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2-18 14:56
鄌郚总编

巍巍八岐山(张克奇)

  巍巍八岐山(张克奇)
  八百里沂蒙,多山多水。山有千般面貌,水有万种形态。山水回旋间,展现千万气象,孕育万千神奇。造化之功,全在灵妙。
  沂蒙腹地有邑临朐,境内有山曰沂、曰嵩,或享"天下第一镇山"美誉,或与中岳嵩山相彰,皆成胜景。然另曰"八岐"者,虽无如此盛名,却亦自成风韵,独绝于天地之间。
  《魏书》记载:"八岐山,下如九叠屏风,上则八峰并秀,如森戟排列。"可见,这是一座很早就引起注意的山。此山在临朐县城西南不足二十公里,我得地理之便常去探寻,有时选一山头奋力攀登,有时沿山麓散漫而行,有时择一视野开阔处远观其全貌,各有各的情趣,各显各的乾坤。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可以再加上一句:一种风物孕育一种基因。细究起来,上苍造物,皆有深意。八岐山,因一山分支八顶,故名。其八峰巍然屹立,形如八大将军,又名将军山。人们都说:八峰"将军",在此排兵部阵,守护着这片土地。说来也奇怪,八岐山一带,果真就是一方忠贞尚武之地。
  点将台
  历史与现实总有一些惊人的呼应。八岐山北边不远处,有一座逄公庙,供奉的是逄公逄伯陵。据史书记载,上古炎帝有子名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今八岐山北麓石门山),建立逄国,为伯爵位,世称逄伯陵。逄伯陵忠君爱国,礼贤下士,备受拥戴。有一年夏天,南方江淮地区发生了特大水灾,颗粒不收,饿殍遍地。该国国公姜貅向逄伯陵求助,逄伯陵挑选了甄、权、烈、丹、羿、寅、禹、耕等八位贤士,随使臣前往南方救援,一去就是五六年。
  在此期间,逄伯陵的外甥杨骥背叛朝廷,率兵进驻八岐山北麓的逄山,并多次击退官府围剿。皇帝遂命逄伯陵劝降杨骥招安。逄伯陵奉命前去捉拿。杨骥使出了"悬羊击鼓"和"饿马刨槽"的诡计:将战鼓上面吊起羊,羊蹄不停地蹬鼓,发出鼓声;将饿马栓在槽边,把马蹄放在槽里,饥饿的战马不停地刨着槽子。逄伯陵听到山上击鼓阵阵、马蹄得得,以为外甥就守在山里,可等到了山上,却只看到累死的羊马,才明白杨骥早已金蝉脱壳,逃之夭夭。逄伯陵一生忠君爱国,这次却辜负皇恩,他愧疚不已、仰天长叹,毅然跳崖自尽。
  当甄、权等八位贤士完成任务荣归故里时,看到八岐山下规模盛大的祭祀场景,心中不觉一惊。得知逄国公因忠跳崖后,他们捶胸顿足、痛不欲生,从此长跪于此。"活着不能辅佐恩公,就干脆随公而去,永远守护恩公。"贤士们的忠孝之心感动了神灵,将他们的身躯化作了"八峰并秀,如森戟排列"的峻峰,酷似八位自北而南凛然屹立的将士,成为后人景仰的八面旗帜。这一悲壮的传说,很快就内化为一代代临朐人骨子里的强大遗传基因。
  众所周知,沂蒙山是全国著名的四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素有"华东延安"之称。在这里,每一座山头都燃烧过抗日战争的烽火,每一寸土地都渗透了抗日军民的鲜血。"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沂蒙山地区的人民,就是这样的秉性。正因为此,沂蒙精神才能载入史册、光耀千秋。
  作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伟大征程中,临朐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和支前,其中仅载入史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500多人,一个个英雄壮士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被广为传颂。临朐人民因此成为伟大的沂蒙精神的缔造者之一。沂山、八岐山也由此代表了临朐的一种高度、一份深厚。
  曾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上将,是一位从重重战争硝烟中走出来的共和国功臣,对临朐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一直把临朐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给予临朐很多的支持帮助,并多次题字鼓励。迟将军与临朐结缘,还得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说起。1947年7月19日,南麻战役打响,激烈的战斗使敌我双方都伤亡很大,迟浩田也身受重伤,离死神只有半步之遥。昏迷了几天几夜后,迟浩田被一股奇异的汁液润醒。他缓缓地睁开眼一看,原来是一位善良的大嫂在给自己喂奶。"大兄弟,你可醒过来了!"见他醒来,那位大嫂竟然惊喜得流出了热泪。之后几天里那位大嫂倾其所有,煮小米粥,挤乳汁,还杀了仅有的老母鸡熬成鸡汤喂他喝,终于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让他重新回到战场叱咤风云。自此以后,临朐就成为迟将军永远的牵挂,还多次到临朐寻找过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红嫂。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每次谈及往事,年已九旬老将军都会深情地对人说:南麻战役我负了重伤,在临朐县洼子大队(八岐山脚下的一个村子)养过伤,全靠临朐老乡给我吃红嫂的奶、喝小米稀饭才把我救过来的。
  在那个年代里,临朐涌现出了多少红嫂!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她们宁可让自己的孩子饿着,也先把乳汁留给重伤员们喝。她们到底救活了多少人,没人能说的清楚。被救活的人叫啥名字,她们也不知道。她们只知道:为了救活人,为了战争的胜利,必须这么做!这个心中盛满大爱、大义的群体啊,哪一个不是一块无字的丰碑?!
