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2-12 19:45
鄌郚总编

潍县信丰染印公司

  潍县信丰染印公司
  宋伯良

  1930年冬,潍县文华中学学生因对该校办学宗旨和校规不满尤其对校长尹焕斋不满,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学潮,学生300余人上街游行,高喊口号:“打倒教会办学方针”、“打倒校长尹焕斋”,并到县党部、教育科请愿,要求改革。这次学潮虽因校方施展手腕,归于失败,但校长尹焕斋还是向 校董会引咎辞职。
  尹焕斋原系支持滕虎忱创办华丰机器厂的发起人,华丰机器厂董事会董事长。尹焕斋辞去校长职后,向滕虎忱提出:不干校长了也不能赋闲,征求滕虎忱的意见干什么好。 当时滕虎忱创建华丰机器厂已经十年,滕虎忱与华丰机器 厂的声誉,在社会上、在教会中已很有地位。而且滕虎忱创办企业,观察社会,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因而滕虎忱斩钉截铁地回答:“办染厂”!尹焕斋以为潍县已有大华染厂,再办是否有生意可作,滕虎忱发表看法:潍县织布业己有很大发展,现有织布机数万台,日产白布数万匹,只有—家大华是不够的,办染厂大有前途。于是创办染厂之议遂决。
  创办染厂首先要有这方面的技术人才,这就想到大华染厂的技术力量。大华染厂1931年正月开工,当年盈利两万余元,因分劈西股红利,资方两帮意见分歧,各不相让,竟至劈伙,对技术厂长郭立平的西股及待遇均甚菲薄,因而郭立平对大华染厂存有不满。适有东关殷实大户武伯平,此人早年毕业于天津高等警官学校,当时任东关地方警务公所主席,负责东关地方治安,家住滕虎忱隔壁,不时至滕家闲谈,得知尹焕斋、滕虎忱有意创办染厂,甚表赞同,有意参加,对延揽技术人材,也很热情。他与大华染厂郭立平有旧交,即将尹焕斋、滕虎忱有意创办染厂的意图和规模告知郭立平,请其匡襄,共同创建,并许以优厚待遇,优厚西股。郭立平认为大华染厂劈伙之后,资金受到限制,前途平淡,而尹焕斋、滕虎忱拟办的染厂,资金多,规模大,于是郭立平欣然参加,并应允带领大华染厂两位技术人员马长明、王寿芝 —并参加。
  立平在济南山东工专试验染布技术时,曾得到潍县德信亨织布厂经理王绍禹、副经理王芾村的支持,提供白布供其试染研究之用,这样的热情支持,说明王绍禹等也有意染指染布业。郭立平认为创办染厂需要织布业有经验之人士共同经营更为有利,于是郭立平又给尹焕斋、滕虎忱,与王绍禹、王芾村另一方之间牵线撮合,双方共同合作。双方达成协议后,决定合作创办染厂,商定以华丰的“丰”字为基字,取名信丰染印公司(以下简称信丰);议定筹资12万元, 每股500元,共募240股,按“公司法”组成股份有限公司;以尹焕斋为首的教会帮为一方,以王绍禹为首的东乡帮为一方,以武伯平为首的地方帮为一方,三方共同负责筹募资金,当时这三方人士均有社会地位及经济基础,很快募足股金,开始筹办厂址及设备。
  经过勘察,认为设厂于大马路,靠近车站,运输货物方便。当时大马路两旁,大多仍是郊野耕地,在大马路(即今和平路)迤东能有扩展余地,最为适宜,于是一次购得土地60 余亩,开始建设厂房。
  1932年春,委派郭立平、王芾村去日本和歌山株式会社购置染布机器,共购进日产拉宽机一部,烘干机二部,燎毛机一部,抓绒机一部,叠布机二部。又去上海添购染槽八对,丝光机一部,烘干机一部,精炼罐二部,五节锅炉二台,至此染布机械购置齐全。1933年秋厂房大部分建成,机械陆续运到,聘请华丰二厂厂长李占元指导安装,到年底安装完毕。
  信丰染印公司系按公司法组成,由股东选出尹焕斋、郭立平、武伯平、王绍禹、张禹忱、丁子明、谭鹤亭、张幼安、张执符、魏子宜、梁国栋、康子周、赵华初、丁执庸等为董事,组成董事会,公推张执符任董事长;邢干卿、滕虎忱任监理,由董事会任命武伯平为名誉总理,尹焕斋任经理,王绍禹任副经理兼营业主任,王芾村任协理,郭立平任厂长,滕子由任副厂长,马长明、王寿芝任技师,梁建常任会计。
