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2-21 08:20
鄌郚总编

孟庆刚|我的妈妈

— 本帖被 刘文安 从 汶水河畔 移动到本区(2019-02-23) —



我的妈妈


  妈妈的生日是一九二〇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她出生在汶河畔边的平原村,今年六月我就要给妈妈过百岁寿辰了!在喜迎这个隆重的日子之前,俺先写这篇短文来述说妈妈普通而艰辛的一生。
  ——妈妈和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生的千百万农村妇女一样:普普通通,平平常常,没有什感人的事迹,只是知道干,不会去争,只知道遵从妇道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慈爱善良,敬老爱幼,勤俭持家,艰苦朴素,不知道怎么花销、怎么打扮自己,是一名淳朴的旧中国社会典型的农村妇女代表!
  ——母亲的一生,就是伺候人的命,伺候了婆婆又伺候了丈夫,还养育了我们,当下俺家是四代同堂,四十六口之家,是全村有名的大户人家!
  妈妈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我的父亲,进门之后就伺候婆婆。那时候家中只有俺奶奶。我的六个姑姑都先后出嫁。父亲为躲避村中恶霸为争夺孟氏财产,扬言要对俺年轻的爸爸斩草除根,灭门清户,吓得他成年躲藏在近五十多里外的马宋及仓上二、五姑家中。父亲回家都是黑天来,趁黑走,家中的一切事务和农活,全由妈妈打理。农忙时节实在忙不过来就请左右邻居帮帮工,还要好菜好饭伺候!
  家乡人的主食是煎饼。
  妈妈总是头天晚上把粮食和地瓜干泡好,鸡叫头遍摸黑起床,用她那裹了足的小脚推磨,把浆磨好再赶紧生火摊煎饼。当一张张煎饼摊好后天已明亮,母亲再伺候婆婆起床洗漱和吃饭,收拾好饭后碗筷。妈妈再拿起农具到坡里干起农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是样劳作着。
  上世纪四十年代,也正是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为躲避战火,还要时时刻刻准备逃难。那时候俺刚刚两三岁,还得由裹着小脚的妈妈或奶奶背着跑路。
  妈妈那时候真的没有过过一天舒心、安稳的日子。
  一九四八年初,昌潍地区的战乱基本结束。解放了,人民当家做主,父亲回家操家置业,但是妈妈还没过几天好日子,美帝国主义又发动了侵朝战争。父亲又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一晃又是四五年,家中依然是妈妈顶起了家中大梁。那时候俺又添了弟弟。妈妈除伺候奶奶,养育弟弟,还要挂心俺上学学习。在家上到四年级,俺就到平原住在姥娘家上学,每周都是妈妈摊好煎饼,够俺一周的口粮,再让我这不到十岁的孩子背着、走八里路去上学。
  新中国成立了,妇女也翻身得解放,但是,妈妈依然不掌权,啥事都得请示婆婆批准才行,就连送俺去姥娘家上学,顺便看看她娘和爷,奶奶不同意妈妈是不敢去的。
  妈妈从来不管钱,也不认钱,什么东西都是婆婆买,就连使用的针线也是自己梳头积攒下来的头发去换。
  直到现在,妈妈对钱还是无缘。我的孩子、她的孙子孙女以及孙辈每次去看望,多次给妈妈留些钱,她都不知道怎么花,到哪里去花。她的衣服都是孩子们孙子们给她买的,不知道自己去买一件喜欢的穿。
  妈妈就是这样朴实无华地度过了她最宝贵、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地地道道的做了一辈子无私奉献的农村妇女!
  一九五三年,父亲在上甘岭战役中负伤回国治疗。一九五四年到一九五五年稍微康复回家休养,妈妈又担负起照顾父亲的大事。一九五六年父亲又参加了开发克拉玛依大油田的工作,直到一九六二年再次返乡照顾八十多岁的奶奶,期间俺还增添了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妈妈真的是既要伺候老,还要抚育小。
  随着年龄的增长,弟弟妹妹们开始成家立业。他们也生儿育女。妈妈又增添了新的重任。俺家成了幼儿园、托儿所。妈妈最多的时候要看七个孙辈们,喂了这个还要喂那个。当每个孙子喂饱了,又得开始做饭等待婆婆和丈夫来吃,她就是这样忙碌着,自己甚至都吃不上饭或者不能按时吃口饭,把自己饿出了胃病。
