁镇武祠,传说每当入夜便发出淅沥似雨的声音,以其少见独成一景。至于此种雨声之成因,有云风摇树动所致者,有云墙壁回音而成者,但时过境迁,面目全非,细考已属不能。其实,当时的营丘村北阁子,就是当地一大景观。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90年)《重修营丘镇南北阁记》载:“营丘……,旧有南北两阁,各建庙宇其上,北为镇武祠,南为关帝祠。……祠外在墙、在磴,宽可丈余,高可三丈。登眺之际,左见白狼,左望方山,峙流并秀,带砺称雄,良一方之巨观也。……由古以来,文人学士,往往诵读其间,或当雪案雨窗,程工较课,或当花朝月夕,把酒论文,吟诵之余,杂以箫管,其盛事也。”可见真正景观,并非夜雨,而是登高望远及文人学士的聚吟诵读之事。但独居镇武祠,听夜雨萧萧,有谁不倍觉凄清而感慨万千呢?所以也就有了文人墨客笔下的营丘夜雨诗篇:“入夜淋漓雨未休,可怜孤枕卧营丘。当年茅土全归汉,而今山河不是周。鸡唱五更乡梦断,鸟啼三月故人愁。今来古往都相似,霸楚强秦枉自谋。” 触景生情,感时叹世,它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个苍凉凄清的夜晚,和那苍凉凄清夜晚的孤独游子……这就是营丘夜雨,这就是营丘夜雨的幽灵一般的风景。
  说到营丘,则要提一提崇山石祖林了。崇山位于营丘以东10公里。因山有石柱酷似男性生殖器官而闻名,被尊称为石祖。据考证,远古时代的祖先,因此处的石柱象征男性生殖器官而加以崇拜,所以,崇山是远古时代的祭台遗址,山石祖林则是先民门崇拜的图腾了。站在山石祖林前,穿过时空隧道,进入到远古的尧舜时代,依稀看到先民门在夜幕降临时,燃起篝火,腰扎兽皮,蓬头跣足,男女老幼围着石柱跳舞,祈祷和祝福的颂歌此起彼伏。那虔诚的神态,好似在祈愿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似在祈愿种族繁荣,子孙兴旺。那时的石祖,是先民心中最神圣的标志。
  因崇山的石祖,唐初曾建成庙宇,殿前有牌坊大门,大殿内供奉着菩萨,还有送子娘娘等诸多神灵,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为崇山香火会。在历史的岁月中,庙宇因为战争等因素多次兴废,但至今却香火不息。4000多年以来,一直是人们瞻仰崇拜的圣地。
  崇山是远古时期部落首领会盟祭祖之处。所谓“营丘九头”( 司马贞《补史记》中:“人皇九头”),就是远古东夷部落分别掌管九州的首领们,在东夷中心城邑营丘附近,祭祀象征各自祖先的石祖。因此说,营丘一带是远古东夷部族的大本营,是中华文明发祥的地之一。崇山在古营丘东南方向,而石祖林的主体在崇山的西北方向,两者遥遥相对,冥冥之中似乎在昭示着什么。
  昌乐人文古迹分布比较集中的当属寿阳山省级森林公园。公园主体部分以孤山、方山两大山系25个山头组成。孤山古称首阳山,山体险峻,山势突兀,山顶有庙一座,相传为伯夷、叔齐避难之处。昌乐古八大景观中的“龙洞云开、马山雪霁、孤峰夕照、方水朝烟”等四大景观全部分布于公园规划区内,另“剧城春晴、营丘夜雨、白石飞花、黄村秫熟”等四大景观与公园相邻。孤山附近现已发现古文化遗址55处,有太玄吕望初封之都,尧帝之子朱车后墓地;有“伯夷避乱居此北海之滨”的避乱采微处;有姜太公传说中的钓鱼台、马蹄泉、仙人坑;有韩信卸甲乘凉的卸甲山,练兵演武的插旗台和汉代王侯古墓;方山西南有鲁智深旧居桃花山等等。
  在众多的历史典故、人文古迹之外,昌乐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昌乐鄌郚镇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古郚国的都城,在其马驹岭北段因蹭着一条大峡谷,它就是神秘的“一线天”.它南北纵裂,蜿蜒长有数十米,这条峡谷下宽上窄,从谷底仰望,天空如同一线。相传这道大峡谷是盘古开天地留下来的遗迹,当年女娲造人时,就是取此大峡谷水潭之水合丹山之土造成人的血肉,取团山子火山之石和喷发之火造成人的双眼,所以我们的双眼才如此明亮。谷底和两边峭壁上生长着许多原始植物,散发着幽幽的绿光,仿佛大地生灵的眼睛。西边的峭壁上有一块硕大的花岗岩石镶嵌在半腰,足够一个人躺在上面,传说是女娲造人累了后歇息的地方。
  那么这条奇特而又罕见的大峡谷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此峡谷的形成与前述的火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地壳剧烈运动过程中,岩层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产生轻微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这种垂直的节理,也就是微笑的裂缝,长年累月的流水的溶解和侵蚀下,逐渐扩大、延长,最终形成了这条大峡谷。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神秘的一线天,女娲在此造人的美丽传说也就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广为流传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