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5-09 16:43
昌乐 刘文安

《东莱史话》序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1-24 01:04
鄌郚总编
  【序一】
  山东省龙口市徐福研究会唐禄庭同志的《东莱史话》即将付梓出版,嘱我写篇序文,作为他的班主任,这显然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便欣然应允。
  唐禄庭生于龙口,长于龙口,工作于龙口,是位地地道道的龙口人。我与他相识,始于1982年。为了适应山东省文博事业发展的需要,山东省文化厅与山东大学联合举办文博干部培训班,学制2年。唐禄庭首考成功,进入山东首期“黄埔”学习。作为班主任,我们相识相处了两年时间。
  唐禄庭给我的印象是老练持重,学习刻苦。他们班同学年龄悬殊很大,最大的相差十几岁。在班里,他的岁数属于比较大的,排行第二,同学们都叫他二哥。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青州杨家营遗址田野发掘实习的时候,由于年龄的差距,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同学们之间难免有些分岐,这时他总是给予恰当的协调,表现出一个老大哥的风范。课堂笔记有时记不全或是不准确,课后总是补记。我给他们讲授夏商周考古课,他提的问题最多,而且非常具体,大多是有关胶东考古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有关归城古城的问题。这些问题,课间是难以展开答疑的,所以后来索性把答疑搬到了我的家里,并且答疑也转变成了探讨,好在我们住前后楼,非常方便。至今,我手头还珍藏着部分那时他带来进行学术讨论的黄水河流域的铜器铭文拓片及相关资料。他毕业不久,便编著了《黄县史话》一书,其中主要内容就是黄水河流域及归城古城归属问题。他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用功刻苦,成果显著。
  较之《黄县史话》,《东莱史话》内容更加丰富,学术更为精彩,这是他的力作,是标志性重要成果。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这是与他学习刻苦是分不开的,与他对家乡、对家庭那份执着的热爱、眷恋是分不开的。《东莱史话》的出版,将有助于东夷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助于龙口市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有助于龙口市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件值得祝贺的大好事。
  任相宏
  2006年11月5日于山东大学
  (任相宏: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序二】
  龙口市古称东莱,周代因莱国都城所在,成为当时胶东半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优越的地域条件和人文环境,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丰厚的历史文化淀积,开拓奋进的龙口精神,使龙口市成为今天渤海之滨的一颗明珠。
  《东莱史话》是唐禄庭同志在《黄县史话》的基础上,历时二十余年不断充实完善资料编著而成。全书四十余万字,由辉煌古今、史迹名胜、历史人物、徐福研究、论文选编和回首往事六部分组成。体例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历史性、科学性、文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乡土历史科普教材。它的出版发行对龙口市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旅游事业,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唐禄庭同志从事文博工作已有三十年了,我与之相识也快三十年了,作为一个最基层的文博工作者,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工作的执着,对学习的刻苦,对学术的钻研。当1985年拿着他送给我的《黄县史话》时,心中感到有些惊讶,一个从事文博工作不到十年的县级博物馆负责人,能将一个地域的历史以通俗的语言写成一本书,并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确属不易。三十年来,不管是担任专职文物干部,负责全市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还是主持筹建龙口市博物馆,担负着繁杂的日常工作,甚至是工作变动,调到龙口市徐福研究会办公室,他都坚持不懈地致力于龙口历史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此书出版之际,谨以此序向作者付出的艰辛劳动及所取得的成绩表示敬意。
  王锡平
  2006年10月于烟台
  (王锡平:烟台市文管会办公室主任、烟台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回复 引用 顶端