  那时候就靠俺这个远在新疆的大儿子时不时地寄去"胃仙U",才把妈妈的胃痛病才治好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妈妈从未出过远门,不知坐汽车、火车的感觉,没有见过大城市的样子。
  直到九十年代初开始,俺退休之后才有机会带着妈妈逛一逛看一看。
  一九九八年,俺陪妈妈从平原坐汽车经安丘到了青岛,在那里让妈妈看到了繁华的青岛市容和浩瀚的大海。妈妈站在青岛栈桥边的桥头上,看到了波涛汹涌、大浪翻滚的大海,看到了海上飞翔的海鸥,品闻着海风吹来潮湿而鱼腥的空气味道,兴奋极了!
  妈妈流下了喜悦的眼泪。
  在青岛,俺陪妈妈逛过商场。妈妈看到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大开眼界,特别是看到商场里那些一个个塑制的模特儿,都穿着漂亮的衣服,一排排站在那里一动都不动,特别感到稀奇。
  妈妈问我:"这些孩子怎么都长得这么俊,眼睛都不眨一眨地看着我,她们是怎么了?"
  在商场里,妈妈真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逛了一次大观园!在回程里,俺让妈妈坐上了火车。从青岛到昌乐,那时候是慢车,要坐近四个小时。妈妈第一次坐在火车里,看到舒适的车厢,人们喝着水、拉着呱,还可以上厕所。
  妈妈对我说:"人怎么这么能!坐在这个漂亮的会跑的房子里不用走路很快就能回家?!"妈妈第一次远行青岛大开眼界,十分满足,终生难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俺在青岛买了楼房,家中侄儿们也买了汽车,俺终于实现了要把妈妈接到青岛长住一段时间,让我尽孝好好伺候妈妈的愿望。
  侄子孟凡斌用他的汽车送来了妈妈。
  我们在青岛的家人高兴极了——我的女儿及孙子、孙女为她买了好吃的东西,买了漂亮的衣服,有空就来家陪她说说话。孩子们都是在新疆长大的,对家乡话十分感兴趣,他们都要听听奶奶讲讲家中的土话,说说过去的艰辛生活。
  孙女为奶奶天天换洗衣服,我爱人隔天就帮妈妈洗澡、洗头、搓背,擦身。俺天天把妈妈喜爱的茉莉花茶冲好,端给妈妈喝,给她准备了泰山烟让她抽,还时常让妈妈在我阳台上晒晒太阳,看看小区里人来人往的情景。俺陪妈妈看她最喜欢的电视频道。每天都是做妈妈喜欢的饭菜吃,天天如此尽心孝敬妈妈。
  就是这样,妈妈还是过不惯城里的生活,还是喜欢她那间三百多年前祖先们留下来的老房子。妈妈仅仅在青岛住了一个月,就想老家想得哭了,没办法,俺只好再叫侄儿开车把妈妈接回了老家!
  二〇〇一年父亲去世,母亲也彻底解放了,从此再也不用伺候人了,自己独居,独立生活,每天自己想吃点啥就做点啥,自由自在的过着清静,安稳的生活她十分开心。好几次妈妈还委托来青岛的家人给我带来她亲手擀成的鸡蛋面条,给我捎来她在家院里种下的拉瓜(吊方瓜)。
  自从父亲去世后,俺多次请妈妈来青岛和我一起居住。可不管谁说,谁劝,还是我回家去请,妈妈主意已定,永远不会离开他这个生活了一辈的老房子。
  一直到二〇一四年初,母亲突发脑梗,经过及时治疗后走路和说话都影响极大,再也不能自己做饭吃了,只好兄弟们轮流照顾做吃的,但是,母亲永远不离开他的老屋,不给儿女增添麻烦。
  妈妈虽然有病,但是几十年来练就的顽強意志一直在支撑她,她没有间断的锻炼,这些年来己经有好多功能得到了恢复,自己基本上可以生活自理了。
  如今妈妈精神还好,头脑清醒,去年十月,我回家时妈妈一眼就认出了她的重孙女,还操心寻问他的重孙女生小孩了没有?
  如今妈妈己经到百岁高龄了!
  回顾她的一生的确找不到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她是一位多么勤劳善良、朴实无华、知奉献不为索取、诚实厚道、心胸开阔、慈爱善良的伟大的中国妇女典型代表人物。
  最后,我衷心祝愿亲爱的妈妈永远不老,永远是九十九岁,永远健康长寿、幸福快乐。
  -
  作者简介:
  孟庆刚,红河镇郭家埠村,昌乐二中(高崖冢头)五七级四班学生,一九五八年十月参加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历任油田公司企业的政工干事,宣传科长,纪委书记,一九九四年提前退休,现受邀主持新浪微博"克拉玛依超话网"主持人,以及"新疆超话网""新疆旅游资讯网""青岛旅游超话网""今日贴纸打卡超话网"主持人。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