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2-10 10:04
鄌郚总编

白寿彝总主编



  白先生从70年代后期起就酝酿编写《中国通史》,他曾多次出国访问而很有感触,深感编纂一部内容宏富,与我们悠久的文明和大国的地位相称,具有高度科学性的《中国通史》的必要,并且冀望这部通史要表达出深刻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1979年正式提出设想并开始启动。白先生倡议和主持的这一大型项目得到北京师范大学和全国许多兄弟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支持。一大批卓有成就、造诣高深的知名学者共襄盛举,他们之中有:王振铎、苏秉琦、徐喜辰、斯维至、杨钊、高敏、安作璋、何兹全、周一良、史念海、陈光崇、邓广铭、陈振、陈得芝、王毓铨、周远廉、章开沅、林增平、龚书铎、王桧林、邱汉生、刘家和、何绍庚等。由白先生和这些知名学者组成全书编委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担任了分卷主编,参加全书撰稿的学者共有 500余人。由白先生总揽全局,提出全书的总体设想和要求,并采取卓有成效的推动和组织措施,各分卷主编精心实施,有关的众多专家通力合作,终于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被学术界称誉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的压轴之作”。 多卷本《中国通史》对于推动中国史学发展的重大意义,首先就在于它是集中了一代人智慧而成的巨著。王毓铨先生为《中国通史》的完成写有两句贺诗:“积一代之智慧,备百世之长编”。前一句,中肯地讲出这部巨著的时代意义,它汇聚了史学界一代人的智慧,是集体的认识水平和研究成果的结晶。后一句,中肯地讲出其深远影响,由于这部巨著凝聚了一代人的心血,多少年之后人们若要深入地研究或重新编著中国通史,这部书都是必备的参考和重要的依据。 荟萃了众多名家、数百位学者的智慧和心血的《中国通史》,的确因它集中了大量最新研究成果而为世人所瞩目。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作者简介
  白寿彝是河南省开封市人,我国着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925年至1927年,就读于上海文治大学和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学习中国哲学史;1932年毕业后,陆续创办和主持了《晨星》、《伊斯兰》、《大河杂志》、《新儿童》、《云南清真铎报》、《益世报》、《边疆》等刊物,还协助顾颉刚先生主持文通书局编译所的编务工作;1938年至1949年,先后执教于广西桂林成达师范学校、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7月,他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并与同年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任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与侯外庐先生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员,同时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先生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1971年起,在毛主Xi和周总理的关怀下,开始主持《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改革开放后,他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顾问、历史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史学史研究》主编等职,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和古籍研究所,并担任了两所的首任所长。白寿彝同志还担任过多种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的重要职务,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回民文化促进会副主任、中国回族学会名誉会长等。白寿彝同志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法制委员会委员和国家民委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列席代表、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2-10 10:07
鄌郚总编
白寿彝生平主要作品
年份发表和出版的刊物、图书
1928年民国日报》《整理国故介绍欧化的必要和应取的方向》。
1929年出版《开封歌谣集》、《中国古代的龙风龟麟崇拜》和《关于处女的迷信》、《五行家底歌谣观》、《殷周的传说、记录和氏族神》,《民俗学和历史学》等文章;同年,创办《晨星》半月刊,《先秦思想界三大师》、《朱熹辨伪书语》、《从政及讲学中的朱熹》、《朱熹对于易学的贡献》、《周易本义考》、《仪礼经传通解考证》、《朱熹底师承》等。《朱子语录诸家汇编》148卷及其《序目》发表、《朱熹辨伪书语》。
1935年创办《伊斯兰》半月刊,《大河杂志》和《新儿童》半月刊。发表《中国回教史料之辑录》。
1936年《从怛罗斯战役说到中国伊斯兰教之最早的华文记录》
1937年《宋时伊斯兰教徒底香料贸易》、《回教的文化运动》、《中国交通史》
1938年主编《月华
1942年《中国回教小史》、《咸同滇变见闻录》
1946年《中国伊斯兰史纲要》、《中国历史体裁的演变》
1948年《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参考资料》和校点的《天方典礼择要解》出版。《纯真篇义证》
1950年《对于大学历史课程和历史教学的一些实感》
1951年《回回民族的新生》,创办了《历史教学》半月刊、《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少数民族的结合》、爱国主义与历史教学》、 《开展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论关于少数民族历史和社会情况的宣传与学习》、《论历史上祖国国土问题的处理》
1952年回民起义》。全书共4册,云南和西北各2册。
1954年《论秦汉到明末官手工业和封建制度的关系》(王毓铨合着)
1955年《明代的矿业的发展》
1959年《历史教学上的古与今》、《刘知几的进步的史学思想》,《论青年教师进修的通与专问题》
1960年《关于回族史的几个问题》、《马端临的史学思想》
1961年《关于历史学习的三个问题》、《于序事中寓论断》、《历史学科基本训练有关的几个问题》、《谈史学遗产》。
1962年《学步集》
1964年《中国史学史教本》上册,发表了《中国史学史研究任务的商榷》
1965年《中国穆斯林的学术传统》
1974年《论秦始皇》
1978年《儒法斗争史的虚构》。修改了《回族历史》
1979年《关于史学工作的几个问题》
1980年中国通史纲要》(主编)
1981年《史记新论》、《谈史学遗产答客问》4篇、《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
1982年《六十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关于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作用和史学遗产的整理》、《再谈历史文献学》、《泉州伊斯兰教石刻》序。
1983年《史学概论》、《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中国伊斯兰史存稿》三部著作,并发表了《说六通》、《古籍整理和通史编撰》、《说"成一家之言"》、《要发挥历史教育应有的作用》等文章。
1984年《说成一家之言》和《中国史学史上的两个重大问题》、《把历史知识交给更多的人》。《中国史学史上的两个重大问题》是一篇重要文章。
1985年《回族人物志》第1册(元代),《关于史学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建设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等文章。
1986年由他主编的6卷7册本《中国史学史》第1册出版。、《在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1987年由他组织编写的《中国通史纲要续编》出版。本书有英、西班牙、德文译本。发表了《在史学史助教进修班上的讲话》。
1988年《回族人物志》第2册(明代)、《在史学史助教进修班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第三次全国回族简史讨论会(兰州会议)上的讲话》、《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民族关系》、《在中国民族史学会上的讲话》等。
1989年12卷本《中国通史》第1卷《导论》出版、《外庐同志的学术成就》、《说"为人师表"》、《史学史工作四十年》、《多研究点中国历史的特点,多写点让更多人看的文章》。
1990年《回族人物志》第3册(清代)、《说豪族》、《绘画本序》和《关于编写新型回族史的意见》。同年,12卷本《中国通史》第2卷《远古时代》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中国通史》第3卷,《上古时代·先秦时期》(上、下册)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中国通史》第4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下册)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同年,出版《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
1993年《读点历史有好处》、《文史英华》同年,《回族人物志》第4册(近代)发稿。同年,多卷本《中国通史》第5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下册)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白寿彝史学论集》(上、下册)出版。
1999年历经二十年的大型《中国通史》全部出齐,《中国史学史论集》
2000年主编的《中国史学史教本》于同年10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表格资料来源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