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2-19 20:47
鄌郚总编

前言 目录

前言 目录
前言

    孔子何其不幸!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六十七岁丧妻,六十九岁丧子,众多年轻优秀的弟子在他晚年先他而去,难怪孔子发出“天丧予!天丧予”的痛苦呐喊。
    孔子何其不幸!空有满腹经纶,一身才干。治中都,小试牛刀,男女别途,路不拾遗,四方则之;会夹谷,文事而有武备,折冲樽俎,力挫强齐;治于鲁,一展身手,市不二价,夜不闭户,鲁国大治。但生不逢时,命途多舛,君弱臣强,只能挂冠而去。
    孔子何其不幸!胸怀大志,力图挽大厦于既倒,重整社会秩序,创建和谐社会,不惜以老衰之躯周游列国,凄凄惶惶,席不暇暖,到处宣传仁政德治的政治思想,寻找施展抱负的机会,但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厄于陈蔡,壮志难酬,只能黯然回国,赍志而殁。
    孔子何其幸运!去世后三百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思想成为治国圭臬、修身法宝;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奉为万世师表,帝王躬身跪拜,奉祀的庙宇遍及穷乡僻壤,并远播海外,绵延几千年。
    进入20世纪,孔子的厄运却接连降临。世纪之初,打倒孔家店,孔子思想成了万恶的渊薮,孔子从神变成了鬼;喧嚣过后,虽然有尊孔和反孔的斗争,但社会渐渐趋于理性,孔子又变成了人;“批林批孔”中,孔子莫名其妙地为素昧平生的后生林彪陪绑,被人当成打人砖,由人又变成了鬼;“文化大革命”结束,社会复归理性,人们又理性对待孔子和他的思想,孔子又变成了人。在西风日盛的今天,人们开始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孔子以德治国的主张、和而不同的观念、中庸之道的方法、道德建设的理论重新焕发出时代的光华。
    孔子何其幸运!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者也将探索的目光投向孔子,以至于一些有志之士发出这样的呼吁:“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十五个世纪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扩大,学习中国文化成为世界的潮流。世界上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孔子,了解孔子思想,了解中国文化,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大踏步地走向了世界。
    如此,孔子幸甚!中国幸甚!

目录

总序            安作璋 001
前言            001

第一编 生平

第一章 生平            003
第一节 发奋自学            004
第二节 创办私学            007
第三节 鲁国从政            011
第四节 周游列国            013
第五节 删述六经            020
第二章 孔子年谱            030

第二编 思想

第一章 政治思想            041
第一节 政治理想            041
第二节 政治主张            043
第二章 伦理思想            047
第一节 仁            047
第二节 义            049
第三节 礼            050
第四节 智            052
第五节 信            054
第六节 忠            055
第七节 孝            058
第八节 恭            060
第九节 敬            062
第十节 恕            063
第十一节 让            065
第三章 教育思想            067
第一节 教育主张            067
第二节 教育目的            068
第三节 教学方法            069
第四节 学习方法            071
第四章 哲学思想            074
第一节 世界观            074
第二节 天命观            075
第三节 认识论            076
第四节 方法论            078
第五节 经济思想            080
第六节 管理思想            082
第七节 史学思想            084
第八节 军事思想            087
第九节 外交思想            089

第三编 遗迹与纪念物

第一章 遗迹            093
第一节 曲阜遗迹            093
附一 弟子遗迹            104
附二 家族遗迹            106
第二节 外地遗迹            107
第二章 孔子庙            112
第一节 修建历史            112
第二节 历代形制            126
第三节 建筑            138
第四节 碑刻            169
第五节 石刻            183
第三章 孔林            190
第一节 修建历史            190
第二节 陵园制度            192
第三节 建筑            193
第四节 名人墓葬            201
第五节 碑刻            209
第六节 石刻            211
第四章 书院            214
第一节 尼山书院            214
第二节 洙泗书院            218
第三节 春秋书院            220
第四节 石门书院            220

第四编 孔氏家族

第一章 历代优渥            223
第一节 嫡孙袭封            223
第二节 长孙优待            233
第三节 族人优待            235
第二章 子孙            238
第一节 家族繁衍            238
第二节 外迁子孙            243
第三节 海外子孙            244
第三章 宗族管理            248
第一节 奉诏管理            248
第二节 管理系统            251
第三节 管理机构            253
第四节 管理方式            255
第五节 维护族人权益            258
第四章 家族教育            261
第一节 家学            261
第二节 官学            263
第三节 近代教育            267
第五章 名人            271
第一节 长孙            271
第二节 裔孙            298
第三节 朝鲜族人            352
第六章 著述            358
第一节 经            358
第二节 史            365
第三节 子            370
第四节 集            373
第七章 家谱            384
第一节 修谱历史            384
第二节 家谱编修            386
第三节 现存谱书            387
第八章 孔府            392
第一节 修建历史            392
第二节 形制            396
第三节 建筑            399
第四节 职责            413
第五节 管理            415
第六节 田产            427
第七节 户人            432
第八节 文物            435

第五编 历代尊崇

第一章 追谥加封            449
第二章 建庙奉祀            455
第三章 奉祀人物            461
第一节 主祀            462
第二节 配祀人物            464
第三节 附祀人物            474
第四章 祭祀制度            476
第一节 祭祀等级            476
第二节 祭祀名目            478
第三节 皇帝幸鲁亲祭            484
第四节 释奠仪注            488
第五节 祭品            493
第六节 音乐            494
第七节 舞蹈            500
第八节 礼器            501
第九节 乐器            502

第六编 孔子研究

第一章 研究机构            507
第一节 国内机构            507
第二节 国外机构            515
第二章 研究团体            517
第一节 国内团体            517
第二节 国外团体            525
第三章 学术著作            530
第一节 国内重要著作            530
第二节 国外重要著作            536

第七编 海外影响

第一章 在朝鲜半岛的影响            541
第二章 在越南的影响            550
第三章 在日本的影响            557
第四章 在东南亚的影响            567
第五章 在欧美的影响            573

附录

大事记            589
后记            623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