  1933年底厂房建成,机器安装就绪。1934年初招收工人80余人,三月间开始试车生产,定于同年旧历七月二十二日财神会正式开工。
  同时在东关李家街设立营业部,由王绍禹负责。所用坯布,由营业部购置棉纱,发放给织机户按规定的宽度、长度、密度收回白坯布,以供染色之用。所出产品由营业部负责出售。
  为了扩大宣传,信丰向社会发出广告:
  “本公司同人鉴于年来国内实业之不振,以致外货充斥利权外溢,遂起而联合同志,征集巨资,购置新式机器,聘请专门技师制造:
  各种阴丹士林色布
  各种爱国色布
  各种线哔叽
  各种印花布
  各种法兰绒
  各种打连绒
  开办虽为时不久,然以出品精良,价格低廉,使外国布匹在潍无推销之余地,现正积极研究,精益求精,以期普遍全国,挽回布业利权,深望社会人士予以援助,实业之振兴与全民族之命脉有关,非仅为个人之私利也。”
  广告贴出后,深受社会人士及外埠布商之欢迎与支持,因信丰所染色布保证了质量,因而遍销各地,营业迅速展开,日产色布达500余匹,所需资金颇巨。一方面与当时潍 县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办理抵押贷款,—方面通过股东关系吸收社会游资,最多时使用资金80余万元。
  1935年为了扩大生产,续购厂地90余亩,并建10亩地大储水池一个存放污水,待至雨季河水暴涨时,将污水放入白浪河中。
  信丰自1934年开工至1936年3月间,生产日趋发展,职工增至近200人,每年获得盈利五六万元,东西股均有可观数目的红利,由于信丰经理人员管理有方,技术精良,产品畅销,生产发展蒸蒸日上。
  1936年经理尹焕斋、厂长郭立平二次去日本,购置印花机械,全部用款4万元,预交定金2万元,机器尚未运出,即爆发了“七七”事变,后经与日本厂方交涉,但因买方签字人尹焕斋死亡、郭立平辞职,他人无权交涉,而且潍县沦陷后,信丰改为日华合办,大权操在日人手中,是故定金未能索回。
  在信丰建厂前,有周村帮集资来潍在东关南门里筹建元聚染厂,聘请大华染厂机械师李瑞安并聘齐毓章任厂长负责筹建,相继又有魏新泉伙同陈启之、康子周开办德聚染 厂,毕建初联络程希白等开办大丰染厂,赵堃、孙德建李献卿合伙开办隆丰染厂,联同早先开业的大华染厂及信丰,潍县当时共有6家染厂,成为华北有名的机械染布基地。其中以信丰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高,资金活动力最强,因此,信丰执潍县染布业之牛耳。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938年元月10日潍县沦陷,日本占领者千方百计诱迫民族工业实行日华合办,以便控制我国经济。首先要信丰实行日华合办。此时经理尹焕斋已病故,厂长郭立平系学生出身,爱国心切,“七七”事变后辞去厂长职务,投奔厉文礼部游击队,任潍县县政府科长。1940年秋,日军大举扫荡潍北,在大官庄被日军包围,突围时壮烈牺牲。董事会乃邀请名誉总经理武伯平正式到厂任职,并与日人洽商合办事宜。先将信丰所有成品及颜料运往东关营业部,成立信丰清理处,清理偿还银行贷款和吸收的游资。清理后剩余资金10余万元,按规定分劈了1937年东西股红利,剩余资金改组为信记号,经营纱布颜料等商业活动,以后又将信记号资金归并信丰。
  1939年信丰与日商井上洋行、菱田洋行洽商合办事宜,信丰以厂房设备作价20万元,日商井上洋行、菱田洋行两家出资30万元,中、日双方共以资金50万元,于同年9月实行日华合办。对外以“日华合办信丰染印公司”,对内以“信丰印染株式会社”名义。由武伯平任社长,王绍禹任经理,下设总务、营业、工务三部。总务部由日人重松龙吉任部长,太田任次长;营业部由王绍禹兼任部长,日人村上陆二任次长;工务部由日人上田中太郎任部长,岩下初三、马场 丁蹄二人任次长,各部再设职员数人办理主管事务。此时,信丰已发展到生产工人198人,帐房职工50人,共计248人,日产色布占全县本行业生产的68.6%。