  怀着独有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的自觉担当,建国后临朐青年积极投身军营者众多,且大都表现优秀,成为临朐的一个个骄傲,并出现了二十多位将军。临朐也因此增添了将军之乡的美誉。而仅在八岐山附近方圆几十里地域之内,就出现了包括两位上将、两位中将在内的八位将军。八位将军,八岐山峰,是否冥冥之中也有一些天意?
  八岐山北邻,有一座太平崮。据从八岐山脚下花园河村走出的知名作家、媒体人谭佃贵介绍,太平崮山顶面积4万余平方米,平坦如坻,海拔606米,巧合六六大顺之意。民国《临朐续志》记载:"乱世附近村民多避祸于此,以求太平,故名太平崮。"在"南匪"横行和抗日战争时期,花园河村民到太平崮山上避难,无一人受到伤害。站在太平崮上南望,"八峰将军"好似正在率兵接受检阅、等候战令,于是人们又称其为"点将台".
  花园河村民高兴林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四十年前的一天,村里一群十几岁的顽童,来到北山点将台下。此处峭崖绝壁,高达数丈,从来没人能从正面爬上去。一个孩子说:"谁爬上去,谁当将军。"这十几位顽童听后一时兴起,争着往上爬,可是仅仅爬到几米高处,就都退缩下来。只有一个绰号"孩子王"的顽童,一直拽着岩石中的荆条,用力蹬着山石奋力攀登。当他咬紧牙关好不容易快要爬上山顶时,一股猛烈的山风突然朝他袭来,毫无防备的他猛然随山石跌落下来,伙伴们都被吓得目瞪口呆。但他慌而不乱,危急中用力拽住了悬崖缝间的一棵山榆,最终用足气力,惊人地爬上了"点将台".当伙伴们沿着西边缓坡跑过来后,他站在平坦的点将台上,像一位大将一样,指着对面八座山峰说:许将军、谭将军、高将军、马将军……八座山峰,就是八大将军。乡亲们得知这一惊险的事件后,都惊诧不已,认为这孩子临危不乱、福大命大,并且有着非凡的顽强意志,将来必成大器。四十年后,这位当年的"孩子王",果真成了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的大将军——他就是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上将。
  奇异的山体形态,忠烈的八士传说,革命战争硝烟里的钢筋铁骨、红嫂情怀,以及后来从这片方寸之地诞生的八位将军,赋予了八岐山越来越多的神秘色彩,让人惊异,也使人心生崇敬。正如谭佃贵所言:自古八岐藏龙韵,云水和贵生紫烟。然而,不管人们给予它多少的溢美之词,它依旧保持着原来的面貌静静地屹立着,不喧哗,亦不张扬。就像低调内敛、朴实无华,但骨子里刻苦勤奋、忠诚坚韧的临朐人一样。山与人、人与山,是何等的交融统一!
  八岐山,一座矗立在沂蒙大地的厚重、泰然、神秘之山。
  (张克奇,山东临朐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潍坊市首批签约作家。)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