  信丰日华合办后,利用日方经济权势,优先贷款,优先采购坯布、颜料。1942年日人组织纤维组合,控制配给布匹,价格低廉,信丰也配给到相当数量的布匹,转手之间,利润倍增,从中获得不少盈利,日华合办的信丰,六年间年终结算,均获很大利润,发了国难财。东股西股均分劈到红利,所有职工年终发偿与金。最多时每个职工的偿与金相当于一年的工资。总之,合办期间所有在信丰工作的人员,在经济上得到相当好处,同时企业本身亦有发展,资产倍增。
  1940年后日本经济力量逐渐衰弱,物资日渐短缺,纤维制品尤为缺乏。因原料坯布不足,不能满足生产,因而信丰工务部利用废旧纤维,制成棉毯,以此办法,维持生产。
  1944年春,日伪莱潍道尹王子枫,以筹办警备队军装为藉口,向信丰勒索草绿布200匹,信丰总理武伯平,以为信丰系日华合办企业,未予理睬,王道尹一怒之下将武伯平、王绍禹逮去,开堂审理,并当堂将二人各打50大板,后工厂多方烦人向王道尹说项才得释放。
  1945年8月14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在信丰的日籍人员,立即停止工作,收拾行装准备遣返,武伯平也隐蔽不出,其他人也惊慌失措,又兼物价大跌,人心恍惚,迫于形势而停产。厉文礼部伪军,改编为先遣军,进驻潍城,厉部原潍县县长郭莘野此时已无职位,挂个参议头衔。他是信丰股东,希望投奔信丰作个落脚处,当时信丰处境也难于应付厉文礼部先遣军,也就欢迎郭参议进厂,借以应付国民党政府和军队。董事会临时议定王绍禹任经理,魏子宜、郭莘野任副经理,共同应付局面。
  同年冬,国民党政府任命张天佐为山东保安一师师长兼昌潍专员,厉文礼先遣军因曾投降日伪,撤销番号,军队由保安一师改编。张天佐派张铁臣到信丰任监理,监督日方股份,不数月国民党行政院委派接收专员赵春田来潍,接收信丰等厂的敌伪财产。
  当时潍县参议会议长张振河,兼任中正中学校长,他感到中正中学无有固定基金,办学颇感困难。因此,向接收大员赵春田建议将信丰敌股划归中正中学作学校基金,赵春田也觉得以部分敌股作为中正中学基金,未尝不可,遂予同意。但信丰董事会及当事人认为将大半资金划归学校,无疑丢失大半权利,以后诸多不便,遂商讨对策,有人提议让中正中学当股东,不如付给现金买回股权,并由董事会委派郭莘野、魏子宜负责与中正中学交渉办理。因郭莘野与张振河都是国民党地方派,关系密切,经双方数次协商,又因中正中学购买校舍急需用款,双方议妥由信丰出资20万元赎回日方股份,如此原30万元敌股,仅从信丰库存中减少20万元,全部股权就重归原股东所有。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种种原因,信丰基本停产。潍县解放前夕,信丰当事人将库存成品及颜料等,装运两架飞机运往青岛,经理王绍禹及部分职工跟随去青,用这批物资在青岛东西股又分劈了一次红利,剩余款项即作在青人员谋生之用。
  解放后,人民政府号召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深入人心。经理王绍禹,感到在青数月,经营均不顺手,结果是生意赔本,还是搞工业比较应手,于是结束在青岛的事务,返回潍坊,响应政府号召,整修了被战火毁坏的厂房和机器设备,由王绍禹担起了恢复生产的责任。
  由于信丰厂房宽大,设备齐全,机器新颖,技术力量优越,所染布匹,深受社会欢迎,又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为国营企业加工,逐步走上国家资本主义道路。1954年10 月,首批实行公私合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企业风采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